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酵菌酸对小鼠肝和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洪娟 王尊哲 +1 位作者 郭文君 李锋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 :观察米酵菌酸对小鼠肝、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超微结构改变 ,探讨米酵菌酸中毒的机理。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米酵菌酸 ,2h后取其肝和心肌组织 ,通过电镜观察其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和心肌细胞的线粒... 目的 :观察米酵菌酸对小鼠肝、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超微结构改变 ,探讨米酵菌酸中毒的机理。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米酵菌酸 ,2h后取其肝和心肌组织 ,通过电镜观察其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和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肿胀 ,内嵴断裂、模糊或消失 ,基质局部或全部空亮 ,呈囊泡样变 ,偶见其中含髓样小体。上述线粒体内嵴和膜结构的病变随米酵菌酸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结论 :米酵菌酸对小鼠肝、心肌细胞毒性作用以线粒体的损伤较为突出 ,因此我们认为 ,线粒体内膜的破坏造成线粒体的功能障碍 ,影响细胞呼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作用 米酵菌酸 肝细胞 心肌细胞 中毒线粒体 超微结构 线粒体 中毒机理 椰毒假单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宁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SOD及MPO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倩倩 田华 +3 位作者 庄宝祥 吴洪娟 魏小刚 王岱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5-886,共2页
随着生产和交通的日趋发展,四肢大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疾病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肢体恢复血流后,存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影响肢体功能恢复,严重者造成肢体残疾[1],因此,防治肢体I/R损伤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生产和交通的日趋发展,四肢大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疾病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肢体恢复血流后,存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影响肢体功能恢复,严重者造成肢体残疾[1],因此,防治肢体I/R损伤日益受到重视。脉络宁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复方合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养阴等功效,已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 肢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髓过氧化物酶 光镜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炎性介质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丽 付文玉 +3 位作者 庄文欣 庄宝祥 吕娥 吕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炎性介质的表达。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不同剂量(2μg,10μg)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注射至大鼠黑质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诱导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炎性介质的表达。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不同剂量(2μg,10μg)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注射至大鼠黑质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炎性介质环氧化酶-2(COX-2)、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注射不同剂量Lactacystin14d,阿扑吗啡腹腔注射后2μgLactacystin组大鼠无旋转行为,10μgLacta-cystin组出现典型旋转行为;8周后2μgLactacystin组大鼠损毁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2μg和10μgLactacystin组黑质小胶质细胞数量均增加,炎性介质COX-2、NF-κB表达均增强。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能激活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诱导炎性介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ACYSTIN 帕金森病 小胶质细胞 NF-κB COX-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黄素对小鼠肾脏毒性作用的超微病理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洪娟 李锋杰 张圣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观察毒黄素对小鼠肾脏的超微病理改变,探讨毒黄素中毒的机理。小鼠腹腔注射毒黄素(1.5 mg/kg),2 h后取其肾皮质,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电镜下可查见毒黄素主要损伤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表... 观察毒黄素对小鼠肾脏的超微病理改变,探讨毒黄素中毒的机理。小鼠腹腔注射毒黄素(1.5 mg/kg),2 h后取其肾皮质,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电镜下可查见毒黄素主要损伤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表现为大量线粒体空泡化和毛细血管基底膜不匀性增厚。毒黄素可造成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以线粒体和基底膜的损伤更为突出,为毒黄素的毒性作用提供超微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黄素 超微结构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 被引量:6
5
作者 吴金生 董爱萍 +4 位作者 王晓萃 魏志新 刘伟光 栾志敏 祝增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6-59,I0007,I000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及其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运动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向神经细胞分化,经免...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及其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运动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向神经细胞分化,经免疫组化鉴定分化后细胞的性质。制备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局部注射BrdU标记诱导后的神经细胞。细胞移植5周后观察移植细胞在脊髓内存活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经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后,发出数个细长突起,并交织成网,诱导后的细胞表达Nestin,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5周后移植的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内聚集并存活,表达MAP-2、NF、GFA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运动功能较移植前有所改善。结论MSCs经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后移植治疗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可使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诱导分化 细胞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hE纤维在大鼠海马结构的生后发育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文彩 窦寰宇 +3 位作者 高培福 王尊哲 魏志新 沈馨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9,T007,共6页
