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漯河市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伟 《河南农业》 2012年第21期22-22,共1页
2012年漯河市冬小麦播种面积为15.89万hm2,赤霉病发生面积达11.39万hm2,发生面积比率达71.7‰根据当地植保部门5月下旬对矮抗58、百农160、漯麦4号等9个小麦品种大田调查结果,各类品种的平均病穗率为12.2%,平均最高病穗率达69... 2012年漯河市冬小麦播种面积为15.89万hm2,赤霉病发生面积达11.39万hm2,发生面积比率达71.7‰根据当地植保部门5月下旬对矮抗58、百农160、漯麦4号等9个小麦品种大田调查结果,各类品种的平均病穗率为12.2%,平均最高病穗率达69.8鬈,个别品种的病穗率竟高达94.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796—200X)《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发病程度均在2级以上,属偏重发生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气象条件分析 漯河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防治 小麦品种 发生面积 病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河南省麦收期连阴雨特征分析及影响评估——以漯河市为例
2
作者 江清霞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235-237,共3页
基于漯河市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3年和2023年57个区域气象站的气象资料、7个自动土壤观测站墒情资料、3个农业气象站农作物生长发育资料,对2023年5月下旬至6月初麦收期连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生产的情况... 基于漯河市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3年和2023年57个区域气象站的气象资料、7个自动土壤观测站墒情资料、3个农业气象站农作物生长发育资料,对2023年5月下旬至6月初麦收期连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生产的情况,对此次罕见麦收期连阴雨过程进行影响评估。在分析2023年5—6月河南省漯河市麦收期连阴雨天气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长期和短期应对措施。该研究可为麦收期连阴雨过程的气象服务及灾害评估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为农业管理部门和广大种植户提供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麦收期连阴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收期 连阴雨 特征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漯河市小麦生长期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兆基 冀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8期34-35,共2页
小麦是漯河市主要粮食作物。本文介绍了漯河市小麦生长期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并结合漯河市农业气候特征,提出防御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小麦生长期 河南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漯河市小麦蚜虫暴发成灾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琦 郭松景 +1 位作者 白红霞 卓喜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92,共3页
调查并分析了导致2007年漯河市小麦蚜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因素,认为田间一定的初始种群数量、感蚜小麦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适宜麦蚜种群高速增长的气候条件以及防治不及时是导致2007年当地麦蚜暴发成灾的主导因素;探讨并提出了控制小麦蚜虫... 调查并分析了导致2007年漯河市小麦蚜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因素,认为田间一定的初始种群数量、感蚜小麦品种的大面积种植、适宜麦蚜种群高速增长的气候条件以及防治不及时是导致2007年当地麦蚜暴发成灾的主导因素;探讨并提出了控制小麦蚜虫暴发成灾的对策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漯河 小麦蚜虫 暴发因素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漯河市丝棉木金星尺蛾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松景 李世民 +2 位作者 陈琦 卓喜牛 段红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8-61,共4页
丝棉木金星尺蛾是大叶黄杨上的主要害虫,在河南一年发生3-4代,一年有2个发生危害高峰,即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5cm左右疏松土中或地被物内越夏越冬。防治丝棉木金星尺蛾应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 丝棉木金星尺蛾是大叶黄杨上的主要害虫,在河南一年发生3-4代,一年有2个发生危害高峰,即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5cm左右疏松土中或地被物内越夏越冬。防治丝棉木金星尺蛾应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棉木金星尺蛾 生物学特性 危害特点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漯河杨树食叶害虫的气象条件分析与预报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清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187-12189,共3页
