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生化检验实验课程设计 被引量:8
1
作者 宋淑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0-213,229,共5页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引发了一场课程改革——"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学习革命。从临床生化检验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和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入手,探索如何在高校中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生化检验实验...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引发了一场课程改革——"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学习革命。从临床生化检验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和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入手,探索如何在高校中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的临床生化检验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理念的深层次上探析其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为特点的翻转课堂必将为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临床生化检验实验课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对IGF-1诱导成骨细胞骨同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荣兰 彭效祥 +5 位作者 宋伟 李猛 楚海荣 张旭光 宋淑亚 梁东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存在时IGF-1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OB)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小鼠成骨细胞及RANKL诱导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以10 ng/mL的rhIGF-1直接干预单独或与破骨细胞共育的成骨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1...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存在时IGF-1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OB)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小鼠成骨细胞及RANKL诱导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以10 ng/mL的rhIGF-1直接干预单独或与破骨细胞共育的成骨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12 h,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8d后Von Kossa钙化染色法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共培养时,rhIGF-1作用12h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抑制成骨细胞的凋亡(P<0.05),使细胞内ALP活性升高(P<0.05),8d时钙化结节的个数及面积百分比升高(P<0.05);与单独培养的成骨细胞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破骨细胞可明显促进IGF-1所诱导的成骨细胞骨同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细胞凋亡 碱性磷酸酶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与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玉芝 伊正君 付玉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23-1225,共3页
MicroRNA(miRNA)通过激活或抑制基因转录来调控基因表达,在机体的生理发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不仅在细胞分化,细胞增殖,器官发育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miRNA还可作为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分子标记... MicroRNA(miRNA)通过激活或抑制基因转录来调控基因表达,在机体的生理发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不仅在细胞分化,细胞增殖,器官发育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miRNA还可作为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分子标记。许多研究标明miRNA与肺部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关联。虽然目前研究不甚深入,很多问题有待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对miR-NA的研究将会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分子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等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miRNA与肺炎及肺结核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肺炎 肺结核 细菌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7在抗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路晓红 付玉荣 伊正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白细胞介素27(IL-27)是属于IL-12家族的细胞因子,由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和p28亚基构成,主要由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产生。其受体由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TCCR)与糖蛋白130(gp130)亚基组成,广泛表达于各种细胞表面。IL-27作为一种多效的免... 白细胞介素27(IL-27)是属于IL-12家族的细胞因子,由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和p28亚基构成,主要由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产生。其受体由T细胞细胞因子受体(TCCR)与糖蛋白130(gp130)亚基组成,广泛表达于各种细胞表面。IL-27作为一种多效的免疫调节因子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多重调控作用,然而,IL-27在宿主抗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过程中表现出广泛的免疫抑制作用。在抗MTB固有免疫应答中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可能抑制Th1细胞和Th17细胞反应,并促进1型调节性T(Tr1)细胞增殖分化,抑制机体抗MTB的保护性免疫,MTB感染加重。本文综述了IL-27及其在抗MTB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7(IL-27)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CD4+T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检测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路晓红 付玉荣 伊正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7-971,共5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案。核酸检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直接探查核酸的存在状态,从而对人体的状态与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近年...