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娄底市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43
1
作者 邓见英 曾海鹏 +2 位作者 胡国强 王艳青 胡英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7924-7926,共3页
在长期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娄底气象为农服务现状的分析,深入剖析娄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对现代气象发展的需求,对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切实提高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 现状 对策 娄底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底市油菜适宜播种期及气象条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伍智文 蔡海朝 +2 位作者 解娜 刘久国 邓见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1期15368-15369,15384,共3页
利用2011~2012年娄底市开展的育苗移栽油菜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不同播期各主要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各生育阶段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播种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原因,在可... 利用2011~2012年娄底市开展的育苗移栽油菜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不同播期各主要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各生育阶段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播种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原因,在可播期内,油菜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播种期推迟导致全生育期缩短,主要体现在苗期,苗期过短不能形成旺苗越冬,影响冬后产量性状形成。气象条件是影响油菜产量的次要原因,从不同播种期试验资料与气象因子分析可知,不同播种期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与降水。苗期日平均气温高,日照足且有适当的降水,可使苗期苗势好,长势旺。因此,从气象条件考虑最佳播种期应选择9月中旬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播种期 气象条件 娄底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油菜连阴雨灾害指标及产量损失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邓梅 刘热雄 +3 位作者 王雪琦 肖诗尧 胡英超 杨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96-100,共5页
利用湖南省油菜种植区1991—2020年10个农业气象观测代表站的油菜生育期观测资料、1991—2020年逐日的气象资料以及油菜的产量资料,构建连阴雨类型并统计发生情况,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通过期望产量提取油菜连阴雨灾损率,建立连阴雨日数... 利用湖南省油菜种植区1991—2020年10个农业气象观测代表站的油菜生育期观测资料、1991—2020年逐日的气象资料以及油菜的产量资料,构建连阴雨类型并统计发生情况,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通过期望产量提取油菜连阴雨灾损率,建立连阴雨日数与油菜产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油菜因连阴雨导致的产量灾损率在1.4%~18.1%之间,平均灾损率为8.0%;油菜花期—绿角形成期持续无日照(S_(1))和有/无降水日,日照不足2 h的组合最长持续日数(R_(3))2种类型的连阴雨同时出现时,油菜将显著性减产;绿角形成期—成熟期单独出现持续降水(R_(1)),有/无降水和日照不足2 h组合(R_(3))的连阴雨类型时,一般减产率小于15%,而同时出现S_(1)和R_(3)将导致油菜明显减产;以最长连续无日照(S_(1))、最长连续降水日数(R_(1))和最长连续降水和无降水且日照小于2 h的组合日数(R_(3))为主,划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的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标;最后构建了不同等级连阴雨与灾损率的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油菜花期—绿角形成期、绿角形成期—成熟期遇轻度连阴雨时的平均灾损率分别为6.34%和8.11%;油菜花期—绿角形成期、绿角形成期—成熟期遇中度连阴雨时的平均灾损率分别为12.72%和11.10%。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决策和生产部门进行品种规划、灾害风险管理和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连阴雨 灾害指标 灾损率 产量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连阴雨灾害对水稻和油菜的风险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英超 邓梅 +3 位作者 刘热雄 王雪琦 肖诗尧 杨芬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9期55-58,共4页
利用湖南省2009—2020年10个农业气象观测代表站的观测资料、对应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水稻和油菜的产量数据,分析湖南省连阴雨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修订和完善了连阴雨灾害指标;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通过期望产量提取... 利用湖南省2009—2020年10个农业气象观测代表站的观测资料、对应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水稻和油菜的产量数据,分析湖南省连阴雨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修订和完善了连阴雨灾害指标;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通过期望产量提取水稻和油菜连阴雨灾损率,并基于连阴雨灾害指标构建了连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水稻在播种至移栽期内连阴雨发生的频率最高,平均为31.6%,孕穗至抽穗期历年发生的频率最低,平均为13.2%;油菜在播种至苗期内连阴雨发生的频率最高,平均为37.5%,开花至绿荚形成期历年发生的频率最低,平均为13.7%;水稻和油菜轻度连阴雨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8.2%和62.6%,中度连阴雨出现的频率均为14.8%,重度连阴雨出现的频率分别为0.3%和0.2%;统计分析连阴雨导致作物产量损失的发生概率,产量灾损率在10%~20%发生的概率最大,为5.73%~8.81%;灾损率<10%发生的概率为1.34%~4.72%,灾损率≥20%发生的概率最小,为0.94%~3.19%。最后,选取长沙市和衡阳市作为连阴雨灾损率评估模型的检验点,结果显示评估模型的准确率为82.5%~87.7%,表明评估模型实用性较强,可用于日常业务监测和灾情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作物 产量 风险评估 灾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环境对娄底油菜生产的利弊影响及对策
