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多系统受累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黄秋菊 孟令啸 +2 位作者 吉廷举 马龙龙 周胜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合并多系统受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20例TS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总结TSC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TSC患者10例(50%)脑皮质、皮层下结节,影像学表现为...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合并多系统受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20例TS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总结TSC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TSC患者10例(50%)脑皮质、皮层下结节,影像学表现为分布在额顶叶皮质下密度(信号)不一的结节影;16例(80%)室管膜下结节,除外2例非钙化结节,均表现为室管膜下多发非对称性分布的、大小不等的钙化结节;2例(10%)室管膜下星形细胞瘤合并脑积水,均表现为孟氏孔附近混杂等T_(1)稍长T_(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弥散轻度受限,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合并侧脑室扩张积水,同侧脑室显著;9例(45%)合并脑外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除1例双肾正常形态消失、显示不清,被大量脂肪密度取代外,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均匀或不均匀脂肪密度影;2例(10%)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脂肪密度影;7例(35%)合并局灶性骨质硬化,表现为双侧部分肋骨、脊柱椎体及附件、骨盆部分组成骨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骨质密度增高改变。结论结节性硬化多系统受累表现多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各系统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TSC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马文可 霍雅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102-10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低剂量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依据介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低剂量替罗非班组、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每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低剂量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依据介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低剂量替罗非班组、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每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脑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后,低剂量替罗非班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改良Rankins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P<0.05),其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搏动指数(PI)均高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P<0.05),阻力指数(RI)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P<0.05)。低剂量替罗非班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的63.33%(19/30)(χ2=4.356,P<0.05)。低剂量替罗非班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的33.33%(10/30)(χ2=4.812,P<0.05)。低剂量替罗非班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组的26.67%(8/30)(χ2=4.320,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低剂量替罗非班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低剂量替罗非班 神经功能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检验在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茆风景 朱伟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肠炎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肠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肠炎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MCV、MCHC、Hb水平低于对照组,PL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肠炎患者MCV、MCHC、Hb水平比较,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重度患者,轻、中、重度肠炎患者PLT、CRP水平比较,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重度患者(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可辅助诊断肠炎,了解肠炎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血常规检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混杂征和漩涡征在脑出血血肿增大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秋菊 周胜利 +2 位作者 马龙龙 吉廷举 周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CT混杂征、漩涡征与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早期血肿增大(hematoma expansion,HE)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6 h及24 h内行头颅CT检查,分为血肿增大组和血肿非增大组,比较... 目的 探讨CT混杂征、漩涡征与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早期血肿增大(hematoma expansion,HE)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6 h及24 h内行头颅CT检查,分为血肿增大组和血肿非增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评分、影像学资料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增大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组间分析显示两组在混杂征、漩涡征、联合征象、高血压、破入脑室、血肿体积和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混杂征、漩涡征、联合征象、高血压、破入脑室、血肿体积和GCS评分均是早期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混杂征、漩涡征及联合征象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增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0.720、0.825,混杂征、漩涡征及联合征象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增大的敏感度分别为70.0%、66.7%,80.0%,特异度分别为69.8%、77.4%、84.9%。结论 混杂征和漩涡征均可预测早期血肿增大,二者联合征象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增大 混杂征 漩涡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CT血管造影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吉廷举 朱雯雯 张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多模态MR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IP)和侧枝循环情况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AIS患者57例,年龄36~78(63.4±12.3)岁,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多模态MR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IP)和侧枝循环情况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AIS患者57例,年龄36~78(63.4±12.3)岁,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MRI联合CTA检查,收集MRI、CTA资料和临床资料,通过CTA联合3D-TOF-MRA诊断脑侧枝循环和IP,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影响IP、灌注-扩散不匹配及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57例患者中,IP 30例(52.6%),无IP 27例(47.4%),IP组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病比例高于无IP组患者(P<0.05)。侧枝循环分级和入院时梗死区体积及低灌注区体积呈负相关(r=-0.603、-0.331,P<0.01),和灌注-扩散不匹配呈正相关(r=0.528,P<0.001)。侧支循环开放良好组mRS评分≤2分者比例显著高于开放不良组(P<0.05)。疗效显著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善值、灌注-扩散不匹配、侧枝循环分级优于疗效不显著组(P<0.05)。结论CTA联合多模态MRI有助于评估AIS患者脑组织血流变化情况,侧支循环及IP的准确评估可有效预测AIS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缺血半暗带 侧枝循环 CT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辛奕 薛明琛 +2 位作者 张亚运 周胜利 周芯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单侧MCA闭塞所致大面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VIM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90天进行随访管理,通过mRS...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序列与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单侧MCA闭塞所致大面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IVIM检查,所有患者出院后90天进行随访管理,通过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比较不同预后患者IVIM检查参数(ADC值、f值、D值、D^(*)值),分析IVIM检查参数(ADC值、f值、D值、D^(*)值)与ACI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MRI检查用时、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高血脂、糖尿病、房颤、高血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分值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者D^(*)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DC值、f值、D值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证实,D^(*)值与ACI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ADC值、f值、D值与ACI预后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磁共振IVIM序列相关检查参数与单侧MCA闭塞所致ACI具有密切关联性,可通过IVIM检查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诊断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开展后续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序列 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7
