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表达与鼻咽癌组织放疗敏感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邓香群 贺印旎 叶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表达差异与放疗抗拒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NFAIP3和Maspin多点标记的DIG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NFAIP3 m...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表达差异与放疗抗拒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NFAIP3和Maspin多点标记的DIG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NFAIP3 mRNA和Maspin mRNA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放疗敏感和放疗抗拒鼻咽癌中,TNFAIP3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0%和48.33%(P=0.037),Maspin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0%和46.67%(P=0.040)。放疗抗拒鼻咽癌中,TNFAIP3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5),有远处转移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70.00%比37.50%,P=0.018);Maspin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39),与T分期亦呈正相关(P=0.021),有远处转移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65.00%比37.50%,P=0.044)。结论 TNFAIP3可能参与放疗抗拒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Maspin可能参与放疗抗拒鼻咽癌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 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放射治疗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AIP3基因在放射治疗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香群 叶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多对放射治疗敏感,研究鼻咽癌放疗抗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duced protein 3,TNFAIP3)在经放射治疗的鼻咽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放疗敏感及放疗...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多对放射治疗敏感,研究鼻咽癌放疗抗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duced protein 3,TNFAIP3)在经放射治疗的鼻咽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的鼻咽癌中表达的差异,与放疗抗拒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NFAIP3多点标记的地高辛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NFAIP3 mRNA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的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TNFAIP3 mRNA中度及强阳性表达率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的鼻咽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5.00%和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4,P=0.0216)。在放疗抗拒的鼻咽癌中,TNFAIP3 mRNA中度及强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Ⅲ~Ⅳ期TNFAIP3 mRNA中度及强阳性表达率为48.28%,I~Ⅱ期表达率为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0,P<0.005);在有、无远处转移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81%和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115)。结论:TNFAIP3虽具有抗肿瘤效应,但参与了放疗抗拒的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AIP3基因 放疗敏感 放疗抗拒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敏 文鹏 +3 位作者 钱秋琴 秦昂 曾理 石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7,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攀升,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成为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探索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RAIR-DT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中... 背景与目的: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攀升,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active 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DTC)成为目前临床诊疗的难点。探索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RAIR-DT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自2013年—2017年收治的39例RAIR-D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每3个月监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及病灶变化情况。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 1.1)评估疗效,采用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5.0(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 5.0)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9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43.6%,疾病控制率为92.3%。治疗3个月血清Tg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t=2.2,P<0.05);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9个月较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后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6、9和12个月的淋巴结最大截面短径分别为(15.1±1.1)、(13.8±1.0)、(12.9±1.0)和(12.9±1.0)mm,与治疗前的(18.3±1.2)m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粒子植入数量与可测量病灶短径缩小量弱相关(P<0.05),与Tg水平减少量不相关(P>0.05)。未观察到与该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RAIR-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难治性甲状腺癌 125I粒子 近距离放射治疗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