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种稻田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功能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丽宏 曾昭海 +4 位作者 杨光立 李会彬 肖小平 张帆 胡跃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2-1976,共5页
选取我国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麦草产量、碳氮环境效应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稻田土壤冬季均适合生长黑麦草,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产量,在河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11 324.8 kg h... 选取我国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麦草产量、碳氮环境效应和土壤微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6种稻田土壤冬季均适合生长黑麦草,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产量,在河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11 324.8 kg hm-2和8 227.3 kg hm-2。6种稻田土壤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碳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地上部分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为4 495.3 kg hm-2;根系碳蓄积量在河沙泥田和麻沙泥田表现最好,分别为2 799.6 kg hm-2和2 711.8 kg hm-2;黄泥田最低,为1 852.9 kg hm-2。而黑麦草氮蓄积量,在河沙泥田最高,地上氮蓄积量为238.1 kg hm-2,地下氮蓄积量为60.1 kg hm-2。6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种草区和冬闲田间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除灰泥田外种草区均大于冬闲田,冬季种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碳蓄积 氮蓄积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Pb、Zn和Cd的修复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汤海涛 田杰 胡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298-3300,3330,共4页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赤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含量,当赤泥用量为4%(W/W)时,培养30、60和90 d后,交换态Pb含量分别比不施赤泥的对照处理下降了39.25%、41.38%和50.19%;交换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26%、57.32%和47.16%;交换态Cd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19.53%、24.06%和25.70%。施用赤泥对土壤5种形态Pb、Zn和Cd所占总Pb、Zn和Cd的比重有明显影响,不同赤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占总Pb、Zn和Cd的比重,且该3种重金属各自所占比重均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赤泥在稻田土壤上的合理施用以及其减少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铅、锌和镉 重金属污染土壤 修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魏建宏 孙玉桃 汤海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0-43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较大,为11.41%,海泡石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提高,石灰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其中以施赤泥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6.63%、8.59%、6.93%、11.95%、5.42%;不同改良剂处理水稻剑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赤泥更能缓解Cd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赤泥 石灰 海泡石 镉污染土壤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31
4
作者 马月存 秦红灵 +4 位作者 高旺盛 陈源泉 李向东 隋鹏 黄凤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23-2530,共8页
从耕作方式、覆盖和轮作3个因素系统地对莜麦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动态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地区单纯的免耕在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上作用不太明显,尤其是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免耕只有在覆盖下,才能真正起到增加土壤水分含量... 从耕作方式、覆盖和轮作3个因素系统地对莜麦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动态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地区单纯的免耕在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上作用不太明显,尤其是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免耕只有在覆盖下,才能真正起到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而对于深松处理,无论是覆盖还是不覆盖,与传统翻耕处理相比,土壤水分均明显提高;同种耕作措施覆盖与无覆盖相比,覆盖处理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无覆盖处理;说明保护性耕作之所以能够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关键因素在于残茬覆盖;同种耕作方式下轮作种植土壤水分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连作。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轮作深松覆盖处理是当地应采用的最佳耕作方式,然而,由于当地缺乏覆盖材料,因此,轮作深松是目前当地最适合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不同稻田土壤及施肥对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纪雄辉 郑圣先 +1 位作者 石丽红 廖育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3-671,共9页
