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泥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Pb、Zn和Cd的修复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汤海涛 田杰 胡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298-3300,3330,共4页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 [目的]研究赤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中Pb、Zn和Cd的修复效应,阐明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及肥效机制。[方法]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赤泥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的影响,探讨了其对土壤Pb、Zn和Cd重金属的修复效应。[结果]赤泥能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含量,当赤泥用量为4%(W/W)时,培养30、60和90 d后,交换态Pb含量分别比不施赤泥的对照处理下降了39.25%、41.38%和50.19%;交换态Zn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9.26%、57.32%和47.16%;交换态Cd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下降了19.53%、24.06%和25.70%。施用赤泥对土壤5种形态Pb、Zn和Cd所占总Pb、Zn和Cd的比重有明显影响,不同赤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Pb、Zn和Cd占总Pb、Zn和Cd的比重,且该3种重金属各自所占比重均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赤泥在稻田土壤上的合理施用以及其减少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铅、锌和镉 重金属污染土壤 修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魏建宏 孙玉桃 汤海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0-43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较大,为11.41%,海泡石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提高,石灰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其中以施赤泥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6.63%、8.59%、6.93%、11.95%、5.42%;不同改良剂处理水稻剑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赤泥更能缓解Cd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赤泥 石灰 海泡石 镉污染土壤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不同稻田土壤及施肥对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纪雄辉 郑圣先 +1 位作者 石丽红 廖育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3-671,共9页
在渗漏池模拟洞庭湖区三种主要水耕人为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2 a的施用化肥(CF)、控释氮肥(CRNF)和配施猪粪(OM)对N、P、K养分淋失影响的试验,以探明双季稻田养分淋溶损失现状和规律。结果表明,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THS)、底潜简育水耕... 在渗漏池模拟洞庭湖区三种主要水耕人为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为期2 a的施用化肥(CF)、控释氮肥(CRNF)和配施猪粪(OM)对N、P、K养分淋失影响的试验,以探明双季稻田养分淋溶损失现状和规律。结果表明,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THS)、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EHS)、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TFS)双季稻田CF处理的氮素淋溶损失总量分别占施氮量的2.28%、0.66%和1.50%。其中,THS的渗漏水总氮(TN)浓度与TFS相近,但由于渗漏水量高而导致TN淋失显著增加,EHS的渗漏水量及其TN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土壤;稻田淋溶损失的氮素形态中,铵态氮占39.7%,有机态氮占56.8%,硝态氮仅占3.5%。三种土壤的总钾(TK)淋溶损失分别占施钾量的14.0%、4.68%和11.5%,但渗漏水TK浓度高低顺序为:TFS>THS>EHS;各土壤的总磷(TP)淋失均很小且施磷与不施磷(CK)无差异。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养分渗漏损失情况显示,CRNF处理的渗漏水TN浓度最高,三种土壤中均显著高于CK,CF和OM处理仅THS和TFS的TN淋失量显著高于CK;配施猪粪和单施氯化钾时,三种土壤的渗漏水TK浓度均显著高于CK。由于养分淋溶损失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而本试验仅连续2 a,施用不同氮、钾肥源的N、K素淋溶损失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双季稻田 渗漏水 养分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红壤丘陵区幼龄果园豆科牧草培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董春华 曾希柏 +2 位作者 文石林 罗尊长 苏以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25-1236,共12页
在幼龄桔园套种了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羽叶决明(Chamaecradta nictitans)、决明86134(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PI 86134)、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roides)和罗顿豆(Lotononis bain... 在幼龄桔园套种了白三叶(Trrifolium repens)、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羽叶决明(Chamaecradta nictitans)、决明86134(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PI 86134)、大翼豆(Macroptilium lathyroides)和罗顿豆(Lotononis bainesii)6个豆科牧草品种,研究了牧草种植后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为果园选择适宜的套种牧草种类和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与开展不同耕作处理前的基础样相比,牧草在刈割、保留和翻压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总体得到提升,翻压处理升幅最大,土壤速效钾和pH总体呈下降趋势,翻压处理降幅最小;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升幅最大,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最小,其次是圆叶决明翻压处理,羽叶决明翻压处理下土壤p H降幅最小。