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衣华鹏 刘贤赵 张鹏宴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综合改革开放20多年来烟台市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等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研究揭示了该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信息,分析了烟台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①20多年来,烟台市的非农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 综合改革开放20多年来烟台市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等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研究揭示了该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信息,分析了烟台市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①20多年来,烟台市的非农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数量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②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是烟台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科学类专业期刊网络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宝英 张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1,77,共4页
   通过网上实际检索的方法, 对108种生物学专业期刊的网络化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 生物科学类专业期刊 网络化 数字化 网站宣传 英文版 交叉重复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带花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传粉者的观察 被引量:105
3
作者 刘林德 张萍 +2 位作者 张丽 陈磊 高玉葆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431-1434,共4页
在野外实地观测锦带花 Weigelaflorida Bunge A.DC. 的开花动态和访花者,在显微镜下观测柱头和花粉的形态及花粉-胚珠比,用TTC法测定锦带花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锦带花的花粉活力在开花时达70%以上,... 在野外实地观测锦带花 Weigelaflorida Bunge A.DC. 的开花动态和访花者,在显微镜下观测柱头和花粉的形态及花粉-胚珠比,用TTC法测定锦带花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锦带花的花粉活力在开花时达70%以上,且能维持3d,之后明显下降.锦带花的柱头在开花3h后多数呈白色、二裂、具可授性,柱头的可授期持续2~3d.柱头与花药之间有5.3±0.9mm的空间距离,自然条件下难于自花授粉.开花当天7:00~10:00之间访花者最丰富,开花第2天访花者减少,开花第3天时访花者更少.在锦带花上记录到的访花者隶属于膜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其中,熊蜂和蜜蜂是主要传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带花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访花者 传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蓝盆花的开花特性及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林德 陈磊 +2 位作者 张丽 李长林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8-723,共6页
华北蓝盆花具头状花序 ,花冠蓝紫色 ,1朵花的花期约为 7~ 8d。边缘花比中部花大 ,但二者在花药大小、花丝长度、花柱长度、柱头直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花粉寿命约为 4 d,花柱在花开后逐渐伸长 ,柱头微二裂、干燥型。同一花序内的花朵... 华北蓝盆花具头状花序 ,花冠蓝紫色 ,1朵花的花期约为 7~ 8d。边缘花比中部花大 ,但二者在花药大小、花丝长度、花柱长度、柱头直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花粉寿命约为 4 d,花柱在花开后逐渐伸长 ,柱头微二裂、干燥型。同一花序内的花朵在 2~ 3d内逐渐开放 ,晚开的花散粉时、早开的花花柱仍未伸长 ,因此 ,花药与柱头之间有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 ,同一花序内的各花朵间相互传粉的机会很低。按照杂交指数 ,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依据 P/ O数据 ,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罩网试验显示 ,华北蓝盆花没有自发的自花传粉现象 ,自然条件下也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 ,没有访花者访问便不能座果。在华北蓝盆花花序上记录到的访花者有 10余种 ,以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为主 ,最常见的访花者是雏蜂虻和豆芫菁。开花后不同日期 ,访花者的访花频率有所不同 :开花第 2天到第 7天的花序上 ,访花者的访花频率较高 ;开花第 4天 ,花序上访花者的访花频率最高。同一天内的不同时间 ,访花者的访花频率也有差异 ,一般规律是 :11:0 0~ 15 :0 0之间 ,访花者的访花频率较高。此外 ,气温骤降、阴天及降雨能使访花者的访花频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蓝盆花 开花特性 繁育系统 传粉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蘑多糖的分离鉴定及其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杨立红 黄清荣 +3 位作者 冯培勇 姜华 蔡德华 刘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9-313,共5页
