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TL3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EMT
1
作者 金丹 邵爽 +1 位作者 李睿 郭纪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8-937,共10页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作为m^(6)A修饰的甲基转移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探讨METTL3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RT-PCR、Western blot、m^(6)A定量检测、CCK-...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作为m^(6)A修饰的甲基转移酶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探讨METTL3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RT-PCR、Western blot、m^(6)A定量检测、CCK-8、免疫荧光、克隆形成和细胞划痕实验等探讨敲减或高表达METTL3后NSCLC细胞METTL3 mRNA和蛋白水平、m^(6)A水平、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凋亡能力的变化。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ETTL3在NSCLC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显示METTL3在NSCLC细胞系中高表达。在A549细胞中,高表达METTL3后显著增加NSCLC细胞m^(6)A水平并促进其增殖、生长、肿瘤形成和细胞迁移,且抑制细胞凋亡并上调波形蛋白(Vimentin),下调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从而促进A549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进程(EMT)。但在A549细胞中靶向敲除METTL3则得到相反结果(P<0.01)。结论过表达METTL3增加NSCLC细胞m^(6)A水平并促进其增殖、克隆形成和细胞迁移能力,为今后以METTL3为靶点的NSCLC早期诊断与靶向药物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TL3 m^(6)A 增殖 迁移 EMT N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NSUN2表达对肺腺癌A549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YAP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邵爽 李睿 +2 位作者 孟玮 金丹 郭纪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调控NOL1/NOP2/Sun域家族成员2(NSUN2)表达对肺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Y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pcDNA3.1+shNC,NSUN2组转染pcDNA3.1-NSUN2+shNC,shYAP组转染pcD... 目的:探讨调控NOL1/NOP2/Sun域家族成员2(NSUN2)表达对肺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Y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pcDNA3.1+shNC,NSUN2组转染pcDNA3.1-NSUN2+shNC,shYAP组转染pcDNA3.1+shYAP,NSUN2+shYAP组转染pcDNA3.1-NSUN2+shYAP。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SUN2、YAP、E-cadherin、Vimen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RNA免疫沉淀和RNA Pulldown实验验证A549细胞中内源性NSUN2蛋白与YAP mRNA的相互作用。结果:上调NSUN2表达,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提高,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升高(P<0.05);下调YAP表达,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E-cadherin表达提高,Vimentin表达降低(P<0.05);两者具有拮抗作用(P<0.05)。结论:NSUN2通过上调YAP表达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UN2 YAP 肺腺癌 A54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酸梭菌通过调控内源性硫化氢酶影响小鼠DSS结肠炎肠道屏障
3
作者 沈媛媛 程凯 +1 位作者 李丽霞 孙华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调控内源性硫化氢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结肠炎组、低剂量(1×10^(1...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调控内源性硫化氢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结肠炎组、低剂量(1×10^(10)CFU/L)酪酸梭菌组和高剂量(1×10^(11)CFU/L)酪酸梭菌组,每组10只。小鼠自由饮用含3.5%DSS的饮用水建立DSS结肠炎模型。酪酸梭菌组小鼠给予10 mL/kg酪酸梭菌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记录各组小鼠疾病活动度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q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内源性硫化氢酶[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SE)和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BS)]及黏液屏障标志物Lypd8(LY6/PLAUR domain containing 8)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SE、CBS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S结肠炎组小鼠DAI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5);肠黏膜上皮缺失,隐窝排列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DSS结肠炎组相比,酪酸梭菌组小鼠DAI及结肠缩短程度显著下降(P<0.05);肠黏膜上皮相对完整,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隐窝排列紊乱减轻;结肠组织中CSE和CBS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Lypd8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CSE、CBS和MIF蛋白表达下调;免疫组化检测ZO-1和occludin表达增多。结论:酪酸梭菌能够显著抑制小鼠DSS结肠炎,主要通过下调内源性硫化氢酶CSE和CBS表达,改善肠黏液屏障,维持肠上皮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内源性硫化氢酶 结肠炎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胃肠动力障碍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灿 陈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87,共8页
帕金森病(PD)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发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甚至在运动症状出现前阶段。胃肠动力障碍是胃肠功能障碍中的一种,不仅影响药物的吸收,使PD患者的病程恶化,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减轻PD诱导的胃肠... 帕金森病(PD)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发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甚至在运动症状出现前阶段。胃肠动力障碍是胃肠功能障碍中的一种,不仅影响药物的吸收,使PD患者的病程恶化,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减轻PD诱导的胃肠道动力障碍,对改善PD患者的病程进展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胃肠动力功能高度依赖于肠道健康和调控胃肠运动的中枢神经。健康的肠道与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道菌群、神经炎症及负责胃肠道收缩和舒张肠道神经元的正常功能有密切关联,而PD患者的肠道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现对肠道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等在PD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总结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及其局限性,旨在为PD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胃肠动力障碍 肠神经系统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调控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潭 陈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5-1473,共9页
