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斑块动态与沙漠化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常学礼 鲁春霞 +1 位作者 高玉葆 毛爱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60,共7页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程度与流动沙丘斑块属性的ANOVA分析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斑块变化极大地影响着沙地景观的结构、功能和过程,是造成沙地景观动态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在所划分的4个级别中,小斑块和中斑块的斑块数量波...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程度与流动沙丘斑块属性的ANOVA分析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斑块变化极大地影响着沙地景观的结构、功能和过程,是造成沙地景观动态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在所划分的4个级别中,小斑块和中斑块的斑块数量波动较大,平均值分别为(22.8±8.98)个和(23.2±5.98)个;而大斑块和巨斑块的数量较稳定,分别为(16.7±2.42)和(4.0±1.79)个。相反,小斑块和中斑块的累积面积波动较小,而大斑块和巨斑块的累积面积变化较大。ANOVA和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沙漠化程度与流动沙丘斑块面积的变化为正关联,而斑数量与沙漠化程度为负关联,说明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斑块数量增加,有利于沙漠化程度的降低。同时斑块分维数的分析结果还表明,近40年来该地区流动沙丘斑块分维数的变化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地区流沙斑块的空间格局趋向复杂。而复杂的格局导致沙漠化程度的降低。从不同级别斑块分维数的变化来看,小斑块的分维数为1.098±0.054,大斑块的为1.274±0.044,变化趋势为随斑块面积的增大,分维数增大,且稳定性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斑块动态 沙漠化 ANOVA分析 关联分析 沙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市农业结构变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文杰 隋干城 +1 位作者 孙继凤 曹艳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3期55-58,共4页
文章在分析了烟台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结构变动特点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不同阶段引起农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指出现阶段烟台市农业结构性问题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以及生产结构与资源结构的矛盾在多种... 文章在分析了烟台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结构变动特点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不同阶段引起农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指出现阶段烟台市农业结构性问题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以及生产结构与资源结构的矛盾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全方位体现。提出了从市场需求出发 ,立足资源优势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改善农业组织结构等新形势下农业结构的调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 结构变动 结构调整 烟台市 市场需求结构 资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景观研究中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44
3
作者 常学礼 张安定 +1 位作者 杨华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5-641,共7页
从研究区域取样尺度和分析尺度两个方面入手 ,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的尺度效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取样尺度的尺度效应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和统计分析来判断其变化趋势和范围。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景观中斑块数量 ( y)与取样面积 ( x)之间... 从研究区域取样尺度和分析尺度两个方面入手 ,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的尺度效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取样尺度的尺度效应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和统计分析来判断其变化趋势和范围。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景观中斑块数量 ( y)与取样面积 ( x)之间有很好的拟合关系 y=- 7.1 2 82 x+ 2 2 0 .31 ( R=0 .95 8>0 .70 8=α0 .0 1(10 ) ) ;最大斑块面积 ( y)和取样面积 ( x)二者的关系为 y=0 .0 0 4 x2 - 0 .0 0 96x+ 0 .3346( R=0 .947>0 .70 8=α0 .0 1(10 ) ) ,关系密切。取样面积对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分析显示 ,在取样面积最小为 0 .2 8的情况下 ,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为抛物线型 ,在取样面积约为研究区面积的一半左右时 ,景观多样性最高 ,为1 .931。不同取样面积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 1 .863(± 0 .0 75 )。从景观优势度指数的变化来看 ,呈倒抛物线型。在取样面积约为研究区面积的一半左右时 ,优势度最低 ,为 0 .467。不同取样面积的平均优势度指数为0 .5 34(± 0 .0 75 )。在取样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研究尺度的分析表明 ,沙地景观间隙度具有分形结构。间隙度与研究斑块的占有概率有关 ,占有概率越高 ,分维数越大。在研究对象占有概率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分布格局存在不同的景观间隙度 ,研究尺度越大 ,差别越大。相对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景观 斑块 景观多样性 景观间隙度 尺度效应 科尔沁沙地景观 景观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调水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赵文智 常学礼 李秋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87-1993,共7页
