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新化县寒婆坳石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汤贺军 孟贵祥 +3 位作者 朱文卿 龚雪婧 张雄 文亭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2-842,共11页
湖南省是我国隐晶质石墨最主要的矿产区,其隐晶质石墨的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主要是由煤系地层受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本文以湖南省涟邵煤田北段寒婆坳石墨矿床为例,分析研究区内石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控矿因素。结果表明,矿石固定... 湖南省是我国隐晶质石墨最主要的矿产区,其隐晶质石墨的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主要是由煤系地层受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本文以湖南省涟邵煤田北段寒婆坳石墨矿床为例,分析研究区内石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控矿因素。结果表明,矿石固定碳含量较高(>80%),矿石构造以块状为主,距花岗岩由近到远,石墨粒度逐渐变小。由上向下,接触热变质及石墨化的程度逐渐变大。寒婆坳石墨矿床碳质砂岩Al_(2)O_(3)、TFeO、Na_(2)O、K_(2)O、TiO_(2)含量相对较高,而围岩大理岩MgO、CaO含量相对较高;二者均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碳质砂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平均值为212×10^(–6),大理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平均值为11.18×10^(–6);碳质砂岩具有明显的Eu、Pb、Sr负异常,U、Th、Ba正异常,Ce异常不明显。大理岩Cs、Pb为负异常,U为正异常,Sr异常不明显。寒婆坳矿区碳质砂岩主要形成于缺氧还原的环境,原岩沉积环境属于陆源海相沉积,物质来源于大陆碎屑物,位于滨浅海潮汐带沉积。测水组煤系地层、天龙山花岗岩体及寒婆坳推覆断层是本区石墨矿床的关键控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晶质 石墨矿床 碳质砂岩 地球化学 控矿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地区东湘桥沉积型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凤初 刘湘华 +7 位作者 徐军伟 熊伊曲 李斌 赖健清 骆检兰 陈雨林 罗益周 王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3,共15页
湘南地区广泛发育二叠纪海相沉积型锰矿,为揭示其成矿过程及机理,文章以湖南永州东湘桥锰矿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富锰岩层富Cr、Ni、Co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其Co/Zn、Mn/Fe、Y/Ho比... 湘南地区广泛发育二叠纪海相沉积型锰矿,为揭示其成矿过程及机理,文章以湖南永州东湘桥锰矿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富锰岩层富Cr、Ni、Co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其Co/Zn、Mn/Fe、Y/Ho比值和多判别图解共同指示该矿床为热液沉积,表明成矿物质Mn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Mo和U元素富集因子(MoEF和UEF)、U/Th和V/(V+Ni)比值等沉积氧化还原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高品位锰矿石层产于氧化向缺氧转变的背景下,而低品位含锰岩层则主要产于氧化或强烈缺氧环境下。富锰岩层的δ^(13)C_(PDB)(-0.2‰~1.9‰)和δ^(18)O_(SOMW)(18.1‰~23.1‰)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似,表明成矿物质的C和O主要来源于海水。基于上述结果,笔者认为东湘桥锰矿床成矿过程受海水CO_(3)^(2-)浓度和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双重控制,其成矿过程可以概况为2个阶段:①深水盆地的热液Mn在还原条件下以可溶Mn^(2+)向近岸CO_(2)-3过饱和的浅水台地迁移;②当沉积环境由氧化向缺氧转变时,锰氧化物在沉积/水界面还原释放Mn^(2+),显著提高水柱中溶解Mn浓度,促进富锰碳酸盐矿物析出,形成高品位锰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孤峰组 沉积型锰矿 地球化学 祁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光明萤石矿黑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萤石成矿的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龚雪婧 孟贵祥 +4 位作者 汤贺军 张雄 阮帅 文亭 朱文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2-1452,共21页
