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傣医药发展及特色——兼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组建历程与发展 被引量:2
1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1期I0001-I0004,共4页
教育部于2015年4月正式发文批准筹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作为其特色学院由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主办,被列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首批设置的特色学院同时获批,
关键词 医药学院 应用 医药发展 西双版纳州 人民政府 教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志萍 王保云 +2 位作者 罗永琴 尚宇梅 李治江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208-212,225,共6页
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专业为例,结合双重预防机制,运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探索构建基于B/S架构的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为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高层次技... 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专业为例,结合双重预防机制,运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探索构建基于B/S架构的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为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等提供有利支撑。该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衔接企业与学生,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中,缓解学生就业难及企业用工荒,保障实践教学工作能安全有序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 茶学专业 双重预防机制 信息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创新研究——基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案例分析
3
作者 徐延宇 杨丽宏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58-64,共7页
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类型,其建设需要创新引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创新包含办学理念创新、办学要素创新等方面,落到实处就是创新对应用技术大学与社会、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加入新的办学要素... 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类型,其建设需要创新引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创新包含办学理念创新、办学要素创新等方面,落到实处就是创新对应用技术大学与社会、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加入新的办学要素并实现办学要素之间关系的创新。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在学校建设中进行了创新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探索理念创新的实践落地机制;整合与协调办学新要素以形成合力;积极争取创新建设的外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办学理念创新 办学要素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白族文化元素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鲍晓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3期85-86,共2页
大理是白族的重要聚居地,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该文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剖析了校园景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大理白族文化元素的提取方法,并从建筑、铺装、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方面出发,提出将白族文化元... 大理是白族的重要聚居地,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该文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剖析了校园景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大理白族文化元素的提取方法,并从建筑、铺装、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方面出发,提出将白族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白族文化 景观设计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与时空演化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昱鑫 袁希平 +2 位作者 甘淑 彭翔 王松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0,共6页
针对地表沉降对矿区安全、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带来的危害问题,首先获取2021年12月31日至2024年3月2日的63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InSAR(时间序列干涉测量)技术对白草矿区的地表变形进行监测,从而获得该矿区的地... 针对地表沉降对矿区安全、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利用可持续性带来的危害问题,首先获取2021年12月31日至2024年3月2日的63景Sentinel-1A数据,采用SBAS-InSAR(时间序列干涉测量)技术对白草矿区的地表变形进行监测,从而获得该矿区的地表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结果;然后利用实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最后基于LSTM模型对矿区进行沉降预测,并详细分析了矿区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演化规律。最终得出结论:①空间上,白草矿区地表沉降主要集中矿区西部,最大沉降量达-316.86 mm,最大平均沉降速率达-148.4 mm/a,总沉降面积为0.6236 km^(2),其中0.2804 km^(2)的重度和极重度沉降区域需要重点监测;②时序上,沉降较严重区域自监测起始点便开始发生沉降,且沉陷速率趋于匀速,若不加以防护,该区域未来将持续沉降,且可能会加剧沉降;③实测数据和监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决定系数R 2达到0.994,LSTM预测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预测效果较好,预测值和监测值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 2在0.946以上,表明利用LSTM模型进行地表沉降预测能达到精度要求。该试验结论可为矿区的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为更精准的矿区地表形变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SBAS-InSAR 地表形变监测 时空演化 LS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药食两用芳香植物水香薷挥发性成分分析与应用
