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伍添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男13例、女16例, 中位年龄9个月(范围:...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9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男13例、女16例, 中位年龄9个月(范围:2个月至9岁3个月), <3岁14例、≥3岁15例。背侧型1例, 过渡型20例, 混杂型8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内容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 M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 EMG)及诱发肌电(triggered-EMG)。观察患儿术后1 d双下肢肌力以及术后6个月双下肢肌力、大小便和脊髓脂肪瘤切除情况。结果 29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手术。14例年龄<3岁的患儿中, SEP基线建立4例, MEP基线建立8例, 2例基线未建立。15例年龄≥3岁的患儿中, SEP基线建立12例, MEP基线建立15例。术中电生理预警情况:SEP预警2例次, MEP预警8例次, EMG预警32例次。29例中, 实现全切及近全切23例, 部分切除6例。术后第1天, 23例下肢肌力正常;6例下肢肌力下降新发/加重, 予康复治疗(术后6个月, 4例下肢肌力恢复至正常, 2例下肢肌力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 无一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新发或加重, 4例术前存在小便功能障碍的患儿中, 2例无改善, 2例恢复正常;3例术前存在大便功能障碍患儿中, 1例无改善, 2例恢复正常。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并指导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进程, 有效降低术中神经损伤风险, 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脂肪瘤 脊髓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缝早闭合并神经发育障碍患儿手术后康复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段雅琴 吴水华 +2 位作者 胡继红 刘娟 刘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颅缝早闭(craniosynostosis,CS)合并神经发育障碍患儿手术后康复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3年3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手术后康复干预的颅缝早闭合并神经发育障碍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 目的探讨颅缝早闭(craniosynostosis,CS)合并神经发育障碍患儿手术后康复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3年3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行手术后康复干预的颅缝早闭合并神经发育障碍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时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GDS)中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评分差值,评价CS合并神经发育障碍患儿手术后康复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将随访末次与首次GDS的DQ评分差值≥10分者归为效果良好组,DQ差值<10分者归为效果欠佳组。收集两组患儿性别、手术年龄、CS类型、主要带养者学历、术后首次及末次GDS评估年龄、康复干预起始年龄、康复干预总时长以及随访时长等,分析CS合并神经发育障碍患儿手术后康复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1例颅缝早闭合并神经发育障碍患儿,其中效果欠佳组14例,效果良好组27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术后首次DQ值[44.50(18.75,62.25)比69.00(62.00,78.00),Z=-3.259,P=0.001]、康复干预起始年龄[(28.00(17.5,36.75)个月比14.00(9.00,18.00)个月,Z=-3.358,P=0.000]、康复干预总时长[(7.500(2.50,12.75)个月比14.00(12.00,18.00)个月,Z=-2.604,P=0.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首次DQ值(OR=1.140,95%CI:1.044~1.246)、康复干预起始年龄(OR=0.919,95%CI:0.849~0.996)、康复干预总时长(OR=1.314,95%CI:1.016~1.698)是CS合并神经发育障碍患儿手术后康复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cut-off值将患儿分组为术后首次DQ≥52.5分组与<52.5分组、康复干预总时长≥9.5个月组与<9.5个月组、康复干预起始年龄≥22.5个月组与<22.5个月组,各分组患儿DQ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首次DQ评分≥52.5分较<52.5分,康复干预总时长≥9.5个月较<9.5个月,康复干预起始年龄≥22.5个月较<22.5个月,康复效果好;提示CS合并神经发育障碍患儿手术后神经障碍程度越轻,康复干预时间越早,疗程越长,康复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康复干预 神经发育障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詹琪佳 吴水华 +8 位作者 肖波 蒋文彬 魏民 王君璐 虞锡丹 沈敏 胡继红 伍添 周渝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23-529,共7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laminectomy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联合康复治疗对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微创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laminectomy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联合康复治疗对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湖南省儿童医院等于2015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在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行SL-SDR联合康复治疗,并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手术前及手术后末次随访时目标肌群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分级及粗大运动功能66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66 items,GMFM-66)评分情况,并评估患儿手术后运动功能变化。结果共有43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49例,女186例;手术年龄(8.2±2.3)岁(3.2~15.5岁)。术前标记目标肌群2523组,受累关节2133个。术中离断神经后根(小根)数为(9.3±3.8)枚/例,其中3849枚(3849/4059,94.8%)符合离断50%神经截面积的标准。