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案。核酸检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直接探查核酸的存在状态,从而对人体的状态与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近年来,核酸诊断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实验室的快速诊断,本文就结核杆菌感染后细菌核酸及宿主微小核糖核酸检测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分子生物学 核酸 微小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核酸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路静 伊正君 付玉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0-1315,共6页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为100%。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需一种快速、简便、经济、准确、易于推广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文中从基于PCR方法的核酸诊断技术、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为100%。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需一种快速、简便、经济、准确、易于推广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文中从基于PCR方法的核酸诊断技术、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环介等温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狂犬病病毒核酸诊断技术作一综述,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为狂犬病的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核酸诊断 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 环介等温扩增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磷酸化短肽偶联壳聚糖介导IL-1RA与IGF-1共转染对兔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荣兰 彭效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0-1256,共7页
探讨可磷酸化短肽偶联壳聚糖(phosphorylatable short peptide coupled chitosan,pSP-CS),介导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protein,IL-1RA)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探讨可磷酸化短肽偶联壳聚糖(phosphorylatable short peptide coupled chitosan,pSP-CS),介导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protein,IL-1RA)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共转染,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将pSP-CS与共表达质粒p Bud CE4.1-IL-1RA+IGF-1、单基因表达质粒p Bud CE4.1-IL-1RA、p Bud CE4.1-IGF-1和空质粒p Bud CE4.1制成pSP-CS/p DNA复合物,转染体外分离培养的正常兔原代关节软骨细胞.ELISA法检测IL-1RA和IGF-1的表达,以表征pSP-CS转染效率;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分析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定量PCR检测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基因表达.转基因组IL-1RA和IGF-1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各转基因组明显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下调Mmp-3基因表达、上调Timp-1和Aggrecan基因表达,且双基因组作用明显优于单基因组(P<0.05).结果表明,pSP-CS可以携带外源基因进入软骨细胞并大量表达,IGF-1与IL-1RA协同作用明显提高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生物活性,为今后研究pSP-CS介导多基因体内治疗软骨损伤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磷酸化 软骨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CIAPIN1基因提高白血病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倩 高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探讨靶向干扰细胞因子诱导凋亡抑制因子1(cytokine induced apoptosis inhibitor 1,CIAPIN1)基因表达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方法:构建靶向CIAPIN1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使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 目的:探讨靶向干扰细胞因子诱导凋亡抑制因子1(cytokine induced apoptosis inhibitor 1,CIAPIN1)基因表达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方法:构建靶向CIAPIN1基因的shRNA干扰载体;使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荧光评价CIAPIN1-shRNA组(CIAPIN1-shRNA转染)和scramble-shRNA组(scramble-shRNA转染K562细胞)干扰效率;伊马替尼(imatinib)处理两组K562细胞后,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shRNA干扰可有效抑制CIAPIN1表达,CIAPIN1-shRNA组的CIAPIN1 mRNA表达量为scramble-shRNA组的(29.74±4.03)%、CIAPIN1蛋白表达量前者为后者的(21.57±2.18)%。CIAPIN1表达下调能显著抑制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CIAPIN1-shRNA+imatinib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为(15.60±1.03)个/视野,克隆半径为(2.63±0.55)μm,均小于scramble-shRNA+imatinib组(P<0.05或P<0.01)。CIAPIN1-shRNA+imatinib组的细胞G1期细胞比例比scramble-shRNA+imatinib组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较scramble-shRNA+imatinib组明显减少(均P<0.01)。CIAPIN1-shRNA+imatinib组K56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敲除CIAPIN1能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Bcl-xl、Bcl-2、Mcl-1表达,诱导细胞内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21、Bid、Bim表达,且与伊马替尼具有协同作用。结论:CIAPIN1表达下调可明显提高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该作用主要通过阻滞K562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凋亡抑制因子1基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K562细胞 伊马替尼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裴景亮 付玉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0-704,共5页
