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功能 被引量:13
1
作者 苑英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182-183,共2页
长期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实用主义色彩浓厚的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高等教育工具化、专业化、世俗化倾向严重;欧美大学所普遍倡导的通识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实用主义色彩浓厚的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高等教育工具化、专业化、世俗化倾向严重;欧美大学所普遍倡导的通识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与功能是培养和塑造“良心人”与“自由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苑英 宋磊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74-75,共2页
全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开创新的局面,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思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改进大... 全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开创新的局面,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思想,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队伍 学生党建工作 荣辱观 高校 “八荣八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海外形态——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南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7,共7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坐标和参照。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研究对象,可以从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形象,海外汉学研究内部的差异性以及文学史研究的...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坐标和参照。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研究对象,可以从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形象,海外汉学研究内部的差异性以及文学史研究的意识形态性几个向度,梳理出海外汉学研究的内在特质以及文学史研究无法回避的"权力"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学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小朝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4-98,共5页
西方文学从 2 0世纪以来加快了艺术形式发展的节律。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对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这主要得益于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 ,以及现代哲学、美学的新探索 。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艺术形式 创新 语言学革命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缪文学作品中的蔑视荒诞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加缪在其文学作品中,描写了人对荒诞的主观蔑视态度。这种主观蔑视态度的个体生命价值取向,表现了对西方历史理性主义价值观的颠覆性怀疑意识,随着这种怀疑意识的深化,问题的思考会逐步扩展到许多方面,比如再也不相信上帝的关怀、未来... 加缪在其文学作品中,描写了人对荒诞的主观蔑视态度。这种主观蔑视态度的个体生命价值取向,表现了对西方历史理性主义价值观的颠覆性怀疑意识,随着这种怀疑意识的深化,问题的思考会逐步扩展到许多方面,比如再也不相信上帝的关怀、未来的幸福、历史的憧憬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蔑视 个体生命价值 怀疑意识 历史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晦涩隐喻代替了清晰表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审美风格变迁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0,共5页
 西方文学从神话母体的孕育开始就保持着清晰表述的语言艺术传统,其依据是理性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因为非理性主义和现代语言学的启迪,开始使用晦涩隐喻的语言艺术创新,由此构成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风格的变迁之一。
关键词 西方 现代主义 文学审美风格 晦涩隐喻 清晰表述 语言艺术 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主义文学的悲剧艺术探秘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28,35,共8页
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实践实现了卓绝无比的悲剧艺术创新 ,它们既使西方文学的悲剧意蕴获得了具有现代性的深化 ,又使西方文学构建悲剧艺术世界的工艺学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
关键词 悲剧意蕴 艺术工艺学 情感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成了非英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人物形象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4期84-87,91,共5页
西方传统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征服和殉难两种英雄模式.现代主义文学的人物形象则有歪斜抽象和执拗孤独两种非英雄模式.这两种非英雄代替英雄而实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人物形象的艺术创新.
关键词 英雄 非英雄 歪斜抽象 执拗孤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的马克思主义古代文学研究
9
作者 张胜利 田英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6,共4页
鲁迅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古代文学,重视“历史性”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了“知人论世”的传统批评方法,强调文学作品得以展开的具体历史境域。这种研究活动奠基于社会实践之上,从传统的认识论转向对人生的积极介入... 鲁迅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古代文学,重视“历史性”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了“知人论世”的传统批评方法,强调文学作品得以展开的具体历史境域。这种研究活动奠基于社会实践之上,从传统的认识论转向对人生的积极介入,突出文学研究的批判功能和实践功能。他完成了“知人论世”古典范式向马克思主义文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域中的“文学救赎”问题
10
作者 张守海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3,共4页
生态批评关注文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强调文学在生态危机时代的责任与担当。文学根于自然生命,源于生命之爱。大自然是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家园,在生态危机时代,捍卫与救赎生命的家园是文学的天职。只有回归自然,文学才能重获"生... 生态批评关注文学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强调文学在生态危机时代的责任与担当。文学根于自然生命,源于生命之爱。大自然是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家园,在生态危机时代,捍卫与救赎生命的家园是文学的天职。只有回归自然,文学才能重获"生命文化"的自然本真性,因此,生态文学必须确立对精神的信念,以大智慧的境界和大悲悯的情怀,为生命家园的救赎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家园 自救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道德接受中的心理防御及其应对
11
作者 卢凤菊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8-140,共3页
心理防御机制作为一种自我心理保护的方式,在道德接受过程中广泛存在。否定、曲解、冷漠等是大学生在道德接受中进行心理防御的主要方式,这种心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接受的发生和深化。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科学地把握道德文化信... 心理防御机制作为一种自我心理保护的方式,在道德接受过程中广泛存在。否定、曲解、冷漠等是大学生在道德接受中进行心理防御的主要方式,这种心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接受的发生和深化。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科学地把握道德文化信息的差异强度、信度及其与大学生原有的道德意识之间的交叉度,就可以有效地突破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防御,从而提高大学生对道德文化信息的接受水平,改善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接受 心理防御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对写史主体的软性制约——兼谈重写文学史的内在阻力
12
作者 任现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1,共4页
政教合一的体制结构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此相适应的功利化的学术观念、文学观念、史学观念至今仍未根本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写史主体学术心态的自由,从而成为我们重写文学史最严重的内在阻力。
关键词 文化 写史主体 软性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技术发展的潜在风险及技术治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丁大尉 李正风 胡明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70,共9页
