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功能 |
苑英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2
|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
苑英
宋磊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3
|
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海外形态——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 |
任南南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论 |
马小朝
|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5
|
论加缪文学作品中的蔑视荒诞 |
马小朝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6
|
晦涩隐喻代替了清晰表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审美风格变迁之一 |
马小朝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7
|
表现主义文学的悲剧艺术探秘 |
马小朝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8
|
英雄成了非英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人物形象论 |
马小朝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1
|
|
9
|
论鲁迅的马克思主义古代文学研究 |
张胜利
田英华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0
|
生态批评视域中的“文学救赎”问题 |
张守海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1
|
论大学生道德接受中的心理防御及其应对 |
卢凤菊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2
|
论文化对写史主体的软性制约——兼谈重写文学史的内在阻力 |
任现品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3
|
新兴技术发展的潜在风险及技术治理问题研究 |
丁大尉
李正风
胡明艳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4
|
|
14
|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外基础科学研究政策的战略转向及启示 |
丁大尉
李正风
高璐
|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5
|
浅谈职业理想教育 |
于秀琴
刘俊英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6 |
21
|
|
16
|
整合与创新:“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 |
程雪峰
谢米列特·塔马拉·阿列克谢耶夫娜
姜丽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17
|
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以吐蕃与唐朝关系为例 |
崔明德
马晓丽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8
|
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的“主线重构” |
程雪峰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7
|
|
19
|
日韩现代管理思想中的儒家文化因素 |
孟庆义
刘会清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20
|
什么是“主流媒体”? |
齐爱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