术后83例(83/435,19.1%)出现短期下肢浅感觉异常,经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无一例出现长期并发症。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3)个月,目标肌群肌张力、肌力、关节活动度、GFMCS分级及GMFM-66评分均显著改善;术前GMFCS分级为Ⅱ、Ⅲ级者术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Ⅳ、Ⅴ级者(134/309比8/105,P<0.01);术前GMFM-66评分≥50分者术后GMFM-66评分提升值高于术前CMFM-66评分<50分者[(7.65±3.39)分比(5.01±2.18)分,P<0.01];手术时年龄小于6岁者术后GMFCS分级改善情况好于年龄大于6岁者(106/249比36/165,P<0.01);术后GMFCS分级获改善患儿的平均年龄小于术后GMFCS分级无改善患儿的平均年龄[(6.1±1.0)岁比(11.6±1.7)岁,P<0.01]。结论新型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SL-SDR联合康复治疗肢体痉挛瘫痪型脑瘫安全、有效,术后近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并发症 脑性瘫痪/外科学 肌痉挛状态/并发症 肌痉挛状态/外科学 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 脊神经根切断术/方法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儿童椎管内占位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伍添 苏君 +2 位作者 李浩 蒋文彬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用于儿童椎管内占位性疾病手术中对脊髓及神经根功能损伤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椎管内占位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75例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以下...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用于儿童椎管内占位性疾病手术中对脊髓及神经根功能损伤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5例椎管内占位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75例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以下组32例,1~3岁组13例,3岁以上组30例。患儿术中均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14 d评估所有患儿排便、排尿功能以及肢体活动功能,判断术中监测情况与术后症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3岁以上组患儿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TCeMEP)的基线建立均高于1岁以下组及1~3岁组患儿(P<0.05)。术中TCeMEP波幅异常率为15.7%(9/57),SSEP波幅异常率为26.4%(9/34),其中1例与中心静脉压降低相关,2例与麻醉相关,经对症处理后波幅恢复至基线水平;6例与术中操作相关,其中2例停止操作并进一步处理后波幅恢复至基线水平;剩余4例术后出现肌力下降,伴有局部肢体麻木和疼痛等表现,予对症处理,术后14 d症状逐步缓解。结论TCeMEP和SSEP在儿童(特别是3岁以上患儿)椎管内手术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监测指标变化能及时发现手术操作造成的神经组织损伤,通过合理调整操作策略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椎管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
5
作者 张津维 吴水华 +2 位作者 陈朝晖 伍添 苏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的疗效以及介入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并获得成功的1例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患儿临床资料。检索1...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的疗效以及介入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并获得成功的1例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患儿临床资料。检索1980—2022年PubMed、Embase数据库中相关外文文献,检索词为"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 in children;embolization operation";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相关中文文献,检索词为"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栓塞手术"。总结分析本例以及既往文献报道的患儿临床症状、疾病类型、治疗方案及治疗结果。结果共检索到相关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文献6篇(共6例患儿),结合本文报道1例,共7例患儿纳入分析,男6例、女1例,年龄1个月21天至9岁2个月(平均年龄5.87岁),均以眼部症状(如突眼、眼球活动障碍、上睑下垂等)就诊,其中创伤性CCF 5例、自发性CCF 2例。均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1例死亡,6例存活。6例存活患儿于1~12个月随访过程中眼睑下垂、突眼等症状消失,眼球活动恢复正常。结论儿童颈动脉海绵窦瘘少见,介入栓塞术为威胁生命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提供了新的救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介入栓塞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圆锥位置正常与圆锥低位儿童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文海韬 伍添 +2 位作者 陈朝晖 张津维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63-66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儿童圆锥位置正常与圆锥低位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终丝离断术治疗的56例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圆锥位置,... 目的对比分析经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儿童圆锥位置正常与圆锥低位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终丝离断术治疗的56例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圆锥位置,将患儿分成圆锥位置正常组(40例)和圆锥位置下移组(1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术后疗效等。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圆锥位置正常组中,小便功能障碍改善19例(尿失禁改善4例,尿频改善4例,遗尿改善11例),大便功能障碍改善18例(便秘改善12例,粪污改善6例),腰痛缓解1例,下肢麻木缓解4例。圆锥低位组中,小便功能改善7例(尿失禁改善1例,尿频改善2例,遗尿改善4例),大便功能改善6例(便秘改善4例,粪污改善2例),腰痛缓解1例,下肢麻木缓解1例。