与裸地处理相比,牧草处理提高了桔子产量和单果重,增加了桔树树高、冠径及春秋梢的个数和长度,其中,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均最高,其次是圆叶决明翻压处理。羽叶决明翻压处理的牧草生物量最大,归还到土壤中的氮磷也最多,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脲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羽叶决明翻压是一种较好的幼龄果园培肥模式,但在栽培过程中需补充磷肥和钾肥,同时,有必要増施石灰等碱性物质,以防治种植豆科牧草培肥时土壤p H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红壤丘陵区 幼龄果园 豆科牧草 土壤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时期运筹对超级杂交稻植株氮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石丽红 纪雄辉 +4 位作者 李永华 朱校奇 李洪顺 彭华 刘昭兵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4-541,共8页
以当前长江中下游稻区具有代表性的高产超级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N量与施N时期分配的田间试验,研究施N对超级稻植株N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影响,从而明确超级稻高产的穗肥N施用量和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超级稻茎叶和籽... 以当前长江中下游稻区具有代表性的高产超级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施N量与施N时期分配的田间试验,研究施N对超级稻植株N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影响,从而明确超级稻高产的穗肥N施用量和比例。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超级稻茎叶和籽粒N含量均呈线性升高,而且施N量对生殖生长阶段茎叶N含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与总施N量相比,穗肥N对生殖生长阶段各时期茎叶N含量的影响斜率要高1.88、1.02、1.86和2.28倍,而对成熟期籽粒N含量的影响斜率要高3.59倍。分蘖盛期至抽穗期的茎叶N含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而成熟期茎叶和籽粒N均与籽粒产量表现为二次抛物线关系;通过模拟方程和不同施N比例处理的叶片外观特征均推算出超级杂交稻达到最高产量的穗肥N用量为59.0 kg/hm2,占总施肥量32.8%。对4个时期施N比例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处理籽粒产量与由方程计算的最高产量接近,10-50-25-15处理的籽粒产量要高1.7%,说明合理分配部分N作为粒肥更有利于提高超级杂交稻产量。超级杂交稻合理穗肥(和粒肥)N有利于优化成熟期茎叶和籽粒N含量,从而构建超级稻最大库容量,使其达到最高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氮素运筹 植株氮含量 穗肥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志红 李明德 +3 位作者 蔡立湘 聂军 廖育林 刘琼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25-4926,4939,共3页
[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 [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耕有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免耕有增加土壤容重的趋势。在产量方面,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均能增加水稻产量。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处理的产投比最大,达11.99。[结论]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可省工、节本,增收节支效益明显,宜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稻草还田方法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莴苣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汤桂容 周旋 +3 位作者 田昌 彭辉辉 张玉平 荣湘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1-647,共7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施用对盆栽莴苣土壤N2O排放规律及排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纯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氮+80%化肥氮,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氮...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施用对盆栽莴苣土壤N2O排放规律及排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施纯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氮+80%化肥氮,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氮+80%化肥氮,NPKm^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3(20%猪粪堆肥氮+80%化肥氮,NPKM3)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莴苣生育期各处理施肥后土壤N2O排放出现多个峰值,出峰时间和大小不一;累积排放量随着生育期的进程逐渐增加,处理间差异更为明显。莴苣生育期各处理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及累积排放量范围分别为0.10~0.25 mg/(m^2·h)和1.37~3.42 kg/hm^2,大小均表现为NPK>NPKm^2>PK>NPKM1>NPKM3>CK。土壤N2O排放系数范围为0.13%~0.68%,大小表现为NPK>NPKm^2>NPKM1>NPKM3。与NPK处理相比,NPKM1、NPKm^2和NPKM3处理莴苣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均分别降低48.08%、25.75%和48.30%,产量分别增加48.66%、22.13%和53.76%。总之,施用纯化肥会促进菜地土壤N2O的排放,而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能有效减少N2O排放且提高作物产量,以猪粪类配施效果最佳。因此,有机无机配施是菜地N2O减排、降低蔬菜种植中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 莴苣 氧化亚氮 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作物对水稻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丽宏 曾昭海 +3 位作者 杨光立 肖小平 张帆 胡跃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1-385,共5页
