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滁州市一次持续性臭氧污染过程气象与传输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雷 周颖 龚年祖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_(3))污染过程,O_(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_(3))污染过程,O_(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研究污染发生时段的气象和区域传输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此次O_(3)污染过程中,日最高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5.5~34.7℃,风速整体小于4 m/s,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午后的相对湿度在40%左右。在该时段内,滁州市基本处于均压场的控制之中,且受到锋面气旋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大气层结稳定。②O_(3)污染发生期间,滁州市主要受东南方向气流的影响,但来自山东省、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北部的气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6月9日夜间至10日上午的O_(3)浓度异常高值,与9日下午的气压异常低值及9日夜间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高值密切相关。上述气压及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值的出现使得上风向高浓度O3被输送至滁州。③此次污染过程的潜在贡献源区主要分布于安徽省东南部、江苏省中西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上述区域的加权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值大于0.4,加权浓度权重轨迹(WCWT)值超过了100μg/m^(3)。今后,滁州市在O3污染防控工作中应加强与上述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气象 污染输送 潜在贡献源区 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滁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华俊玮 白琳 +3 位作者 邢程 凌遵斌 熊世为 郁凌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利用2017—2019年滁州市6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资料、气象要素及ECMWF数值预报作为输入参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预报模型,其中AQI预报按季节划分为4个模型。结果表明:6种污染物中O_(3)的预报效果最好,相关... 利用2017—2019年滁州市6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资料、气象要素及ECMWF数值预报作为输入参数,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AQI预报模型,其中AQI预报按季节划分为4个模型。结果表明:6种污染物中O_(3)的预报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84,PM_(2.5)、PM_(10)和NO_(2)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2和0.72,SO_(2)和CO预报效果略差;基于分季节模型AQI的24 h预报结果TS评分为0.77,空报率(FAR)和漏报率(PO)分别为15%和12%,相较于非季节模型预报效果更好;春季和秋季的TS评分分别为0.88和0.86,相较于冬季和夏季预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预报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 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空气质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及其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熊世为 王曼丽 +3 位作者 邓汗青 邓学良 邱阳阳 胡姗姗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8期34-38,43,共6页
利用滁州市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逐日大气污染物数据及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滁州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该地区空气污染物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其次... 利用滁州市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逐日大气污染物数据及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滁州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该地区空气污染物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其次为O_3,主要出现在夏季;该地区出现中度以上污染时,上游西北来向的污染输送起重要作用,风速、降水与空气质量指数(AQI)及各类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气温与PM10、PM2.5、NO_2、CO呈显著负相关,与O_3呈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与颗粒物PM10、PM2.5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基于气象要素的预报模型对AQI及PM2.5、PM10和O_3的浓度预测效果优良,能满足日常的业务需求,对NO2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差,标准化平均误差(NME)超过了30%,且对NO_2浓度有一定程度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气象要素 预报方法 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鑫童 徐姗 +1 位作者 金华星 龚年祖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4期161-165,共5页
该文利用2015年滁州市逐日AQI与同期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对滁州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上年相比,2015年滁州市空气质量未得到有效改善,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空气质量为良的等级出现频率最高,... 该文利用2015年滁州市逐日AQI与同期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对滁州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上年相比,2015年滁州市空气质量未得到有效改善,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空气质量为良的等级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以PM_(2.5)为主。四季AQI存在显著差异,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AQI均值最高,波动幅度最大,夏季AQI均值最低,波动幅度最小。AQI与平均气压、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平均风速、日降水量以及前一日AQI显著相关。基于气象要素建立的AQI回归方程对全年AQI的总体变化趋势和平均状态拟合效果较好,但对极值的拟合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气象条件 相关性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小麦赤霉病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郁凌华 陈曦 +4 位作者 张鑫童 邢程 夏梦瑾 缪新伟 岳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8期72-77,共6页