作者 徐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均为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4年1月)收治,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与观察组(45例,采...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均为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4年1月)收治,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与观察组(45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炎性标志物水平、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两组γ干扰素水平比治疗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16周后,两组患者HBV-DNA载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治疗16周后,两组HBV-DNA载量比治疗8周后更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24)。结论:相较于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HBV-DNA载量,改善患者肝功能,并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炎性因子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吉廷举 许磊 +1 位作者 周胜利 黄秋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809-1813,共5页
目的探讨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lipiodol combined with drug-eluting beads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LD-TACE)与传统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onventional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治疗肝细胞癌(... 目的探讨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lipiodol combined with drug-eluting beads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LD-TACE)与传统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onventional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家医疗中心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113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D-TACE组54例,c-TACE组59例。LD-TACE组,先行适度碘化油栓塞,然后应用药物洗脱微球进行栓塞;c-TACE组,先进行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栓塞,再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加强栓塞。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TACE术后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术后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AEs)。结果首次TACE术后6~8周,LD-TACE组及c-TACE组的ORR分别为68.5%及47.5%(P=0.024),DCR分别为94.4%及88.1%(P=0.238),AFP下降率分别为87.0%及74.6%(P=0.095)。在AEs方面,c-TACE组46例出现恶心、呕吐,而LD-TACE组仅24例(P<0.001)。此外,c-TACE组术后有33例出现胆红素升高,而LD-TACE组仅17例(P=0.007)。两组患者术后腹痛、发热和转氨酶上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有选择性的不可切除HCC时,LD-TACE相较于c-TACE具有更高的短期ORR;同时,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油 药物洗脱微球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细胞癌 倾向性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与DSA在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于俊俊 黄秋菊 马龙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以提高CTA在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0例冠心病确诊病例的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及冠状动脉DS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诊断及斑块性...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以提高CTA在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0例冠心病确诊病例的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及冠状动脉DS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诊断及斑块性质对血管狭窄相关性的分析。结果1)MSCTA各节段狭窄冠状动脉分支及相应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CTA诊断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多为钙化斑块(71.4%),中/重度狭窄多为混合斑块,分别为58%和56.5%。结论MSCTA对狭窄冠状动脉的确诊率与DSA相近,而且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性质,不仅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还对指导冠心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9
10
作者 于俊俊 王宗盛 +3 位作者 姚凯东 袁慎洋 许磊 杨泗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784-1787,共4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冠心病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6例冠心病...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冠心病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先后经CTA和CAG检查,两项检查间隔时间小于3个月,以CAG为金标准,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支架腔狭窄程度≥50%,对CTA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CAG检查植入的160枚内支架中27枚出现术后再狭窄,占比16.88%,CTA检查内支架术后再狭窄28枚,占比17.50%,以CAG为金标准,CTA发现24枚狭窄4枚漏、误诊。经检验其灵敏度88.89%,特异度96.99%,准确率95.63%,Kappa值0.862。CAG对各级冠状动脉ISR的检查结果:在后降支9枚,右冠状动脉7枚,左回旋支7枚,左前降支3枚,左主干1枚。CTA对其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3.25%、95.34%、96.84%、95.68%、100%。Friedman检验结果可知,CTA和CAG对ISR的程度无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ISR应用CTA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病变部位和狭窄程度的诊断方面和CAG的结果高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内支架植入 术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IR血管高信号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预后及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辛奕 周胜利 +3 位作者 周芯羽 吉廷举 许磊 王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141-1146,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I-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FVH)与患者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急性脑梗塞患者82例,FVH征阳性者70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根据MRI-FLAIR及CTP图进行...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I-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FVH)与患者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急性脑梗塞患者82例,FVH征阳性者70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根据MRI-FLAIR及CTP图进行FVH评分和侧支血管分级,根据90天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3~6)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FVH与90天mRS评分及梗死面积的相关关系,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估FVH与侧支血管评分的相关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探讨影响AIS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FVH评分与侧支血管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FVH与90天mRS评分及梗死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FVH评分、侧支血管评分和梗死体积与AIS患者的预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VH评分高的患者具有更小的梗死体积和更好地临床预后。结论FVH评分与侧支血管评分呈正相关关系,FVH评分可表示侧支循环情况;FVH评分与90天mRS评分、梗死体积呈负相关。FVH可预示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高信号征 侧支循环 预后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标准化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浩译 陈小卫 +1 位作者 张力 吉廷举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计算机化X线体层照相术)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头颈部受检者中随机选择8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并按照不同剂量将所选患者分成... 目的:分析低剂量CT(计算机化X线体层照相术)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头颈部受检者中随机选择8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并按照不同剂量将所选患者分成比照组(常规剂量,120kV、175mA)及试验组(低剂量,80kV、175mA),各42例。对应用效果展开观察。结果:两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N更高,而试验组颈总动脉SNR及基底动脉中心SNR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观图像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CTDI、DLP值,试验组均更低(P<0.05)。