在渗漏池模拟洞庭湖区三种主要水耕人为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2 a的施用化肥(CF)、控释氮肥(CRNF)和配施猪粪(OM)对N、P、K养分淋失影响的试验,以探明双季稻田养分淋溶损失现状和规律。结果表明,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THS)、底潜简育水耕... 在渗漏池模拟洞庭湖区三种主要水耕人为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2 a的施用化肥(CF)、控释氮肥(CRNF)和配施猪粪(OM)对N、P、K养分淋失影响的试验,以探明双季稻田养分淋溶损失现状和规律。结果表明,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THS)、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EHS)、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TFS)双季稻田CF处理的氮素淋溶损失总量分别占施氮量的2.28%、0.66%和1.50%。其中,THS的渗漏水总氮(TN)浓度与TFS相近,但由于渗漏水量高而导致TN淋失显著增加,EHS的渗漏水量及其TN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土壤;稻田淋溶损失的氮素形态中,铵态氮占39.7%,有机态氮占56.8%,硝态氮仅占3.5%。三种土壤的总钾(TK)淋溶损失分别占施钾量的14.0%、4.68%和11.5%,但渗漏水TK浓度高低顺序为:TFS>THS>EHS;各土壤的总磷(TP)淋失均很小且施磷与不施磷(CK)无差异。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养分渗漏损失情况显示,CRNF处理的渗漏水TN浓度最高,三种土壤中均显著高于CK,CF和OM处理仅THS和TFS的TN淋失量显著高于CK;配施猪粪和单施氯化钾时,三种土壤的渗漏水TK浓度均显著高于CK。由于养分淋溶损失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而本试验仅连续2 a,施用不同氮、钾肥源的N、K素淋溶损失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双季稻田 渗漏水 养分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覆盖植物对南方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5 位作者 汤文光 罗尊长 黄凤球 张帆 杨光立 周孟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4,19,共7页
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通过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等5种不同冬季覆盖植物稻田土壤养分变化及晚稻生长进行为期4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冬季覆盖植物均能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提高稻田土壤有... 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通过对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和马铃薯-双季稻等5种不同冬季覆盖植物稻田土壤养分变化及晚稻生长进行为期4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冬季覆盖植物均能改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促进晚稻对养分的吸收和植株生长发育。晚稻植株的根系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上述4种冬季覆盖植物晚稻的有效穗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3.36,21.24,11.19,31.86万/hm2,其穗长、穗重和结实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0.11,0.95,0.13,0.51g;油菜-双季稻晚稻的穗干重明显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稻田冬季覆盖植物有利于改善晚稻产量构成因素,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49.67,558.64,437.26,783.8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覆盖植物 土壤养分 晚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优化减施对土壤氮磷累积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全智 秦红灵 +4 位作者 李明德 刘新亮 朱亦君 魏文学 吴金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3-107,112,共6页
针对长期不合理高化肥投入量导致城郊区菜地土壤环境恶化的现状,为探讨氮肥减施对城郊区菜地土壤氮磷累积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长沙市郊2种不同菜地土壤中,氮肥减施20%与缓释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土壤... 针对长期不合理高化肥投入量导致城郊区菜地土壤环境恶化的现状,为探讨氮肥减施对城郊区菜地土壤氮磷累积及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长沙市郊2种不同菜地土壤中,氮肥减施20%与缓释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土壤调理剂配合施用的环境和农学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采用缓释尿素减施20%化学氮肥(80%N(CRU))有效降低了菜地土壤Olsen-P和NO3--N的含量,减少了其面源污染风险,但该处理蔬菜可食部分容易累积硝酸盐,也增加了食用风险;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减施20%化学氮肥(80%N+QD),生育中期土壤NH4+-N含量和蔬菜鲜样产量分别增加了69.2%,262.0%(p<0.05)和2.5%,12.1%(p<0.05),对土壤Olsen-P、NO3--N以及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影响不显著;减施20%化学氮肥配以添加土壤调理剂(80%N+SC)在2种种植年限的菜地中效果欠稳定。兼顾经济、食用风险、生态环境等效益,建议在高肥力菜地施肥实践中,氮肥减施与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尿素 抑制剂 硝态氮 OLSEN-P 莴苣 花椰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红壤丘陵区幼龄果园豆科牧草培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董春华 曾希柏 +2 位作者 文石林 罗尊长 苏以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5-1236,共12页