6
作者 孙正芝 余丽丽 +1 位作者 孙正茂 杨申品 《现代园艺》 2025年第8期1-3,11,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提取并分析滇西特色药食两用芳香植物水香薷(Elsholtzia kachincnsis Prain)的挥发性物质成分,通过NIST27和WILEY7质谱库检索鉴定其化合物,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提取并分析滇西特色药食两用芳香植物水香薷(Elsholtzia kachincnsis Prain)的挥发性物质成分,通过NIST27和WILEY7质谱库检索鉴定其化合物,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匹配度大于700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成分,占86.79%。水香薷挥发性成分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烯烃、酯类、醇类和酮类物质。通过挥发性成分分析,结合研究植物化学与药理作用,探讨水香薷在食用、药用、日化、生态修复及园林观赏价值等方面应用价值,以期为香薷属野生芳香植物的开发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香薷 挥发性成分 芳香植物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钰 杨永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8-612,共5页
为了更好地将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3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实现利用3维点云模型对历史建筑进行数字化保护,以云南白族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了SLAM 3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历史建筑高精度点云模型,该技术不仅能快速地... 为了更好地将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3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实现利用3维点云模型对历史建筑进行数字化保护,以云南白族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了SLAM 3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历史建筑高精度点云模型,该技术不仅能快速地完成数据采集工作、提高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形成历史建筑丰富的数字化成果;通过对实验区数据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证明了SLAM 3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距离中误差为0.004 m,点位中误差为0.037 m和0.021 m;SLAM 3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历史建筑数据采集过程并形成高精度点云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取的平立剖面图能够达到相关规范精度要求。该研究为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在未来的应用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图像处理 历史建筑保护 平立剖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技术在脑部疾病的精准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房军伟 蔡志钢 +2 位作者 孙淑军 王洋 张永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9期1549-1554,共6页
代谢作为生物信息流的最下游,承载信息传递的特殊功能,结合上游的基因、转录、蛋白质及神经系统,能够更好地反映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患病机制,揭开大脑的神秘面纱。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大脑的代谢组学研究,同时结合脑部相关疾病,研究疾病对... 代谢作为生物信息流的最下游,承载信息传递的特殊功能,结合上游的基因、转录、蛋白质及神经系统,能够更好地反映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患病机制,揭开大脑的神秘面纱。目前已有许多关于大脑的代谢组学研究,同时结合脑部相关疾病,研究疾病对脑代谢的影响。本文结合精准医学,主要综述代谢组学技术在脑部疾病的精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脑部疾病 精准医学 生物信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技术及其在茶叶香气检测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雪梅 赵建锐 +2 位作者 王智慧 武珊珊 李家华 《中国茶叶》 2020年第6期5-9,共5页
针对电子鼻技术及其在茶叶香气判别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综述了电子鼻的结构组成及应用于茶叶香气组分检测的工作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电子鼻判别茶叶香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子鼻技术 茶叶 香气类型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武珊珊 丁其欢 +4 位作者 周雪芳 马占霞 杨雪梅 邵宛芳 苏建美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120-127,共8页
综述近年来不同酶工程技术,如酶的化学修饰、固定化酶技术、生物酶传感器等在茶叶中天然酶的获取、各类茶的初加工、茶叶的深加工及茶叶检测等方面的国内外应用研究成果,并对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方面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酶工程技术 茶叶初加工 茶叶深加工 茶叶检测 茶叶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消化系统的酸抑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晏和滇 杨德龙 +3 位作者 李燕 周清鹭 张涛 李舷绫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03-109,114,共8页