基于滁州市7个县(市、区)2005—2020年小麦赤霉病病穗率资料和小麦生育期内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相关系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及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滁州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总体呈增加的趋势... 基于滁州市7个县(市、区)2005—2020年小麦赤霉病病穗率资料和小麦生育期内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相关系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及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滁州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越冬期高温与小麦赤霉病呈显著负相关;拔节期至孕穗期的降雨量、雨日数、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抽穗扬花期的雨日数、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灌浆期的平均气温、降雨量、雨日数、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与滁州市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相关性显著且关联度较高;灌浆期雨日数是赤霉病最为密切的气象因素,其次是拔节期至孕穗期降雨量和灌浆期相对湿度,关联度最小的为灌浆期日照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气象 小麦赤霉病 滁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雷电灾害事故的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6
作者 刘娟 张辉 +2 位作者 姚欢欢 陈超 茆磊磊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286-288,共3页
根据滁州市1984-2013年雷暴日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2年滁州市的雷电灾害特征,论述了滁州市雷电灾害的发生时间、事故类型、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城乡分布等特征,提出了提升公众雷电防护意识、加强防雷安全检查和提高雷电监测及预报预... 根据滁州市1984-2013年雷暴日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2年滁州市的雷电灾害特征,论述了滁州市雷电灾害的发生时间、事故类型、行业分布、地区分布、城乡分布等特征,提出了提升公众雷电防护意识、加强防雷安全检查和提高雷电监测及预报预警水平等防御措施,为当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雷电防御 特征分析 滁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构建的探讨
7
作者 陈超 孙添 +2 位作者 张辉 刘娟 茆磊磊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166-168,共3页
气象因素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各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气象服务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此,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气象服务指标十分重要。阐明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气象服务指标的... 气象因素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各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气象服务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此,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气象服务指标十分重要。阐明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气象服务指标的必要性,探索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构建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气象服务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冬小麦产量预报与气象条件分析
8
作者 张鑫童 金华星 +1 位作者 龚年祖 严昀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8期10-11,共2页
利用2000—2016年滁州市冬小麦产量与气象数据,运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趋势产量,结合调和权重法预测趋势产量并分离出冬小麦气象产量。依据冬小麦生育普遍期的出现时间,以旬为单位选取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得到气象产量预测... 利用2000—2016年滁州市冬小麦产量与气象数据,运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趋势产量,结合调和权重法预测趋势产量并分离出冬小麦气象产量。依据冬小麦生育普遍期的出现时间,以旬为单位选取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得到气象产量预测模型。经检验,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实用性,可作为滁州市冬小麦产量定量预报的有效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滑动平均 逐步回归 产量预报 安徽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滁州市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9
作者 张鑫童 金华星 +2 位作者 龚年祖 王刚 杜少栋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8期157-161,共5页
根据2015—2019年滁州市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对应的气象要素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AQI的时间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近5年滁州市空气质量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夏、秋季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冬、春季,... 根据2015—2019年滁州市逐日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对应的气象要素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AQI的时间变化特征及气象要素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近5年滁州市空气质量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夏、秋季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冬、春季,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周末效应;AQI整体上与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平均水汽压及降水量显著负相关,AQI在不同季节、不同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下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较大的差别;各气象要素均在0.01水平下对AQI变化影响显著,气象要素对AQI变化的影响均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只有平均风速接近线性关系:在不同阈值范围内,气象要素对AQI变化的影响趋势和显著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AQI) 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G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213物理量资料制作滁州市暴雨预报系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五九 王俊 +1 位作者 金华星 汪丽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46-2647,2732,共3页