5
作者 王艳青 胡国强 +3 位作者 周陈栋仁 黄卓禹 李仁鹏 唐曼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199-12202,共4页
采取气象要素与油菜生长发育期的平行观测方法和油菜分期播种法,研究了气象环境对油菜生产的利弊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生育期间冬前气温高、积温多、光照强,有利于油菜种苗和叶片的生长,但此时降水量少秋燥干旱对油菜播种齐苗及苗期叶片... 采取气象要素与油菜生长发育期的平行观测方法和油菜分期播种法,研究了气象环境对油菜生产的利弊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生育期间冬前气温高、积温多、光照强,有利于油菜种苗和叶片的生长,但此时降水量少秋燥干旱对油菜播种齐苗及苗期叶片生长不利,要采取人工灌溉抗旱保全苗、育壮苗;油菜越冬期间仍处于缓慢生长状态,个别年份有冰冻,入春后气温波动变化大,对油菜开花与结荚不利,要掌握油菜安全开花期减轻和避免冰害威协;早春期(3~4月)冷暖空气相峙,常形成静止锋,日照不足,多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常造成田间渍水,容易诱发病菌滋生蔓延,必须作好开沟排水和病虫防治工作,以减少病虫危害损失;4月底雨季开始,多大到暴雨,对油菜收割不利,要抢晴天适时收割油菜,确保油菜高产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环境 油菜 利弊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娄底市农业气候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梦琼 赵辉 +3 位作者 邓梅 陈铁军 李雪莲 彭伟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5期28-29,44,共3页
分析2018年娄底地区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并阐述了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对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生长的影响。2018年娄底市平均气温为17.9℃,较历年偏高0.7℃,各县市的平均年降水量为1137.4mm,较历年偏少281.7mm,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4... 分析2018年娄底地区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并阐述了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对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生长的影响。2018年娄底市平均气温为17.9℃,较历年偏高0.7℃,各县市的平均年降水量为1137.4mm,较历年偏少281.7mm,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453.4h,较历年偏少45.6h,平均年积温为6545.9℃,较历年偏多268.6℃。根据各气象要素的异常度结果,得出涟源和双峰的农业气候年型为高温年,其他县市均为正常年。总体来看,全市的农业气候条件前半年偏差,后半年较好,整体属于一般偏好年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评价 农业 气象条件 气候年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6月19—20日娄底市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7
作者 王萍 蔡海朝 +2 位作者 肖妙妮 李志强 王艳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9期192-195,共4页
利用ECMWF模式、T639模式、JAPAN模式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湖南省娄底市2014年6月19—20日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揭示这次强降水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500 h Pa亚欧中高纬为一槽一脊形势,中纬度高空多波动... 利用ECMWF模式、T639模式、JAPAN模式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湖南省娄底市2014年6月19—20日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揭示这次强降水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500 h Pa亚欧中高纬为一槽一脊形势,中纬度高空多波动,西安到重庆有低槽东移,影响娄底市西部发生较强降水;850 h Pa切变线和低空急流之间对应强降水落区,其维持是造成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数值模式预报与实况有一些差异,对于19日的强降水落区和强度,主要表现为ECMWF模式和JAPAN模式预报偏小,T639模式预报偏大,对于湘中一线的强降水落区仅T639模式预报准确,但对湘北的预报出现明显空报现象;20日强降水的强度和落区预报,ECMWF模式无论是强度还是落区上都是吻合的,而T639模式和JAPAN模式强度相对也吻合,但落区上有偏差,较实况偏东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环流形势 模式检验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底市连阴雨天气特征分析及防御措施
8
作者 王雪琦 邓梅 +3 位作者 肖波 肖慧娟 邓见英 肖妙妮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6期25-26,共2页
选用娄底市1990-2018年国家气象观测站的相关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娄底市连阴雨天气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针对连阴雨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关的防御措施。结果表明,娄底市连阴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上升速率为0.22... 选用娄底市1990-2018年国家气象观测站的相关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娄底市连阴雨天气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针对连阴雨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关的防御措施。结果表明,娄底市连阴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上升速率为0.22 d/10年;连阴雨在冬季发生的几率最大,为45.2%,发生在春季的几率次之,为31.0%;其中轻度连阴雨出现的几率最多,为66.7%,中度连阴雨次之,为26.2%。针对连阴雨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及时开沟排水,增加土壤透气性,防止渍害发生,做好查苗补苗工作,及时加固温室大棚棚架和畜禽舍等措施。该研究为娄底预防和定量评估连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特征分析 农业生产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7月14—17日娄底市持续性暴雨原因分析