厌氧消化是指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被厌氧菌分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广泛应用于农业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处理和处置。厌氧消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甲烷速率低于产酸速率时,有机酸会在体系中积累造成系统酸化,抑... 厌氧消化是指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被厌氧菌分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广泛应用于农业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处理和处置。厌氧消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甲烷速率低于产酸速率时,有机酸会在体系中积累造成系统酸化,抑制产甲烷过程。酸抑制调控技术包括生物炭调控技术、活性炭调控技术、微量元素调控技术、碱性试剂调控技术等,通过增强微生物活性、中和冗余有机酸、吸附抑制因子等方式保持发酵系统酸碱稳定,促进物质转化,提升产气速率。酸抑制调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原料类型复杂、引入新抑制元素、调控成本高等因素限制,需要在传统技术优化、新技术开发、实践推广应用等方向持续创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挥发性脂肪酸 酸化 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在《茶艺学》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智慧 罗斯 代江帆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茶艺学》课程是我国涉茶与非涉茶专业高校课程之一,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的关键作用逐渐显现,课程地位不断提升,现有的传统教学设计已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微课融入《茶艺学》的课程教学设计中,... 《茶艺学》课程是我国涉茶与非涉茶专业高校课程之一,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的关键作用逐渐显现,课程地位不断提升,现有的传统教学设计已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微课融入《茶艺学》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可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主动思考,教师持续发展,教育方式不断探索研究”的新理念的逐步实施,可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展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学 微课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的雪茄烟晾制阶段识别研究与应用
13
作者 杨志祥 周思源 +3 位作者 邹杰 杨启富 钱树琪 赵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163-166,170,共5页
对雪茄烟晾制阶段进行精准分类,有助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前期采集雪茄烟晾制过程中的图像温度、湿度和质量,后期获取图片RGB、HSV颜色空间数据以及纹理特征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依据聚类结果对特征值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直线方程... 对雪茄烟晾制阶段进行精准分类,有助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前期采集雪茄烟晾制过程中的图像温度、湿度和质量,后期获取图片RGB、HSV颜色空间数据以及纹理特征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依据聚类结果对特征值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直线方程的求解,提取直线的斜率(K)与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2)。结果表明:晾制过程聚类的阶段与晾制过程连续性一致,各阶段起始日期与终止日期的烟叶图片具有显著差异,聚类过程选取的输入特征值有效。通过雪茄烟晾制过程中的失水率、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判断雪茄烟晾制阶段,可为雪茄烟科学晾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 雪茄烟 晾制 温度 湿度 质量 颜色特征 纹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周清鹭 李燕 +5 位作者 晏和滇 卢仕修 李舷绫 张涛 杨希 杨德龙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1期115-119,124,共6页
果胶是一种酸性杂多糖,成分复杂,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果胶分离提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法、化学法、超声波辅助法、微波辅助法和等离子体技术等。生物法包括酶促法、微生物法,分解效率高、过程可控、成本较低,是最常... 果胶是一种酸性杂多糖,成分复杂,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果胶分离提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法、化学法、超声波辅助法、微波辅助法和等离子体技术等。生物法包括酶促法、微生物法,分解效率高、过程可控、成本较低,是最常用的果胶分离提取技术,但存在微生物分离驯化困难、规模化生产能力低等问题;化学法主要包括酸法、碱法,采用与强酸、强碱反应提取果胶,生产效率高,常用于工业化生产中,但是操作时引入新物质,污染大、水耗大;超声波和微波与生物法、化学法等联用,能有效增强果胶提取速率、提高果胶质量,但在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型降解果胶方法,能耗低、成本适中,其大规模使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生物法 化学法 超声波辅助法 微波辅助法 等离子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茶叶新产品开发创新实践》课程实践与研究
15