漯河杨树食叶害虫以杨小舟蛾危害最为严重,通过对近5年来杨小舟蛾灯诱数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确定了杨小舟蛾不适宜存活、出现和大量出现的气象条件;建立了Y=lg(X+1)(X为杨小舟蛾灯诱数量)为气象适宜程度等级计算方法,并分析得出杨小舟... 漯河杨树食叶害虫以杨小舟蛾危害最为严重,通过对近5年来杨小舟蛾灯诱数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确定了杨小舟蛾不适宜存活、出现和大量出现的气象条件;建立了Y=lg(X+1)(X为杨小舟蛾灯诱数量)为气象适宜程度等级计算方法,并分析得出杨小舟蛾月发生气象适宜度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相关性较强,最终建立杨小舟娥发生气象适宜度月预测预报模型为Y=1.311+0.238X1-0.240X2+0.126X3-0.001X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食叶害虫 气象因素 预报模型 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漯河市干旱特征及防灾减灾服务对策探析
7
作者 马富强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3期221-221,226,共2页
本文对2014年漯河市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干旱灾害发生原因,提出干旱防灾减灾服务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漯河市 干旱特征 防灾减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冷季高架对流不稳定机制及雷达特征分析
8
作者 武威 许东蓓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5-809,共1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数据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以中原地区代表性省份-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针对其2010-2021年冷季(10月至次年4月)显著高架对流个例进行不稳定机制分类,并对比分析不同机制下雷达回波特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数据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以中原地区代表性省份-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针对其2010-2021年冷季(10月至次年4月)显著高架对流个例进行不稳定机制分类,并对比分析不同机制下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1)河南省冷季高架对流按照不稳定机制可分为条件不稳定类、条件对称不稳定类、条件不稳定与条件对称不稳定混合类和锋生次级环流触发类4种,其中条件不稳定类占比最多,条件对称不稳定类和混合类次之,锋生次级环流触发类较少。(2)冷季高架对流雷达回波以大范围层积混合回波为主,高架对流单体强度中心值超过40 dBZ,强回波中心高度超过0℃等温层,最大回波顶高在6~10 km。高仰角上存在环状或带状回波的类零度层亮带。(3)条件不稳定类雷达回波中心最强(55~60 dBZ),强回波发展高度和回波顶高最高(8~12 km),出现冰雹概率最高;混合类回波范围广、中心强度较大(40~55 dBZ),对流发展高度与不稳定主导类型有关,回波顶高达8~10 km。条件对称不稳定类和锋生环流触发类回波类似,结构呈条纹状或片状,中心强度较弱(30~45 dBZ),回波纹理均匀,回波发展高度达3 km,最大顶高达6~8 km,对流单体沿热成风方向传播,没有新生单体传播或合并,能够形成冰相粒子和雷暴,但出现雹暴概率较低。(4)径向速度场显示上下层风场不连续,850 hPa以下近地层维持东北或偏东急流,700 hPa以上存在强盛西南急流,较好反映了暖湿气流沿冷垫爬升的天气学特征;低层零速度线呈“S”型弯曲和明显的正负速度中心形成典型的“牛眼”结构,其中以锋生环流类最为显著,条件对称不稳定类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冷季 高架对流 不稳定机制 雷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幼虫寄生天敌种类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松景 李世民 +3 位作者 赵国山 马林平 王钧 黄金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10期17-19,共3页
饲养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第4 ,5 代棉铃虫幼虫的寄生天敌主要有苏云金杆菌、齿唇姬蜂、索线虫、绿僵菌和白僵菌,它们的寄生率依次为13 .5 % ,12 .0 % ,8 .9 % ,8 .3 % 和2 .5 % 。其寄生率与8 ~9 月... 饲养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第4 ,5 代棉铃虫幼虫的寄生天敌主要有苏云金杆菌、齿唇姬蜂、索线虫、绿僵菌和白僵菌,它们的寄生率依次为13 .5 % ,12 .0 % ,8 .9 % ,8 .3 % 和2 .5 % 。其寄生率与8 ~9 月份的气象因子密切相关,且不同天敌间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寄生天敌 种群数量 寄生率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漯河地区农田灯下蛾类群落结构和优势蛾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艳红 陈莉 +9 位作者 杜梦园 李伟 陈琦 张元臣 沈海龙 刘迪 李雷雷 范志业 王文豪 李世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0,共8页
为明确农田生境灯下蛾类群落结构和优势蛾的生态位特点,2017-2021年在漯河市郊区农田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蛾类进行了逐日监测分析。结果表明,5年共诱集蛾类昆虫11科121种150861头,统计得到个体数量(N)、物种丰富度(S)、群落多样性指数(H)... 为明确农田生境灯下蛾类群落结构和优势蛾的生态位特点,2017-2021年在漯河市郊区农田利用虫情测报灯对蛾类进行了逐日监测分析。结果表明,5年共诱集蛾类昆虫11科121种150861头,统计得到个体数量(N)、物种丰富度(S)、群落多样性指数(H)、相似性系数(Cs)、生态位宽度(Bi)和生态位重叠(Cij)等相关群落数据参数。3-11月农田灯下蛾类个体数量、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月份间的群落相似性指数差异较大。年度优势蛾为东方黏虫M.separat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3种。月度优势蛾共9种,其中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棉铃虫的生态位宽度最大0.4434和0.4002,东方黏虫最小(0.1811);棉铃虫和甜菜叶螟Hymenia recurvalis与其余8种优势蛾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较大,而东方黏虫和其余优势蛾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较小。研究结果为开展蛾类监测预警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蛾类 群落结构 优势蛾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漯河46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城市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锦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5期13626-13628,共3页