9
作者 肖波 黄卓禹 曾颖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11期32-36,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实况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和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资料等,从环流背景、形成机理、雷达回波与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对2012年7月14—17日娄底市持续性暴雨进行综合分...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实况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和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资料等,从环流背景、形成机理、雷达回波与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对2012年7月14—17日娄底市持续性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不断有短波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和中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低空西南急流发展强盛,是持续性暴雨发生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在中尺度回波团或回波带及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下产生暴雨;中尺度对流回波或云团一般发生在多个天气尺度系统的汇合处,对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水汽辐合贯穿整个降水过程,在低层出现强湿度中心时,对应强降水发生;中尺度对流系统表现在整个对流层为上升运动,暴雨区位于CAPE值梯度不断加大的密集带中,低层θse锋区不断增强为对流性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切变线 急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底市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10
作者 张寒嫣 肖诗尧 +4 位作者 马琴 邓梅 李志斌 陈铁军 杨婷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6期76-78,共3页
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4A卫星资料、风云地球资料及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22年7月28日娄底市北部一次冰雹天气。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发生在上干冷、下暖湿的较强不稳定环境,前期地面增温累积了热力不稳定能量,地面辐合线等触发... 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4A卫星资料、风云地球资料及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22年7月28日娄底市北部一次冰雹天气。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发生在上干冷、下暖湿的较强不稳定环境,前期地面增温累积了热力不稳定能量,地面辐合线等触发了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强回波悬垂、三体散射、VIL异常高值等都是出现冰雹天气时的典型特征;在分析冰雹的常规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利用WBZ层高度和风云地球卫星等新型资料追踪冰雹天气发生的潜势与发展,对预判冰雹的强度和落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中尺度分析 强对流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娄底市干旱对农业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11
作者 肖波 邓梅 +2 位作者 陈铁军 王雪琦 肖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5期38-40,共3页
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娄底市发生严重的夏秋连旱叠加冬春旱。分析此次明显干旱的发生情况、特点和干旱的成因,提出了防旱减灾的措施,以期为保障该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同时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气象干旱 农业危害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底市2021年6月9—10日强天气过程分析
12
作者 刘热雄 邓梅 +1 位作者 王雪琦 肖诗尧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4期56-58,共3页
利用MICAPS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资料、数值预报、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21年6月9—10日湘中娄底地区出现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探究了9日08:00~10日08:00 24 h降雨量主观预报量级偏小,中雨、大雨以及暴雨漏报的原因。结果表明:6月9日和10日... 利用MICAPS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资料、数值预报、雷达资料等,分析了2021年6月9—10日湘中娄底地区出现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探究了9日08:00~10日08:00 24 h降雨量主观预报量级偏小,中雨、大雨以及暴雨漏报的原因。