在幼龄桔园套种了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羽叶决明(Chamaecradta nictitans)、决明86134(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PI 86134)、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roides)和罗顿豆(Lotononis bain... 在幼龄桔园套种了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羽叶决明(Chamaecradta nictitans)、决明86134(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PI 86134)、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roides)和罗顿豆(Lotononis bainesii)6个豆科牧草品种,研究了牧草种植后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为果园选择适宜的套种牧草种类和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与开展不同耕作处理前的基础样相比,牧草在刈割、保留和翻压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总体得到提升,翻压处理升幅最大,土壤速效钾和pH总体呈下降趋势,翻压处理降幅最小;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升幅最大,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最小,其次是圆叶决明翻压处理,羽叶决明翻压处理下土壤p H降幅最小。与裸地处理相比,牧草处理提高了桔子产量和单果重,增加了桔树树高、冠径及春秋梢的个数和长度,其中,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均最高,其次是圆叶决明翻压处理。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牧草生物量最大,归还到土壤中的氮磷也最多,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脲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羽叶决明翻压是一种较好的幼龄果园培肥模式,但在栽培过程中需补充磷肥和钾肥,同时,有必要増施石灰等碱性物质,以防治种植豆科牧草培肥时土壤p H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红壤丘陵区 幼龄果园 豆科牧草 土壤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茬冬季覆盖作物对稻田土壤的生物特征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丽宏 曾昭海 +2 位作者 杨光立 叶桃林 胡跃高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4-167,共4页
通过对我国南方稻区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前茬对稻田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和主要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紫云英和黑麦草覆盖在翌年水稻田翻耕前土壤好气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比冬闲田高,其中好气性细菌数量差异最显著,... 通过对我国南方稻区不同冬季覆盖作物前茬对稻田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和主要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紫云英和黑麦草覆盖在翌年水稻田翻耕前土壤好气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比冬闲田高,其中好气性细菌数量差异最显著,分别是冬闲田的94.29%和25.71%;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均呈现移栽后前期迅速增加,然后随着水稻的生长发育逐渐下降,到早稻成熟期有渐渐回升,晚稻收获时又迅速下降的趋势,并且不同时期微生物数量冬季紫云英和黑麦草区均比冬闲田要高。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水稻生长过程呈增加的趋势,前茬冬季覆盖作物区明显高于冬闲田。另外土壤微生物活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2=0.887,P<0.05)。冬季种植覆盖作物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有很强的改善作用,促进了土壤养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覆盖作物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稻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时期运筹对超级杂交稻植株氮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石丽红 纪雄辉 +4 位作者 李永华 朱校奇 李洪顺 彭华 刘昭兵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4-541,共8页
以当前长江中下游稻区具有代表性的高产超级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N量与施N时期分配的田间试验,研究施N对超级稻植株N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影响,从而明确超级稻高产的穗肥N施用量和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超级稻茎叶和籽... 以当前长江中下游稻区具有代表性的高产超级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N量与施N时期分配的田间试验,研究施N对超级稻植株N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影响,从而明确超级稻高产的穗肥N施用量和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超级稻茎叶和籽粒N含量均呈线性升高,而且施N量对生殖生长阶段茎叶N含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与总施N量相比,穗肥N对生殖生长阶段各时期茎叶N含量的影响斜率要高1.88、1.02、1.86和2.28倍,而对成熟期籽粒N含量的影响斜率要高3.59倍。分蘖盛期至抽穗期的茎叶N含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而成熟期茎叶和籽粒N均与籽粒产量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关系;通过模拟方程和不同施N比例处理的叶片外观特征均推算出超级杂交稻达到最高产量的穗肥N用量为59.0 kg/hm2,占总施肥量32.8%。对4个时期施N比例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处理籽粒产量与由方程计算的最高产量接近,10-50-25-15处理的籽粒产量要高1.7%,说明合理分配部分N作为粒肥更有利于提高超级杂交稻产量。超级杂交稻合理穗肥(和粒肥)N有利于优化成熟期茎叶和籽粒N含量,从而构建超级稻最大库容量,使其达到最高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氮素运筹 植株氮含量 穗肥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彭志红 李明德 +3 位作者 蔡立湘 聂军 廖育林 刘琼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25-4926,4939,共3页