光明萤石矿产出于湘东锡田岩体北部,为探究矿区内黑云母花岗岩与萤石成矿的关联,对岩体和萤石矿体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并利用LA-(MC)-ICP-MS对黑云母花岗岩中锆石开展了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黑... 光明萤石矿产出于湘东锡田岩体北部,为探究矿区内黑云母花岗岩与萤石成矿的关联,对岩体和萤石矿体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并利用LA-(MC)-ICP-MS对黑云母花岗岩中锆石开展了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2.62%~77.34%)、高碱(Na_(2)O+K_(2)O=6.03%~8.66%)、富铝(Al_(2)O_(3)=12.02%~13.83%)特征,A/CNK值介于1.07~1.14之间,为过铝质花岗岩。3个样品低U锆石的206 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在215~218 Ma之间,指示花岗岩侵位于印支期。矿区黑云母花岗岩印支期—燕山期锆石年龄为237~133 Ma,在230~210 Ma、190~170 Ma、150~130 Ma存在3个较集中的年龄峰期,暗示岩浆侵位后受到热事件影响,推测矿区岩浆活动具有多阶段性。黑云母花岗岩岩体有较强的负Eu异常,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Ba、Nb等元素;萤石具有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Rb、Ba、Nb、Hf相对亏损,U、La、Nd、Zr、Y相对富集。按照燕山期成矿岩浆活动时间(133 Ma)估算,岩体ε_(Nd)(t)=-11.2~-10.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793~1837 Ma;萤石ε_(Nd)(t)=-11.3~-10.0,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741~1848 Ma,二者具有较一致的Nd同位素组成。岩体锆石Hf同位素测定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176 Hf/177 Hf=0.282234~0.282420,εHf(t)=-16.7~-8.5,T DM 2=1756~2214 Ma,显示古—中元古代地壳模式年龄。综合研究发现,光明萤石矿多阶段岩浆活动起源于成熟地壳白云母的脱水熔融,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次的岩浆补给和较强的结晶分异。萤石矿石与矿区内燕山期花岗岩具有相似的稀土与微量元素特征,与黑云母花岗岩不同,暗示光明矿床萤石成矿与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并有少量大气降水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花岗岩 萤石 锡田岩体 湘东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典型石英砂岩矿矿物组成特征及成因--以湘潭县谭家坳矿床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汤贺军 孟贵祥 +5 位作者 龚雪婧 文亭 凌波 朱文卿 张雄 刘守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1-571,共11页
湖南省具有丰富的石英砂岩矿产资源,主要赋存于泥盆系及石炭系浅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中,矿体厚度大,矿石质量好。为了在高端材料应用领域为湖南省典型石英砂岩矿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湘潭县谭家坳矿床为例,运用... 湖南省具有丰富的石英砂岩矿产资源,主要赋存于泥盆系及石炭系浅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中,矿体厚度大,矿石质量好。为了在高端材料应用领域为湖南省典型石英砂岩矿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湘潭县谭家坳矿床为例,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现代岩矿测试分析技术,结合微区原位分析等方法,对矿石中的杂质赋存状态进行了细致研究,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谭家坳石英砂岩的SiO_(2)含量平均高达95.29%,Al_(2)O_(3)含量平均为1.27%,Fe_(2)O_(3)等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12%。在胶结物中,Al、Fe杂质元素主要以白云母、粘土及赤铁矿等矿物形式存在。此外,矿石中偶见钛铁矿、锆石、独居石、金红石等矿物。谭家坳石英砂岩多为细粒石英砂岩,纯度较高,磨圆度多为次圆—次棱角状,胶结方式为孔隙—压嵌型,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也极高,这些特征反映了滨海环境中前滨亚相的沉积特点。区域内广泛出露的元古宙地层及加里东期岩浆岩可能是本区石英砂岩的物质来源,经多个地质旋回的搬运、分选和沉积,最终形成了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的石英砂岩,并在分选条件较好的部位形成石英砂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岩 矿物组成 物质来源 沉积环境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干热岩形成的热源机制与成因模式
5
作者 杜江 蔡宁波 +3 位作者 张保建 王克营 何立宏 廖凤初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2,共13页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90℃以上的高温温泉指示该地热田具备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是潜在的干热岩勘查有利地段。为合理评价热水圩干热岩的储层温度与勘查开发前景,对汝城地区热水圩地热田的深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重磁电震地球物理特征、...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90℃以上的高温温泉指示该地热田具备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是潜在的干热岩勘查有利地段。为合理评价热水圩干热岩的储层温度与勘查开发前景,对汝城地区热水圩地热田的深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重磁电震地球物理特征、地温场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自深至浅揭示热水圩地热田深部热结构,探讨干热岩形成的热源机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利用SiO_(2)地热温标估算的热水圩地热田深部热储温度为79.4~143.9℃;(2)热水圩附近中棚岩体、鱼王岩体等花岗岩体平均生热率为7.07~8.44μW/m^(3),明显大于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地壳平均生热率;(3)重磁特征反映出热水圩地区岩石圈厚度相对较薄,大地电磁与地震波速解释的区域内壳内高导低速体与深大断裂带相吻合,指示这些深大断裂有可能构成深部热物质上侵的通道。