选取我国南方4种冬季作物黑麦草、紫云英、油菜、马铃薯,以冬闲田作对照,对水稻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的短期内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稻田翻耕前,冬季作物处理土壤SMBC和SMBN与冬闲田存在显著差异... 选取我国南方4种冬季作物黑麦草、紫云英、油菜、马铃薯,以冬闲田作对照,对水稻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的短期内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稻田翻耕前,冬季作物处理土壤SMBC和SMBN与冬闲田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麦草处理SMBC为398.5 mg/kg,显著高于其他作物;紫云英处理SMBN最高,为97.8 mg/kg。在早稻整个生育期,黑麦草处理SMB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晚稻生长过程中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冬季作物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商(MQ)的影响,随着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黑麦草处理在早稻整个生育期高于冬闲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作物 稻田土壤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冬种黑麦草对饲草生产和土壤微生物效应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丽宏 杨光立 +4 位作者 曾昭海 张薇 肖小平 张帆 胡跃高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研究了2005—2006年湖南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质的稻田土壤在晚稻收获后免耕种植黑麦草,其生产性能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土壤都比较适宜冬季黑麦草生产,黑麦草总干物质产量河沙泥田(11.3)〉紫泥田(11.1)〉... 研究了2005—2006年湖南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质的稻田土壤在晚稻收获后免耕种植黑麦草,其生产性能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土壤都比较适宜冬季黑麦草生产,黑麦草总干物质产量河沙泥田(11.3)〉紫泥田(11.1)〉灰泥田(10.6)〉麻沙泥(10.5)〉红泥田(9.75)〉黄泥田(9.64t/hm^2)。粗蛋白含量为12%~15%,黑麦草全年粗蛋白质总产量在河沙泥田最高,为1.53t/hm^2,各处理黑麦草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均大于60%,各处理黑麦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均明显大于100%。6种土壤冬季种植黑麦草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变化为,除灰泥田外,冬种黑麦草处理均大于冬闲田,其中在河沙泥田增加的最高。稻田冬种黑麦草不仅能产生大量的优质牧草,对改善稻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耕地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黑麦草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优化减施对土壤-莴苣系统氮磷平衡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全智 秦红灵 +4 位作者 李明德 朱亦君 刘新亮 魏文学 吴金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8-744,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20%(80%N)与施肥优化[施缓释尿素并减氮20%(80%N+CRU)、氮肥减施20%并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80%N+QD)、氮肥减施20%并添加土壤调理剂(80%N+SC)]对土壤-莴苣系统氮磷平衡以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20%(80%N)与施肥优化[施缓释尿素并减氮20%(80%N+CRU)、氮肥减施20%并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80%N+QD)、氮肥减施20%并添加土壤调理剂(80%N+SC)]对土壤-莴苣系统氮磷平衡以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优化减氮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菜地土壤NO3--N(硝态氮)、Olsen-P(有效磷)含量及硝化率水平,从而降低了氮磷流失进入环境的风险;同时减氮处理还提高了土壤氮素的利用效率,增加了蔬菜鲜样产量及菜农实际收入,效益明显。其中,80%N+CRU处理降低土壤NO3--N和Olsen-P含量最为明显,但该处理植株可食部分容易累积硝酸盐,收获时莴苣茎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CF)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P<0.05);80%N+QD处理对各时期土壤Olsen-P及蔬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影响较小,却显著降低了菜地土壤的硝化率水平(P<0.05),从而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同时与CF处理相比,该处理较大幅度增加了莴苣鲜样产量(茎21.7%,叶7.6%)、总收入(13.0%)、实际收入(14.0%)和产投比(14.2%),是最佳减氮优化处理。试验地80%N+SC处理效果不稳定,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兼顾经济、食用风险、生态环境等效益,建议在高肥力菜地土壤中,氮肥减量与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施 缓释尿素 脲酶/硝化抑制剂 土壤调理剂 硝态氮 有效磷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配施生化抑制剂对黄泥田土壤钾素淋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旋 吴良欢 董春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745,共9页