纤维化导致的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乃至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巨噬细胞是存在于组织和器官中的重要免疫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Toll样受体4 (TLR4)/核因子κB(NF-κB)、Janus激酶(JAK)/信号换能器和转录激活器(ST... 纤维化导致的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乃至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巨噬细胞是存在于组织和器官中的重要免疫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Toll样受体4 (TLR4)/核因子κB(NF-κB)、Janus激酶(JAK)/信号换能器和转录激活器(STAT)、Notch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和环磷腺苷响应性元件结合蛋白(CREB)等众多因子及通路独自或相互串扰下,巨噬细胞可发生极化。在内脏器官纤维化中,单一或多种因子与通路构成的巨噬细胞极化信号网络是调节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巨噬细胞极化后产生趋化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促纤维化相关因子,导致纤维化发生发展。目前国内外研究多聚焦于巨噬细胞在感染、肿瘤和纤维化中的作用,对巨噬细胞极化在纤维化中机制的研究较少。现对巨噬细胞极化涉及的相关通路进行综述,并总结巨噬细胞极化在器官纤维化中的机制,为纤维化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巨噬细胞极化 M1巨噬细胞 M2巨噬细胞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后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韩新强 王雪敏 +5 位作者 马超 王柱 盛玉国 陈刚 赵鹏 王文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AngioJet进行机械血栓清除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出现肉眼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为A组(n=9),余未出现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为B组(n=7),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采用AngioJet进行机械血栓清除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出现肉眼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为A组(n=9),余未出现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为B组(n=7),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方式、术中抽吸时间、血栓负荷量的差异。结果 16例研究对象中9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发生率为56.25%(9/16)。A组与B组手术方式(χ~2=1.667,P=0.197)、术中抽吸时间[(320.11±108.80)s vs(265.29±31.46)s,t=0.741,P=0.457]、血栓负荷量(χ~2=0.442,P=0.5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无肾功能损害出现。结论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由多种因素所致,术中采用合理的抽吸方式、控制抽吸时间、围手术期积极对症处理,可降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血红蛋白尿 机械血栓清除 血管内溶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闭合蛋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爱丽 牛琼 +2 位作者 史宁 贾兴芳 刘成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闭合蛋白(occludin)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谷氨酰胺预处理组(Gln组)。Gln组给予谷氨酰胺1 g·...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闭合蛋白(occludin)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谷氨酰胺预处理组(Gln组)。Gln组给予谷氨酰胺1 g·kg-1·d-1连续灌胃7 d。Sham组和I/R组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7d。Sham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而根部不夹闭。I/R组和Gln组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SMA根部30 min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24 h采集静脉血和回肠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和IL-2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occlud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R组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谷氨酰胺处理组(P<0.05);I/R组TNF-α和MDA水平均高于sham组和Gln组(P<0.05)。I/R组血清的SOD活力、GSH、GSH-Px、IL-10和IL-2均低于sham组和Gln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occludin蛋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闭合蛋白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爱丽 牛琼 +2 位作者 刘成霞 贾兴芳 连海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03-1707,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Gln组)。Gln组给予谷氨酰胺1 g·kg-1·d-1连续灌胃7 d。Sham...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Gln组)。Gln组给予谷氨酰胺1 g·kg-1·d-1连续灌胃7 d。Sham组和I/R组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7 d。Sham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而不夹闭根部。I/R组和Gln组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SMA根部,30 min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24 h采集静脉血和回肠标本。检测血清D-乳酸、内毒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I/R组的D-乳酸、内毒素、MDA水平和Chiu's病理评分均高于sham组和Gln组(P<0.05),血清SOD活力均低于sham组和Gln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育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兴华 刘成霞 李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探讨其对教育环境的影响,以期能够促进课程整合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临... 目的: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探讨其对教育环境的影响,以期能够促进课程整合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背景下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临床场景学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从师、生两个角度评价课程整合背景下传统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育环境。