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玉明 文卫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98-100,共3页
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的影响很明显,为此,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心理和教学干预措施,降低学生的情感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做法是:1.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2.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环境 情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对话与复调的课堂: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转变 被引量:5
2
作者 彭逢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64-165,共2页
复调和对话是前苏联哲学家巴赫金对话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充满了平等与民主意识。20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在经历了多次理念的转变后,也走向了充满对话性和复调特征的新阶段。
关键词 对话理论 复调 大学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清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造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事倍功半的原因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素质和积极性等多个万面,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需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教师土...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造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事倍功半的原因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素质和积极性等多个万面,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需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教师土质、改进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实行综合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 教学模式 改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4
作者 何煦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103-105,共3页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在写作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学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选词不当、语法概念模糊、中文式英语、没有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等问题,教师应着重抓好语言基础阶段和写作技能阶段这两个阶段性教学。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教学 阶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限制
5
作者 李素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英语被动语态 不及物动词 被动形式 英语语法 同源宾语 形式主语 大学英语 情态动词CAN 逻辑意义 语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忽视从文化方面进行英语教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倪海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32-34,共3页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只是单纯地教授语言系统本身,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与其文化就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对其成语的掌握则更需要对其文化的了解,在教学生生词...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只是单纯地教授语言系统本身,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与其文化就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对其成语的掌握则更需要对其文化的了解,在教学生生词的同时.就必须教学生文化与词汇的内涵。除此之外,文化对语音及其拼写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了解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对语音和拼写的影响,可以扫除许多英语学习上的障碍。然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际。在与西方人进行交谈时,不仅要注意到国文化不同而引起的表达差异,还要注意一些话题的过择,如避免谈及年龄、婚姻、政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词汇意义 语音 交际 英语文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学生体育权利保护立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世昌 谭江竹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3,共6页
体育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残疾学生体育权利对其发展自身、立足社会和融入社会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美、英国家残疾学生体育权利保障立法的经验性成果并与我国"以法护权"系列立法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保障残... 体育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残疾学生体育权利对其发展自身、立足社会和融入社会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美、英国家残疾学生体育权利保障立法的经验性成果并与我国"以法护权"系列立法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保障残疾学生平等体育权利在立法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平等体育权利,完善立法形式,建立特殊教育法,加强配套法律建设和完善救济制度等建议,来完善我国残疾学生体育权利保护立法,以期对残疾学生平等体育权利提供切实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学生 体育权利 平等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互文性看文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慧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5-209,共5页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确切说来,它指的是语篇生成过程中各种语料相互交叉,一个文本与其它文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复杂的、异质的特性。本文通过对文本互文性与文学、文化之关系的观察与分析,指出互文性是文学、文化的传...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确切说来,它指的是语篇生成过程中各种语料相互交叉,一个文本与其它文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复杂的、异质的特性。本文通过对文本互文性与文学、文化之关系的观察与分析,指出互文性是文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根本方式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文学 文化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建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4-276,共3页
近年来,我国的翻译研究逐渐呈现出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的新趋向。本文在对我国翻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加以简要回顾与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为了顺应这一新趋向,推进我国新世纪的翻译事业,翻译工作者应当努力的方面。
关键词 翻译研究 主体性 主体间性 翻译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移情是人们审美认知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在文学创作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作者直接而带感情地把握感性观照对象,将与之类比的自己的感情,从自己内部投射给对象,并且把它当作属于对象的东西来体验。这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就叫移情。诗词翻译... 移情是人们审美认知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在文学创作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作者直接而带感情地把握感性观照对象,将与之类比的自己的感情,从自己内部投射给对象,并且把它当作属于对象的东西来体验。这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就叫移情。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作过程,同样也少不了审美主体——译者的移情,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包括移情于景、移情于物、移情及人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审美 移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实践在外语教学中的主导功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惠昭 王雅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78-81,共4页
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习外语的愿望和兴趣,促进外语知识的积累,深化对语法等语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决定着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外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学至今尚未走出耗时、费力、低效的沼泽地,主要... 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习外语的愿望和兴趣,促进外语知识的积累,深化对语法等语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决定着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外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学至今尚未走出耗时、费力、低效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观念尚未从根本上退出主宰地位。因此,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于:1.建立比较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即以能力培养为纲,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考试体制,调整教学时间,优化语言环境;2创建高校“外语实践中心”,即建立一个集视、听、说、译、读各种实践活动于一体的人为外语语言环境,在一定时间内排除汉语干扰,以娱促学,寓教于乐,高效率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型外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语言实践 主导作用 能力培养 改革突破口 外语实践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因果网络结构与翻译
12
作者 刘飞兵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5-156,共2页
因果观念是人们从事翻译活动最基本的逻辑前提,翻译要以事件的因果分析为中心,才能使原文的因果结构在译文语言中得到准确再现。事件参与者之间的语义结构是分析事件因果结构的关键,人和事物都可以作为事件的参与者。研究事件参与者之... 因果观念是人们从事翻译活动最基本的逻辑前提,翻译要以事件的因果分析为中心,才能使原文的因果结构在译文语言中得到准确再现。事件参与者之间的语义结构是分析事件因果结构的关键,人和事物都可以作为事件的参与者。研究事件参与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是分析子句主语、宾语和介词强制成分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结构 参与者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评《布赖顿硬糖》
13
作者 李婧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F0003-F0004,共2页
《布赖顿硬糖》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侦探小说。小说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破案故事,展现了善良与罪恶的矛盾、正义与邪恶的交锋,塑造了平基、艾达、罗斯等生动鲜活的人物,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由多种... 《布赖顿硬糖》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侦探小说。小说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破案故事,展现了善良与罪恶的矛盾、正义与邪恶的交锋,塑造了平基、艾达、罗斯等生动鲜活的人物,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由多种信仰、多种性格、多种经历的人组成的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恶 正义 侦探小说 格雷厄姆 著名作家 精神世界 鲜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