榛蘑烘干后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粗多糖。粗多糖经Sevag法除蛋白后上DEAE-纤维素(OH-)柱层析,分离得到五种多糖组分Am-I、Am-II、Am-III、Am-IV和Am-V,SepharoseCL-4B测得Am-I分子量为1.46×104,红外光谱和NMR波普分析表明Am-I为... 榛蘑烘干后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粗多糖。粗多糖经Sevag法除蛋白后上DEAE-纤维素(OH-)柱层析,分离得到五种多糖组分Am-I、Am-II、Am-III、Am-IV和Am-V,SepharoseCL-4B测得Am-I分子量为1.46×104,红外光谱和NMR波普分析表明Am-I为含有葡萄糖醛酸的主要以β(1,3)糖苷键和β(1,6)糖苷键连接的D-吡喃葡聚糖。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榛蘑粗多糖和Am-I均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蘑 多糖 分离鉴定 清除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短梗五加的花蜜分泌节律、花蜜成分及访花者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林德 李玮 +2 位作者 祝宁 申家恒 赵惠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7-853,共7页
野外定位观测刺五加 ( 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短梗五加 ( E. sessiliflorus)的花蜜分泌节律、访花者的多样性 ,室内分析其花蜜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 ,刺五加雄株的花朵在开花 1~ 3( 4 ) d分泌花蜜 ,雌株在开花 5~ 7,6~ 8或 7... 野外定位观测刺五加 ( 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短梗五加 ( E. sessiliflorus)的花蜜分泌节律、访花者的多样性 ,室内分析其花蜜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 ,刺五加雄株的花朵在开花 1~ 3( 4 ) d分泌花蜜 ,雌株在开花 5~ 7,6~ 8或 7~ 9d分泌花蜜 ;短梗五加以及刺五加两性株的部分花朵 ,在开花后有两次分泌花蜜的过程 :第 1次与花药开裂散粉时间一致 ,第2次与柱头具可授性的时间一致。而且 ,刺五加和短梗五加都由动物帮助传粉 ,花蜜分泌的时间与多数访花者的访花时间一致。在一天之中 ,散出花粉的花朵分泌花蜜的时间早于接受花粉的花朵 ,这种时间差异应该是植物控制访花者流向并导致传粉成功的关键。短梗五加与刺五加之间以及刺五加不同性别的植株之间 ,花蜜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各有特点 ,但都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在刺五加、短梗五加花朵上记录到的访花昆虫分别有 5 0余种和 4 0余种 ,多数隶属于膜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其中 ,膜翅目的胡蜂、马蜂、熊蜂 ,双翅目的食蚜蝇、寄蝇等是刺五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短梗五加 花蜜分泌节律 花蜜成分 访花者多样性 比较研究 传粉者 传粉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短梗五加的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刘林德 祝宁 +1 位作者 申家恒 赵惠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41-1048,共8页
野外定位观测刺五加 ( 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短梗五加 ( E.sessiliflorus)的开花进程、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和开花动态 ,用杂交指数 ( OCI)、花粉 -胚珠比 ( P/ 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刺五加、短梗五加的繁育... 野外定位观测刺五加 ( 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短梗五加 ( E.sessiliflorus)的开花进程、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和开花动态 ,用杂交指数 ( OCI)、花粉 -胚珠比 ( P/ 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刺五加、短梗五加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 ,刺五加种群、短梗五加种群的花期均持续 1个月左右 ,刺五加比短梗五加早开花 2 0 d左右 ,二者均有雄蕊先熟现象 ;刺五加是单全异株植物 ,种群内既具有雄株、又具有雌株、还具有两性株 ,繁育系统主要为异交 ,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与刺五加不同 ,短梗五加仅具两性花 ,但繁育系统也以异交为主。短梗五加两性花中的雌、雄器官既在空间上分离、又在时间上分离 ,只能进行同株异花间或异株、异花间传粉才能受精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短梗五加 开花动态 繁育系统 花粉-胚珠比 人工授粉 传粉生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藻藻蓝蛋白的提取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立红 邹宁 +3 位作者 孙东红 史亚丽 王国政 常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以鱼腥藻 (Anabeana)为材料 ,利用超声波进行细胞破壁 ,采用正交试验 ,从中选出最优工艺条件 ,即原料重 (鲜重 ) 8倍体积的磷酸缓冲液 ,超声波功率 6 0 0W ,作用 9min后 ,静止 30min ,藻蓝蛋白释放完全 ,饱和度为 4 0 %的硫酸铵使藻蓝... 以鱼腥藻 (Anabeana)为材料 ,利用超声波进行细胞破壁 ,采用正交试验 ,从中选出最优工艺条件 ,即原料重 (鲜重 ) 8倍体积的磷酸缓冲液 ,超声波功率 6 0 0W ,作用 9min后 ,静止 30min ,藻蓝蛋白释放完全 ,饱和度为 4 0 %的硫酸铵使藻蓝蛋白盐析的效果较好 ,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测定表明 ,所提藻蓝蛋白分别在 6 5 1 6nm和 6 96 6nm处有明显特征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特征吸收峰 倍体 鱼腥藻 缓冲液 效果 超声波 细胞破壁 荧光光谱 盐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研究 被引量:153
9
作者 刘林德 张洪军 +1 位作者 祝宁 申家恒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5-379,T001,共6页