结果: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育环境总体测量评分,师、生得分分别为(3.15±0.13)分、(3.04±0.33)分,处于很好水平,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良好的课程整合大背景下,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师生动员、学生职业情感教育及沟通能力锻炼、师资要求等方面尚须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整合 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育环境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和EphB2在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兴芳 刘成霞 +1 位作者 刘海燕 沈媛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和生促红素人肝细胞蛋白(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ma cell line B2,EphB2)在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和生促红素人肝细胞蛋白(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ma cell line B2,EphB2)在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2008年5月10例正常结直肠肠黏膜、21例增生性息肉、22例锯齿状腺瘤、55例腺瘤性息肉(18例管状腺瘤、16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1例绒毛状腺瘤)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AF和EphB2蛋白的表达量,同时观察蛋白的表达部位。结果:增生性息肉中BRAF蛋白阳性细胞多位于隐窝中下区域,腺瘤性息肉的阳性细胞多表达位于隐窝上部区域,而锯齿状腺瘤阳性细胞多表达于隐窝全层。锯齿状腺瘤与腺瘤性息肉的BRAF蛋白表达量相近[(0.129±0.030)vs(0.130±0.026),P>0.05],但远高于增生性息肉[(0.129±0.030)vs(0.102±0.014),P<0.01];锯齿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之间BRAF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9±0.030)vs(0.116±0.019),(0.119±0.037),(0.122±0.008),P>0.05]。增生性息肉中EphB2蛋白阳性细胞多位于隐窝中下区域细胞膜上,腺瘤性息肉EphB2蛋白阳性细胞位于隐窝上部,而锯齿状腺瘤EphB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于隐窝全层。锯齿状腺瘤与腺瘤性息肉的EphB2蛋白表达量相近[(0.138±0.024)vs(0.139±0.025),P>0.05],而远高于增生性息肉[(0.138±0.024)vs(0.169±0.018),P<0.01];锯齿状腺瘤与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间EphB2蛋白表达量无区别[(0.138±0.024)vs(0.143±0.027),(0.139±0.028),(0.133±0.021),P>0.05]。结论:BRAF和EphB2蛋白在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中隐窝部分区域表达,而在锯齿状腺瘤中隐窝全层表达,提示锯齿状腺瘤是一类独立的不同于腺瘤性息肉的结直肠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腺瘤 BRAF EPHB2 增生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花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孙经武 王艳艳 房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藏红花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藏红花酸组,每组10只,术前7天分别给予相应处理。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 目的:探讨藏红花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藏红花酸组,每组10只,术前7天分别给予相应处理。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 min后再灌注3 h。实验结束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及藏红花酸组血清CK-MB和TNF-α含量明显上升(P<0.01),藏红花酸组IL-10含量明显上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藏红花酸组的血清CK-MB、TNF-α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藏红花酸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以通过负性调节TNF-α,正性调节IL-10来减轻炎症反应并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酸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6-5p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冉冉 连海峰 +3 位作者 史宁 胡营滨 李明 刘成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miR-486-5P对裸鼠皮下人胃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经miR-486-5P过表达质粒处理后,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R-48... 目的:探讨miR-486-5P对裸鼠皮下人胃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经miR-486-5P过表达质粒处理后,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R-486-5p靶基因神经纤毛蛋白-2(NRP2)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移植瘤内miR-486-5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R-486-5p可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胃癌移植瘤的生长;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平均瘤体质量明显下降[(0.404±0.080)vs(0.748±0.122)、(0.788±0.176)g,均P<0.05];移植瘤平均体积明显减小[(0.333±0.039)vs(0.597±0.175)、(0.594±0.216)cm^3,均P<0.05],实验组的抑瘤率达46.99%;实验组经miR-486-5p过表达质粒处理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NRP2蛋白主要定位于胃癌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实验组NRP2蛋白的IHS得分显著低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2.2±0.84)vs(6.4±0.89),(6.2±1.48),均P<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NR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0.04±0.006)vs(0.70±0.03),(0.68±0.02),P<0.01]。阴性和空白对照组间的IHS得分值、抑瘤率及NRP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486-5p可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RP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86-5P 胃癌 神经纤毛蛋白-2 移植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P2及miR-486-5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连海峰 李明 +3 位作者 刘成霞 贾兴芳 李丹 吴小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检测神经纤毛蛋白-2(neuropilin-2,NRP2)和mi R-486-5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粘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NRP2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mi RNA-486-5p... 