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风险,厘定了"技术治理"的内涵与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欧美国家发展纳米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治理过程为例,探索了新兴技术治理的模式和主要路径,进而指出:中国在构建新兴技术发展环境的... 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风险,厘定了"技术治理"的内涵与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欧美国家发展纳米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治理过程为例,探索了新兴技术治理的模式和主要路径,进而指出:中国在构建新兴技术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对于技术风险问题认识不足、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传统影响、政府之外行动者参与力度不够等问题,并给出了发挥政府作为、科学共同体参与、加强安全性评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 技术治理 多元行动者 风险社会 社会规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外基础科学研究政策的战略转向及启示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大尉 李正风 高璐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3,共9页
在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若干典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战略规划的先进理念、规划模式、战略思路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外的基础科学研究政策已经呈现出功能目标、价值判断和治理路径三个方面的明显转向。进而指出,典型... 在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后若干典型国家基础科学研究战略规划的先进理念、规划模式、战略思路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外的基础科学研究政策已经呈现出功能目标、价值判断和治理路径三个方面的明显转向。进而指出,典型国家基础研究政策的战略转向给我们带来了建立服务多元社会目标的基础研究体系、培育应对社会风险的公共科技体系、构建治理视域下的基础研究政策环境、参与全球化范围内基础研究的竞争与合作等四个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基础科学研究 科学政策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职业理想教育 被引量:21
15
作者 于秀琴 刘俊英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38-139,共2页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理想的具体形成,有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还有助于学生顺利择业、就业和乐业。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认知教育、职业情感教育和职业目标教育。
关键词 职业理想教育 意义 教育内容 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目标教育 职业情感教育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与创新:“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2
16
作者 程雪峰 谢米列特·塔马拉·阿列克谢耶夫娜 姜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8,共7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体育文化自信自觉地“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诉求相契合,也将不断扩大中国体育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传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战略等宏观层面,而对如何构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体育文化自信自觉地“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文化先行的诉求相契合,也将不断扩大中国体育文化的世界影响力。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一带一路”体育文化传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战略等宏观层面,而对如何构建一个文化传播话语体系,提高传播效果的研究显得有些不够。事实上,在中国体育文化传播推进中重新认识话语体系的功能,拓展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并付诸实践应用已经体现出它的迫切性和现实性。研究从“阐释”“塑型”“发声”和“求同”等四个方面明确了话语体系的基本功效,并提出中国体育文化本体内涵创新发展的四个方向,即在发展和传播中体现出与世界体育文化关系的协调性、表现形式的亲和性、文化诉求的境界性和产业形式的拓展性。同时基于体育媒介化的现实,在探讨中国体育文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策略中,分析了体育文化话语与媒介话语的“异构同质”关系,同时强调为提升传播媒介的传播力和创新力,应加强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拓展传播主体的形式,把握传播对象的个体特征和打造传播编码的中国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话语体系 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以吐蕃与唐朝关系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崔明德 马晓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8,共9页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其思想由以武力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弃隶蹜赞在《请修好表》、《请约和好书》和《献皇帝书》等三份上书中,强调了互信在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其思想由以武力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弃隶蹜赞在《请修好表》、《请约和好书》和《献皇帝书》等三份上书中,强调了互信在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同为一家"的观点。乞立赞的"三恨",为修复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从吐蕃大相尚结赞与唐朝会盟于清水到平凉劫盟,标志着双方关系的逆转,反映了尚结赞复杂的心路历程。长庆会盟是吐蕃与唐朝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可黎可足在盟文中所确立的"偃兵息人"、"患难相恤"的路线,既是对清水之盟"固结邻好,安危同体"的继承和发扬,也成为吐蕃处理与唐朝关系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唐朝 民族关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的“主线重构” 被引量:27
18
作者 程雪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4,共6页
2008年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提出由世界体育大国向世界体育强国迈进。迈进新时期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传播,中国体育文化传播应提升到战略高度,而战略设计的关键是中国体育文化发展与传媒策略的"主线重构",即以文化... 2008年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提出由世界体育大国向世界体育强国迈进。迈进新时期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传播,中国体育文化传播应提升到战略高度,而战略设计的关键是中国体育文化发展与传媒策略的"主线重构",即以文化诉求为切入点,通过体育传媒资源与体育文化的互动,形成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研究和运作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 体育文化 主线重构 体育全球化 文化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韩现代管理思想中的儒家文化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庆义 刘会清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3,共6页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日本和韩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日韩现代企业的权威管理模式,恰恰是通过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扬弃以及与西方文化的对接...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日本和韩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日韩现代企业的权威管理模式,恰恰是通过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扬弃以及与西方文化的对接,从而形成了日韩现代管理思想。在日本和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其崛起的进程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要提高认识,保护东亚地区的“原生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现代管理思想 原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主流媒体”? 被引量:23
20
作者 齐爱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3,共4页
学界对"主流媒体"的初期讨论,存在官方和民间、计划和市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较大分歧。本文指出,"主流媒体"是一个包含着不同层面内涵的复杂概念,它具有多重功能:首先,"主流媒体"是一个框架性概念;其次... 学界对"主流媒体"的初期讨论,存在官方和民间、计划和市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较大分歧。本文指出,"主流媒体"是一个包含着不同层面内涵的复杂概念,它具有多重功能:首先,"主流媒体"是一个框架性概念;其次,它是一个理想性概念;最后,它还是一个有特定具体内涵的概念。在此认识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现在形成了"传统主流媒体"和"新主流媒体"两种"主流媒体"并存的张力结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框架性概念 理想性概念 特定内涵概念 张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