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干热岩的成因模式: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导致板块前缘形成强烈的热扰动,造成软流圈的隆起和幔源热物质的上侵,形成相对较高的幔源热源;生热率较高的花岗岩体与铀矿体放射性产热形成了良好的地壳热源;深大断裂构成深部热物质上侵的通道,同时为浅部干热岩的形成提供重要热源。有利的热源条件及沿深大断裂的深部热物质上侵,使湖南省东南部形成以热水圩周边岩体为代表的干热岩有利靶区。根据综合确定的地温梯度推算,热水圩地热田呈隐伏状态的、致密的、裂隙不发育的埋深在4000~6000 m的花岗岩体温度可达176.8~256.6℃,是良好的、近期可勘查开发的干热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地球化学 重磁电震联合 热源机制 成因模式 湖南热水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方燕 易安 +3 位作者 周杰 符星 王承浚 崔小平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3年第3期26-29,共4页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加强耕地特殊保护的重要抓手,防止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盲目占用,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湖南省在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的经验做法,分析典型县市案例,并提出建议:一是优...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加强耕地特殊保护的重要抓手,防止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盲目占用,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湖南省在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的经验做法,分析典型县市案例,并提出建议: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创新管理方式;二是实行“产能为本”,创新验收方式;三是推行“田眼地网”,创新监管方式;四是搭建“一库一平台”,创新实现方式;五是寸土必“珍”,创新长效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 工作模式 创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湖南东安地区切坡建房诱发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建议
7
作者 顾伸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3期323-325,共3页
湖南东安地处低山-丘陵地貌,不合理的切坡建房致使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相当一部分已发展成为地质灾害隐患。以东安县为研究对象,简要说明该地区的基本地质情况,阐述东安地区切坡建房及地质灾害现状,通过成因、类型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一... 湖南东安地处低山-丘陵地貌,不合理的切坡建房致使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相当一部分已发展成为地质灾害隐患。以东安县为研究对象,简要说明该地区的基本地质情况,阐述东安地区切坡建房及地质灾害现状,通过成因、类型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为规范化、合理化居民切坡建房,减少地质灾害发生,落实以人为本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坡建房 地质灾害 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波准静态磁化率测深方法与应用
8
作者 席振铢 钟明峰 +4 位作者 王亮 周胜 龙霞 王金海 刘威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0-268,共9页
磁化率是探测磁性介质关键参数,但是静态磁法勘探物理上不具备测深能力,本文提出了基于平面电磁波趋肤效应的准静态磁化率测深方法,具体是在测区内同时观测基站和测点的准静态平面电磁波水平正交方向的磁场,然后计算测点与基站不同趋肤... 磁化率是探测磁性介质关键参数,但是静态磁法勘探物理上不具备测深能力,本文提出了基于平面电磁波趋肤效应的准静态磁化率测深方法,具体是在测区内同时观测基站和测点的准静态平面电磁波水平正交方向的磁场,然后计算测点与基站不同趋肤深度的磁场差,并用基站的磁场归一,得到不同深度的磁化率.为此,基于安培定律,从准静态磁极化理论出发,推导出准静态磁化率测深的基本公式,计算了水平和倾斜薄层磁性介质的水平磁场和视磁化率的响应规律,并在青海野马泉矿区开展准静态磁化率测深法试验研究,通过与地质剖面、静态磁法反演剖面对比分析,表明准静态磁化率信息反映了不同深度矽卡岩磁铁矿化带空间展布,实现了磁化率的频率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态磁化率测深 平面电磁波 趋肤深度 磁法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零盆地中二叠统孤峰组地层序列特征及其构造-沉积演化规律
9
作者 黄乐清 张懿 +6 位作者 曾志方 周英爱 廖志伟 徐军伟 柳智 石少华 邹光均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714,共17页
