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在口腔正畸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花超超 张荣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3-836,共4页
3D打印技术自问世以来,在各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3D打印技术被誉为颠覆性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制造业。该技术与口腔医学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且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建模技术的进步,如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模型扫描和口腔内扫描技术,... 3D打印技术自问世以来,在各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3D打印技术被誉为颠覆性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制造业。该技术与口腔医学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且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建模技术的进步,如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模型扫描和口腔内扫描技术,以及在牙科领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都推动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与完善。在数字化医疗和精准医疗模式的大背景下,3D打印技术在口腔正畸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临床口腔正畸诊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口腔正畸 个性化诊疗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激光作用于牙周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毕蓝 张荣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9-482,共4页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包含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质的牙周组织是牙齿移动的支持与基础,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正畸过程中发生的牙周组织问题。近年来激光以其安全、微创、靶向性高等特点逐渐受到重视,可应用于处理正畸中的各种...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包含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质的牙周组织是牙齿移动的支持与基础,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正畸过程中发生的牙周组织问题。近年来激光以其安全、微创、靶向性高等特点逐渐受到重视,可应用于处理正畸中的各种牙周组织问题,例如微种植钉周围炎、牙周病、加速牙槽骨改建加快正畸牙移动等方面。本文就激光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牙周组织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头颈部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凌楠 周思远 +1 位作者 刘晓燕 王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11,共9页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关的HNSCC不仅具有预后良好的独特临床特点,而且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紧密互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HPV及其诱发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在HNSCC的发病、进展、治疗及转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综述HPV阳性HNSCC的免疫逃逸机制,探讨HPV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与宿主适应性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本文将分析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改善HPV相关HNSCC预后方面的潜在价值,并评估免疫分析在预后预测中的潜在应用。此外,我们将针对性地讨论HPV相关HNSCC的新兴免疫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期促进针对HPV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在HNSCC,特别是免疫反应活跃的口咽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上皮细胞在腮腺再生过程中的变化
4
作者 毛玉龙 张伟伟 左金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研究腮腺再生过程中的肌上皮细胞(MEC)数量及分布的变化。方法 54只Wistar大鼠分为8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结扎大鼠右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后第14天使其再通,分别于再通后第0、1、3、5、7、10、14、21天获取腮腺组... 目的研究腮腺再生过程中的肌上皮细胞(MEC)数量及分布的变化。方法 54只Wistar大鼠分为8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结扎大鼠右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后第14天使其再通,分别于再通后第0、1、3、5、7、10、14、21天获取腮腺组织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再生腺体的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量分析MEC在腮腺再生不同时间点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腮腺组织于主导管结扎后第14天明显萎缩,多数腺泡细胞消失,导管样结构明显增多;而MEC数量明显增加,主要分布在导管样结构周围。导管再通后,从第3天开始,腺泡细胞明显增加,导管样结构明显减少,同时MEC数量减少,主要分布在新生腺泡及导管样结构周围,导管再通第3、5天时MEC数量下降最为明显;再通14 d后,腺体结构和MEC的数量及分布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MEC的数量和分布在腮腺萎缩后再生的第14天可基本恢复正常,腮腺的再生主要发生在主导管再通后的5 d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细胞 腮腺 萎缩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醇通过激活p38 MAPK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凋亡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培 张凌楠 +1 位作者 杨勇 马向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莪术醇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莪术醇处理Tca-8113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 目的:探讨莪术醇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莪术醇处理Tca-8113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和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38MAPK、p38MAPK以及线粒体和细胞质中Cyt C等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联合莪术醇处理Tca-8113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38MAPK、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莪术醇可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并下调Bcl-2和线粒体中Cyt C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ax、Cleaved-caspase-3、p-p38MAPK及细胞质中Cyt C蛋白表达水平,而对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然而,SB203580干预可抑制莪术醇对Tca-8113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改变、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的诱导作用。结论:莪术醇可促进Tca-811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38 MAPK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舌鳞状细胞癌 细胞凋亡 线粒体 p38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6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独特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岳 季一鸣 +2 位作者 王晓毅 张凌楠 孙乐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50-458,共9页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除吸烟、饮酒外第3个独立的致病因素。其中,高危型HPV16在OPSCC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HPV16相关OPSC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其预后及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的OPSCC有着明...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除吸烟、饮酒外第3个独立的致病因素。其中,高危型HPV16在OPSCC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HPV16相关OPSC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其预后及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的OPSCC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原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延伸出经口腔内窥镜手术技术、放射和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疫苗预防等更为优良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围绕HPV16相关OPSCC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口咽鳞状细胞癌 独特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托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伴重度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疗效评价
7
作者 郭萌 张凌楠 +1 位作者 冯真真 李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72-1478,共7页
目的:探讨腭托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疗效和鼻流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行语言训练的18例(15例男性和3例女性)运动性构音障碍伴重度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38.0岁。... 目的:探讨腭托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疗效和鼻流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行语言训练的18例(15例男性和3例女性)运动性构音障碍伴重度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38.0岁。腭托组行佩戴腭托及康复生理法训练(不包括克服鼻音化的训练),单纯训练组仅行康复生理法训练,疗程20d。2组患者行腭咽部侧位X线片(摄静止及发/i/音像各1张)测量,行鼻流量检测仪测试鼻流量,测定最长发声时间、发音轮替运动速度及言语清晰度。结果:运动性构音障碍伴重度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软腭动度角减小,相对腭咽闭合不全率增大。腭托组软腭动度角较治疗前明显增大,软腭与咽后壁的最短距离及相对腭咽闭合不全率较前明显减小,鼻流量明显减少,最长发声时间明显延长,发音轮替运动速度明显加快,言语清晰度明显改善,佩戴腭托并训练即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明显。结论:腭托是一种改善运动性构音障碍伴重度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鼻音化的有效手段,亦可改善患者的最长发声时间、发音轮替运动速度及言语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构音障碍 腭咽闭合功能不全 腭咽部侧位X线片 鼻流量 康复生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