噬菌体是一种细菌依赖性病毒,在治疗细菌特别是耐药性细菌感染方面,与传统的抗生素比较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代谢动力学及给药途径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噬菌体裂解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具有比活性噬菌体制剂更多的优点。文中就噬菌体在细... 噬菌体是一种细菌依赖性病毒,在治疗细菌特别是耐药性细菌感染方面,与传统的抗生素比较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代谢动力学及给药途径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噬菌体裂解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具有比活性噬菌体制剂更多的优点。文中就噬菌体在细菌感染治疗方面的作用机理、给药途径和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噬菌体裂解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噬菌体 裂解酶 给药途径 细菌感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展示有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多肽(PAP_(114-128))的PP7噬菌体样颗粒的制备及其活性验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艳丽 孙艳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56-1361,共6页
目的获得表面展示有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多肽片段(PAP_(114-128))的PP7噬菌体样颗粒,并证实其保留原有的生物活性。方法用基因突变和重叠PCR技术扩增出PP7衣壳蛋白单链二聚体(简称为2PP7)基因,将其插入到载体p ETDuet-1中,获得质粒p ETDuet... 目的获得表面展示有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多肽片段(PAP_(114-128))的PP7噬菌体样颗粒,并证实其保留原有的生物活性。方法用基因突变和重叠PCR技术扩增出PP7衣壳蛋白单链二聚体(简称为2PP7)基因,将其插入到载体p ETDuet-1中,获得质粒p ETDuet-2PP7,然后通过普通PCR获得携带有PAP_(114-128)编码基因的PP7衣壳蛋白基因,将其插入到质粒p ETDuet-2PP7中,获得质粒p ETDuet-2PP7-PAP_(114-128);将上述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产物用SDS-PAGE、双向免疫扩散以及ELISA进行鉴定。结果以ExTaq DNA聚合酶行重叠PCR可获得2PP7基因,其表达产物衣壳蛋白单链二聚体与野生型PP7噬菌体衣壳蛋白的抗原性相同;展示于PP7噬菌体样颗粒表面的PAP_(114-128)表位与天然的人PAP蛋白相应表位无异,且能诱导较高水平的抗体产生。结论含重复序列的2PP7基因可通过将基因突变和重叠PCR技术联用获得,且以其为基础成功制备表面展示有PAP114-128的PP7噬菌体样颗粒,不仅可解决多肽不稳定的问题,也为研究多肽的递送及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7噬菌体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衣壳蛋白单链二聚体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的鉴定及微生物学性状研究
11
作者 冯佳佳 吴倩倩 +2 位作者 王保强 孙铭艳 陶元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对临床分离于皮脂腺囊肿标本中的菌株进行表型和基因型鉴定,描述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地病原学依据。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等,并使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 目的对临床分离于皮脂腺囊肿标本中的菌株进行表型和基因型鉴定,描述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地病原学依据。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等,并使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提取分离菌株DNA,采用通用引物对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收录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BLAST同源性对比。结果分离菌株经VITEK 2Compact鉴定为玫瑰色库克菌,后经16S rRNA序列测定方法鉴定,分离菌株为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等均耐药。结论对于表现型不易鉴定或鉴定不准确的细菌,采用16SrRNA序列测定的方法进行鉴定是最准确的。产丙酮酸棒状杆菌是引起患者疾病的致病菌。在完善产丙酮酸棒状杆菌生化反应信息的同时,探索出有效可行的生物学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 生物学特性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7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12
作者 路晓红 付玉荣 伊正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制备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活性。方法:用反转录PCR从小鼠脾细胞扩增出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和p28成熟肽基因片段,采用重叠延伸PCR用(Gly4Ser)3接头将2个片段进行连接,将得到... 目的:制备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活性。方法:用反转录PCR从小鼠脾细胞扩增出EB病毒诱导基因3(EBI3)和p28成熟肽基因片段,采用重叠延伸PCR用(Gly4Ser)3接头将2个片段进行连接,将得到的小鼠IL-27单链融合基因片段克隆于p ET-32a(+)载体。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以纯化的IL-27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小鼠IL-27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和ELISA进行特异性及效价分析。结果:从小鼠脾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IL-27单链融合基因经测序与预期序列一致;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SDS-PAGE显示表达出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olecular weight,Mr)约67 00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能与抗6×His的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获得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血清可以特异性地与IL-27融合蛋白结合,ELISA测定该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以达到1∶3 200。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小鼠IL-27融合蛋白,并制备出效价较高、特异性较好的兔抗小鼠IL-27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白细胞介素-27 重叠延伸PCR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结核分枝杆菌抗细胞自噬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益源 伊正君 付玉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50,共8页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是结核病的致病菌,其感染机体后能在细胞内长期生存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引发疾病.非氧依赖性杀伤是巨噬细胞清除MTB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为细胞内吞体和溶酶体融合,利用细胞自噬作用清除内部细...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是结核病的致病菌,其感染机体后能在细胞内长期生存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引发疾病.非氧依赖性杀伤是巨噬细胞清除MTB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为细胞内吞体和溶酶体融合,利用细胞自噬作用清除内部细菌.