湘西南祁零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二叠系锰矿成矿带,资源潜力巨大,但因其沉积环境特征及演化规律不明,制约了下一步的找矿突破。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孤峰组沉积体系特征、锰矿富集规律及其受沉积古地理演化的制约关系,为区域找矿勘查与靶区... 湘西南祁零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二叠系锰矿成矿带,资源潜力巨大,但因其沉积环境特征及演化规律不明,制约了下一步的找矿突破。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孤峰组沉积体系特征、锰矿富集规律及其受沉积古地理演化的制约关系,为区域找矿勘查与靶区优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祁零盆地内水埠头、新宅里和茅竹3口钻井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沉积学、岩石学分析方法,并结合含锰岩系的地层精细对比结果,对区域孤峰组地层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孤峰组整体发育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斜坡-台内盆地沉积体系。开阔台地亚相以生物碎屑灰岩及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台缘斜坡亚相以瘤状灰岩与泥岩互层为主,含海绵骨针及硅质放射虫;台内盆地亚相则以黑色炭质页岩夹菱锰矿为显著标志。(2)孤峰组由下至上可分为2段,其中富锰层段发育于上部2段,锰矿石品位介于8%~22%之间。锰矿主要赋存于台盆及斜坡环境的黑色页岩或含锰灰岩中:台盆区以球粒状菱锰矿为主,斜坡区则以自形菱锰矿为特征。(3)沉积垂向演化序列显示,孤峰组整体经历了台地→斜坡→台地→台盆/斜坡→台地的完整旋回,记录了两次显著的海平面升降波动。(4)孤峰组含锰岩系的时空展布规律受控于区域差异沉降作用与全球性海平面波动的共同影响。本次研究系统阐明了孤峰组沉积环境特征、演化规律及其与锰矿富集的关系,为区域找矿勘查中的靶区优选提供了关键的沉积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锰矿 地层序列 沉积演化 孤峰组 中二叠统 祁零盆地 湘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中深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在渝巫地1井选址中的应用
10
作者 董旭 王文彬 +2 位作者 宋锡芳 王杰 高远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渝东巫山地区发育浅部岩溶及中深部断裂,给钻探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单一地球物理勘查手段难以准确探测与识别,为了尽可能降低钻探风险,有效识别并规避面临的钻遇岩溶断裂,采用浅中深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开展溶洞及断裂... 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渝东巫山地区发育浅部岩溶及中深部断裂,给钻探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单一地球物理勘查手段难以准确探测与识别,为了尽可能降低钻探风险,有效识别并规避面临的钻遇岩溶断裂,采用浅中深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开展溶洞及断裂探测,确定钻孔有利位置。以渝巫地1井钻孔定位为例,在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开展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和微动勘探法,解释推断井场区域下方可能存在的浅部岩溶及中深部断裂,选定钻孔有利位置,形成了一套类似地区钻前选址的综合物探技术。实际钻进过程中未遇溶洞及断裂发育段,说明采用上述综合物探方法可有效识别岩溶、断裂等不良地质体,合理指导钻孔定位,有效降低钻探风险。成果可为类似地区钻前井位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岩溶 综合物探 钻孔定位 渝巫地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廉价复合填料耦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处理稀土矿山地下水氮污染性能和机理
11
作者 吴俊哲 宋勇 +5 位作者 蒋涛 宣铿 吴琳伟 王师齐 钟家乐 高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80,210,共11页
硫酸铵浸出工艺提取稀土元素导致稀土矿山地下水氮污染严重超标。针对稀土矿山地下水氨氮浓度高、酸性强以及重金属离子丰富等特点,采用玉米芯、陶粒和水泥作为复合填料,耦合构建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高效脱氮反应器。研究了HNA... 硫酸铵浸出工艺提取稀土元素导致稀土矿山地下水氮污染严重超标。针对稀土矿山地下水氨氮浓度高、酸性强以及重金属离子丰富等特点,采用玉米芯、陶粒和水泥作为复合填料,耦合构建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高效脱氮反应器。研究了HNAD在复合填料耦合作用下处理稀土矿山地下水的脱氮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23天内NO_(3)^(-)-N和NH_(4)^(+)-N的去除率可分别稳定在94.20%和81.22%以上,且反应器可以为脱氮提供碱性环境。FT-IR和CLSM分析表明,在使用玉米芯作为缓释碳源时,复合填料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附着点,并且能够生成稳定的胞外聚合物(EPS)以促进脱氮。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Thauera和Treponema能够适应稀土矿山地下水环境,为反应器的主要脱氮微生物。本研究为HNAD在稀土矿山地下水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山地下水 氮污染修复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复合填料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燕山期幕式成矿作用:来自原位白钨矿U-Pb定年与黄铁矿元素-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彬 许德如 +5 位作者 柏道远 陈旭 邹少浩 代俊峰 马文 曾广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40,共26页