[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 [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耕有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免耕有增加土壤容重的趋势。在产量方面,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均能增加水稻产量。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处理的产投比最大,达11.99。[结论]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可省工、节本,增收节支效益明显,宜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稻草还田方法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莴苣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汤桂容 周旋 +3 位作者 田昌 彭辉辉 张玉平 荣湘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1-647,共7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施用对盆栽莴苣土壤N2O排放规律及排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纯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氮+80%化肥氮,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氮...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施用对盆栽莴苣土壤N2O排放规律及排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纯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氮+80%化肥氮,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氮+80%化肥氮,NPKm^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3(20%猪粪堆肥氮+80%化肥氮,NPKM3)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莴苣生育期各处理施肥后土壤N2O排放出现多个峰值,出峰时间和大小不一;累积排放量随着生育期的进程逐渐增加,处理间差异更为明显。莴苣生育期各处理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及累积排放量范围分别为0.10~0.25 mg/(m^2·h)和1.37~3.42 kg/hm^2,大小均表现为NPK>NPKm^2>PK>NPKM1>NPKM3>CK。土壤N2O排放系数范围为0.13%~0.68%,大小表现为NPK>NPKm^2>NPKM1>NPKM3。与NPK处理相比,NPKM1、NPKm^2和NPKM3处理莴苣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均分别降低48.08%、25.75%和48.30%,产量分别增加48.66%、22.13%和53.76%。总之,施用纯化肥会促进菜地土壤N2O的排放,而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能有效减少N2O排放且提高作物产量,以猪粪类配施效果最佳。因此,有机无机配施是菜地N2O减排、降低蔬菜种植中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 莴苣 氧化亚氮 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沟渠对小流域农田排水中氮磷的拦截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田昌 陈敏 +5 位作者 周旋 石敦杰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文炯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6-191,共6页
农田养分大量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自然降雨排水条件下生态沟渠对稻作区小流域农田排水中氮(N)、磷(P)的拦截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流入湘北津市市毛里湖区的生态沟渠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系统研究多级植物组合截留后... 农田养分大量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自然降雨排水条件下生态沟渠对稻作区小流域农田排水中氮(N)、磷(P)的拦截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流入湘北津市市毛里湖区的生态沟渠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系统研究多级植物组合截留后N、P的沿程变化规律及拦截效率。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对稻作区小流域农田排水中TN、NH4^+-N、NO3^--N和TP均有一定的拦截净化作用。2016年和2017年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TN平均拦截率分别为58.49%、47.61%,对NH4^+-N平均拦截率分别为77.29%、69.72%,对NO3^--N平均拦截率分别为58.77%、47.79%,对TP平均拦截率分别为67.07%、54.47%。总体认为,生态沟渠能有效拦截农田排水中N、P,减轻周围环境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沟渠 农田排水 氮磷拦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区稻田不同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卜洪震 王丽宏 +3 位作者 肖小平 杨光立 胡跃高 曾昭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6-832,共7页