作者 武珊珊 丁其欢 肖纯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将专业知识有效融入实践应用的能力。茶学学科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等特征,传统的实践课程设置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课时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专业开设的...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将专业知识有效融入实践应用的能力。茶学学科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等特征,传统的实践课程设置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课时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茶学专业开设的《茶叶新产品开发创新实践》课程为研究对象,从茶学专业及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传统实践课程教学现状、该课程教学实践等方面分析与讨论,并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该课程的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茶学 实践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土柱锤冲扩桩单桩成桩机理模型和数值试验研究
16
作者 袁胜洋 李城栋 +3 位作者 练小莲 陆仁芳 邓开元 刘先峰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260,共13页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成为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柱锤冲扩桩地基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细观层面还缺乏对桩体成桩机理的研究,以优化现场设计及施工。本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技术成为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柱锤冲扩桩地基处理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细观层面还缺乏对桩体成桩机理的研究,以优化现场设计及施工。本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基础,采用Flac3D-PFC耦合数值模拟,从宏细观角度分析成桩过程中土体动应力响应,包括加速度响应、土体变形及砂卵石填料骨架中力链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柱锤在冲击过程中夯实、挤压孔下土体,土体发生变形的过程可分为增大、回弹、稳定3个阶段;冲击在土体中产生的能量以应力波的形式从孔中心向外迅速衰减,能量使土体逐渐挤密压实、地基加固,当能量传递至孔下3d(d为柱锤直径)时,动应力响应较小,土体受柱锤冲击作用影响不大;冲击使得砂卵石填料力链骨架结构发生断链重构,在该过程中,颗粒空隙不断减小,力链数量增加,作用力不断增强,填料不断置换土体,两者形成密实的整体以实现加固;冲击完成后,以初始孔底平面为基准面,自平面向上0.5d至平面向下3.0d与径向1.5d形成加固影响区域,该区域范围内的土体在冲击过程中应力响应较大,消耗大部分冲击能量,并在冲击完成后发生较大位移,使土体更加密实,地基实现加固。通过数值模拟补充模型试验,完善了柱锤冲扩桩单桩成桩机理,为现场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锤冲扩桩 加固机理 土体位移 动力响应 骨架力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对喀斯特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钱玉平 宿兵兵 +3 位作者 高吉星 阮粉花 李亚伟 茅林春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4,共12页
为探明喀斯特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SI)、玉米单作(MM)和大豆单作(SM) 3种模式,采用Biolog-ECO微孔培养法,旨在揭示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 为探明喀斯特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SI)、玉米单作(MM)和大豆单作(SM) 3种模式,采用Biolog-ECO微孔培养法,旨在揭示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多样性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与MM及SM相比, MSI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McIntoshindex)分别显著提高了11.90%和58.40%,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wellcolordevelopment, AWCD)分别显著增加了24.50%和80.10%,羧酸类、氨基酸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平均相对吸光度分别显著提高了34.50%、63.70%和61.80%;碳源代谢指纹图谱表明,MSI模式中土壤微生物通过提高衣康酸的代谢活性进而增加了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通过提高L-苯丙氨酸、L-苏氨酸和甘氨酰-L-谷氨酸的代谢活性从而增加了氨基酸类碳源利用,通过提高吐温40、吐温80和肝糖的代谢活性从而增加了对多聚类碳源的利用;同时, MSI处理土壤SOC分别较MM和SM显著提高8.50%和72.84%, NH_4~+-N和TN含量分别较SM处理显著增加46.70%和33.30%;主成分分析表明,提取的2个主成分解释了碳源利用总变异的79.69%,种植模式对碳源代谢的综合利用能力表现为MSI>MM>SM,其中MSI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类代谢利用能力最强;冗余分析则表明,显著影响碳源代谢利用的2个环境因子分别是TN (53.50%)和SOC (30.90%),其中TN促进了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的代谢利用, SOC加强了胺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综上可见,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的偏好性主要由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引起,同时又受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调控,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互作可能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增产增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土壤微生物 碳源代谢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Biolog-E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前后添加百香果果汁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玲 田迪 +6 位作者 杨雪怡 黄媛 于娟 李金月 肖云彪 周红杰 李亚莉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0-68,共9页