中国南方黄泥田土壤中养分淋失严重,尤其是氮(N)和钾(K),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潜在环境威胁,还严重制约作物的可持续生产。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培养,研究尿素(U)和尿素硝铵(UAN)中单独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2-... 中国南方黄泥田土壤中养分淋失严重,尤其是氮(N)和钾(K),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潜在环境威胁,还严重制约作物的可持续生产。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培养,研究尿素(U)和尿素硝铵(UAN)中单独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及两者配合施用对黄泥田土壤中K素淋溶特征的影响,探讨提高黄泥田供钾能力的施肥技术。不同氮肥种类淋溶液中,K^+平均浓度大小表现为UAN处理(103.0 mg·kg^(-1))高于U处理(93.9 mg·kg^(-1)),且抑制剂处理间存在明显差异。培养结束时(第72 d),UAN处理K^+淋失量较U处理高6.7%。U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大小表现为U>U+NBPT>U+NBPT+CP>U+CP>CK,其中U+NBPT、U+CP和U+NBPT+CP处理较U处理分别降低8.7%、20.2%和14.9%;UAN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表现为UAN>UAN+NBPT>UAN+NBPT+CP>UAN+CP>CK,其中UAN+NBPT、UAN+CP和UAN+NBPT+CP处理较UAN处理分别降低6.0%、13.8%和9.2%。不同施肥处理K^+淋溶率表现为UAN>UAN+NBPT>U>UAN+NBPT+CP>UAN+CP>U+NBPT>U+NBPT+CP>U+CP。培养中期(第36 d),U和UAN处理肥际微域中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而添加CP处理有效维持土壤中较高的速效钾含量。与单施NBPT相比,配施CP可以减少黄泥田土壤中NO_3^-淋溶,增加土壤晶格对K^+的固定,减轻K^+淋溶风险,有效时间超过72 d。对各处理淋溶液中K^+累积量(y)随NO_3^-累积量(x)的变化进行拟合,其中以线性方程(y=ax+b)和Elovich方程(y=alnx+b)的拟合度最高,且抑制剂处理间a、b值均存在明显差异。总之,在黄泥田土壤中单施CP,或与NBPT配施可以有效增加K^+吸附,降低土壤中K^+淋溶损失,减轻养分淋失风险,提高肥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淋溶 黄泥田土壤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尿素 尿素硝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灌溉水入田前快速净化材料和装置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和君强 李菊梅 +2 位作者 马义兵 纪雄辉 赵会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9-676,共8页
为开发灌溉水入田前低成本、快速净化技术,创制了一套农田Cd污染灌溉水的快速净化装置,筛选出四类低成本、环保、高效的Cd净化材料以及材料配比方案。研究表明,不同材料Cd静态和动态吸附效果为赤泥粒>石灰石>沸石>油菜秸秆。... 为开发灌溉水入田前低成本、快速净化技术,创制了一套农田Cd污染灌溉水的快速净化装置,筛选出四类低成本、环保、高效的Cd净化材料以及材料配比方案。研究表明,不同材料Cd静态和动态吸附效果为赤泥粒>石灰石>沸石>油菜秸秆。模拟灌溉时长3 h,灌水Cd浓度60μg·L^(-1),过水流量53.3 m3·h^(-1)(内径40 cm圆形过水断面),保障净化后水中Cd浓度低于农田灌溉水安全标准(10μg·L^(-1)),Cd污染水净化率≥83.3%,上述四类材料对Cd吸附总量变化范围为344.4~358.2 g·m^(-3),各材料间Cd吸附量无显著差异。净化装置主要工艺参数:进水口径10 cm,壳体内径40 cm,壳体高度65 cm,最大处理水量64.8 m3·h-1,滤层高度45 cm,材料承载体积56.5 dm^3,滤层分为三层,每层由10 cm厚单一材料构成,材料粒径5~8 mm。灌溉水推进速度1.4 m·s^(-1),组合材料处理Cd污染水(10~60μg·L^(-1))净化率>85%,材料一次装填可净化Cd 15.2~20.1 g,预计可处理水507~671 m^3,满足0.13~0.18 hm^2单季稻田灌水净化需求(灌水Cd浓度和灌水定额分别以40μg·L^(-1)和3750 m3·hm^(-2)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材料 净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与高粱轮作对烟叶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轶伟 侯雨 +3 位作者 邓泽征 彭建斐 郭立君 王承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通过湘烟7号、云烟87烟草品种与高粱轮作及烟草单种田间试验,对比烟草与高粱轮作与烟草单种对烟农经济收益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湘烟7号、云烟87与高粱轮作对烟草株高、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单株最大叶面积影响不... 通过湘烟7号、云烟87烟草品种与高粱轮作及烟草单种田间试验,对比烟草与高粱轮作与烟草单种对烟农经济收益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湘烟7号、云烟87与高粱轮作对烟草株高、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叶宽、单株最大叶面积影响不大,与对应的单种相近,但对最大单叶鲜重有明显的影响,轮作显著高于烟草单种;湘烟7号与高粱轮作的烟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达到优质烟叶标准,而烟草单种未达到;云烟87与高粱轮作的烟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均达到优质标准,单种烟叶的还原糖、糖碱比未达到;轮作的湘烟7号、云烟87上等烟叶比例分别为41.7%、48.3%,显著高于单种,中部上等烟叶的比例分别为33.65%、37.2%,显著高于单种的占比;烟草、高粱轮作与单种烟叶产量差异不显著,烟叶均价及产值差异显著;轮作收益远高于单种,湘烟7号轮作收益达到3243.26元/667m^(2),而单种只有176.65元/667m^(2);云烟87轮作收益达到3469.11元/667m^(2),单种仅为566.61元/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高粱 轮作 产量 烟叶化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与六个高粱品种套种的性状及经济效益比较
14
作者 周轶伟 侯雨 +1 位作者 彭建斐 郭立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21-24,共4页
以湘烟7号为材料,分析烟草与6个高粱品种(金糯272、神糯2号、晋糯3号、红珍珠、红缨子和神糯6号)套作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烟草与高粱套作显著提升了烟草的株高、有效叶数、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长、最大叶面积、最... 