结论:在头颈部CTA中应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也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头颈部 CT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稠剂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肺炎发生情况和营养不良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胜利 朱彩霞 +1 位作者 刘阳阳 刘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4期6367-6370,共4页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使用增稠剂的效果。方法选取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进食常规食物)和观察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进食食物增稠剂...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使用增稠剂的效果。方法选取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进食常规食物)和观察组(在吞咽训练基础上进食食物增稠剂调配的食物),各44例。比较两组疗效、肺部症状、营养指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P<0.05)。观察组呛咳发生次数、误吸发生次数、肺炎发生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价量表(SGA)评分、热量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ED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吞咽训练基础上食用食物增稠剂调配的食物从临床疗效、症状指标、营养风险、生活质量都优于进食常规食物,增稠剂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亦可降低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增稠剂 肺炎 营养风险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6例住院患者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卞乐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5期172-175,共4页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者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应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及合理用药管理系统,选择2021年1~12月收治的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的38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 目的 分析医院住院患者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应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及合理用药管理系统,选择2021年1~12月收治的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的38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结果 386例住院患者中,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主要用于肺部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等治疗。其中,合理用药330例,合理用药率为85.49%;不合理用药56例,不合理用药率为14.51%。住院患者覆盖14个临床科室,56例不合理用药患者中,神经外科不合理用药率最高,为33.33%。不合理用药类型中,药物选择不适宜占比最高,为42.86%。结论 住院患者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临床不合理使用问题较突出,医院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监管力度,促进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馈控制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秋艳 汤晶晶 张丽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江苏省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依次纳入观察组(44例,常规护理)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江苏省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依次纳入观察组(44例,常规护理)和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前馈控制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膀胱冲洗不良事件、膀胱冲洗质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膀胱冲洗不良事件(管道滑脱、导尿管滑脱和堵管)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冲洗质量各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冲洗中实施前馈控制护理可降低膀胱冲洗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膀胱冲洗质量,并缩短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前馈控制 冲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浩译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7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江苏省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率多...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江苏省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检查对SPN的诊断准确率,统计50例患者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根据病理结果将50例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特征。结果: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检查对SPN的诊断准确率为82.0%,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SPN患者中,发生在左肺17例(上叶12例,下叶5例)占34.0%,发生在右肺33例(上叶8例,中叶8例,下叶17例),占66.0%;直径0.5~3.0 cm,平均(2.1±0.2)cm;其中直径0.5~2.0 cm 20例,2.0~3.0 cm 30例。良性组钙化、脂肪检出率高于恶性组,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空洞、坏死检出率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能够清晰观察SPN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密度、边缘特征及其周围改变,有助于辅助临床作出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 孤立性肺结节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扩张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娟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3期162-164,共3页
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是指未达到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但疾病发展符合川崎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部分有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最明显的是冠状动脉病变,是儿童时期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 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是指未达到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但疾病发展符合川崎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部分有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最明显的是冠状动脉病变,是儿童时期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因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故如在急性发热期未被识别,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及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2]。本文总结了1例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扩张患儿的护理经验,该患儿年龄小,感染重,并发冠状动脉扩张。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不可逆的冠状动脉病变。经过22 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顺利出院。在对该患儿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合理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疾病转归过程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川崎病 冠状动脉扩张 患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彩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5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治疗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长权 赵延庆 +2 位作者 朱亚林 王伟 高富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39例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9例患者均获得了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术... 目的研究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39例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9例患者均获得了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随访患者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优30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9%。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出血量少、创伤小、内固定稳定性强、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患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婧婧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1期265-266,共2页
目的 :探讨对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取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7例)和... 目的 :探讨对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取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治护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和腹膜透析并发症的改善情况。结果 :接受治护前两组患者HAMA及HAMD的评分相比,P>0.05。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HAMA及HAMD的评分均低于接受治护前,观察组患者HAMA及HAMD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经治护,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皮肤瘙痒症状减轻、血压下降、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占比均较高,P <0.05。结论 :对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减轻其腹膜透析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 综合护理 腹膜透析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