目的:检测神经纤毛蛋白-2(neuropilin-2,NRP2)和mi R-486-5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粘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NRP2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mi RNA-486-5p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统计分析NRP2、mi R-486-5p的表达与MLD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提示NRP2在肿瘤中表达增高(78.5%vs.29.2%,χ2=16.046,P=0.000),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7.222,P=0.007)。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肿瘤组织mi R-486-5p表达明显下调(0.39±0.16 vs.1.00±0.06,P=0.000),NRP2的表达水平与MLD呈正相关(r=0.384,P=0.015),mi R-486-5p的表达水平与MLD呈负相关(r=-0.755,P=0.000)。结论:NRP2和mi R-486-5p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NRP2 miR-486-5p 微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课程整合下小组焦点式实践教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丹 连海峰 唐永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小组焦点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整合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42名护理本科第4学年学生按整群抽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名,在临床护理课程整合下,干预组于消化、内分泌、血液系统见习及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等实训课程中... 目的探讨小组焦点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整合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42名护理本科第4学年学生按整群抽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名,在临床护理课程整合下,干预组于消化、内分泌、血液系统见习及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等实训课程中实施小组焦点式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见习及实训教学。结果干预组实践考核总分及各项目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评分及除"实践教学环境"外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小组焦点式实践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整合下实践教学相适宜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 本科 课程整合 小组焦点式教学 临床护理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6-5p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明 连海峰 +2 位作者 刘成霞 胡营滨 李有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278,共6页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微小RNA-486-5p(miR-486-5p)在多种肿瘤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在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miR-486-5p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实时定量PCR(quantification real-...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微小RNA-486-5p(miR-486-5p)在多种肿瘤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在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miR-486-5p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实时定量PCR(quantification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miR-486-5p的表达,构建miR-486-5p过表达质粒,使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qRT-PCR检测转染细胞后miR-486-5p的表达丰度,噻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miR-486-5p在SGC7901细胞中表达明显下调,SGC7901细胞转染miR-486-5p过表达质粒后,miR-486-5p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增殖、迁移能力降低,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486-5p可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486-5p对胃癌细胞SGC7901中NR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连海峰 李明 +2 位作者 刘成霞 李锟 李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预测并鉴定miRNA-486-5p在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靶基因及其表达。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NA-486-5p的作用靶点,构建miRNA-486-5p过表达质粒(GV214-miR)并转染入SGC7901细胞(SGC7901-miR)中,以空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SGC79... 目的:预测并鉴定miRNA-486-5p在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靶基因及其表达。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RNA-486-5p的作用靶点,构建miRNA-486-5p过表达质粒(GV214-miR)并转染入SGC7901细胞(SGC7901-miR)中,以空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SGC7901-miR-NC)为阴性对照,以SGC7901细胞为空白对照。Real-time PCR检测转染细胞中miRNA-486-5p及其靶基因神经纤毛蛋白2(neuropilin-2,NRP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RP2的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NA-486-5p对NRP2基因的调控机制。结果:经生物信息学预测,选择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的NRP2作为miRNA-486-5p的靶基因。与空白组相比,GV214-miR转染后的SGC7901细胞miRNA-486-5p表达显著上调[(8.21±1.18)vs(1.02+0.26),P<0.01],NRP2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NRP2蛋白表达则明显下调[(0.36±0.06)vs(0.76±0.05),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NA-486-5p可与NRP2 mRNA 3'-UTR直接结合,从而发挥对NRP2转录后翻译的抑制作用。结论:miRNA-486-5p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可直接作用于NRP2 mRNA 3'UTR,从而抑制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486-5p 胃癌 生物信息学技术 神经纤毛蛋白2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486对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17
