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海外形态——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坐标和参照。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研究对象,可以从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形象,海外汉学研究内部的差异性以及文学史研究的意识形态性几个向度,梳理出海外汉学研究的内在特质以及文学史研究无法回避的"权力"痕迹。
作者
任南南
机构地区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7,共7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汉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学史研究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82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7
1
施蛰存.《“文学史不需‘重写’”》,见《施蛰存七十年文选》,引自http://www.millionbook.com/xd/s/shizhecun/szcw/107.htm.
2
吴晓东.
小说史理念的内在视景——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J]
.中国图书评论,2006,29(3):34-39.
被引量:13
3
[美]DavidT.Roy,载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作者中译本序》,刘绍铭等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原载波士顿1961年4月13日ChristianScienceMonitor),第3页,第3页.
4
[美]PerryLink(普林斯顿大学),载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作者中译本序》,刘绍铭等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封底.
5
王德威.《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英文本第三版导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第5页.
6
旷新年.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型[J]
.南方文坛,2003(1):3-6.
被引量:94
7
刘再复.《张爱玲的小说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刘绍铭、梁秉钧、许子东编《再读张爱玲》第36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8
郑树森.《夏公与“张学”》,见刘绍铭、梁秉钧、许子东编.《再读张爱玲》,6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9
龚鹏程.《小说的道路--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陈义芝编《台湾文学经典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10
王海龙.
西方汉学与中国批评方式——夏志清现象的启示[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5):32-37.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王瑶.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86(5):175-186.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182
1
彭剑冰,袁向东.
“别样风景”:《文艺风景》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1,42(2):41-47.
2
何吉贤.
世纪末小剧场实践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6):51-60.
3
程光炜.
《中国现代小说史》与80年代的“现代文学”[J]
.南方文坛,2009(3):18-29.
被引量:10
4
许维贤.
审美,或超“历史”的脱身术——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批评视野[J]
.华文文学,2006(6):28-41.
被引量:4
5
李杨.
为什么关注文学史——从《问题与方法》谈当代“文学史转向”[J]
.南方文坛,2003(6):10-16.
被引量:16
6
梁华珍.
谈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与“纯文学”[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3):66-68.
7
古远清.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及其小说评论[J]
.贵州社会科学,1992(12):33-37.
被引量:5
8
陈芬尧.
评复旦本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隐匿[J]
.粤海风,2008(3):4-7.
被引量:1
9
吕永林.
何谓19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J]
.上海文学,2008,0(8):86-96.
被引量:1
10
徐志伟.
从敞开到囚禁——90年代诗歌写作中的“个人化”观念反思[J]
.文艺评论,2004(4):23-2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5
1
程光炜.
《中国现代小说史》与80年代的“现代文学”[J]
.南方文坛,2009(3):18-29.
被引量:10
2
袁良骏.
重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J]
.粤海风,2007(3):56-60.
被引量:9
3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55
4
王海龙.
西方汉学与中国批评方式——夏志清现象的启示[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5):32-37.
被引量:7
5
古远清.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及其小说评论[J]
.贵州社会科学,1992(12):33-37.
被引量:5
6
丁尔纲.
理论的谬误与学术的歧路——再评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2(4):48-55.
被引量:3
7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2005年.
8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9
严家炎.《求实集》中的观点,见《求实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0
王德威.《重读夏志清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引证文献
2
1
张清芳,王丽玮.
海外汉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互动关系的再反思——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大陆学界的传播为个案[J]
.南方文坛,2014(5):32-38.
被引量:4
2
苏维.
《中国现代小说史》勘误探讨[J]
.江苏科技信息,2014,31(17):28-28.
二级引证文献
4
1
万芳.
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以“重写文学史”思潮为中心[J]
.华文文学,2016,0(1):71-77.
被引量:2
2
胡焕龙.
“感时忧国”论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从夏志清到王德威中国现代文学史叙事之比较[J]
.学术界,2017(8):136-149.
被引量:3
3
马佩仪.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赵树理书写[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30(4):80-82.
4
丁茉,韩祁.
“分疏”与“融合”——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争议述评[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3):167-169.
1
季进.
海外汉学研究 主持人的话[J]
.当代作家评论,2010(2):186-186.
2
罗倩.
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对沈从文评价中的几个关键词[J]
.长安学刊,2016,0(4):42-45.
3
刘丽娜,傅学敏.
超历史的风格史书写——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风格的考察及其启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7):224-225.
4
张丽.
以偏见为底色的偏爱——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捧张(天翼)”[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7):7-8.
5
胡亚楠,刘楠.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沈从文研究[J]
.文学教育,2013(10):26-27.
6
杨金彪.
互文性视野下的《苍蝇》兼及穆旦文学史形象[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4):50-54.
7
季进.
主持人的话[J]
.当代作家评论,2007(5):131-132.
8
杨佳.
“异见分子”的文学想象——解读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9):54-55.
9
许维贤.
审美,或超“历史”的脱身术——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批评视野[J]
.华文文学,2006(6):28-41.
被引量:4
10
代琴.
作为物的女性存在——《为奴隶的母亲》分析之一种[J]
.昌吉学院学报,2008(3):5-7.
被引量:2
当代文坛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