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善M100甲醇发动机低温起动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月春 李志杰 +3 位作者 曾笑笑 史祥东 吴心波 李素婷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针对M100甲醇发动机低温环境下难以形成足够浓度可燃混合气而导致的起动困难问题,从改善M100甲醇燃料雾化及提升混合气温度两方面开展了研究。采用空气辅助喷射器降低甲醇燃料喷雾粒径,促进其形成可燃混合气;采用进气加热方式将起动阶... 针对M100甲醇发动机低温环境下难以形成足够浓度可燃混合气而导致的起动困难问题,从改善M100甲醇燃料雾化及提升混合气温度两方面开展了研究。采用空气辅助喷射器降低甲醇燃料喷雾粒径,促进其形成可燃混合气;采用进气加热方式将起动阶段进入气缸的甲醇混合气加热,提高甲醇蒸发速度,加速低温下甲醇混合气浓度达到着火界限。试验结果表明:空气辅助喷射器对改善M100甲醇燃料发动机起动性能有利,比普通甲醇喷射器的极限起动温度降低10℃;进气加热可加速甲醇混合气形成;两种方案组合可实现环境温度5℃下缸内着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发动机 冷起动 混合气形成 进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部燃料消耗量标准的动力总成匹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江苏 史祥东 +2 位作者 甄雷 刘刚 李静静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5期128-131,共4页
为降低车辆综合油耗,以达到交通运输部相关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要求,通过试验总结及公式推导简化,发现加速工况当前车速瞬时油耗与前一车速瞬时油耗比值为接近于1的常数,探明燃料消耗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纠正了整车阻力、整车质量及传动... 为降低车辆综合油耗,以达到交通运输部相关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要求,通过试验总结及公式推导简化,发现加速工况当前车速瞬时油耗与前一车速瞬时油耗比值为接近于1的常数,探明燃料消耗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纠正了整车阻力、整车质量及传动效率决定加速工况油耗的错误认知;通过选型匹配动力总成,明确了交通运输部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引导整车厂匹配直接挡变速箱和小速比驱动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部燃料消耗量 整车经济性 动力总成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稀释对柴油机油性能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苏国庆 郭灵燕 +3 位作者 王晓波 李维民 李现明 王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0-736,共7页
以CK-415W40柴油机油为基础油,通过添加不同比例(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和20%)的0#柴油制备了不同燃油稀释比例的柴油机油,对稀释油品的基本理化性能(黏度、倾点、闪点和酸碱值)进行了测试.采用曲轴箱模拟试验仪、加压差示扫描量... 以CK-415W40柴油机油为基础油,通过添加不同比例(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和20%)的0#柴油制备了不同燃油稀释比例的柴油机油,对稀释油品的基本理化性能(黏度、倾点、闪点和酸碱值)进行了测试.采用曲轴箱模拟试验仪、加压差示扫描量热试验仪、点接触光弹流润滑试验台以及SRV试验机对稀释前后油样进行了结胶性能、抗氧化性能、弹流润滑以及边界润滑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燃油稀释后的柴油机油黏度和闪点明显下降,倾点未发生明显变化,酸碱值和抗氧化性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弹流润滑条件下发动机油的油膜厚度降低,同时燃油稀释后柴油机油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的减摩与抗磨性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稀释 柴油机油 理化性能 油膜厚度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SCR催化器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石代龙 傅松 +3 位作者 白书战 杨婷 张晓丽 王意宝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70,共6页