沃溪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是一座同时具有金、锑、钨大规模成矿的大型金矿,近年的研究揭示其主要形成于燕山期,但该矿的成矿物质源区及矿床成因尚存争议。基于此,本文利用SEM、EPMA、LA-MC-IF-ICP-MS等原位分析技术,对该矿床多世代... 沃溪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是一座同时具有金、锑、钨大规模成矿的大型金矿,近年的研究揭示其主要形成于燕山期,但该矿的成矿物质源区及矿床成因尚存争议。基于此,本文利用SEM、EPMA、LA-MC-IF-ICP-MS等原位分析技术,对该矿床多世代黄铁矿的结构、成分及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期白钨矿的U-Pb年代学进行了研究。在沃溪矿床中,识别出3个世代5种类型黄铁矿(Py),即成矿前Py1,成矿第二阶段Py2和第三阶段的Py3a、Py3b和Py3c。黄铁矿微区成分及围岩蚀变特征指示,成矿期Au、As和Cu耦合,Au主要以固溶体(Au+)的形式存在于Py3b的晶格中;As-取代S-进入黄铁矿是促进晶格金富集的主要因素;而强烈的水-岩反应是导致成矿期热液黄铁矿Co/Ni<1的原因。黄铁矿的原位微量元素和S-Pb同位素组成(δ34 S V-CDT值:Py2为-4.33‰~-1.61‰,Py3a为-6.36‰~3.59‰,Py3b为-4.36‰~3.59‰,Py3c为-2.21‰~-0.65‰;206 Pb/204 Pb、207 Pb/204 Pb、208 Pb/204 Pb值:Py2分别为18.029、15.618和38.653,Py3a分别为18.047~18.341、15.594~15.698、38.781~39.394)及其在环带结构中的变化,指示第二及第三成矿阶段流体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成矿第三阶段白钨矿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32.7±7.9Ma(1σ,n=31,MSWD=0.4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沃溪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148~140Ma的黑钨矿(少量白钨矿、黄铁矿和金)和~130Ma的金-锑-白钨矿两阶段幕式成矿作用。早阶段成矿为下伏基底岩石重熔岩浆演化出的相对高温的还原性流体;晚阶段金-锑-白钨矿成矿以脉冲性幔源流体为主,金主要具地幔来源,而锑和钨可能来源于壳源与幔源流体混合演化出的富矿热液,成矿的脉动性可能与深部断层阀机制有关。金的主要沉淀机制为水岩反应和硫化作用,流体混合是辉锑矿与白钨矿的沉淀机制。富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活化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拆沉导致的岩石圈大规模伸展是江南造山带中段(湖南)燕山晚期金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关键因素及构造背景,区域上具有进一步寻找陆内弧后伸展背景金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沃溪Au-Sb-W矿 白钨矿U-Pb定年 黄铁矿 S-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重要热液矿床成矿的岩浆作用贡献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钦旺 石少华 +4 位作者 钱滔 吴承东 潘军华 魏元泵 陈雨林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8,共12页
本文运用地球科学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地质工作实践认识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几种重要热液矿床成矿的岩浆作用贡献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认为:(1)地下水是通过补给和排泄交替循环的,因此,通过简单的地下... 本文运用地球科学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地质工作实践认识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几种重要热液矿床成矿的岩浆作用贡献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认为:(1)地下水是通过补给和排泄交替循环的,因此,通过简单的地下水的循环逐步转化为含矿热液成矿是难以实现的,地下水层控热液矿床成矿流体往往是经历了深部岩浆房驱动的热水循环。(2)地下卤水不是形成内生多金属矿床的矿源体,其本身不具有形成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条件,产于板缘地热异常带内的热卤水中的多金属元素,是板块活动引起的强烈的岩浆-火山活动所提供,卤水起到了活化、富集和搬运金属元素的作用。(3)MVT铅锌矿床和卡林型金矿床的矿床特征本身说明它们的成矿与岩浆热液有成因关系。(4)根据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定义,所有的变化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的,变质作用和变质岩难以形成变质热液矿床,其成因类型可归为岩浆热液矿床。(5)韧性剪切带是岩浆热力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成矿是岩浆热液在后期脆性断裂中充填交代而成。对矿床成因的正确认识,可有效的指导找矿勘查工作。岩浆成矿作用是最广泛、最强烈的成矿作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层控热液矿床 地下卤水多金属矿床 MVT铅锌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 变质热液矿床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反演耕地土壤质量评价元素含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孜芳 周磊磊 +1 位作者 骆检兰 曹里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2,共8页