用TTC法测定了刺五加花粉的活力和寿命 ,用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开花后套袋法测定了其柱头可授期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刺五加柱头的亚显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刺五加长花丝植株的花粉活力比中花丝植株的高 ;花粉活力及其下降快慢... 用TTC法测定了刺五加花粉的活力和寿命 ,用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开花后套袋法测定了其柱头可授期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刺五加柱头的亚显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刺五加长花丝植株的花粉活力比中花丝植株的高 ;花粉活力及其下降快慢随生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常情况下 ,花粉寿命约为 4天。刺五加长花丝植株的柱头一直不具有可授性 ;中花丝植株和短花丝植株的柱头 ,因所处生境不同 ,在开花后 5~ 7、6~ 8或 7~ 9天具可授性 ;生境越郁闭 ,柱头具可授性的时间越晚。具可授性的柱头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即 :柱头外翻、5或 4裂、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花粉 花粉活力 柱头 柱头可授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鳃组织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振兴 张晾 +3 位作者 郝丽红 范旭阳 闫苗苗 张伟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4,共3页
以菲律宾蛤仔的鳃组织为材料,经除菌、剪碎后,将组织块接种到培养瓶中,分别用E-MEM和M199培养基进行了原代培养。结果表明,两种培养基均可满足菲律宾蛤仔鳃组织培养的要求,在M199培养基中添加0 5%的水解乳蛋白、10%的小牛血清、0 35%的N... 以菲律宾蛤仔的鳃组织为材料,经除菌、剪碎后,将组织块接种到培养瓶中,分别用E-MEM和M199培养基进行了原代培养。结果表明,两种培养基均可满足菲律宾蛤仔鳃组织培养的要求,在M199培养基中添加0 5%的水解乳蛋白、10%的小牛血清、0 35%的NaCl和青-链霉素双抗液,可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鳃细胞能正常迁出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组织培养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品红组培苗移栽期叶片生理与解剖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柏新富 张萍 +1 位作者 蒋小满 朱建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0-173,共4页
The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changes in leaves of Poinsettia (Euphorbia pulcherrima) tube_plantlets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lantation and accli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Before transplantatio... The 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changes in leaves of Poinsettia (Euphorbia pulcherrima) tube_plantlets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lantation and acclim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Before transplantation and acclimation, leaves of the tube_plantlets were apparently thin and the vascular system was not well developed, and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plantlet was low, but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transpiration rate of the leaves were relatively high. At the early stage of transplantation, the tube_plantlet was vulnerable to relative low humidity and intense light that could resulted in wilting of leaves due to excess water loss. During the acclimatization,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plantlet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and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transpiration rate decreased gradually,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leaves and the size of leaf epidermal cells, together with the fully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system, palisade and spongy tissues in leav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cclimatization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photoautotrophic ability of the tube_plantlets, bring anatomical changes to the plantlets in order to avoid excessive leaf dehydration for the gradual adaptation of the plantlets to natur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品红 组培苗 驯化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仲礼 刘林德 方炎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2)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形成的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型;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几乎完全同步.