为解决传统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催化器在排气温度较低的低负荷工况下出现在尿素喷嘴或混合器壁面形成尿素结晶等问题,运用CFD方法对传统SCR催化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出了一种新型SCR混合器,并提出了新的尿素喷嘴布置方案... 为解决传统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催化器在排气温度较低的低负荷工况下出现在尿素喷嘴或混合器壁面形成尿素结晶等问题,运用CFD方法对传统SCR催化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出了一种新型SCR混合器,并提出了新的尿素喷嘴布置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SCR催化器能够促进尿素溶液和尾气的充分混合,尿素热解率和载体前端面NH3分布均匀性指数分别提高了9.76%和6.06%。对优化后的SCR催化器进行稳态点性能验证试验、瞬态ETC排放测试试验以及30h发动机台架尿素结晶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结构在氨氮比为0.7,0.9和1.2时的NO_x转化率分别提高0.89%,1.76%和0.61%;与传统结构相比,新结构NOx排放明显降低;新结构混合器壁面未出现尿素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优化设计 尿素结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对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峰 王晓华 王意宝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5,55,共6页
为满足国Ⅵ排放标准,提出并开发了双级尿素(urea)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 SCR)系统及控制策略,并针对该系统在柴油机上的NOx排放特性及对柴油颗粒捕集器(DPF)被动再生的影响进行了台架验证。结果表明:冷... 为满足国Ⅵ排放标准,提出并开发了双级尿素(urea)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 SCR)系统及控制策略,并针对该系统在柴油机上的NOx排放特性及对柴油颗粒捕集器(DPF)被动再生的影响进行了台架验证。结果表明:冷态国际统一瞬态循环(WHTC)双级urea-SCR系统NOx转化效率达到89.2%,比单级urea-SCR系统提高了5.4%,冷起动NOx排放显著降低;热态WHTC双级urea-SCR系统NOx转化效率达到99.3%,比单级urea-SCR系统提高了3.0%;对双级urea-SCR系统尿素喷射量采用闭环控制策略,热态WHTC下DPF平衡点碳载量仅比单级urea-SCR系统提高了0.2 g/L,DPF被动再生效果几乎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尿素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国Ⅵ排放 闭环控制 国际统一瞬态循环(WHTC) 被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润滑系统低频油压波动现象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建文 申加伟 +4 位作者 刘洋 张志权 王超 崔永 田少聪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108,共9页
针对布置有主油道信号油反馈泵后泄流调压结构的柴油机润滑系统,通过高频压力波动数据的频谱分析和泵阀瞬态仿真,论证了低频压力波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阀芯调压过程振动失稳。其低频波动频率范围一般为20 Hz~30 Hz,波动幅值占整体压力波... 针对布置有主油道信号油反馈泵后泄流调压结构的柴油机润滑系统,通过高频压力波动数据的频谱分析和泵阀瞬态仿真,论证了低频压力波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阀芯调压过程振动失稳。其低频波动频率范围一般为20 Hz~30 Hz,波动幅值占整体压力波动幅值的50%~80%。研究发现通过在信号油道中设置阻尼孔可以衰减甚至消除低频油压波动现象,有效减小压力波动对发动机运行可靠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润滑系统 低频波动 阻尼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释放制动在重型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英 钟跃兰 翟长辉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1,86,共6页
基于市场对重型车辆的制动需求和相关法规,比较了几种常见的辅助制动装置,最终选择了发动机压缩释放辅助制动作为产品的开发依据。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某款基于10L/12L发动机的辅助制动系统,从方案设计和试验过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 基于市场对重型车辆的制动需求和相关法规,比较了几种常见的辅助制动装置,最终选择了发动机压缩释放辅助制动作为产品的开发依据。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某款基于10L/12L发动机的辅助制动系统,从方案设计和试验过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压缩释放制动系统。方案设计阶段:本着改动最小、对车辆无影响的原则,对运动机构、制动油路和电控部分进行方案设计;试验过程阶段:对气门间隙进行了调整,测试了缸压、气门升程、推杆力、排气温度、制动功率等关键参数,验证了方案的制动性能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辅助制动 制动功率 压缩释放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六柴油机双旋流SCR混合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丽 王霞 +4 位作者 荣超 石代龙 安邦 王东升 杨永春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5,共7页