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对暴雨预报有较大贡献率的预报因子;同时利用MICAPS2.0系统下的T213资料,对其进行格点挑选和数据处理,得到滁州地区各站点的物理量数据;然后将其与滁州地区历史暴雨的T213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滁... 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对暴雨预报有较大贡献率的预报因子;同时利用MICAPS2.0系统下的T213资料,对其进行格点挑选和数据处理,得到滁州地区各站点的物理量数据;然后将其与滁州地区历史暴雨的T213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滁州市各站的暴雨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13资料 物理量 暴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冬小麦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和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华星 胡姗姗 +1 位作者 龚年祖 张鑫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基于1961—2013年滁州市气象数据,运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交叉小波分析,探究了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3年滁州市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势分别为:2.80,1.48mm/a);年代变... 基于1961—2013年滁州市气象数据,运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交叉小波分析,探究了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3年滁州市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增势分别为:2.80,1.48mm/a);年代变化上,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逐渐增大,灌溉需水量大致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特征。冬小麦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均呈现明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表现为多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和趋势变化特征。作物需水量存在2.65,6.63,13.25,26.50a的周期,灌溉需水量存在3.11,5.89,10.60,26.5a的周期。研究时段,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与潜在蒸散量呈同相位分布,与降水量呈显著的反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市 作物需水量 灌溉蓄水量 冬小麦生育期 多尺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19年滁州市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琳 贾天山 +3 位作者 熊世为 凌遵斌 华俊玮 荀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77-180,192,共5页
采用具有自适应性的EEMD方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重点研究滁州市1970—2019年7个国家基本站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的非线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以滁州站为例,其近50年的降水量变化存在年际尺度和年代际尺度,分别为2.3年... 采用具有自适应性的EEMD方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重点研究滁州市1970—2019年7个国家基本站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的非线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以滁州站为例,其近50年的降水量变化存在年际尺度和年代际尺度,分别为2.3年和8.0年以及16年和32年,同时发现具有2.3年和8.0年时间尺度的年际变化占主导地位;全市7个国家站汛期降水量对年降水量贡献率均在60%以上,且在空间上总体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全市7个国家站汛期多年平均暴雨降水量占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比率均在33%以上。7个国家站近50年汛期暴雨频数除来安站和天长站呈下降趋势外其余皆呈增加趋势,而汛期小雨频数皆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量 汛期降水 EEMD方法 滁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怡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3期204-204,209,共2页
滁州市具有非常悠久的种茶历史,茶叶生产是当地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结合滁州市茶叶生产现状,对茶叶生长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茶叶生长中的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关防御对策,以提升滁州市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茶叶生产 气候条件 气象灾害 防御对策 安徽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滁州市空气质量指数遥感监测研究
14
作者 朱静 郁凌华 +1 位作者 何彬方 胡姗姗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390-396,共7页
分别建立首要污染物为PM_(2.5)和臭氧时的AQI与MODIS 3 km AOD之间的关系模型,对滁州市空气质量指数分布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①首要污染物为PM_(2.5)时,进行气溶胶标高和湿度影响因子订正,引进具有显著相关的风速气象因子,并考虑风... 分别建立首要污染物为PM_(2.5)和臭氧时的AQI与MODIS 3 km AOD之间的关系模型,对滁州市空气质量指数分布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①首要污染物为PM_(2.5)时,进行气溶胶标高和湿度影响因子订正,引进具有显著相关的风速气象因子,并考虑风向这个定性因子,引入风向虚拟变量;首要污染物为臭氧时,引进具有显著相关的最高温度、气压,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拟合优度均较一元三次模型显著提高,建立本地空气质量指数遥感监测模型。②遥感监测拟合方程较好地显示了气象因子对空气质量指数的影响作用。首要污染物为PM_(2.5)时,风速对PM_(2.5)的扩散与传输起主导作用,AQI与风速大小成反比;偏NW风时,AQI较大,本地空气质量可能受上游污染物输送影响;偏SE风时,更容易出现AQI高值,偏SE方向的持续弱风更易导致污染物的持续累积。副热带高压持续控制下,形成持续的高温,低层为弱低压,易形成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污染,AQI与最高温度成正比、与气压成反比。③使用拟合方程,利用MODIS 3 km AOD反演AQI分布和每日变化分析2个遥感监测实例,具有地面监测不可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气溶胶光学厚度 空气质量指数 风向虚拟变量 首要污染物 滁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鑫童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3期122-124,139,共4页
