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沼肥与化肥配施对生姜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兆鹏 徐延平 +5 位作者 王官隆 张鹏 张燕 张苗苗 朱晓利 李乃成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3-691,共9页
为了给将沼肥(沼液、沼渣)与化肥配施应用于生姜种植技术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山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只施用化肥(CK)、20%沼液+80%化肥(T1处理)、50%沼液+50%化肥(T2处理)、80%沼液+20%化肥(T3处理)及50%沼液+50%化肥+沼渣替代基肥(T4处理... 为了给将沼肥(沼液、沼渣)与化肥配施应用于生姜种植技术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山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只施用化肥(CK)、20%沼液+80%化肥(T1处理)、50%沼液+50%化肥(T2处理)、80%沼液+20%化肥(T3处理)及50%沼液+50%化肥+沼渣替代基肥(T4处理)等处理,分析其对生姜产量、品质及旺盛生长期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3处理外,所有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又以T2处理产量最高。沼渣基施对生姜品质的改善最为明显,其中T4处理生姜块茎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及姜辣素含量均较CK显著提高。随着沼肥施用比例的增加,T4处理生姜块茎内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除T3处理外,所有处理均可提高生姜旺盛生长期的抗逆性,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及类黄酮类物质大量积累。但是沼液施用比例达到80%时,生姜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谷胱甘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下降,表明生姜发生膜脂过氧化反应,抗逆性下降。综上所述,施用50%沼液+50%化肥可获得最佳生姜产量,50%沼液+50%化肥+沼渣替代基肥栽培的生姜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沼液 沼渣 产量 品质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低碳生态循环模式构建探究
2
作者 丁清华 国建涛 +3 位作者 赵玉翠 郭芳先 杜晓映 赵恩来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5期146-149,共4页
本文作者通过对农村环境特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环境低碳循环发展关键为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利用,从而对农村废弃物产生处理利用情况进行了探究。根据其废弃物处理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农民—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的多种利用... 本文作者通过对农村环境特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环境低碳循环发展关键为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利用,从而对农村废弃物产生处理利用情况进行了探究。根据其废弃物处理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农民—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的多种利用方式并存的“区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小循环”的农村低碳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 废弃物处理利用 低碳生态循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生物强化下水稻秸秆好氧-厌氧两相发酵产甲烷特性研究
3
作者 何董 罗立娜 +4 位作者 徐名汉 刘莹 丁清华 孙勇 秦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1-409,共9页
采用生物强化方法强化水稻秸秆好氧水解过程,并研究绿色木霉及添加量(占总料液质量分数3%、5%、7%和9%)对其发酵特性的影响。好氧水解阶段生物强化时间为24 h,随后在35℃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采用生物强化方法强化水稻秸秆好氧水解过程,并研究绿色木霉及添加量(占总料液质量分数3%、5%、7%和9%)对其发酵特性的影响。好氧水解阶段生物强化时间为24 h,随后在35℃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潜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绿色木霉进行生物强化各组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量及产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VFAs均以乙酸为主。利用Modified Gompertz对累积产甲烷量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较好,绿色木霉添加量为3%、5%、7%、9%的各预处理试验组累积产甲烷量分别为198.28、211.351、228.44、234.78 mL/g,比CK对照组产甲烷量分别提高18.89%、26.72%、36.96%、40.76%,添加7%绿色木霉组的综合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36.86%、31.57%、7.43%,甲烷产量较CK组提高36.96%。好氧水解过程中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随水解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增加,表明添加菌剂能够改变菌群结构,促进好氧水解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厌氧发酵 好氧水解 生物强化 绿色木霉 产甲烷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州市8种行道树夏季叶滞尘能力的研究
4
作者 赵玉翠 赵金辉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9期170-172,共3页
为了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采用重量差值法、估算法、形态观察法,定量测定悬铃木、国槐、紫叶李、大叶黄杨、银杏、海棠、樱花、女贞等8种青州常见行道树植物的单位表面积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单位面积滞尘... 为了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采用重量差值法、估算法、形态观察法,定量测定悬铃木、国槐、紫叶李、大叶黄杨、银杏、海棠、樱花、女贞等8种青州常见行道树植物的单位表面积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各不相同,甚至某些树种差异较大。从总体滞尘量分析得出,海岱路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最大,范公亭路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次之,云门山路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最小。相同环境下不同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尘能力 植物叶片 行道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