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十四肽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宋执华 金伟 +1 位作者 张银华 赵存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271-3273,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十四肽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各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国产和进口十四肽生长抑素100μg缓慢静脉注射后以250μg/h的... 目的观察国产十四肽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各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国产和进口十四肽生长抑素100μg缓慢静脉注射后以250μg/h的速度以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结果治疗组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均临床治愈。治疗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膜刺激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d治疗组TNF-α、IL-6、IL-8及IL-10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d治疗组血、尿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尿素氮、HCO3-、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十四肽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可靠,症状体征的改善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各器官功能的影响与进口药物无差异,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取代进口药物,尤其是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生长抑素 症状和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玉玺 王晓莉 +3 位作者 牟青杰 张睿馨 范蒙蒙 巩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生是影响损伤脑组织修复的重要因素,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形成有助于损伤脑组织修复。本研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以期为...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生是影响损伤脑组织修复的重要因素,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形成有助于损伤脑组织修复。本研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以期为BMSCs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30只雄性Spran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脑动阻塞模型+磷酸盐缓冲液(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BMSCs)组,每组10只。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BMSCs组于造模后24 h侧脑室移植BMSCs,MCAO组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液。移植后14 d尼氏染色法观察损伤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及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DAPI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BMSCs对损伤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并进行机制探讨。结果尼氏染色示MCAO组神经元排列不规则,数量较少,显著少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SCs组神经元排列较规则,数量较多,显著高于MCAO组(P<0.01);BMSCs组GFAP+DAPI+细胞数较少,显著少于MCAO组(P<0.01);MCAO组大脑皮层可见大量BMP4+DAPI+细胞,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BMSCs组大脑皮层仅可见少量BMP4+DAPI+细胞,显著少于MCAO组(P<0.01)。结论 BMSCs侧脑室移植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成,减轻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低BMP4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雌激素对雄性青春前期大鼠生殖系统的损伤及其自然修复过程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培培 刘长云 +2 位作者 朱海玲 范蒙蒙 徐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54-558,I0003,共6页
目的:研究雄性大鼠青春前期灌胃摄入外源性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EB)对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及停止干预后机体自然修复情况,阐明外源性雌激素产生生殖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1日龄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EB组和高剂... 目的:研究雄性大鼠青春前期灌胃摄入外源性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EB)对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及停止干预后机体自然修复情况,阐明外源性雌激素产生生殖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1日龄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EB组和高剂量EB组,每组30只。于青春前期,即出生后第21天(PND21)时低剂量EB组和高剂量EB组分别灌胃给予15和15 000μg·kg-1 EB,对照组仅给予等剂量的溶媒花生油,隔日1次,连续给药2周,停药后正常饲养,于性成熟期(PND60)及自然恢复65d(PND125)时分批从每组中随机抽取15只大鼠处死取材,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称量睾丸质量,光学显微镜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表现。结果:染毒2周后饲养至生后60d解剖大鼠,与对照组比较,低和高剂量EB组大鼠血清T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FSH、LH及E2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PR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睾丸质量均下降(P<0.01);睾丸组织切片可见睾丸生精小管排列欠致密,小管间隙增大,生精上皮中生精细胞层数减少。与低剂量EB组比较,高剂量EB组大鼠血清T和FSH水平降低(P<0.05或P<0.01),E2和LH水平升高(P<0.01),PR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睾丸质量降低(P<0.01);睾丸组织切片可见管径较小,高剂量EB组未见精子,低剂量EB组可见少量精子。经自然恢复65d后,与对照组比较,低和高剂量EB组大鼠血清T、FSH和PRL水平均降低(P<0.01),E2水平升高(P<0.01);低剂量EB组大鼠血清LH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EB组大鼠血清LH水平降低(P<0.01),睾丸质量降低(P<0.01),睾丸组织切片可见管径较恢复前无明显变化,生精细胞层数较恢复前增多,但仍少于对照组;与低剂量EB组比较,高剂量EB组大鼠血清T和LH水平降低(P<0.01),FSH和E2水平升高(P<0.01),PRL无明显变化(P>0.05),睾丸质量降低(P<0.01);睾丸组织切片可见生精小管,与恢复前比较无明显变化,高剂量EB组仍未见成熟精子细胞,低剂量EB组可见精子数较恢复前增多,但仍少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雌激素可导致血清性激素分泌紊乱和生殖系统损伤,严重时甚至可引起不可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雌激素 睾丸 青春前期 大鼠 WISTAR 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腹腔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炎性因子和各脏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栾春艳 张银华 +2 位作者 刘秀珍 董涛 赵存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667-2669,共3页