两组小便功能功能障碍、大便功能障碍、腰痛或下肢麻木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锥位置正常组中,膀胱残余尿量较术前改善17例,肛门直肠测压反应改善17例,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较术前改善4例。圆锥低位组中,膀胱残余尿量较术前减少6例,肛门直肠测压反应改善5例,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较术前改善1例。两组患儿在膀胱残余尿量、肛门直肠测压及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圆锥位置与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无关。但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需收集更多病例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神经管缺损 脊髓压迫症 神经外科手术/分类 马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激活Nrf2/NLRP3/GSDMD信号通路抑制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焦亡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文海韬 陈小燕 +1 位作者 安喆妮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缺糖缺氧再灌注(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诱导SH-SY5Y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醒脑静注射液预处理SH-SY5Y细胞,确定醒脑静注射液给药浓度;将SH-SY5Y细胞随...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缺糖缺氧再灌注(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诱导SH-SY5Y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醒脑静注射液预处理SH-SY5Y细胞,确定醒脑静注射液给药浓度;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OGD/R组、醒脑静注射液+OGD/R组(10μL/mL醒脑静注射液)以及醒脑静注射液+OGD/R+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 related factor 2,Nrf2)抑制剂组(10μL/mL醒脑静注射液+2μmol/mL ML385)共4组,每组实验进行6次(n=6),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asderminD蛋白(GSDMD-N)、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白介素1β前体(pro-interleukin 1,pro-IL-1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Nrf2以及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表达情况;采用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内LDH表达变化情况,采用Hochest/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细胞存活率[(40.16±3.39)%比(101.3±1.54)%]、Nrf2表达水平[(0.47±0.09)比(1.00±0.00)]明显降低;IL-1β[(46.55±9.59)pg/mL比(9.35±3.33)pg/mL]、IL-18[(35.39±10.63)pg/mL比(7.85±3.04)pg/mL]、LDH渗出率[(0.36±0.04)%比(0.18±0.08)%]、GSDMD-N[(2.24±0.36)比(1.00±0.00)]、NLRP3[(2.15±0.23)比(1.00±0.00)]、pro-IL-1β[(3.08±0.17)比(1.00±0.00)]、caspase-1[(2.20±0.32)比(1.00±0.0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OGD/R组比较,醒脑静注射液组细胞存活率[(63.69±11.28)%比(40.16±3.39)%]、Nrf2表达水平[(0.89±0.11)比(0.47±0.09)]明显升高,LDH渗出率[(0.25±0.07)%比(0.36±0.04)%]、IL-1β[(33.30±8.60)pg/mL比(46.55±9.59)pg/mL]、IL-18[(21.72±7.50)pg/mL比(35.39±10.63)pg/mL]、GSDMD-N[(1.34±0.06)比(2.24±0.36)]、NLRP3[(1.25±0.18)比(2.15±0.23)]、pro-IL-1β[(1.65±0.30)比(3.08±0.17)]、caspase-1[(1.23±0.15)比(2.20±0.3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醒脑静组比较,醒脑静+Nrf2抑制剂组Nrf2蛋白表达水平[(0.38±0.12)比(0.89±0.11)]明显降低,LDH渗出率[(0.36±0.07)%比(0.25±0.07)%]、IL-1β[(53.28±6.37)pg/mL比(33.30±8.60)pg/mL]、IL-18[(49.56±8.87)pg/mL比(21.72±7.50)pg/mL]、GSDMD-N[(1.75±0.27)比(1.34±0.06)]、NLRP3[(2.22±0.17)比(1.25±0.18)]、pro-IL-1β[(3.54±0.50)比(1.65±0.30)]、caspase-1[(2.36±0.28)比(1.23±0.1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f2抑制剂可逆转醒脑静注射液对OGD/R损伤诱导SH-SY5Y细胞焦亡的保护作用;醒脑静注射液通过上调Nrf2蛋白表达,抑制OGD/R损伤诱导的SH-SY5Y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焦亡 炎症小体 脑卒中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婴幼儿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2例并文献综述
8
作者 张津维 吴水华 +2 位作者 苏君 陈朝晖 伍添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临床特征、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例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2014年1月至2024年10月PubMed、万方医学... 目的探讨婴幼儿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临床特征、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例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2014年1月至2024年10月PubMed、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中介入栓塞治疗婴幼儿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分型、诊断、介入栓塞治疗方式及治疗结果。结果本院收治的2例中,病例1术后12个月头围52 cm,语言和大运动等发育较术前明显改善,能自行走路,复查头颅MRI提示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较术前明显缩小。病例2术后6个月头围53.5 cm,语言发育较术前改善,复查头颅MRI提示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较术前无变化,脑室扩张较前好转,家属拒绝再次行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目前已失访。