研究了围封禁牧条件下人工调控黑河水文过程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水实施的3a中,胡杨主要靠根蘖繁殖更新,种子繁殖几乎不存在。在没有放牧干扰的条件下,不同年份之间林窗内胡杨的根蘖繁殖差异明显,胡杨幼苗... 研究了围封禁牧条件下人工调控黑河水文过程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水实施的3a中,胡杨主要靠根蘖繁殖更新,种子繁殖几乎不存在。在没有放牧干扰的条件下,不同年份之间林窗内胡杨的根蘖繁殖差异明显,胡杨幼苗个体密度平均为(213.9±112.5)株/100m2,其中1龄为(27.5±18.8)株/100m2,2龄为(113.8±67.7)株/100m2,3龄为(71.0±73.9)株/100m2。胡杨幼苗的丛密度平均为(108.3±56.0)丛/100m2,其中1龄为(19.2±13.9)丛/100m2,2龄为(59.0±37.8)丛/100m2,3龄为(29.8±22.8)丛/100m2。这种差异与当年的生态水文条件有关。划分的整体、大林窗、小林窗3种类型中,大林窗内2龄胡杨幼苗的根蘖繁殖更新受到了距样方最近和最远母树距离的影响。在生态水文条件较好的年份(2龄苗对应于2002年),在距母树较远的地方根蘖繁殖最容易发生。在其它林窗中,胡杨根蘖繁殖主要受林窗生境如环样方母树株数(Tn)、距样方最近母树距离(Nd)、距样方最远母树距离(Fd)和林窗面积(Ga)等因子的综合影响,任何一个因子的单独影响都不显著。总之,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黑河分水工程实施对胡杨的繁殖更新无疑是有利的,但前提是消除放牧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分水 胡杨 繁殖 林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边缘区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秋艳 赵文智1 +1 位作者 李启森 常学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484-2491,共8页
研究了位于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外缘 (荒漠与绿洲过渡带 )戈壁与沙漠两种生境下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 ,因风沙干扰的响应 ,泡泡刺种群以斑块状格局形式存在 ;独立灌丛沙堆的形成途径主要有 4种 :种子发育、根蘖繁殖、较大... 研究了位于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外缘 (荒漠与绿洲过渡带 )戈壁与沙漠两种生境下泡泡刺种群对风沙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 ,因风沙干扰的响应 ,泡泡刺种群以斑块状格局形式存在 ;独立灌丛沙堆的形成途径主要有 4种 :种子发育、根蘖繁殖、较大的沙堆退化 (生境破碎化 )和邻近沙堆的兼并。水分条件是泡泡刺种群生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长期对有限的水分资源竞争 ,使其大小和空间分布都形成了明显的特征。绿洲与戈壁交错带 (类似戈壁生境 )样地的泡泡刺种群的沙埋深度、种群高度、种群盖度、种群大小、生物量都小于绿洲与沙漠交错带 (类似沙漠生境 )样地的泡泡刺种群的相应的种群特征变量 ,而绿洲与戈壁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却大于绿洲与沙漠交错带样地的相应的种群特征变量。绿洲与戈壁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为33.3株 / m2 ,而绿洲与沙漠交错带样地的泡泡刺种群密度为 2 5 .4株 / m2 。两样地泡泡刺种群的沙埋深度、种群高度、盖度、密度及大小存在着显著差异 ,只有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两样地中泡泡刺的沙埋深度对泡泡刺种群特征的影响明显 ,无论戈壁还是沙漠生境 ,沙埋深度与种群高度、种群大小、种群生物量明显正相关。适度沙埋可以促进泡泡刺种群的生长 ,但当沙埋深度超过10 0 cm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泡泡刺 斑块格局 沙埋深度 种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6
作者 刘贤赵 康绍忠 周吉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73,共9页
光照环境对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和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矿质营养等方面就国内外有关遮阴对作物影响的许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讨论了遮阴条件下作物... 光照环境对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和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矿质营养等方面就国内外有关遮阴对作物影响的许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讨论了遮阴条件下作物的生态、生理和生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遮阴的适应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阴 作物生长 光合作用 矿质营养 适应机制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遮荫对番茄光合作用、干物质分配与叶N、P、K的影响 被引量:46
7
作者 刘贤赵 康绍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64-2271,共8页