(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4)柽柳为三心皮构成的单室复子房,每子房具有10~20个胚珠,基底胎座,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倒生型.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1+3排列的4个大孢子,4个大孢子全部参与胚囊的形成.(5)胚囊发育为贝母型,反足细胞在胚囊成熟时充分发育.(6)同一朵花中,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后期当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达到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柽柳 小孢子母细胞 大孢子母细胞 减数分裂 制片技术 发育过程 细胞组成 胞质分裂 分裂过程 四分孢子 完全同步 胚囊发育 反足细胞 雌配子体 雄蕊发育 绒毡层 成熟 花药壁 基本型 分泌型 连续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感染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虎山 王宜艳 +1 位作者 杨静 孙修勤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共3页
用从病贝体内分离的非包涵体球形病毒感染栉孔扇贝,采用分光光度技术,分别于6,24,72h,测定栉孔扇贝血清和血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结果表明,感染病毒后,血清中CAT活力在6,24,72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6h时... 用从病贝体内分离的非包涵体球形病毒感染栉孔扇贝,采用分光光度技术,分别于6,24,72h,测定栉孔扇贝血清和血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结果表明,感染病毒后,血清中CAT活力在6,24,72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6h时差异极显著,24h时差异显著,72h时差异不显著;血细胞中CAT活力在6,24,72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6h和24h时差异极显著,72h时差异不显著。血清和血细胞中POD活力在6h和24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极显著。说明病毒感染后栉孔扇贝血淋巴中CAT和POD的活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病毒 栉孔扇贝 血淋巴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海产帘蛤目贝类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孙振兴 郭胜超 +2 位作者 邵雁群 秦燕 杨爱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4,共7页
以大竹蛏、紫石房蛤和中国蛤蜊的鳃组织为材料,经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秋水仙素处理,低渗作用后,采用滴片法和压片法制片,对3种贝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38条,大竹蛏的核型为26m+6sm+2st+4t,NF=70;紫石... 以大竹蛏、紫石房蛤和中国蛤蜊的鳃组织为材料,经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秋水仙素处理,低渗作用后,采用滴片法和压片法制片,对3种贝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贝类的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38条,大竹蛏的核型为26m+6sm+2st+4t,NF=70;紫石房蛤的核型为32m+2sm+4st/t,NF=72;中国蛤蜊的核型为20m+16sm+2st/t,NF=74.在3种贝类的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及性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竹蛏 紫石房蛤 中国蛤蜊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鲵皮肤的显微结构和呼吸作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陆宇燕 王健 +5 位作者 刘新海 周正彦 陈孝政 王晓安 张萍 李丕鹏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3期178-182,i005,共6页
本文报道了爪鲵皮肤和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腺体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其表皮较薄 ,由 2~ 7层细胞构成 ,真皮厚度与腺体大小有关 ,致密层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稀少。爪鲵皮肤不仅具有粘液腺和颗粒腺 ,而且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类似脂... 本文报道了爪鲵皮肤和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腺体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其表皮较薄 ,由 2~ 7层细胞构成 ,真皮厚度与腺体大小有关 ,致密层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稀少。爪鲵皮肤不仅具有粘液腺和颗粒腺 ,而且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类似脂肪细胞构成的腺体 ,该腺体只分布于体背部与体腹部的交界处。颗粒腺集中在躯体和尾的背部 ,粘液腺主要集中分布于腹部。毛细血管在皮肤中极其丰富 ,背部分布密度明显大于腹部。毛细血管分布于表皮下 ,并常向表皮突起 ,突起处表皮细胞层数减少 ,形成皮肤的血气呼吸屏障 ,以保证皮肤有效的呼吸作用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鲵 皮肤 显微结构 呼吸作用 有尾类 毛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多糖对力竭小鼠抗氧化、抗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37
16
作者 史亚丽 杨立红 +1 位作者 蔡德华 孙闽君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8,共3页