为解决国Ⅵ柴油机SCR后处理系统在低排温、低负荷工况下存在的尿素结晶问题,采用CFD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重型国Ⅵ柴油机后处理SCR单旋流混合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出了一种双旋流混合器。对双旋流混合器进行NO_(x)单点转化效率试... 为解决国Ⅵ柴油机SCR后处理系统在低排温、低负荷工况下存在的尿素结晶问题,采用CFD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重型国Ⅵ柴油机后处理SCR单旋流混合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出了一种双旋流混合器。对双旋流混合器进行NO_(x)单点转化效率试验、瞬态WHTC排放试验以及10 h发动机台架尿素结晶验证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双旋流混合器能够产生更强的旋流效果,促使尿素喷雾和尾气充分混合、蒸发分解,且使氨分布均匀性指数提高了15.19%。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旋流混合器,双旋流混合器在氨氮比为0.7,0.9和1.2时的NO_(x)转化率分别提高1.58%,1.78%和0.38%,NO_(x)排放显著降低,混合器壁面未出现尿素结晶,解决了低温、低负荷工况下的尿素结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混合器 优化设计 尿素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火花塞点火实现快速燃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国田 汪洋 +3 位作者 徐帅卿 肖欢 田相龙 李冀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3,40,共7页
使用快速压缩-膨胀机改装的多火花塞点火试验台架,研究了火花塞数目对指示功大小、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升率、燃料放热速率及爆震特性的影响。得到结果如下:液压源压力及混合气浓度相同,点火相位从上止点前5~35mm逐渐增大时,指示功先... 使用快速压缩-膨胀机改装的多火花塞点火试验台架,研究了火花塞数目对指示功大小、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升率、燃料放热速率及爆震特性的影响。得到结果如下:液压源压力及混合气浓度相同,点火相位从上止点前5~35mm逐渐增大时,指示功先增大后减少,即存在最佳点火相位;随着火花数目的增加,最佳点火时刻后移;多火花塞点火的放热速率、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升率、指示功均比单火花塞点火有明显提升,提升幅度和火花塞数目并不成线性关系;在混合气稀薄时,多火花塞点火对燃烧速率及指示功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液压源压力的增大,相同点火相位时,多火花塞比单火花塞点火爆震倾向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 多火花塞点火 快速压缩-膨胀机 快速可控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运动规律对点燃式HFPE燃烧过程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冀辉 汪洋 +3 位作者 徐帅卿 甄旭东 刘宇 胡耀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8,34,共7页
使用仿真软件Converge,建立了点燃式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HFPE)的三维仿真模型。为了解决HFPE的爆震问题,提升其热效率,研究了不同活塞运动规律对HFPE的燃烧过程、爆震倾向与热功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火花点燃式HFPE的爆震燃烧发生... 使用仿真软件Converge,建立了点燃式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HFPE)的三维仿真模型。为了解决HFPE的爆震问题,提升其热效率,研究了不同活塞运动规律对HFPE的燃烧过程、爆震倾向与热功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火花点燃式HFPE的爆震燃烧发生在活塞边缘的末端混合气区域,是由若干个爆震核快速扩展而成,与曲柄连杆式火花点燃发动机爆震的发生地点和机理相同;通过改变活塞的运动规律,使活塞上行速度加快,在上止点附近停留时间变短,可以明显减小发动机的爆震倾向与爆震强度。利用优化的活塞运动规律,加上高达14的高压缩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发动机的热功指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 火花点燃 活塞运动规律 爆震 热功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动力设备退化基线计算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玉良 孙晓磊 +1 位作者 张晋彪 方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147,153,共8页