目的探讨简易腹腔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炎性因子和各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腹腔穿刺针穿入腹腔,滴入0.9%氯化钠溶液,然后排出,之后滴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抗生素,1次/d,直至灌洗液由血性变清亮。治疗期间由专人观察记录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简易腹腔灌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炎性因子和各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腹腔穿刺针穿入腹腔,滴入0.9%氯化钠溶液,然后排出,之后滴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抗生素,1次/d,直至灌洗液由血性变清亮。治疗期间由专人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14 d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查血尿淀粉酶、肝肾功能及C反应蛋白,同时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8、IL-10含量。结果治疗组44例患者均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尿淀粉酶、血清ALT、AST在治疗后3、5、7 d明显低于对照组;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则在治疗后5、7 d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在治疗后1、3、5、7、14 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抗炎因子IL-10则相对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腹腔灌洗能及时清除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有利于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同时有利于受损的肝肾功能尽早恢复正常,避免多脏器功能衰竭,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上较常规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腹腔灌洗 胰腺炎 炎性因子 器官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EGF、PEDF的表达与血-视网膜屏障损伤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艳 李筱荣 +1 位作者 袁佳琴 潘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及早期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及早期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7只健康SD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DM0.5个月组、DM1个月组、DM3个月组及DM5个月组。分别行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VEGF、PEDF的mENA及蛋白表达,应用伊文思蓝法及透射电镜法观察血-视网膜屏障损伤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有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DM0.5个月组表达开始增高,光密度值分别为0.5700±0.1580和0.5770±0.0279(均为P<0.05),随病程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至DM5个月组VEGF表达量约为正常对照组的2倍,分别为0.9560±0.0560和0.9790±0.0790(均为P<0.05)。PEDF mRNA表达于正常大鼠视网膜,DM1个月组表达开始减少,光密度值为0.3440±0.043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DM5个月组视网膜表达量减少至0.2360±0.0455,约为正常对照组的1/2(P<0.05)。PEDF蛋白在各组大鼠视网膜的表达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伊文思蓝法结果显示DM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较正常大鼠增强,DM0.5个月组鼠即有增高,达(2.6310±0.2725)μL·g-1·h-1(P<0.05),随病程延长,渗漏逐渐增强,至DM5个月组,伊文思蓝渗漏量达(10.0260±1.1121)μL·g-1·h-1,约为正常对照组的6倍(P<0.05)。同时DM1个月时血-视网膜屏障超微结构发生改变,且呈逐渐加重趋势。结论早期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损伤,VEGF的正性表达增多与PEDF的负性表达减少可能对此病理改变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视网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志辉 曹卫华 王唯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2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并将40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韦氏记忆量表、连线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并将40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韦氏记忆量表、连线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法分别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并将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韦氏记忆量表各项成绩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连线测验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各项指标成绩均较对照组差(P<0.01,P<0.05)。韦氏记忆量表中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中联想学习及理解记忆、总记忆商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38,-0.43,-0.48,-0.46,P<0.05),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中坚持性错误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认知功能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及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岩松 赵堪兴 +3 位作者 王晓莉 牟青杰 王丽 毕学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蛋白及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HPC预防RIRI的机制,为... 