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土壤有机质周转以及土壤肥力与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选取双季稻区6种主要的水稻土类型,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共检... 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土壤有机质周转以及土壤肥力与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选取双季稻区6种主要的水稻土类型,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共检测出了21种不同的磷脂脂肪酸类型,其中紫色土磷脂脂肪酸总量最高,达到107.05ngg-1干土,河沙泥磷脂脂肪酸含量最低,为59.75ngg-1干土。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及相互间的比值变化看,6种土壤类型间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6.7%,除C16:0外,大部分的非饱和脂肪酸和环式脂肪酸的变异可以在第一主成分中反映出来,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含羟基的脂肪酸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类型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亚油酸高蛋白低油分优质食用型花生新品种湘花B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林 刘海军 +4 位作者 孙玉桃 杨光立 彭科林 张武汉 刘登望 《花生学报》 2003年第B11期220-223,共4页
花生新品种湘花B是以高产、高蛋白、较高亚油酸、低油分、早熟、广适的中花4号为母本,以抗旱、抗病、美观、高蛋白、高配合力的湘花生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派生系谱法处理、定向选择和多年多点鉴定等技术选育而成的珍... 花生新品种湘花B是以高产、高蛋白、较高亚油酸、低油分、早熟、广适的中花4号为母本,以抗旱、抗病、美观、高蛋白、高配合力的湘花生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派生系谱法处理、定向选择和多年多点鉴定等技术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中籽偏小类型品种,亚油酸含量39.87%,蛋白含量29.1%,油分含量46.5%,属于高亚油酸、高蛋白、低油分的营养保健型优质食用品种。2000-2002年参加湖南省和全国(长江流域片)区域试验,表现稳产高产,抗旱耐瘠,早熟,商品性优良,在湘、鄂、赣、皖、豫南等地适应性强。2003年通过湖南省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优质食用型 湘花B品种 选育 品种特性 栽培要点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对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于天一 逄焕成 +6 位作者 唐海明 杨光立 李玉义 肖小平 汤文光 陈阜 任天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6-904,共9页
湖南省双季稻区水稻土具有成土母质多样的特点,研究不同母质水稻土下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对于湖南省不同母质水稻土上的双季稻产量潜力挖掘及双季稻高产创建的优化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将选自湖南双季稻区6种典型成土母质发... 湖南省双季稻区水稻土具有成土母质多样的特点,研究不同母质水稻土下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对于湖南省不同母质水稻土上的双季稻产量潜力挖掘及双季稻高产创建的优化布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将选自湖南双季稻区6种典型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置于长沙市郊同一生态条件下,采用池栽定位试验,进行了双季稻稻谷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对早稻稻谷产量及双季稻稻谷总产量(早稻+晚稻)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晚稻稻谷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第四纪红土和河流沉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利于早稻及双季稻高产,两处理2009—2011年3年平均早稻稻谷产量分别为6896.9kghm2和6908.3kghm2,双季稻总产量分别为14308.0kghm2和14446.3kghm2。花岗岩和紫色页岩不利于早稻及双季稻稻谷产量的增加,2009—2011年3年平均早稻稻谷产量分别为6217.0kghm2和6180.2kghm2,双季稻总产量分别为13635.4kghm2和13274.5kghm2。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对双季稻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不同。第四纪红土、板页岩及河流沉积物处理双季稻氮素总吸收量较高,石灰岩不利于水稻对磷素的吸收。相关性分析表明,早稻氮素吸收量、吸钾量与早稻稻谷产量,双季稻氮素总吸收量与双季稻总产量均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本身理化性质的差异是造成双季稻稻谷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质类型 水稻土 双季稻 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菜地土壤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汤桂容 周旋 +3 位作者 田昌 彭辉辉 张玉平 荣湘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5,共7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种类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盆栽莴苣土壤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排放规律及排放量的影响。以等氮(N)用量为基准,磷(P)、钾(K)用量相应折算,分别以猪粪、沼渣沼液、猪粪堆肥与化肥进行配施,且各处理N、...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种类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盆栽莴苣土壤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排放规律及排放量的影响。以等氮(N)用量为基准,磷(P)、钾(K)用量相应折算,分别以猪粪、沼渣沼液、猪粪堆肥与化肥进行配施,且各处理N、P、K总施用量一致。共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纯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N+80%化肥N,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N+80%化肥N,NPKM2);有机无机肥配施3(20%猪粪堆肥N+80%化肥N,NPKM3)。结果表明:莴苣全生育期内土壤CH4排放各处理呈现“源”、“汇”交替现象,各时间测点排放通量在每次施肥后均呈现升降波动趋势,直至总体趋于平稳;各阶段排放累积量随着生育期的变化,处理间差异逐渐明显。莴苣盆栽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为-5.90^-0.42 kg·hm^-2,大小表现为CK=PK>NPK>NPKM3>NPKM1>NPKM2。莴苣全生育期内土壤CO2的各时间测点排放通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受施肥影响略有波动;各阶段排放累积量随着生育期的增加,处理间差异更加明显。莴苣盆栽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为1 506.37~2 260.58 kg·hm^-2,大小表现为NPKM3>NPKM1>NPK>NPKM2>PK>CK。莴苣盆栽全球增温潜势为1.50~2.23 t CO2eq·hm^-2,大小表现为NPKM3>NPKM1>NPK>NPKM2>PK>CK。总体而言,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表现为菜地土壤的CH4汇,以沼渣沼液配施效果最佳,而猪粪类有机肥配施会导致菜地全球增温潜势升高,应合理搭配进行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 莴苣 二氧化碳排放 甲烷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作物对水稻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丽宏 曾昭海 +3 位作者 杨光立 肖小平 张帆 胡跃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1-385,共5页