以湘烟7号为材料,分析烟草与6个高粱品种(金糯272、神糯2号、晋糯3号、红珍珠、红缨子和神糯6号)套作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烟草与高粱套作显著提升了烟草的株高、有效叶数、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长、最大叶面积、最大叶鲜重等农艺性状,同时改善了烟叶的总糖、还原糖、糖碱比及氮碱比等品质指标,使烟叶化学品质及上等烟占比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套作模式增加了单位面积内的作物总产值,其中湘烟7号与神糯6号高粱套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高粱 套作 品种 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水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聂军 郑圣先 +2 位作者 廖育林 戴平安 易国英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杂交水稻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控释氮肥对水稻叶片中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酸(GA3)和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处理水稻叶片中4种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与尿素相比较,控释氮肥能够显著提高... 以杂交水稻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控释氮肥对水稻叶片中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酸(GA3)和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处理水稻叶片中4种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与尿素相比较,控释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早、晚稻各时期叶片中IAA,ZR和GA3等内源激素的含量,降低ABA含量.控释氮肥提高IAA,ZR和GA3含量效果最显著的时期是在孕穗至孕穗后第16天,而降低ABA含量效果最显著的时期是在孕穗后16~32d.控释氮肥处理早、晚稻各时期叶片中的IAA/(IAA+ABA+ZR+GA3)值均显著高于尿素处理,ABA/(IAA+ABA+ZR+GA3)值均低于尿素处理,两处理间的ZR/(IAA+ABA+ZR+GA3),GA3/(IAA+ABA+ZR+GA3)值差异不明显.由于水稻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因此,控释氮肥通过对水稻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平衡的调控,较施用尿素可以增产9.5%(早稻)和6.9%(晚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水稻 内源激素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甲河流域水体溶解有机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吴红宝 秦晓波 +5 位作者 吕成文 李玉娥 廖育林 万运帆 高清竹 李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68-1976,共9页
以亚热带脱甲河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和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对脱甲河水系4级河段(S1、S2、S3和S4)溶解有机碳(DOC)浓度与环境因子进行了1年周期(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的连续观测,并初步探讨了DOC浓度与环境因子... 以亚热带脱甲河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和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对脱甲河水系4级河段(S1、S2、S3和S4)溶解有机碳(DOC)浓度与环境因子进行了1年周期(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的连续观测,并初步探讨了DOC浓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脱甲河DOC浓度范围在0.46~9.54 mg·L^(-1)之间,均值为3.09±0.01 mg·L^(-1);在季节变化上,DOC浓度表现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在空间分布上各级河段DOC浓度随河流级别的增加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1.36±0.07)^(4.25±0.21)mg·L^(-1),4级河段间DOC浓度出现了显著差异(P<0.01),表明外源输入可能是不同河段DOC浓度变异的主要原因;DOC浓度与河水溶存二氧化碳(CO_2)浓度、盐度、温度、溶解总固体(TDS)及电导率(E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pH值变化无显著关系。研究表明,不同强度的水体理化性质及外源输入是造成DOC浓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供亚热带其他农业小流域水系DOC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碳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脱甲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施用量对镉污染稻田水稻生长和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3 位作者 廖育林 魏建宏 田杰 胡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0-396,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赤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及其形态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赤泥施用量能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促进水稻生长,实现水稻增产,与不施赤泥处理相比,0.75%(W/W)赤泥处理的水稻株高、有效...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赤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及其形态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赤泥施用量能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促进水稻生长,实现水稻增产,与不施赤泥处理相比,0.75%(W/W)赤泥处理的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和产量分别提高了5.02%、1.12%和6.93%。随着赤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增加,土壤交换态Cd含量逐渐减少,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逐渐增加,但对有机结合态Cd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相比不施赤泥处理,1.25%(W/W)赤泥处理的土壤交换态Cd含量下降了31.6%(P<0.01),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分别增加了16.3%、22.5%和8.7%(P<0.01)。