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结合形态计量学分析 ,对出生后第 1d至第 60 d SD大鼠海马结构中胆碱能纤维和各层宽度的发育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发现 :乙酰胆碱酯酶纤维在海马结构中呈层状分布 ,生后 1~ 7d,各层分布稀疏 ;此后纤维均在生... 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结合形态计量学分析 ,对出生后第 1d至第 60 d SD大鼠海马结构中胆碱能纤维和各层宽度的发育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发现 :乙酰胆碱酯酶纤维在海马结构中呈层状分布 ,生后 1~ 7d,各层分布稀疏 ;此后纤维均在生后 7~ 2 1d快速增长 ,始层和辐射层纤维密度于生后 2 1d达到高峰 ,分别为 63 / 0 .0 1mm2和 5 4/ 0 .0 1m m2 ;在稳定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 ;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纤维密度于生后 42 d达到生长高峰 ,分别为 5 2 / 0 .0 1mm2和 10 9/ 0 .0 1m m2 ,此后开始下降。各层宽度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宽 ,且于生后 7d到 2 1d增长最为迅速。结果表明 :胆碱能纤维在海马结构的发育主要是在出生后出现并体现“先过度生长后降低”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E纤维 大鼠 海马结构 生后发育 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电镜半薄切片染色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洪娟 周力 +1 位作者 李桂芝 王岱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用7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环氧树脂包埋的大鼠空肠粘膜组织半薄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和定位。光镜观察结果显示,盐酸甲苯胺蓝染色法简便快速,着色效果良好,适于肥大细胞半薄切片快速定位;硫堇、姬姆萨和中性红染色显示肥大细胞颗粒清晰... 用7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环氧树脂包埋的大鼠空肠粘膜组织半薄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和定位。光镜观察结果显示,盐酸甲苯胺蓝染色法简便快速,着色效果良好,适于肥大细胞半薄切片快速定位;硫堇、姬姆萨和中性红染色显示肥大细胞颗粒清晰,也可用于肥大细胞的观察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半薄切片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晓萃 李鑫 +2 位作者 付文玉 王玉良 魏志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30-134,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Ca2+浓度变化,6只PD大鼠行纹状体内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作为细胞移植组,6只PD大鼠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后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MSCs经脑匀浆上清诱导后其胞体折光性增强,发出数个细长突起,互相交织成网,有的似轴突。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胞质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将BrdU标记的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周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有少量细胞可迁移到对侧脑组织,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帕金森病 细胞移植 骨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移植治疗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纪萌 刘玉秋 +4 位作者 赵京杰 金成文 李鑫 魏志新 王晓萃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93-97,I0013,共6页
目的: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 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 目的: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 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大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 d、7 d、14 d、21 d、30 d、60 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的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细胞移植4d后,大鼠饮食和活动开始增加;后肢变化过程如下:损伤后1~4d损伤侧后肢迟缓性瘫痪,拖地行走,损伤对侧后肢由损伤初期的运动减弱逐渐恢复,损伤后5~9 d损伤侧后肢痉挛性瘫痪;10~14 d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损伤对侧后肢恢复至较损伤前稍弱的状态;15~21 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至30 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 d以后无更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损伤处诱导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行为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改善了损伤大鼠运动能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DNF基因 脊髓损伤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蛋白前体调控胃癌细胞增殖与衰老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媛媛 王红艳 +2 位作者 吴晓燕 宋瑞卉 李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3-178,共6页
背景与目的: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一种新型生长因子,在细胞迁移、细胞周期进展及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GRN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不仅参与肿瘤的生长过程,还与肿瘤的发生、演变过程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 背景与目的: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一种新型生长因子,在细胞迁移、细胞周期进展及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GRN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不仅参与肿瘤的生长过程,还与肿瘤的发生、演变过程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讨PGR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与衰老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GRN的表达;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干扰胃癌细胞株BGC823中PGRN的表达;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细胞克隆形成和细胞衰老检测实验,探讨PGRN对BGC823细胞增殖与衰老的影响。结果:PGRN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GRN表达降低后,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PGRN-siRNA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25.3±3.1)%,对照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72.1±5.7)%,正常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80.3±4.0)%。两两比较,对照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扰PGRN表达能够明显促进BGC823细胞衰老。PGRN-siRNA细胞衰老阳性率为(27.6±2.1)%,对照组细胞衰老阳性率为(3.2±1.3)%,正常组细胞衰老阳性率为(1.9±1.2)%。两两比较,对照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GRN可作为新的胃癌标志物,为临床胃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颗粒蛋白前体 SIRNA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媛媛 田红艳 刘雨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mTO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CCI-77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OR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表达;MTT法检测mTOR抑制剂CCI-779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 目的探讨mTO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CCI-77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OR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表达;MTT法检测mTOR抑制剂CCI-779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AnnexinV-FITC/PI法检测CCI-779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OR蛋白在71例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4.9%,明显高于32例癌旁组织(阳性率为21.9%);MDA-MB-231细胞中亦存在mTOR蛋白的表达;mTOR抑制剂CCI-779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但CCI-779并不能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mTOR与乳腺癌关系密切,其抑制剂CCI-779具有较强的抗MDA-MB-231细胞活性,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前景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CI-779 MTOR MTOR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延髓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凤斌 唐可欣 +2 位作者 姜红心 管英俊 王亚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7-29,33,共4页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延髓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3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 (A组 )、雌二醇组 (B组 )和假手术对照组 (C组 )。