利用漯河、临颍、舞阳3站1962 ~ 2007年的气温资料,运用相关系数和一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气温变化趋势和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及以漯河站为代表的市区、以临颍站和舞阳站为代表的野外之间差异的演变趋势特征,通过t检验法检验其显著性.结果表... 利用漯河、临颍、舞阳3站1962 ~ 2007年的气温资料,运用相关系数和一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气温变化趋势和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及以漯河站为代表的市区、以临颍站和舞阳站为代表的野外之间差异的演变趋势特征,通过t检验法检验其显著性.结果表明,3站的年平均气温变化与时间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其中大多数月份与时间变化也是密切相关的;少数月份与时间演变呈显著的反相关,主要分布在夏季;多数月份与时间演变呈显著的正相关,冬季尤为突出;漯河的变暖幅度大于临颍和舞阳;而变冷的幅度小于临颍和舞阳.气温变化主要因素是气候自身变化,城市化影响是次要因素,但也是显著的不可忽视的,在预报与服务中必须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特征 城市化 影响 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年第4期48-49,共2页
分析了河南省漯河市2012年主要小麦品种赤霉病严重发生的气象条件,提出了今后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气象成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漯河雨季如何防治葡萄病害
13
作者 李伟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2年第5期36-38,共3页
雨季葡萄病害发生较重,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品质和市扬供应。近年来,由于葡萄生产的迅速发展,病害种类也随之增多,所以要特别注意葡萄病害的防治工作。生产上果农常采取喷施广谱性化学农药防治葡萄各种病害,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又... 雨季葡萄病害发生较重,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品质和市扬供应。近年来,由于葡萄生产的迅速发展,病害种类也随之增多,所以要特别注意葡萄病害的防治工作。生产上果农常采取喷施广谱性化学农药防治葡萄各种病害,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又污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农药防治 葡萄病害 雨季 漯河 河南 葡萄生产 病害发生 病害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出现不正常现象的分析与处理
14
作者 白红霞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6期135-135,共1页
本文总结分析了自动气象站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几种不正常现象,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认真分析判断和相应处理,以减少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记录丢失率,提高测报业务质量。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数据 缺测 分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收获期烂场雨应对措施探讨
15
作者 沈新磊 江清霞 +1 位作者 葛昌斌 李学军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5期59-59,共1页
小麦成熟收获期出现的持续大范围降雨,造成小麦收获延迟,穗上籽粒萌芽,籽粒内储藏物质被消耗,籽粒形态破坏,降低小麦的穗粒质量、产量和容重、籽粒淀粉含量等,造成品质变劣,产量下降。麦籽发芽还会影响小麦的口感、加工品质和种子活力。
关键词 储藏物质 小麦收获 收获期 种子活力 加工品质 籽粒淀粉 籽粒形态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澧河流域两场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燕平 田秀霞 +5 位作者 赵规划 单铁良 程锦霞 王颖 董羽仑 惠付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103,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5日和14日沙澧河流域两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影响系统下产生的大暴雨过程其动力机制有所差异。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两次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5日和14日沙澧河流域两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影响系统下产生的大暴雨过程其动力机制有所差异。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两次过程700hPa等压面上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的移向和强度变化与降水落区及趋势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区出现在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移动的前方,对流域大暴雨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5日呈现中低层正、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配置,动力条件更有利于大暴雨的发生。湿位涡演变分析发现,5日中低层既存在对流不稳定,又存在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发生,造成流域大暴雨。14日中低层大气处于对流稳定状态,但边界层和中层存在对流不稳定,同时中层还存在较强的对称不稳定,垂直涡度得到较大增长,导致上升运动的加强和水汽的垂直输送,有利于降水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垂直螺旋度 湿位涡 对称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破碎化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54