结果表明:6月9日和10日的降水均为原地生成的回波,为局地对流性降水,都不是系统性的降水,这种局地性的对流降水目前预报难度较大,多参考国家气象局3 h的气压场和过程前每小时的地面填图分析,对临近的预报预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今后需加强对局地性强对流天气个例的总结和分析,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强降水 形势场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湖南冻雨成因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志雄 蔡荣辉 +2 位作者 邓见英 屈右铭 蔡海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6-467,共12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WRF数值预报模式,对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湖南冻雨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冻结层和融化层之间的水汽辐合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冻雨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湖南南部强冻雨的产生需要强水汽辐合和上...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WRF数值预报模式,对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湖南冻雨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冻结层和融化层之间的水汽辐合和较强的上升运动是冻雨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湖南南部强冻雨的产生需要强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相对较厚的融化层和高的暖中心温度。卫星云图上在融化层能够观测到亮带,回波强度较大;弱冻雨期间云顶亮温相对较高,观测不到亮带,融化层厚度薄。当考虑真实地形影响时,冻结层在雪峰山脉的北面存在加厚过程,冷中心温度明显偏低;受高大山脉影响,融化层的水汽加强,厚度和强度比加入虚拟地形影响时偏厚偏强,中上层对流不稳定增大,上升运动明显加强;当加入虚拟地形因素影响时,上升运动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冻雨 冻结层厚度 融化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由列车效应引发的湖南暴雨研究
14
作者 李婷 蔡杏芳 +3 位作者 童洁 肖诗尧 黄卓禹 刘久国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9期40-43,共4页
根据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9年5月12日湖南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成因、预报偏差及偏差原因等。结果表明∶(1)北侧深厚宽广的低槽与南侧带状副高,南北两个系统的稳定对峙有利于高空西风急流的维持和增强,同时,也有利于中低... 根据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9年5月12日湖南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成因、预报偏差及偏差原因等。结果表明∶(1)北侧深厚宽广的低槽与南侧带状副高,南北两个系统的稳定对峙有利于高空西风急流的维持和增强,同时,也有利于中低层系统的稳定少动;(2)地面冷空气渗透入高饱和湿区的地面暖倒槽内,有利于对流天气的触发、发展和维持;(3)在一致强的西风气流引导下,降水系统东传特征明显,由冷空气渗透南下引起的锋区伸展高度逐渐降低,并与在沿山脉附近则是多南北两支气流形成的中小尺度扰动系统合并,进一步促进降水的发生和持续;(4)副高的稳定维持致使偏南风的稳定维持不利于系统南落,是中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在强降水的主要原因;(5)高效率的低质心降水及列车效应的维持是强降水持续发生的直接原因,而地形与局地大暴雨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稳定维持 东传 锋区 列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1~3月湖南低温连阴雨天气过程成因和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细生 汪坚胜 +2 位作者 张华 肖妙妮 周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818-15821,15876,共5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2年1月13~22日和3月1~9日株洲出现的历史罕见的2次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水汽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乌山阻高的形成有利于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以及冷空气的堆积,而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2年1月13~22日和3月1~9日株洲出现的历史罕见的2次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水汽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乌山阻高的形成有利于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以及冷空气的堆积,而巴湖横槽的建立、维持和转竖可以看作湖南连阴雨开始和结束的预报关键点;2次连阴雨降水过程中水汽的源地和输送带有较大差异,3月份的这次过程更为复杂;垂直结构分析显示,2次过程中低层辐合中心和高层辐散中心基本垂直且与强降水区相对应,说明辐合辐散场的垂直配置有利于产生较强或较稳定的降水;而且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和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持续南侵也为湖南连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低温天气 成因 影响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地区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国强 邓梅 +2 位作者 伍智文 朱倩霞 胡英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96,109,共5页