水稻糙米中Cd的含量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赤泥施用量达到或高于0.5%(W/W)时,糙米Cd含量达到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土壤修复效应和糙米品质,在本试验Cd污染程度的稻田土壤上赤泥的适宜施用量为0.75%(W/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镉生物有效性 镉形态 糙米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分解菌对稻草田间腐解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海涛 李明德 +4 位作者 张一扬 汤睿 余崇祥 何英豪 郭志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53-756,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发酵试验和2年稻田水稻栽培试验验证了自选纤维分解菌的腐草效果。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在稻草腐解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适当的水分管理、良好的通气状况、较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等有利于稻草快速降解。所选纤维...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发酵试验和2年稻田水稻栽培试验验证了自选纤维分解菌的腐草效果。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在稻草腐解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适当的水分管理、良好的通气状况、较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等有利于稻草快速降解。所选纤维分解菌在3种试验条件下均能明显的促进稻草快速腐解,且不同菌种混合接种的腐草效果好于单一菌种接种。室内模拟试验中施用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未施用的30d内提高12.6%~22.8%。在较好的培养条件下,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模拟田间条件下的自然腐解率30d内提高42.7%~59.9%。田间试验表明,稻草翻埋并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稻草翻埋不接种的对照60d内提高3.5%,稻草覆盖并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稻草覆盖不接种的对照60d内提高10.7%。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稻草还田结合此菌剂的施用,可减轻和防止多量稻草还田给水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以稻草覆盖的产量提高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分解菌 稻草 腐解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春华 曾希柏 +1 位作者 文石林 高菊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0-1157,共8页
利用始于1982年的红壤双季稻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于2012年采用田间调查法研究了在无机肥(化肥NPK)与有机肥(M)氮磷钾养分等量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模式下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生物量及群落密度和群落... 利用始于1982年的红壤双季稻田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于2012年采用田间调查法研究了在无机肥(化肥NPK)与有机肥(M)氮磷钾养分等量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化肥和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模式下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生物量及群落密度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改变了优势杂草种类,增加了杂草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化肥氮钾配施有机肥(NKM)处理的杂草种类数量最多,化肥氮磷配施有机肥(NPM)处理的最少。施肥处理中,M处理的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1.118 6、0.732 3和0.629 7;其杂草总密度最低,为297.0株?0.25m?2。NPK处理的杂草总生物量最低,为58.0 g?0.25m?2。NPM处理的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值、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值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杂草总密度和杂草总生物量均最高,分别为539.7株?0.25m?2和109.5 g?0.25m?2;其优势杂草日本看麦娘的密度为428.0株?0.25m?2,相对密度为79.3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优势杂草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春季杂草总干物质量与土壤碱解氮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3),与土壤p H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7),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有效磷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8*)。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稻田磷素是导致田间春季杂草群落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变土壤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 H,能有效调控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生物量及群落密度和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 双季稻 冬闲田 杂草群落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测土施肥技术简介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向华 邹冬生 +1 位作者 刘海军 阳树英 《作物研究》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介绍了澳大利亚农业改进咨询有限公司的测土施肥技术 ,其特点在于对土壤养分和相关指标全面客观的诊断 ,充分考虑各营养元素间的互作 ,根据各养分的临界值和理想值作出合理的推荐施肥 ,并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取植株样进行分析对作物需... 介绍了澳大利亚农业改进咨询有限公司的测土施肥技术 ,其特点在于对土壤养分和相关指标全面客观的诊断 ,充分考虑各营养元素间的互作 ,根据各养分的临界值和理想值作出合理的推荐施肥 ,并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取植株样进行分析对作物需肥实施动态监测 ,从而指导追肥。最后给出了一个澳方推荐施肥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施肥技术 土壤分析 澳大利亚 推荐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