为探讨利用高光谱快速估算耕地土壤质量元素镉(Cd)、砷(As)含量的可行性和准确度,该文针对元素光谱特征波段提取及高光谱定量反演建模开展研究。使用一阶/二阶微分(first derivative/second derivative,FD/SD)、倒数对数(logarithm reci... 为探讨利用高光谱快速估算耕地土壤质量元素镉(Cd)、砷(As)含量的可行性和准确度,该文针对元素光谱特征波段提取及高光谱定量反演建模开展研究。使用一阶/二阶微分(first derivative/second derivative,FD/SD)、倒数对数(logarithm reciprocal,LR)、包络线去除(continuum removal,CR)4种光谱变换与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PCC)2种特征筛选相组合的多种方法提取光谱特征波段。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粒子群改进的随机森林回归(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random forest regression,PSO-RFR)2种回归模型来反演元素含量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区土壤元素Cd和As预测的最佳模型均为FD-CARS-PLSR,Cd和As元素模型的决定系数R^(2)最高分别为0.863和0.959,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2.799和5.119。FD/SD光谱变换结合CARS特征筛选能够提升PLSR反演模型的精度。研究成果可以为土壤Cd和As元素含量的快速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光谱变换 特征波段选择 偏最小二乘回归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加里东期钨锡矿床成矿机制研究:以湘西南落家冲矿床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剑锋 杜云 +5 位作者 熊伊曲 管申进 何红生 周立同 陆文 石金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3-1716,共24页
近来南岭地区加里东期钨锡找矿勘查取得较大突破,但其成因机制研究仍相对缺乏。湘西南苗儿山岩体西北部的落家冲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加里东期钨锡矿床,具有良好的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其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成矿机制有待查明。在详细的野... 近来南岭地区加里东期钨锡找矿勘查取得较大突破,但其成因机制研究仍相对缺乏。湘西南苗儿山岩体西北部的落家冲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加里东期钨锡矿床,具有良好的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其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成矿机制有待查明。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落家冲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蚀变花岗岩-白钨矿阶段(Ⅰ)、云英岩-白钨矿-锡石阶段(Ⅱ)、石英脉-白钨矿阶段(Ⅲ)和石英脉-硫化物阶段(Ⅳ)。本文选取第Ⅰ阶段的锆石和锡石开展了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对四个成矿阶段的石英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以及H-O同位素的研究。获得的锡石U-Pb反等时线年龄(433.0±11Ma)与蚀变花岗岩锆石U-Pb年龄(430.7±2.3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于加里东晚期。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第Ⅰ阶段到第Ⅳ阶段,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60-380℃、260-320℃、200-320℃和180-220℃之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盐度则表现为由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陡降,第Ⅱ阶段到第Ⅳ阶段总体变化不大的特点(平均值分别为16.9%、3.9%、4.8%和3.7%NaCleqv)。成岩成矿定年结果、各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特征,结合锆石εHf(t)=-7.6--5.0、tDM2=1565-1711Ma,和石英矿物的δ18OH_(2)O值从第Ⅰ阶段(3.97‰-5.34‰)到第Ⅳ阶段(-4.99‰--5.10‰)逐渐降低的特点,以及区域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落家冲钨锡矿床是加里东期起源于元古宙地壳重熔的岩浆在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后,流体的沸腾作用以及温度下降造成成矿流体中钨锡等矿质的沉淀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锡石U-Pb定年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成矿机制 加里东期钨锡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南东风岩体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及稀土矿床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锦煦 林碧海 +8 位作者 廖凤初 孙骥 谭仕敏 何艳林 周超 朱继华 熊雄 李超 陈剑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1120,共20页