共检索到符合纳排标准文献10篇,共报道介入栓塞治疗婴幼儿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15例,加上本院2例,共17例。其中脉络膜型12例,壁内型5例;孕期B超检出3例;经静脉介入栓塞1例,经动静脉联合栓塞1例,经动脉介入栓塞15例。1例死亡,3例动脉瘤样畸形残留,13例治愈(76.47%)。在术前合并脑积水的11例患儿中,术后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2例、无缓解1例、死亡1例。结论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血管畸形,主要临床表现为头围增大、发育落后、心力衰竭,产前彩超、胎儿磁共振检查是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脑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 血管内治疗 栓塞 治疗性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后顶枕截骨重塑术在颅缝早闭合并Chiari畸形Ⅰ型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津维 吴水华 +2 位作者 苏君 伍添 陈朝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目前颅缝早闭合并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的最佳治疗方式尚未明确,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单纯后顶枕截骨重塑术治疗颅缝早闭合并CM-Ⅰ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目的目前颅缝早闭合并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CM-Ⅰ)的最佳治疗方式尚未明确,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单纯后顶枕截骨重塑术治疗颅缝早闭合并CM-Ⅰ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行单纯后顶枕截骨重塑术的29例颅缝早闭合并CM-Ⅰ患儿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患儿基本情况、诊断、影像学检查结果、术中情况以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29例中,男11例、女18例,接受手术时平均年龄31.5个月(3~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年(8个月至4年)。均行单纯后顶枕截骨重塑术,其中27例在行单纯后顶枕截骨重塑术后未再出现Chiari畸形进展以及相关临床症状,无一例发生并发症,2例因Chiari畸形进展而于后期行枕骨大孔减压术。结论单纯后顶枕截骨重塑术治疗颅缝早闭合并CM-Ⅰ患儿安全有效,且能防止Chiari畸形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ARNOLD-CHIARI畸形 外科手术 截骨术 顶骨 截骨术 枕骨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联合目标导向训练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儿预后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段雅琴 张津维 +3 位作者 胡继红 刘娟 吴水华 梁大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2-757,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T)治疗联合目标导向训练(target-oriented planning,GDT)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儿预后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的自发性脑出血患儿...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T)治疗联合目标导向训练(target-oriented planning,GDT)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儿预后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的自发性脑出血患儿临床资料,共30例患儿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一组采取HBOT联合GDT治疗,为HBOT治疗联合GDT组;一组采取常规物理康复治疗,为常规物理康复治疗组。随访12周,收集两组患儿磁共振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MRI-SWI)脑损伤最大横截面、粗大运动功能评估88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88,GMFM-88)、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评估两组康复干预治疗效果。结果协方差分析后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调整治疗前基线值后,HBOT治疗联合GDT组较常规物理康复治疗组治疗后MRI-SWI最大横截面缩小[(3.02±0.12)cm^(2)比(4.77±0.12)cm^(2)],BBS评分增加[(34.294±0.99)分比(27.570±0.99)分],GMFM-88总百分比增加[(65.90±1.19)%比(55.87±1.19)%],ADL评分增加[(58.04±1.14)分比(48.98±1.14)分],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T治疗联合目标导向训练可以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儿脑损伤,促进患儿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自发性 高压氧 目标导向训练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结合显微开颅手术在儿童颅内巨大富血管肿瘤中的应用
11
作者 吴水华 陈朝晖 +4 位作者 范双石 张津维 伍添 邹欣 沈沉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endovascular surgery)结合显微开颅手术(microsurgery)的复合手术(hybrid surgery)在儿童颅内巨大富血管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儿童颅内巨大富...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endovascular surgery)结合显微开颅手术(microsurgery)的复合手术(hybrid surgery)在儿童颅内巨大富血管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儿童颅内巨大富血管肿瘤并接受复合手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患儿,其中后颅窝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2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Ⅳ级);后颅窝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WHOⅠ级)、颞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型细胞瘤(WHOⅠ级)、多型性黄色星型胶质细胞瘤(WHOⅡ级)各1例。患儿均接受复合手术。5例术后均神志清楚,其中4例四肢活动可,术后复查CT均未见颅内出血。出院后3个月随访,MRI复查提示肿瘤未见复发或进展。结论术前介入栓塞治疗可阻断肿瘤主要供血血管,显著减少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时出血,保持术野清晰,栓塞材料在术中有定位与导航功能,为完整切除颅内巨大富血管肿瘤并尽可能保留正常脑组织、保护脑功能提供了保障。