船舶动力设备在自身性能退化过程中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能完成规定功能,对具有重要特征参数或性能指标的船舶动力设备而言,若使用定基线进行健康状态评估会导致评估值连续较低甚至误报警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目标设备按性能退化... 船舶动力设备在自身性能退化过程中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能完成规定功能,对具有重要特征参数或性能指标的船舶动力设备而言,若使用定基线进行健康状态评估会导致评估值连续较低甚至误报警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目标设备按性能退化时间序列采集的特征参数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退化基线计算方法,利用滑动概率神经网络和性能可靠度与基线值间的转换函数获得目标设备的动态退化基线;然后建立ARMA预测模型获得预测参数,并与退化基线计算方法结合对退化基线发生动态变化的时间节点进行预测;最后利用海水泵对建立的方法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退化基线计算方法能够获得动态基线,退化基线预测方法能够对动态基线的变化时间节点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动力设备 退化基线 健康状态评估 滑动概率神经网络 时间序列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下基于遗传算法的钻头与套管间距离研究
12
作者 刘刚 李祎宸 +4 位作者 张家林 刘闯 杨帆 穆文军 王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16,共8页
为确保海上丛式井组钻井作业的安全,在造斜前必须实时监测钻头与邻井套管的距离。基于钻头振动波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计算钻头与套管间距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四个传感器布置在邻井风险段的环空套管内壁,同步接收钻进时的振... 为确保海上丛式井组钻井作业的安全,在造斜前必须实时监测钻头与邻井套管的距离。基于钻头振动波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计算钻头与套管间距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四个传感器布置在邻井风险段的环空套管内壁,同步接收钻进时的振动信号,通过分析钻头与传感器组的空间位置关系,推导得到钻头距邻井套管距离的计算公式,且确定了振动波的衰减系数;设计开展了模型验证试验,采集到振动波在弱胶结地层中传播的振动信号,基于遗传算法对信号数据进行处理,优化采集数据,增加模型的容错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钻头与邻井套管的距离,提高防碰监测中井间距离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波 衰减系数 套管 井间距离 遗传算法 防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VMD与欧氏距离的柴油机故障识别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海龙 宋业栋 +5 位作者 李鑫 毕凤荣 毕晓博 汤代杰 杨晓 马腾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1-915,1022,1023,共7页
为实现利用单一通道信号通过同一方法区分多种发动机故障的目的,笔者对现有算法进行了优化以提取振动信号中的故障特征。首先,针对变分模式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的分解层数选择困难问题,文中以几种不同类型故... 为实现利用单一通道信号通过同一方法区分多种发动机故障的目的,笔者对现有算法进行了优化以提取振动信号中的故障特征。首先,针对变分模式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的分解层数选择困难问题,文中以几种不同类型故障的频率特征为基础,优化了其中心频率迭代初始值,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与简便性;然后,利用鲁棒性独立分量分析(Robu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Robust ICA)对VMD处理结果再次分解,分析发动机中可能存在的不同振源的同频率信号,并将两个阶段分解结果重构信号的四阶累积量作为故障判定指标。结果表明:以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 clustering,简称FCM)确定的聚类中心为参考点,利用各个工况点与喷油故障聚类中心的欧氏距离区分故障类型,取得了较高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故障诊断 振动信号 变分模式分解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土机变速箱用润滑油黏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德浩 李方义 +3 位作者 李国彦 朱兆聚 王一凡 刘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9-42,共4页