相应的,MTB可利用多种方式顽强抵抗细胞自噬作用,与细胞共存从而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 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其能在转录后水平沉默相关基因表达,是介导MTB与炎性细胞许多反应的重要分子.近期研究发现,MTB能够通过诱导巨噬细胞特异表达一些miRNA分子并靶向自噬相关基因,阻碍自噬发生、发展,从而实现MTB的抗细胞自噬作用.本文就miRNA在MTB抗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自噬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及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脂类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包孟 付玉荣 伊正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研究肺结核、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脂类特征及与痰涂片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共3组:入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460例(单一结核组),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315例(结核合并肺炎组),同期健... 目的:研究肺结核、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脂类特征及与痰涂片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共3组:入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460例(单一结核组),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315例(结核合并肺炎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34例(健康对照组)。抽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血,离心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载脂蛋白A1(apoprotein A1,Apo A1)、载脂蛋白B(apoprotein B,Apo B)的含量。TC、TG采用酶法测定;HDL-C、LDL-C采用选择性遮蔽直接法测定;Lp(a)、Apo A1、Apo 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收集患者即时、夜间、次日清晨9份痰液,做抗酸染色镜检,结果用--、1+、2+、3+、4+表示。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一结核组TC、TG、HDL-C、LDL-C、Apo A1、Apo B降低(Z值分别为-5.941、-3.733、-4.170、-6.213、-4.557、-4.022,P值均小于0.001),Lp(a)升高(Z=-2.399,P=0.016);(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核合并肺炎组TC、TG、HDL-C、LDL-C、Apo A1、Apo B降低(Z值分别为-6.894、-3.676、-5.796、-6.287、-5.799、-4.321,P值均小于0.001),Lp(a)升高(Z=-2.888,P=0.004);(3)与单一结核组相比,结核合并肺炎组TC、HDL-C、LDL-C、Apo A1降低(Z值分别为-5.624、-4.169、-2.237、-4.328,P值分别为0.000、0.000、0.025、0.000);(4)单一结核组痰涂片结果与Apo A1相关(rs=-0.319,P=0.000),结核合并肺炎组痰涂片结果与HDL-C、Apo A1相关(rs值分别为-0.175、-0.302,P值分别为0.002、0.000)。结论:(1)血清TC、TG、HDL-C、LDL-C、Lp(a)、Apo A1和Apo B可辅助诊断肺结核;(2)TC、HDL-C、LDL-C、Apo A1可区分肺结核、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两种疾病;(3)Apo A1有望成为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标准,HDL-C、Apo A1有望成为肺结核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炎 血脂 痰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7受体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晓娣 李倩倩(综述) +1 位作者 赵荣兰 彭效祥(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7-311,共5页
胰腺癌是目前预后较差的癌症之一,因胰腺癌细胞、肿瘤干细胞及复杂肿瘤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对多种抗肿瘤药物具有高抗性。嘌呤能离子通道型7(P2X7)受体是ATP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受体,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介导细胞的存... 胰腺癌是目前预后较差的癌症之一,因胰腺癌细胞、肿瘤干细胞及复杂肿瘤微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对多种抗肿瘤药物具有高抗性。嘌呤能离子通道型7(P2X7)受体是ATP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受体,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介导细胞的存活与生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P2X7受体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并通过支持胰腺星状纤维细胞的增殖、调节MMP2/MMP9蛋白途径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文章主要就P2X7受体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2X7受体 P2X7拮抗剂 三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巨噬细胞脂代谢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车纾慧 付玉荣 伊正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4-1048,共5页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是全球致死性传染病之一,结核感染期间结核分枝杆菌利用巨噬细胞脂质作为主要碳源。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巨噬细胞内的免疫应答及脂质平衡密切相关。结核病患者肺内脂质含量明显增加,而外周血...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是全球致死性传染病之一,结核感染期间结核分枝杆菌利用巨噬细胞脂质作为主要碳源。结核分枝杆菌与巨噬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巨噬细胞内的免疫应答及脂质平衡密切相关。结核病患者肺内脂质含量明显增加,而外周血内胆固醇含量却明显降低。本文从巨噬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能量代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肺部及血中巨噬细胞脂代谢改变等方面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巨噬细胞脂代谢改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发现结核病治疗的新靶点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感染 巨噬细胞脂代谢 胆固醇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调节miRNAs及circRNAs抗细胞自噬机制的生物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益源 罗嘉婧 +1 位作者 伊正君 付玉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8-894,907,共8页