目的观察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蛋白及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HPC预防RIRI的机制,为RIRI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取健康Sprague Dawley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RIRI组与HPC+缺血再灌注损伤组(HPC组,HPC后采用高眼压法制成RIRI模型),每组根据RIRI时间分为6h、12h、24h及72h4个亚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动态观察HPC对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EPO蛋白、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ON组大鼠视网膜仅见极少量的EPO+细胞;RIRI后6h,HPC组EPO+细胞数开始增加;RIRI后12h,HPC组EPO+细胞数(171±21)mm-2进一步增加,显著高于RIRI组[(149±20)mm-2,P<0.05];RIRI后24h,HPC组EPO+细胞数(287±24)mm-2达较高水平并显著高于RIRI组[(238±22)mm-2,P<0.01];RIRI后72h,HPC组EPO+细胞数开始下降,但仍显著高于RIRI组(P<0.05)。RIRI后6h,RIRI组活性Caspase-3+细胞数(60±5)mm-2开始增加,显著多于HPC组[(53±5)mm-2,P<0.05];RIRI后12h,RIRI组与HPC组活性Caspase-3+细胞数进一步增加,HPC组活性Caspase-3+细胞显著少于RIRI组(P<0.01);RIRI后24h,RIRI组与HPC组活性Caspase-3+细胞数达较高水平,HPC组活性Caspase-3+细胞数(578±26)mm-2显著少于RIRI组[(624±25)mm-2,P<0.01];RIRI后72h,HPC组与RIRI组活性Caspase-3+细胞数均开始下降,HPC组Caspase-3+细胞数仍少于RIRI组(P<0.05)。结论 HPC可促进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EPO蛋白的表达,减轻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低氧预适应 促红细胞生成素 活性Caspase-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新红 李艳 +2 位作者 李聪伶 单田慧 王淑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 gene-modifie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EDF-MSC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组...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 gene-modifie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EDF-MSC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组织块培养法获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获取的h UCMSCs表达CD105、CD73和CD90,不表达CD34、CD45、CD11b、CD19和HLA-DR。用慢病毒载体以感染复数值为50对其转染。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途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对照组糖尿病注射PBS组(D1组)、糖尿病注射h UCMSCs治疗组(D2组)、糖尿病注射PEDF-MSCs治疗组(D3组)。造模成功后3个月进行干预治疗,N组不予特殊治疗。玻璃体内注射2周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PEDF-MSCs在大鼠眼内表达情况。干预治疗2周后进行HE染色观察各层视网膜结构,及各组视网膜总厚度变化。结果玻璃体内注射后2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D2组大鼠玻璃体内簇状排列的红色荧光,视网膜中未发现明显红色荧光;D3组大鼠玻璃体内簇状排列的绿色荧光,视网膜中未发现明显绿色荧光。HE染色显示,N组大鼠的视网膜各层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细胞排列整齐,染色均匀;D1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nerve fiber layer,NFL)出现明显水肿、血管扩张,内丛状层(innerplexiform layer,IPL)结构疏松,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细胞排列紊乱;D2组NFL水肿减轻;D3组NFL水肿明显减轻,INL与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层细胞排列规整。视网膜总厚度N组为(103.82±4.15)μm、D1组为(138.86±4.71)μm、D2组为(131.17±3.89)μm、D3组为(112.24±4.22)μm;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EDF-MSCs可较长时间在糖尿病大鼠玻璃体内存活且持续表达。玻璃体内注射PEDF-MSCs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减轻视网膜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断型线粒体凋亡诱导因子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筛选与鉴定
9
作者 付玉荣 伊正君 +2 位作者 李猛 邵丽军 宋淑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8,共7页
线粒体凋亡诱导因子(AIF)是一类存在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保守的黄素蛋白,它从线粒体到细胞核的转位可诱导细胞凋亡.AIF诱导细胞凋亡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为了筛选可能与截断型AIF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探讨截断型AIF诱导细胞凋亡的机... 线粒体凋亡诱导因子(AIF)是一类存在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保守的黄素蛋白,它从线粒体到细胞核的转位可诱导细胞凋亡.AIF诱导细胞凋亡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为了筛选可能与截断型AIF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探讨截断型AIF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用逆转录PCR扩增剪切掉线粒体定位信号的人AIF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cDNA3.1载体,导入肝癌HepG2细胞.成功检测到截断型在转录与翻译水平上的表达.提取转染截断型AIF基因的细胞的蛋白质,用免疫沉淀方法分离与截断型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分离得到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其中一蛋白质条带经鉴定为β-actin.再次用反向免疫共沉淀法与Western blot法对筛选出的可能相互作用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截断型AIF与β-actin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诱导因子 细胞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表达与神经退行性改变
10