根据2017年1—6月滁州市3个国控监测点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种污染物进行分析,得到污染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1—6月滁州市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的等级出现频率最高,首要污染物为PM_(2.5)... 根据2017年1—6月滁州市3个国控监测点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种污染物进行分析,得到污染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1—6月滁州市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的等级出现频率最高,首要污染物为PM_(2.5)和O_3。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反映了SO_2、PM_(10)、NO_2、CO、PM_(2.5)等5种和O_3这1种污染物的信息,且CO、PM_(2.5)、O_3对滁州市空气质量起主导作用。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监测点是人大宾馆,相对较差的是老年大学,且各监测点的季节性污染特征较为明显,具有"夏季好,冬季差"的典型城市空气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市 空气质量 变化特征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连阴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明奎 严昀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4期43-45,共3页
基于滁州市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逐日地面实况资料及气象灾害历史资料,总结了滁州市春、秋季连阴雨气候及农业灾害特点,并针对连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危害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连阴雨 农业影响 对策 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怡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198-199,共2页
根据滁州市1961—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滁州市增温趋势显著。同时,探讨气候变暖对滁州市农业的影响,提出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 影响 应对措施 安徽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18
作者 张鑫童 常少燕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4期109-112,共4页
根据滁州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19年逐日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近60年滁州市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热量资源增加显著,≥0℃积温平均每10年增加58.9℃,突... 根据滁州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19年逐日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近60年滁州市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热量资源增加显著,≥0℃积温平均每10年增加58.9℃,突变年份为1993年,主要存在准28a尺度的低频变化周期;水分资源略有增加,降水量上升趋势不显著,研究时段内无明显的突变点,主要存在准20a尺度和准5a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光照资源明显减少,日照时数平均每10年减少53.8h,突变年份为1982年,主要存在准28a尺度的低频变化周期。总体来看,滁州市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与按自然年度统计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速率相对更缓,有利于本地冬小麦生长适应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趋势 突变 周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弹药标准化存储管理探讨
19
作者 常少燕 张辉 刘娟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29期184-186,共3页
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存储是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滁州人工影响天气存储库建设为例,主要从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弹药库房建设、弹药安全存储规范、弹药信息化科学管理角度,探讨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安全存储管理。实践表明,人... 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存储是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滁州人工影响天气存储库建设为例,主要从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弹药库房建设、弹药安全存储规范、弹药信息化科学管理角度,探讨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安全存储管理。实践表明,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安全存储管理,需严格规范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库房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形势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多渠道存储模式,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人工影响天气 存储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A高分辨区域集合预报系统支撑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邓国 戴玲玲 +4 位作者 周玉淑 陈静 李红祺 陈法敬 王继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48,共20页
冰雪运动项目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气象条件是冬奥会赛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根据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气象保障需求,基于多尺度混合初值扰动方法和侧边界扰动方法,初步建立了高分辨率区域集合预报... 冰雪运动项目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气象条件是冬奥会赛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根据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气象保障需求,基于多尺度混合初值扰动方法和侧边界扰动方法,初步建立了高分辨率区域集合预报试验系统,针对北京冬奥会比赛同期时段开展了连续试验。初步试验统计结果表明:主要预报变量高、中、低层等压面要素集合平均值的均方根误差基本小于等于控制预报误差,体现了集合平均相对于单一确定性预报的优势;地面要素风和降水预报效果较好,但温度24 h预报偏差高于2℃,距离精准冬奥气象保障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试验期间两次寒潮大风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区域集合预报,天气学分析的检验结果表明,集合预报产品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地面温度主要分布特征、寒潮移动过程和降水预报,为预报员提供寒潮标准24 h变温预报、大风预报等有价值的概率预测信息。基于诊断方法开发了能见度、大风、降水相态等对冬奥赛事运行和运动员表现有重要影响的天气要素集合预报产品,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集合成员的取舍对能见度预报反应敏感,具有一定预报能力,但预报范围偏大,数值偏低,需进一步改进;阵风预报与实况大值区分布比较一致,降水相态预报与观测分布吻合,雨雪分界线,降雨、雨夹雪、雪、冰粒落区范围合理,进一步提升了北京冬奥会气象的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区域集合预报 冬季奥运会 气象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