润滑油黏度的在线监测是实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润滑油的实时黏度需要根据润滑油的黏温特性换算成国家标准100℃时的黏度。为研究推土机变速箱润滑油15W40CF-4的黏温特性,对SD22型推土机变速箱润... 润滑油黏度的在线监测是实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润滑油的实时黏度需要根据润滑油的黏温特性换算成国家标准100℃时的黏度。为研究推土机变速箱润滑油15W40CF-4的黏温特性,对SD22型推土机变速箱润滑油进行跟踪取样,测定新油、寿命中期油和废油在40~100℃时的运动黏度。采用Andrade方程、Wahher方程和Vogel方程对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分析和比较3种黏温方程的拟合精度。结果表明,用Vogel方程来描述这类润滑油的黏温特性更加准确,为在线监测的实时黏度换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测 润滑油黏度 黏温方程 实时黏度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滚流运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卫 刘大明 +3 位作者 田福全 鲁祯 王天友 王玉春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5-232,共8页
借助自主搭建的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对4气门汽油机缸盖进行了稳流条件下缸内流场测量,得到缸内不同测量截面处流场的三维速度分布,对不同气门升程下缸内流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离面速度分布对滚流比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缸内滚流流... 借助自主搭建的三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对4气门汽油机缸盖进行了稳流条件下缸内流场测量,得到缸内不同测量截面处流场的三维速度分布,对不同气门升程下缸内流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离面速度分布对滚流比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缸内滚流流场在垂直于气缸轴线的测量平面内主要体现为位于进/排气门侧的进气射流;较高的气道压差可以保证流场结构充分发展,使流场结构趋于稳定,滚流比计算结果准确性提高;测量截面处流场离面速度分布直接影响滚流比计算结果,过小的可视区域无法将典型的流场结构(如靠近壁面的射流结构和局部涡团结构)包括在测量范围内,导致滚流比计算结果产生偏差.测量截面的位置直接影响流场离面速度的测量结果,测量截面太靠近缸盖底平面,缸内流动得不到充分发展,反之典型流场结构因衰减而不再明显,最终影响滚流比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三维粒子图像测速 滚流比 稳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稳流试验台测量精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鹏飞 潘洁 +3 位作者 鲁祯 王天友 谭从民 郝彩凤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8,共9页
为了确保多缸机气道稳流试验台的测试精度,采用误差分析理论与测量系统分析方法,从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气道稳流试验台测量系统的精度,找出主要的误差来源。结果表明:涡流动量计与流量的测量精度对涡流比与流量系数测量结... 为了确保多缸机气道稳流试验台的测试精度,采用误差分析理论与测量系统分析方法,从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气道稳流试验台测量系统的精度,找出主要的误差来源。结果表明:涡流动量计与流量的测量精度对涡流比与流量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大,分别占测量总误差的85.68%与94.15%。若气门升程偏差0.1 mm,测量结果会产生1%左右的变化。试验缸盖定位向外侧偏差1.0 mm时,不会对流量系数造成显著影响,但会使涡流比增大14.43%。气道稳流试验台的重复性与再现性为28%,人为因素的再现性几乎不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稳流试验 精度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催化剂铂中毒对DeNO_(x)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津涛 满恒孝 +3 位作者 张瑜 齐俊学 张汝晓 王建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8,共7页
随着排放法规日趋严格,DOC-DPF-SCR后处理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柴油机。位于SCR催化剂上游的DOC催化剂,其主要活性组分为贵金属铂、钯,氧化态贵金属在高温时可以气化,并能随排气迁移至SCR催化剂表面,在SCR催化剂上沉积,造成SCR催化剂... 随着排放法规日趋严格,DOC-DPF-SCR后处理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柴油机。位于SCR催化剂上游的DOC催化剂,其主要活性组分为贵金属铂、钯,氧化态贵金属在高温时可以气化,并能随排气迁移至SCR催化剂表面,在SCR催化剂上沉积,造成SCR催化剂贵金属中毒。将台架试验后中毒的催化剂制备成小样,并对催化剂进行了性能探究,发现贵金属中毒主要影响DeNO_(x)的高温阶段(300℃以上)效率;同时在试验室制备两种模拟中毒样件:掺杂涂覆样件和表面涂覆样件,研究了SCR催化剂Pt中毒的现象并分析中毒后的反应机理。掺杂涂覆500×10^(-6)样件试验结果表明,贵金属中毒后催化剂氧化能力显著提升,氨气泄漏量在350℃降低至0;而选择性还原能力大幅下降,NO_(x)转化效率在450℃下降至56.3%。表面涂覆50×10^(-6)样件试验结果与掺杂涂覆500×10^(-6)相当。两种涂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毒主要发生在表层,导致内层催化剂利用率低,吸附的氨气很难传递进催化剂内层,被直接氧化为NO_(x)和N_(2)O,导致NO_(x)转化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催化剂中毒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式混合器的设计及尿素结晶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韩峰 张晓丽 +3 位作者 王意宝 胡晓艳 王霞 石代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0-1376,1383,共8页