选取我国南方4种冬季作物黑麦草、紫云英、油菜、马铃薯,以冬闲田作对照,对水稻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的短期内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稻田翻耕前,冬季作物处理土壤SMBC和SMBN与冬闲田存在显著差异... 选取我国南方4种冬季作物黑麦草、紫云英、油菜、马铃薯,以冬闲田作对照,对水稻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的短期内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稻田翻耕前,冬季作物处理土壤SMBC和SMBN与冬闲田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麦草处理SMBC为398.5 mg/kg,显著高于其他作物;紫云英处理SMBN最高,为97.8 mg/kg。在早稻整个生育期,黑麦草处理SMB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晚稻生长过程中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冬季作物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商(MQ)的影响,随着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黑麦草处理在早稻整个生育期高于冬闲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作物 稻田土壤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冬种黑麦草对饲草生产和土壤微生物效应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丽宏 杨光立 +4 位作者 曾昭海 张薇 肖小平 张帆 胡跃高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研究了2005—2006年湖南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质的稻田土壤在晚稻收获后免耕种植黑麦草,其生产性能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土壤都比较适宜冬季黑麦草生产,黑麦草总干物质产量河沙泥田(11.3)〉紫泥田(11.1)〉... 研究了2005—2006年湖南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质的稻田土壤在晚稻收获后免耕种植黑麦草,其生产性能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土壤都比较适宜冬季黑麦草生产,黑麦草总干物质产量河沙泥田(11.3)〉紫泥田(11.1)〉灰泥田(10.6)〉麻沙泥(10.5)〉红泥田(9.75)〉黄泥田(9.64t/hm^2)。粗蛋白含量为12%~15%,黑麦草全年粗蛋白质总产量在河沙泥田最高,为1.53t/hm^2,各处理黑麦草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均大于60%,各处理黑麦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均明显大于100%。6种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变化为,除灰泥田外,冬种黑麦草处理均大于冬闲田,其中在河沙泥田增加的最高。稻田冬种黑麦草不仅能产生大量的优质牧草,对改善稻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耕地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黑麦草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优化减施对土壤-莴苣系统氮磷平衡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全智 秦红灵 +4 位作者 李明德 朱亦君 刘新亮 魏文学 吴金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8-744,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20%(80%N)与施肥优化[施缓释尿素并减氮20%(80%N+CRU)、氮肥减施20%并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80%N+QD)、氮肥减施20%并添加土壤调理剂(80%N+SC)]对土壤-莴苣系统氮磷平衡以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20%(80%N)与施肥优化[施缓释尿素并减氮20%(80%N+CRU)、氮肥减施20%并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80%N+QD)、氮肥减施20%并添加土壤调理剂(80%N+SC)]对土壤-莴苣系统氮磷平衡以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优化减氮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菜地土壤NO3--N(硝态氮)、Olsen-P(有效磷)含量及硝化率水平,从而降低了氮磷流失进入环境的风险;同时减氮处理还提高了土壤氮素的利用效率,增加了蔬菜鲜样产量及菜农实际收入,效益明显。其中,80%N+CRU处理降低土壤NO3--N和Olsen-P含量最为明显,但该处理植株可食部分容易累积硝酸盐,收获时莴苣茎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CF)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P<0.05);80%N+QD处理对各时期土壤Olsen-P及蔬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影响较小,却显著降低了菜地土壤的硝化率水平(P<0.05),从而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同时与CF处理相比,该处理较大幅度增加了莴苣鲜样产量(茎21.7%,叶7.6%)、总收入(13.0%)、实际收入(14.0%)和产投比(14.2%),是最佳减氮优化处理。试验地80%N+SC处理效果不稳定,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兼顾经济、食用风险、生态环境等效益,建议在高肥力菜地土壤中,氮肥减量与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施 缓释尿素 脲酶/硝化抑制剂 土壤调理剂 硝态氮 有效磷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