目的探索结核分枝杆菌抵抗人或小鼠巨噬细胞自噬机制的关键miRNAs及circRNAs,为寻找新型结核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思路。方法筛选出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细胞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制作蛋白交互图并文献挖掘筛选关键自噬基因;多数据... 目的探索结核分枝杆菌抵抗人或小鼠巨噬细胞自噬机制的关键miRNAs及circRNAs,为寻找新型结核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思路。方法筛选出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细胞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制作蛋白交互图并文献挖掘筛选关键自噬基因;多数据库综合预测相应的miRNA,制作自噬基因mRNA-miRNAs交联图并筛选关键miRNA;制作miRNAs-circRNAs相互作用图并筛选关键circRNA。结果筛选出18种结核感染后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并在此基础上预测16种自噬关键基因;筛选出4种通过靶向自噬mRNA参与自噬调控的关键miRNA分子(miR-17-5p,miR-20a-5p,miR-30a-5p,miR-33-5p);针对4种miRNA筛选出6种与其密切相关的circRNA分子,并预测hsa-circRNA2908和hsa-circRNA6439是影响结核抗自噬关键circRNA分子。结论 miR-miR-17-5p,miR-20a-5p,miR-30a-5p,miR-33-5p及其上游共同调控分子hsa-circRNA2908和hsa-circRNA6439可能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疾病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自噬基因 MIRNA circR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肿瘤关联钙信号转导因子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玉洁 孙怡琳 +1 位作者 朱苹 马晓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0-576,共7页
目的人肿瘤关联钙信号转导因子2(TACSTD2)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促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旨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TACSTD2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TACSTD2的功能提供借鉴。方法获取人源性TACSTD2基因mRNA和蛋白氨基酸... 目的人肿瘤关联钙信号转导因子2(TACSTD2)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促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旨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TACSTD2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TACSTD2的功能提供借鉴。方法获取人源性TACSTD2基因mRNA和蛋白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ACSTD2蛋白开放阅读框(ORF)、理化性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TACSTD2蛋白的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结构域、蛋白修饰位点,最后预测TACSTD2蛋白的互作蛋白并进行相关的通路分析,及TACSTD2在人不同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ACSTD2的mR⁃NA序列得到的ORF有12个,最长的ORF是ORF1,共972bp,可编码323个氨基酸。TACSTD2蛋白亲水性的氨基酸要多于疏水性的氨基酸,表明TACSTD2蛋白属于亲水性蛋白。TACSTD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碱性分泌蛋白,在胞质内外均有跨膜区。TACSTD2氨基酸序列存在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提示TACSTD2可定位于细胞核。TACSTD2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细胞外、细胞核以及细胞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TACSTD2蛋白主要为环状结构,其次为螺旋结构。TACSTD2蛋白有15个丝氨酸修饰位点,17个苏氨酸修饰位点,8个酪氨酸修饰位点。TACSTD2与Claudin(CLDN)家族蛋白存在蛋白互作。TACSTD2参与以下信号通路: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视觉感知细胞增殖、上皮细胞迁移的负调控、上皮细胞增殖的调节、对刺激的反应等。与正常组织比较,TACSTD2的mRNA在宫颈癌、肺癌、甲状腺癌、子宫癌、肝癌、结直肠癌中等肿瘤组织高表达。结论TACSTD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信号参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粘附等过程,为进一步研究TACSTD2的功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肿瘤关联钙信号转导因子2 开放阅读框 蛋白结构 细胞增殖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7受体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淑萍 张云芳 +1 位作者 彭效祥 赵荣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0-764,共5页
P2X7受体(P2X7 purinergic receptor,P2X7R)属于双跨膜阳离子通道型受体,在体内受ATP门控,激活后可产生诸如阳离子通道开放、信号通路激活、炎症介质释放和细胞凋亡等效应,在多种肿瘤及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 P2X7受体(P2X7 purinergic receptor,P2X7R)属于双跨膜阳离子通道型受体,在体内受ATP门控,激活后可产生诸如阳离子通道开放、信号通路激活、炎症介质释放和细胞凋亡等效应,在多种肿瘤及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P2X7R在乳腺癌中表达异常,并通过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多种microRNA也可通过调节P2X7R基因的表达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文章对P2X7R的研究进展及其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7受体 乳腺癌 三磷酸腺苷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7受体胞外段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
20
作者 贾丽娜 彭效祥 +3 位作者 李明萱 罗淑萍 张云芳 赵荣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69-2374,共6页
目的:克隆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胞外段编码序列,体外表达和鉴定重组P2X7R胞外段蛋白。方法:采用德泰生物密码子优化软件MaxCodon^TM Optimization Program(V13),对P2X7R胞外段蛋白氨基酸编码序列进行优化并设计PCR扩增引物。采... 目的:克隆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胞外段编码序列,体外表达和鉴定重组P2X7R胞外段蛋白。方法:采用德泰生物密码子优化软件MaxCodon^TM Optimization Program(V13),对P2X7R胞外段蛋白氨基酸编码序列进行优化并设计PCR扩增引物。采用重叠PCR扩增目标基因,通过限制性酶切位点NdeⅠ和HindⅢ,将P2X7R胞外段编码序列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ET30a-P2X7R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表达菌种中,进行融合表达,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重组蛋白含6×His纯化标签,亲和层析(Ni-IDA树脂)纯化后,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产物。结果:PCR扩增的P2X7R胞外段蛋白编码序列长度为885 bp,成功构建重组pET30a-P2X7R质粒,并转化至E.coli BL21(DE3+)菌株中。融合型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34 kD,可被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成功克隆P2X7R胞外段蛋白编码序列、诱导表达并纯化了重组P2X7R胞外段蛋白,为今后制备抗人P2X7R胞外段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7R 重组蛋白 克隆 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