17
作者 李建林 陈瑜琦 +1 位作者 江清霞 匡晓宇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耕地 农产品生产成本 原因 农业生产率 农业发展 农业机械 数据表 浪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1月河南省暴雪寒潮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芳芳 杨光仙 +2 位作者 李红卫 江清霞 王纪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44-1348,共5页
2018年1月上旬河南省出现了两次大范围降雪、寒潮天气过程,对设施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选取2018年1月上旬河南省的两次降雪、寒潮天气过程气象资料,以及设施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做出了此次灾害过程对河南省设施农... 2018年1月上旬河南省出现了两次大范围降雪、寒潮天气过程,对设施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选取2018年1月上旬河南省的两次降雪、寒潮天气过程气象资料,以及设施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做出了此次灾害过程对河南省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根据分析,暴雪致全省90%以上市(县)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等级达到中度以上,50%以上市(县)达特重级别;大风对日光温室影响不大,对部分塑料大棚有轻度灾害;低温致全省日光温室蔬菜均达到不同程度气象灾害等级。同时对主要致灾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暴雪、寒潮天气设施农业防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影响 评估 暴雪 寒潮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颍河流域一次基于高分辨资料的降水相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武威 胡燕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3-992,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0.25°×0.25°分析资料以及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等高分辨率资料,采用诊断和统计方法,对2017年2月21日沙颍河流域一次雨雪过程中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低槽与东路冷空气共同作用造...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0.25°×0.25°分析资料以及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等高分辨率资料,采用诊断和统计方法,对2017年2月21日沙颍河流域一次雨雪过程中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低槽与东路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雨雪天气的背景下,925 hPa及以下冷高压底部的偏北冷空气造成低层持续降温,导致降水相态变化。过程前期700 hPa以下为强暖平流,冷平流在900 hPa以下且较为浅薄,温度层结为冷层-暖层-冷层-暖层,冰晶粒子下落融化形成雨滴。降水中后期冷平流发展强烈导致温度迅速下降,整层温度变为冷层,导致相态为雪;即使下游局部地区仍有暖层,但暖层浅薄、低层冷层深厚,相态也为雪。雨雪转换时0℃层高度下降明显,降雨阶段0℃层在抬升凝结高度以上,降雪阶段0℃层降到抬升凝结高度以下;0℃层亮带回波在相态转换时出现明显变化,其亮带高度逐渐降低。微波辐射计的温湿廓线、云底高度以及液态水等在雨雪转换中均有显著变化,液态水含量在雨雪转变时迅速增大。风廓线风场定性反映了冷空气持续南下,低层冷垫增厚,导致相态转变以及降水强度增加;风廓线速度定量反映出降雨和降雪之间的差异,降雨速度范围为1.5~7.0 m·s^-1,降雪速度范围在0.25~1.5 m·s^-1;雨雪转换时下落速度明显减小,可用于相态转变的监测和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温度平流 0℃层 微波辐射计 风廓线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7”沙澧河流域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燕平 肖刚 +4 位作者 惠付梅 王颖 白红霞 董羽仑 程锦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2-35,共4页
应用常规、加密气象资料及卫星云图,分析了2004年7月16-17日沙澧河流域特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耦合区中西南低涡及MCC特征云团的形成和维持是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提出利用逐时的中尺度辐合中心、卫星红外云... 应用常规、加密气象资料及卫星云图,分析了2004年7月16-17日沙澧河流域特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耦合区中西南低涡及MCC特征云团的形成和维持是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提出利用逐时的中尺度辐合中心、卫星红外云图云顶亮温及雷达回波降水率做中尺度雨团量级预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尺度辐合中心 MCC特征云团 中尺度雨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