研究杏鲍菇多糖对力竭小鼠抗氧化、抗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灌服杏鲍菇多糖的力竭游泳小鼠实验模型 ,测定小鼠安静时心肌、肝脏、骨骼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 ,安静时、力竭后以上 3种组织的MDA水平 ,力竭后小鼠血清谷丙... 研究杏鲍菇多糖对力竭小鼠抗氧化、抗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灌服杏鲍菇多糖的力竭游泳小鼠实验模型 ,测定小鼠安静时心肌、肝脏、骨骼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 ,安静时、力竭后以上 3种组织的MDA水平 ,力竭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谷草转氨酶 (GOT)、肌酸激酶 (CK)活性。结果安静时心肌、肝脏、骨骼肌MDA对照组与多糖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心肌GSH -Px活性对照组与多糖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肝脏GSH -Px活性多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骨骼肌GSH -Px活性多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力竭后心肌、肝脏、骨骼肌 3种组织MDA水平多糖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P <0 .0 5、P <0 .0 5 ;血清GPT活性多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血清CK活性多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差异极显著。表明 :杏鲍菇多糖对力竭小鼠具有明显抗氧化作用 ,对肝脏、骨骼肌有明显抗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多糖 力竭 自由基 抗氧化 抗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豆渣中制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78
17
作者 姜竹茂 陈新美 缪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55,共4页
分别用三种方法即直接水浸提法、酶解法、生物发酵法对从豆渣中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直接水浸提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 :提取温度 10 0℃、自然pH、提取时间 10min、加水量 2 5ml.g- 1。选用最佳条件的验... 分别用三种方法即直接水浸提法、酶解法、生物发酵法对从豆渣中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直接水浸提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 :提取温度 10 0℃、自然pH、提取时间 10min、加水量 2 5ml.g- 1。选用最佳条件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可溶性膳食纤维产率由原来的 6 .55%提高到 11.34% ,增加了近一倍。酶解法研究结果表明 ,可溶性膳食纤维产率进一步提高到 16 .59%。而用生物发酵法处理豆渣后 ,可溶性膳食纤维率有所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可溶性膳食纤维 纤维素酶 绿色木霉 大豆 制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文蛤和紫石房蛤血细胞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东武 王宜艳 孙虎山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共3页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文蛤和紫石房蛤4种双壳贝类的血细胞分类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4种贝类的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双参数点图以及FSC和SSC单参数直方图,发现4种贝类的血细胞均可根据其细胞质中...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菲律宾蛤仔、中国蛤蜊、文蛤和紫石房蛤4种双壳贝类的血细胞分类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4种贝类的前向角散射光(FSC)和侧向角散射光(SSC)双参数点图以及FSC和SSC单参数直方图,发现4种贝类的血细胞均可根据其细胞质中是否有颗粒分为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两种基本类型,中国蛤蜊和紫石房蛤的颗粒细胞又可分为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两个亚群,菲律宾蛤仔的颗粒细胞又可以区分为小颗粒细胞、中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3个亚群,而文蛤只有颗粒细胞,通过统计分析双参数点图中的各细胞亚群,4种贝类血细胞亚群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流式细胞术 菲律宾蛤仔 中国蛤蜊 文蛤 紫石房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菇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董洪新 刘新海 +1 位作者 徐志玲 蔡德华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白灵菇子实体为材料,研究了白灵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白灵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40(w∶v),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4h,乙醇沉淀浓度80%。并确定蒸馏水为白灵菇多糖的最佳提取... 以白灵菇子实体为材料,研究了白灵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白灵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40(w∶v),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4h,乙醇沉淀浓度80%。并确定蒸馏水为白灵菇多糖的最佳提取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 子实体 多糖 提取工艺 工艺条件 提取溶剂 蒸馏水 白灵侧耳 阿魏侧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悬铃木果毛污染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量:17
20
作者 宿红艳 王磊 +2 位作者 张萍 冯培勇 崔德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悬铃木 果毛污染 基因工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