作者 张冉冉 连海峰 刘成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02-8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 RNA在生物进程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micro RNA-486表达上调或者下调,但micro RNA-486对人结直肠癌潜在的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其对细胞系SW620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 背景与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 RNA在生物进程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micro RNA-486表达上调或者下调,但micro RNA-486对人结直肠癌潜在的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其对细胞系SW620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8只裸鼠,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皮下接种SW620细胞。造模成功后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3天分别于瘤周注射mi RNA-486过表达质粒、空白载体及等量PBS,比较各组裸鼠皮下瘤体的体积,接种3周后处死裸鼠,取出皮下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比较neuropilin-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瘤体生长速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裸鼠皮下种植瘤的大小为(0.32±0.12)cm3,阴性对照组为(0.77±0.31)cm3,空白对照组为(0.82±0.18)cm3;实验组瘤体体积显著小于其他两组体积(P=0.006);实验组瘤体质量为(0.40±0.08)g,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75±0.18)g及空白对照组(0.79±0.18)g(P=0.008);实验组种植瘤中neuropilin-2的表达量较另外两组下降(P=0.000)。结论:注射mi R-486过表达质粒后结直肠癌细胞SW620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可受到抑制,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neuropilin-2的表达来实现的。mi R-486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486 结直肠肿瘤 神经纤毛蛋白-2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性化脓性肝脓肿1例报告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译苇 肖欣 +3 位作者 李静 刘会娜 刘君 吴广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6-1348,共3页
气性化脓性肝脓肿(gas-forming pyogenic liver abscess,GFPLA)占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的7%~24%[1]。GFPLA通常与潜在的糖尿病有关。肺炎克雷伯菌是GFPLA血培养及肝穿刺最常见的致病细菌。GFPLA经常并发脓毒症和脓... 气性化脓性肝脓肿(gas-forming pyogenic liver abscess,GFPLA)占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的7%~24%[1]。GFPLA通常与潜在的糖尿病有关。肺炎克雷伯菌是GFPLA血培养及肝穿刺最常见的致病细菌。GFPLA经常并发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且病死率高达27.7%~37.1%[1],因此及时诊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乏特征性症状及体征,临床上易误诊误治。现将1例GFPLA继发脓毒性休克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化脓性 糖尿病 肺炎克雷伯菌 休克 脓毒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与血液标本的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静 吴广利 +4 位作者 王伟 肖欣 刘会娜 屈冬冬 蔡译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与血液标本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22例,取胆汁标本,其中84例患者同时行血培养,分析良、恶性梗阻及不同方法治疗对胆道...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与血液标本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22例,取胆汁标本,其中84例患者同时行血培养,分析良、恶性梗阻及不同方法治疗对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检出率有无影响,比较胆汁及血液病原菌检出率有无差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2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检测出病原菌246例,检出率为76.40%;共检出病原菌2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8株,革兰阳性菌48株,真菌11株。256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者检出病原菌199例,检出率77.73%;66例行外科手术者检出病原菌47例,检出率71.21%,2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8,P=0.266)。288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检出病原菌215例,检出率74.65%;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检出病原菌31例,检出率91.18%,2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5,P=0.032)。良、恶性梗阻患者胆汁病原菌菌群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690)。胆汁标本与血标本病原菌种类相似,两者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35,P<0.001)。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行ERCP或外科手术的病原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对部分不适宜ERCP及手术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血培养结果指导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CH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人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暖 杨丽娟 +3 位作者 代娟娟 王爱丽 武艳 刘成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2-359,共8页
目的:探讨膜相关环状蛋白1(MARCH1)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胃癌手术切除的2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组织中MARCH1 mRNA和蛋... 目的:探讨膜相关环状蛋白1(MARCH1)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胃癌手术切除的2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组织中MAR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选择人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BGC-823、BGC-803、AGS及SGC-7901,RT-qPCR法检测不同细胞中MARCH1 mRNA表达水平。取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系分为siNC(转染siNC)、siMARCH1-1组(转染siMARCH1-1)和siMARCH1-2组(转染siMARCH1-2),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AR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MARCH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比较,人胃癌细胞BGC-823、BGC-803、AGS和SGC-7901中MARC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siNC比较,siMARCH1-1组和siMARCH1-2组细胞中MARCH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siNC比较,siMARCH1-1组和siMARCH1-2组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愈合率和侵袭数均明显降低(P<0.01),细胞中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RCH1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膜相关环状蛋白1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