作者 李艳 潘斌 +2 位作者 李筱荣 袁佳琴 张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以及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情况,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0.5个...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以及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情况,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0.5个月组、DM1个月组、DM3个月组及DM5个月组。DM组大鼠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DM模型。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PEDFmRNA及蛋白的表达,TUNEL法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查,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PEDFmRNA及蛋白在正常大鼠视网膜的表达量分别为0.410±0.016、0.420±0.030;DM0.5个月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分别为0.399±0.032、0.399±0.03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1个月组PEDFmRNA及蛋白表达开始减少,分别为0.344±0.044、0.375±0.02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DM5个月组PEDFmRNA及蛋白表达量约为正常对照组的1/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TUNEL染色显示凋亡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多。透射电镜显示DM0.5个月组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发生轻微超微结构损伤,随病程延长,视网膜全层发生神经退行性病变。结论在发生临床可见的微血管病变前,DM大鼠已发生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PEDF在视网膜的表达逐渐减少,提示其可能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糖尿病 视网膜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3-5p通过靶向FGD5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与迁移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丹丹 白俊 +7 位作者 胡雅琼 张丽萍 郑荃 钟伟 牟青杰 李洪利 吕世军 尹崇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4-801,共8页
目的探讨miR-93-5p促进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集(GEO)筛选出miR-93-5p及其靶基因面生殖发育不良基因5(FGD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miR-93-5p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FGD... 目的探讨miR-93-5p促进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集(GEO)筛选出miR-93-5p及其靶基因面生殖发育不良基因5(FGD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miR-93-5p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FGD5的相对表达量;Transwell^TM实验观察miR-93-5p对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查询miR-93-5p与FGD5表达相关性资料,FGD5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及生存曲线;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3-5p与FGD5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miR-93-5p在TNBC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miR-93-5p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miR-93-5p在乳腺癌细胞系高表达;miR-93-5p促进MDA-MB-231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显示miR-93-5p与FGD5之间存在互补序列;FGD5在乳腺癌组织低表达且低表达FGD5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miR-93-5p与FGD5表达呈负相关关系;转染miR-93-5p抑制物(miR-93-5p inhibitor)质粒的乳腺癌细胞FGD5表达增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93-5p可下调野生型FGD5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miR-93-5p靶向结合FGD5促进TNBC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3-5p 面生殖发育不良基因5(FGD5) 三阴乳腺癌(TNBC)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与儿童哮喘风险和血清IL-1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丁宝栋 王明伟 +2 位作者 赵月华 李海波 魏守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IL-13基因+2044 G/A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及哮喘儿童血清IL-13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和ELISA方法,对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IL-13基因+2044 G/A多态性和血清IL-13水平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IL-13基因+2044 G/A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及哮喘儿童血清IL-13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和ELISA方法,对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IL-13基因+2044 G/A多态性和血清IL-13水平进行检测,计算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其所对应的血清IL-13水平。结果哮喘组和对照组IL-13+2044G/A多态性3种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G基因型比较,GA基因型儿童哮喘风险增加3.52倍(95%CI:1.82-6.82),AA基因哮喘风险增加3.71倍(95%CI:1.06-12.97)。哮喘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36.1%,高于对照组的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等位基因比较,A等位基因携带儿童哮喘风险增加2.53倍(95%CI:1.53-4.16)。哮喘组患儿血清IL-13水平为151.82(134.33-166.68)ng/L,对照组为79.00(58.74-111.09)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哮喘组GG、GA和AA基因型的血清IL-13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GG、GA和AA 3种基因型之间血清IL-13水平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A和AA基因型血清IL-13水平高于GG基因型。结论 IL-13基因+2044 G/A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IL-13水平具有关联性,且A等位基因可能造成了哮喘儿童血清高IL-13水平,携带A等位基因的儿童哮喘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3基因多态性 血清IL-13 哮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