为探明湖南省中部地区五(4)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本文利用娄底市2007-2014年期间稻纵卷叶螟的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气象特征,并建立了五(4)代稻纵... 为探明湖南省中部地区五(4)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本文利用娄底市2007-2014年期间稻纵卷叶螟的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气象特征,并建立了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湿系数、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以及降水日数是影响五(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主导决定因子,其中温湿系数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最大,表明五(4)代稻纵卷叶螟对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五(4)代稻纵卷叶螟蛾高峰期出现的适宜气象条件为:温湿系数大于2.4,气温26~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且蛾高峰期出现的前两天和当天有降水的概率为88.9%。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中部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准确测报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气象条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蛾高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早稻空秕率的影响及防御措施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伍智文 胡国强 +2 位作者 刘久国 刘云华 翟子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7期9452-9454,共3页
利用娄底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 ~2010年早稻空秕率、发育期气象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幼穗开始分化到乳熟期内光、温、水等气象条件与空壳、秕粒、空秕率(空壳+秕粒)逐时段进行了相关分析,从中寻找影响早稻空秕率的气象因子,然后采... 利用娄底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 ~2010年早稻空秕率、发育期气象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幼穗开始分化到乳熟期内光、温、水等气象条件与空壳、秕粒、空秕率(空壳+秕粒)逐时段进行了相关分析,从中寻找影响早稻空秕率的气象因子,然后采用Excel软件建立了早稻空秕率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并探讨了早稻空秕率防御措施.结果表明,气象条件是影响早稻空秕率的重要环境因子;幼穗发育期,温度与空秕率呈正相关,降水与空秕率呈负相关;抽穗开花期、灌浆期,温度与空秕率呈负相关,降水与空秕率呈正相关;由各发育期相关显著的因子建立的早稻空秕率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回代模拟效果比较显著,对2011、2012、2013年早稻空秕率的试测效果也可以.在分析气象条件对早稻空秕率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预测模型,加强预测,提高防御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的主动性,变临时应对为主动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早稻 空秕率 影响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候资源夺取红薯高产的农业气象措施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梦琼 王艳青 +1 位作者 王萍 周陈栋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76-178,共3页
分析了红薯生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提出了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夺取红薯高产的农业气象措施,为实现红薯高产提供了农业气象科学依据,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进行红薯生产的参考。
关键词 气候资源 红薯高产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传播渠道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梦琼 肖妙妮 胡英超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8期139-140,共2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型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因为受众的个体以及传播的渠道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传播是需要我们提高的。本篇文章主要是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探索大众与气象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型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因为受众的个体以及传播的渠道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传播是需要我们提高的。本篇文章主要是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探索大众与气象服务信息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渠道公共气象服务的差异性,并且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了交叉统计,由此发现,在气象服务过程中使用传统的媒介获取信息的群体在减少,而使用新媒介的群体在迅速增长;另外,气象服务信息在传统媒介上呈现的形式较为单一,很难吸引到公众群体,而新媒介传播的气象服务在行业上的专业程度以及给个人的个性化服务都提供了很好的传播渠道。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新媒介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气象服务 有效传播 传播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底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
20
作者 肖妙妮 张华 +1 位作者 吴艳林 潘亚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1期7143-7144,7230,共3页
采用"MED"法分析了2014年5月24~25日娄底市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现欧洲中心、T639及JAPAN的数值产品各有所长,从形势场到降水预报中心,欧洲中心预报最好,但降水强度较实况偏弱;JAPAN形势场预报比T639好,但降水中心明显... 采用"MED"法分析了2014年5月24~25日娄底市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现欧洲中心、T639及JAPAN的数值产品各有所长,从形势场到降水预报中心,欧洲中心预报最好,但降水强度较实况偏弱;JAPAN形势场预报比T639好,但降水中心明显不如T639准确;T639降水中心位置预报相对准确,但强度偏大。上述的这些偏差需要在使用中结合各种方法进行订正才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预报 释用 娄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