A组和B组大鼠卵巢切除后 10天起 ,分别皮下注射等渗盐水 0 .1ml/d、17 β雌二...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延髓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3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 (A组 )、雌二醇组 (B组 )和假手术对照组 (C组 )。A组和B组大鼠卵巢切除后 10天起 ,分别皮下注射等渗盐水 0 .1ml/d、17 β雌二醇 2 0 μg/ (kg·d) ;C组只剖开腹膜 ,不切除卵巢。手术后 10天起 ,皮下注射等渗盐水0 .1ml/d。各组动物连续用药 6周后观察结果。 结果 :①血清雌二醇的浓度 :A组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B组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而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电镜观察 :A组延髓毛细血管有明显的损伤表现 ,内皮细胞肿胀变形 ,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 ,血管内皮外基膜增厚 ,部分结构不完整 ;B组的毛细血管损伤明显减轻 ;C组延髓毛细血管形态正常。 结论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延髓毛细血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毛细血管 超微结构 卵巢去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RNA干扰降低COX-2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滨 李媛媛 +2 位作者 张宝刚 赵云 刘雨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18-4019,共2页
目的:探讨小RNA干扰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COX-2蛋白表达及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已合成的小RNA干扰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 目的:探讨小RNA干扰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COX-2蛋白表达及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已合成的小RNA干扰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iRNA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转染后72 h,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的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COX-2减低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比对照组细胞明显受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早期凋亡增加(P<0.05)。结论:利用siRNA技术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COX-2蛋白的表达;同时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环氧化酶-2 RNA干扰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体外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媛媛 吴洪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在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抗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经不同浓度DHA处理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的超微形态学变化。结果:不同浓度DHA处理后的癌细胞,随浓度的增加...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在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抗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经不同浓度DHA处理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的超微形态学变化。结果:不同浓度DHA处理后的癌细胞,随浓度的增加,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超微结构改变。结论:DHA能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凋亡,有望成为抗乳腺癌的辅助化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 双氢青蒿素 细胞凋亡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庚啶对大鼠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和钙调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
15
作者 胡庆伟 康白 +2 位作者 高尔 李广宙 李锋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 研究赛庚啶 (Cyp)对SD大鼠生殖系统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  60只SD大鼠依性别各分为 3组 ,每组 1 0只 ;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 ( 5mL·kg-1·d-1) ,Cyp( 2 .4,4.8mg·kg-1·d-1) ,共 1 4d或 2 1d... 目的 研究赛庚啶 (Cyp)对SD大鼠生殖系统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  60只SD大鼠依性别各分为 3组 ,每组 1 0只 ;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 ( 5mL·kg-1·d-1) ,Cyp( 2 .4,4.8mg·kg-1·d-1) ,共 1 4d或 2 1d。放免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 (LH)、促卵泡激素 (FSH)、雌二醇 (E2 )、孕酮(P)、睾酮 (T)的含量。光电镜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间质细胞、支持细胞、黄体细胞、颗粒细胞等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扩增产物。结果 Cyp可升高雄性大鼠血清LH、T的含量 ,而对FSH含量无明显影响。Cyp可升高雌性大鼠血清LH的水平 ,降低其FSH ,P ,E2 的含量。电镜发现 ,Cyp促进雄性大鼠分泌功能 ,使雌性大鼠内分泌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结论Cyp对雌性大鼠下丘脑 腺垂体 卵巢轴内分泌功能有抑制作用 ,而对雄性大鼠下丘脑 腺垂体 睾丸轴内分泌功能有促进作用 ,且使终末靶腺的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出现相应的变化。Cyp促进雄性大鼠睾丸钙调蛋白mRNA的表达可能与Cyp促进下丘脑 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下丘脑-垂体系统 钙调蛋白 性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宁注射液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TNF-α和NF-κB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崔昌胜 庄宝祥 +1 位作者 吴洪娟 王岱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5-296,共2页
在临床工作中,移植、断肢再植、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均能引起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1]。IRI包含多个病理生理过程,例如在炎症介质作用下,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等[2],威胁患者的生命。... 在临床工作中,移植、断肢再植、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均能引起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1]。IRI包含多个病理生理过程,例如在炎症介质作用下,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等[2],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防治肢体IRI备受临床医生的关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3-4],脉络宁注射液通过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8-异前列腺素F2α、一氧化氮合酶等,减轻骨骼肌IRI,但其保护作用及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本实验拟研究脉络宁注射液能否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 肢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TNF-Α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