文章对湘东南地区的东风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Hf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研究岩石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并对东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东风岩体2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3.5±2.6)M... 文章对湘东南地区的东风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Hf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研究岩石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并对东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东风岩体2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3.5±2.6)Ma和(432.0±2.5)Ma,显示为加里东晚期。东风岩体锆石ε_(Hf)(t)值介于-5.12~-7.45,计算得到二阶段地幔亏损模式年龄(T_(DM2))介于1714~1882 Ma,显示其成岩物质为壳源的特征。东风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的花岗岩,在成因类型判别图解中显示为S型花岗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为后碰撞构造环境。综合东风岩体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Hf同位素特征,笔者认为,东风岩体形成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陆内汇聚的后碰撞伸展环境,为增厚地壳减压熔融和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东风稀土矿床为一个由富轻稀土元素的母岩经风化后形成的大型重稀土矿床,富含稀土元素的高Y型花岗岩母岩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气候及地形地貌条件为稀土元素发生淋滤迁移和吸附富集提供了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花岗岩体 加里东期 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矿床成因 湘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湘东北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矿床的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剑锋 黄建中 +5 位作者 文春华 张锦煦 彭薇 李胜苗 曹创华 安江华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5-833,共19页
湘东北地区是华南重要的Au、Cu、Co、Pb、Zn、W等多金属以及Nb、Ta、Li等稀有金属的矿集区之一,区内的(稀有)多金属矿床在空间展布及形成时间上显示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湘东北地区燕山期花... 湘东北地区是华南重要的Au、Cu、Co、Pb、Zn、W等多金属以及Nb、Ta、Li等稀有金属的矿集区之一,区内的(稀有)多金属矿床在空间展布及形成时间上显示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湘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稀有)多金属矿床厘定为一个成矿系列以及6个成矿亚系列。与早燕山期侵入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Ⅰ)的成矿岩体为石英斑岩,为壳幔同熔的产物。与晚燕山期侵入岩有关的各成矿亚系列(Ⅱ~Ⅵ)均与该区伸展拉张环境下深部地壳重熔形成的幕阜山和连云山花岗岩体有关,其中锂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亚系列(Ⅱ)属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异出的伟晶岩型矿床;幕阜山岩体的酸性花岗岩岩浆所分异的成矿流体为钨多金属成矿亚系列(Ⅲ)和铅锌多金属矿床(亚系列Ⅳ)提供了成矿物源;连云山岩体花岗岩浆的上涌,通过萃取元古宙地层中成矿元素以及致早期区域构造的重新活化,为钴铜多金属成矿亚系列(Ⅴ)以及金多金属成矿亚系列(Ⅵ)提供了成矿物源及矿质的运移、储存空间。依据区域成矿规律和“缺位找矿”理论,本文认为长平大断裂南端是寻找钴铜矿的有利地段,湘东北地区具备良好的稀有金属及金等矿床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成矿系列 找矿方向 燕山期花岗岩 湘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有害气体成藏特征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巩书华 蔡宁波 +3 位作者 刘治宇 韩征 申建平 张良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11630-11637,共8页
地下浅层有害气体是影响地下交通工程施工与后期运营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其地质成藏特征的研究可有效指导治理措施的设计部署。以昆明地铁2号线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中有害气体喷发重点区段现场勘察与实验分析,研究分析了浅层有害气体成藏... 地下浅层有害气体是影响地下交通工程施工与后期运营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其地质成藏特征的研究可有效指导治理措施的设计部署。以昆明地铁2号线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中有害气体喷发重点区段现场勘察与实验分析,研究分析了浅层有害气体成藏特征。该工程区段地下浅层有害气体是赋存于第四系泥炭质土层中以甲烷组分为主的小型、低压生物气。含气层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福保路段揭露两层含气层中的下部含气层与地铁结构线为纵贯关系,施工危险性较大;而该段上部含气层以及官南路段含气层均不与地铁结构线交叉,危险性较小。尽管由于前期工程施工导致勘察区段地下有害气体压力与流量降低,但不排除勘察区间或周边存在小型高压气体聚集区的可能性,故建议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地下有害气体进行同步探测,对于高压气层采取提前排气与压入式机械通风处理措施,同时加强现场有害气体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有害气体 成藏特征 超前排气 地铁隧道 昆明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