以夏季采摘的云抗10号茶树鲜叶为原料,在发酵前后添加百香果果汁制成工夫红茶,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 以夏季采摘的云抗10号茶树鲜叶为原料,在发酵前后添加百香果果汁制成工夫红茶,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检测,探究发酵前后添加百香果果汁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以期提高夏茶的利用率。结果表明,发酵前后添加百香果果汁红茶的干茶外形得分高于传统红茶,汤色比传统红茶更红更亮,且发酵前添加百香果果汁的红茶(BTR)香气馥郁,香型更丰富。发酵前后添加百香果果汁能够提高红茶中可溶性糖、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茶黄素的含量(P<0.05),降低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P<0.05)。共鉴定出72种香气成分,以醇类、杂环类和酯类挥发性成分种类为主,香叶醇、芳樟醇、苯甲醛、苯乙醛、壬醛、α-紫罗酮、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为发酵前后添加百香果果汁红茶产生花香果香的重要香气成分。2-庚醇、大马士酮为发酵前后添加百香果果汁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β-环柠檬醛、月桂烯、乙酸芳樟酯为BTR的特有香气成分。茉莉酮为发酵后添加百香果果汁的红茶(BTF)的特有香气成分。综上所述,发酵前后添加百香果果汁能够提高夏季红茶的风味品质,其中发酵后添加百香果果汁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百香果 发酵 风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Sine混沌映射CO-ELM锂离子电池RUL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鹏 周俊 +1 位作者 伍星 刘韬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3-1616,共14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采用极限学习机进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时,存在预测结果不稳定和预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猎豹优化算法优化ELM对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提取锂离子电池数据集中等压降放电时间作为间接健康因子;引入猎豹优... 针对锂离子电池采用极限学习机进行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时,存在预测结果不稳定和预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猎豹优化算法优化ELM对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提取锂离子电池数据集中等压降放电时间作为间接健康因子;引入猎豹优化算法对EL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并使用改进的Sine混沌映射优化猎豹初始种群;最后采用NASA卓越预测中心提供的电池数据集和牛津大学提供的电池老化数据集对该模型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原始ELM模型进行多次实验,得到该数据集进行预测的最佳训练数据量以及最佳神经元数量;利用所提出的SCO-ELM模型进行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对比原始ELM与遗传算法优化ELM模型,均方根误差在0.004以下,且具有较快的预测时间;之后进行电池全周期寿命预测,预测精度平均提升40%,预测速度提升78%以上;使用B0005号电池训练结果对同类型电池组进行预测,预测精度平均提升25%,预测速度提升7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预测准确度高、预测速度快、操作复杂度低和模型稳定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剩余使用寿命 极限学习机 猎豹优化 混沌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26种石斛种质资源的形态分类与亲缘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梦露 李宗艳 +4 位作者 任书娴 杨建伟 伍倩 冯尧 叶松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检索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兰花登录情况并记录26个野生石斛的育种情况,对26份代表野生石斛种质资源的23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计算,并对主成分分析得到的重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了解不同石斛的表型多样性及组间亲缘关系,评估石斛兰原生种... 检索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兰花登录情况并记录26个野生石斛的育种情况,对26份代表野生石斛种质资源的23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计算,并对主成分分析得到的重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了解不同石斛的表型多样性及组间亲缘关系,评估石斛兰原生种的育种潜力。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12月,26种石斛原生种作亲本的杂交种登录总数量为74个,组内杂交种45个,组间杂交种29个。26个石斛供试材料的变异系数(CV)为28.33%~47.14%,其中萼片宽的CV最小(28.3%),叶宽的CV最大(47.14%);Simpson指数(D)在0.22~0.78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H′)在0.43~1.47之间,节间形态的D值(0.22)和H′值(0.43)最小,唇瓣形状的D值(0.78)和H′值(1.47)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了权重大于4%的13个主要性状,对13个主要性状根据Euclidean距离,采用ward法进行系统聚类发现,在欧氏距离为15.3处,将26份石斛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重唇石斛、球花石斛最早聚在一起,亲缘关系最近,鼓槌石斛与尖刀唇石斛的亲缘关系最远。综合兰花登录情况和表型聚类发现,有39个组合杂交成功且在表型聚类中显示近缘关系。表型聚类结果与石斛兰杂交登录情况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可为后续石斛兰杂交亲本选配提供参考。金钗石斛、细茎石斛、蜻蜓石斛、鼓槌石斛等与其他供试石斛杂交亲和性高,是较理想的杂交亲本。重唇石斛和球花石斛,高山石斛和兜唇石斛,束花石斛和流苏石斛,长距石斛和竹叶石斛,串珠石斛和苏瓣石斛,玫瑰石斛和翅萼石斛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但未见有杂交种登录,可作为后续杂交育种的亲本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亲本选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