对番茄植株做了两种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 ,观测了夏季午间遮荫对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在根、茎、叶之间的分配 ,和叶 N、P、K的含量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 ,发现不同时期遮荫影响不同。 (1 )遮荫增加三个阶段 (开花早期、盛花期和开... 对番茄植株做了两种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 ,观测了夏季午间遮荫对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在根、茎、叶之间的分配 ,和叶 N、P、K的含量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 ,发现不同时期遮荫影响不同。 (1 )遮荫增加三个阶段 (开花早期、盛花期和开花后期 )的气孔导度和胞间 CO2 浓度 ,显著降低开花早期中午的净光合速率 ,但盛花期中度遮荫 (4 0 %遮荫 )使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 ,在开花后期表现更加明显 ,平均净光合速率比对照高 2 0 %以上 ,蒸腾速率也增加较多。 (2 )开花早期和盛花期重度遮荫 (如本实验中的 75 %遮荫 )显著降低根、茎的干重 ,而开花后期中度遮荫的根、茎干重高于对照 ,但遮荫对叶干重的影响不明显。 (3 )开花早期和盛花期遮荫不明显影响叶片中 N、P、K的含量 ,但开花后期中度遮荫使 N、P、K含量增加。 (4 )开花早期两种遮荫对果实产量影响较小 ,但盛花期重度遮荫使产量降低 ,全部产量中无效部分所占的比例上升 ,开花后期中度遮荫的总产量和有效产量增加 ,单果重也增加。这些结果表明 ,在某些时期中度遮荫可以克服夏天辐射过强、气温过高对番茄的不良影响 ,对番茄生长、干物质积累和提高产量等有利 ,在生产上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阶段 遮荫 番茄 光合作用 干物质分配 叶N 净光合速率 矿质营养状况 叶P 叶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被引量:64
8
作者 刘贤赵 黄明斌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塬面苹果园、农田和其它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研究表明,苹果园的水分环境效应表现为土壤高入渗率、降雨低产流率和强烈的蒸腾耗水作用形成的土壤低湿层,使土壤水库对干旱的调节作用丧失,导致苹果产量随年际降雨呈现较大波动。随着苹... 塬面苹果园、农田和其它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研究表明,苹果园的水分环境效应表现为土壤高入渗率、降雨低产流率和强烈的蒸腾耗水作用形成的土壤低湿层,使土壤水库对干旱的调节作用丧失,导致苹果产量随年际降雨呈现较大波动。随着苹果种植面积的扩大,这种水分环境效应将加强土壤、植物、大气间的水分小循环,削弱降雨转化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比例,最终影响区域水资源的数量和果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苹果园 土壤低湿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景观斑块结构对沙漠化过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常学礼 鲁春霞 +1 位作者 高玉葆 曹艳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37-1242,共6页
采用 RS和 GIS技术对科尔沁沙地景观斑块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选择固定沙丘斑块、农田斑块和景观中总斑块的数量、平均面积和平均斑块形状等九个因子 ,分别采用单因子关联分析和多因子 PCA分析 ,揭示了科尔沁沙地斑块结... 采用 RS和 GIS技术对科尔沁沙地景观斑块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选择固定沙丘斑块、农田斑块和景观中总斑块的数量、平均面积和平均斑块形状等九个因子 ,分别采用单因子关联分析和多因子 PCA分析 ,揭示了科尔沁沙地斑块结构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单因子的分析表明 ,固定沙地斑块数 (SN )和平均斑块面积 (SA)、农田斑块数 (CN)和总斑块数 (TN)与沙漠化程度 (DG)的关联程度极为显著 (在 0 .0 1水平上 ) ,关联系数 >0 .92 1。各因子与沙漠化程度之间存在回归关系 ,其中上述 4个因子与沙漠化程度的关系比较密切 ,呈线性回归关系 ,相关系数变化在 0 .90 2~ 0 .991之间 ,相互之间有较高的置信度。PCA的分析表明 ,不同类型斑块数量对沙漠化景观的影响最大 ,其所代表的影响方向 (PC1轴 )占所有分析因子贡献率的5 3.3% ;不同类型斑块形状对沙漠化景观的影响次之 ,其所代表的影响方向 (PC2轴 )占所有分析因子贡献率的 2 7.5 %。从不同斑块类型对沙漠化的影响特点来看 ,固定沙丘斑块对沙漠化的发生、发展起正向的影响作用 ,斑块的各种指数 (SN、SA和 SF)与沙漠化的关系都为正关联。农田斑块对沙漠化的影响作用则较复杂 ,其中斑块数量 (CN )与沙漠化的关系为正关联 ,而平均斑块面积 (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斑块结构 沙漠化 关联分析 PC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东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灾害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蕾 杨联安 +1 位作者 李月臣 崔丽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3-736,共4页
以山东省沿海地区为评判单元,以各评判单元的参评因素数据为基础数据库,应用层次分析法给参评因素赋权重值,在ArcView GIS平台上,采用图层因素权重叠加法获得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各地海水入侵平均距离,从而实现... 以山东省沿海地区为评判单元,以各评判单元的参评因素数据为基础数据库,应用层次分析法给参评因素赋权重值,在ArcView GIS平台上,采用图层因素权重叠加法获得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各地海水入侵平均距离,从而实现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危险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图层因素权重叠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森林土壤水文行为及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贤赵 黄明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6,共5页