传统双层管SCR混合器在排气温度低的工况易在混合器壁面形成尿素结晶。为解决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逆流式SCR混合器及其与喷嘴座的集成布置方案。利用CFD技术和台架试验相结合验证了逆流式混合器的预防尿素结晶能力和对NOx排放的影响,... 传统双层管SCR混合器在排气温度低的工况易在混合器壁面形成尿素结晶。为解决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逆流式SCR混合器及其与喷嘴座的集成布置方案。利用CFD技术和台架试验相结合验证了逆流式混合器的预防尿素结晶能力和对NOx排放的影响,并对尿素结晶机理及尿素结晶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尿素结晶能量因子”比较不同工况尿素结晶风险的方法。对逆流式SCR催化器进行台架瞬态排放测试试验和30 h发动机台架尿素结晶验证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逆流式结构混合器的瞬态NOx转化率提高了1.8%,30 h台架尿素结晶试验表明逆流式混合器壁面未出现尿素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式混合器 尿素结晶 能量因子法 CF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轴扭振信息识别的柴油机失火气缸判别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治学 刘翀 +3 位作者 梁健星 杨新达 解同鹏 梁博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76,共7页
为解决柴油发动机在高转速、低负荷工况下难以准确判断出发生失火故障的气缸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检测曲轴转速信号中的扭振信号起始点来判定失火气缸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单缸失火时的转速信号以确定曲轴扭振的自由频率,然... 为解决柴油发动机在高转速、低负荷工况下难以准确判断出发生失火故障的气缸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检测曲轴转速信号中的扭振信号起始点来判定失火气缸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单缸失火时的转速信号以确定曲轴扭振的自由频率,然后基于该频率构造正弦检测信号,将该检测信号与各缸做功转角范围内的转速信号做内积运算,并得到的内积值作为失火气缸的指示特征。在6缸柴油机上的失火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在高转速低负荷情况下准确识别发动机的单缸失火和两缸失火,弥补了传统失火诊断方法工况覆盖率低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失火诊断 转速信号 曲轴扭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Ⅵ排放后处理器下游NO_(x)测量准确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志玲 耿磊 +2 位作者 张建华 卞增涛 张希杰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1,共6页
在国Ⅵ柴油机主流箱式和筒式后处理器上验证下游NO_(x)是否满足测量准确度要求.结果表明:布置在箱式后端面上的下游NO_(x)传感器满足测量准确度要求;布置在筒式后锥面上的下游NO_(x)传感器则不满足.筒式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后锥面位置氨... 在国Ⅵ柴油机主流箱式和筒式后处理器上验证下游NO_(x)是否满足测量准确度要求.结果表明:布置在箱式后端面上的下游NO_(x)传感器满足测量准确度要求;布置在筒式后锥面上的下游NO_(x)传感器则不满足.筒式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后锥面位置氨浓度均匀性为0.957,但是后锥面中心位置氨浓度局部较高,不能满足NO_(x)测量准确度要求;氨浓度分布在尾管直管上的均匀性大于0.970,且氨浓度局部高所占的面积随尾管长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位置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将下游NO_(x)传感器位置由锥面改为尾管直管段,且NO_(x)传感器布点距筒式后处理锥截面最小距离为190 mm左右时,满足下游NO_(x)测量准确度要求.设计一种后腔混合器,使当前下游NO_(x)传感器位置氨浓度均匀性仿真结果为0.996,且无氨浓度局部高的问题,此方案同样可解决下游NO_(x)测量准确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NOx传感器位置 国Ⅵ排放后处理器 箱式和筒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