通过比较瓦窖沟小流域林地、农田、撂荒地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的降雨入渗、产流特性及林区与非林区流域径流的季节变化,系统地分析了黄土高原林地水文行为及森林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林地土壤高入渗率、低产流率和强烈的... 通过比较瓦窖沟小流域林地、农田、撂荒地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的降雨入渗、产流特性及林区与非林区流域径流的季节变化,系统地分析了黄土高原林地水文行为及森林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林地土壤高入渗率、低产流率和强烈的蒸腾耗水作用形成的土壤干层以及森林对河川径流季节分配的均化作用。土壤干层的出现使土壤水库对干旱调节功能丧失,影响林木的持续生长;还将削弱入渗降雨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数量,使森林对流域枯季径流的补偿效应受到制约。森林均化径流分配的作用通过削减汛期径流和补充非汛期流水来实现。林区河川径流年内季节分配较非林区均匀,汛期削洪效能明显,并有效地补充了9~11月和3~5月的非汛期流水,补枯效果达4~10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森林土壤 土壤水文行为 河川径流 调节作用 土壤干层 森林均化径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萌对番茄单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贤赵 康绍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通过逐个分析3种遮荫水平下各参数变化对番茄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表明,各环境因子以综合复杂的方式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气孔阻力和水汽压差随环境因子变化最为重要。夏季晴天午间遮荫处理的气孔阻力和水汽压差明显小于对照,... 通过逐个分析3种遮荫水平下各参数变化对番茄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表明,各环境因子以综合复杂的方式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气孔阻力和水汽压差随环境因子变化最为重要。夏季晴天午间遮荫处理的气孔阻力和水汽压差明显小于对照,气孔阻力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单叶水分利用效率,但水汽压差的增大又使单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由于环境因子日变化的非对称性和2种机制的相互作用,导致3种遮荫水平下单叶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呈浅“L”型,并在12:00~15:00时40%遮荫处理的单叶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平均增加22.9%,而75%遮荫处理的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比对照显著减少28.1%,表明夏季晴天午间充足供水条件下适度遮荫可提高番茄单叶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荫 番茄 环境因子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的GIS方案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蕾 杨联安 +1 位作者 李月臣 崔丽美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4期12-16,共5页
以山东省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了一套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信息系统。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获取了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了各地海水入侵的平均距离,从而实现了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并能以地图或数据... 以山东省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了一套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信息系统。通过对多因素的综合分析,获取了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了各地海水入侵的平均距离,从而实现了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并能以地图或数据的形式快捷的显示处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山东沿海 危险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沿海防护林与沙质海岸地貌变迁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云吉 金秉福 李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沿海防护林 沙质海岸 地貌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质脉冲法测量降雨条件下坡地水流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卫生 张宏 刘贤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6-28,共3页
在降雨强度为50mm/h的条件下,在降雨10min后,在坡面初步形成细沟时,用电解质脉冲法对4种坡度的水流速度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无论土壤表面是细漫流或细沟流,用这种方法均可进行测量。从理论上和拟合结果来看,这种方法测量水流速度... 在降雨强度为50mm/h的条件下,在降雨10min后,在坡面初步形成细沟时,用电解质脉冲法对4种坡度的水流速度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无论土壤表面是细漫流或细沟流,用这种方法均可进行测量。从理论上和拟合结果来看,这种方法测量水流速度是可行的。若进一步研究,有可能用于解释细沟侵蚀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脉冲法 降雨条件 坡地 水流速度 实验 细沟侵蚀 薄层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海岸海水入侵特征及对策——以长岛县南北长山岛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杜国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59,共5页
山东省长岛县南、北长山岛地下海水入侵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有明显扩大。海水入侵存在海湾层状沉积体孔隙式层状入侵、岩岸裂隙式脉状入侵和层状基岩层隙式面状入侵3种基本形式 ;造成海水入侵不断加剧的原因一方面受大气降水的明显... 山东省长岛县南、北长山岛地下海水入侵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有明显扩大。海水入侵存在海湾层状沉积体孔隙式层状入侵、岩岸裂隙式脉状入侵和层状基岩层隙式面状入侵3种基本形式 ;造成海水入侵不断加剧的原因一方面受大气降水的明显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地下淡水过量开采引起 ,形成了地下水质恶化与城镇和人口稠密区、机井密集区相对应的社会 地质灾害空间组合。防止海水入侵、切实保护地下淡水资源 ,首先应采取重点地段上实施拦蓄结合的地下水工程 ,也可以借用天然形成的糜棱岩带作为拦蓄工程基础 ,以节约资金投入 ;其次是减少地表径流与地表蒸发 ,扩大地下淡水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海岸 南北长山岛 海水入侵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