介入栓塞治疗结合显微开颅手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血管内操作 神经外科手术 脑肿瘤 血管肿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儿童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浩 范双石 +3 位作者 苏君 张津维 刘一君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儿童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occult tethered cord syndrome,OTCS)的临床效果,为儿童OTCS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经单侧椎间隙入路小切口行终... 目的探讨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儿童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occult tethered cord syndrome,OTCS)的临床效果,为儿童OTCS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经单侧椎间隙入路小切口行终丝离断术治疗的28例OTCS患者临床资料,男21例,女7例;年龄2岁8个月至11岁7个月,平均年龄(6.4±2.4)岁;收集手术前后腰骶部仰卧位及俯卧位MRI检查、术前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膀胱残余尿量、术后病理等结果,随访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8例均经单侧椎间隙入路小切口手术离断终丝,松解栓系。术前仰卧位MRI阳性率为21.4%,俯卧位MRI阳性率为100%,出院后3~6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系统症状。术后症状总缓解率为78%(22/28),其中泌尿系统症状缓解率为72%(13/18),肠道功能障碍缓解率为92%(12/13),双下肢相关症状缓解率为100%(2/2)。结论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终丝离断术能够改善OTCS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腰骶部俯卧位MRI是疑似OTCS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 终丝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健侧为镜像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症疗效分析
13
作者 吴水华 梁大中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单侧冠状缝早闭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7例单侧冠状缝早闭症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均大于3个月,头颅外观均呈不同程度前斜头畸形,均经头面部CT... 目的探讨婴幼儿单侧冠状缝早闭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7例单侧冠状缝早闭症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均大于3个月,头颅外观均呈不同程度前斜头畸形,均经头面部CT平扫加三维重建明确诊断,行3D打印设计骨瓣,根据颅骨畸形特点、畸形程度及就诊年龄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均以健侧为镜像行患侧眼眶重塑整形、以成形眶骨瓣为基线与额骨瓣契合成为"新额部"。观察患儿前斜头畸形改善情况以及颅腔容积变化。结果27例单侧冠状缝早闭症患儿术后平均随访2.4年(3个月至4年),双侧前额与双侧眼眶均位于同一冠状面,前斜头畸形与患侧额叶发育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一例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对于大于3月龄的单侧冠状缝早闭患儿,采取以健侧为镜像重塑患侧眼眶,以成形眶骨瓣为基线重塑额骨瓣形成"新额头"的颅骨重塑整形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冠状缝早闭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月龄以内婴儿颅内出血并血肿形成手术治疗方案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水华 陈朝晖 +3 位作者 范双石 文海韬 邹欣 沈沉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748-75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3月龄以内婴儿颅内出血并血肿形成的外科治疗最佳方案。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例颅内出血并血肿形成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中采用钻孔引流术2例,开颅血... 目的初步探讨3月龄以内婴儿颅内出血并血肿形成的外科治疗最佳方案。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例颅内出血并血肿形成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中采用钻孔引流术2例,开颅血肿清除术8例,并随访所有患儿的治疗结局。结果本组病例最长随访时间为4年。综合股脑动脉DSA造影和病理诊断结果,共4例明确诊断为颅内动静脉畸形并出血。随访结果显示发育良好8例,轻度异常并接受康复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3月龄以内婴儿的颅内出血并血肿,早期在已做好必要准备的情况下,合理选用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致残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外科学 婴儿 新生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颅症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文海韬 顾硕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狭颅症又称之为颅缝早闭,是由于一条或多条颅缝过早闭合或骨化所致颅骨发育障碍而导致的先天畸形,发病率约为1/2500,在先天性颅颌面畸形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唇腭裂畸形[1].狭颅症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矢状缝(40%~50%)、冠状缝(... 狭颅症又称之为颅缝早闭,是由于一条或多条颅缝过早闭合或骨化所致颅骨发育障碍而导致的先天畸形,发病率约为1/2500,在先天性颅颌面畸形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唇腭裂畸形[1].狭颅症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矢状缝(40%~50%)、冠状缝(20%~25%)、额侧(5%~15%)和人字缝(1%~5%)[2].不同的颅缝早闭可导致不同的头颅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颅症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 骨发育障碍 诊疗 颅缝早闭 唇腭裂畸形 先天畸形 头颅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德(Bird)植入式输液港在婴幼儿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水华 沈沉浮 +2 位作者 陈朝晖 范双石 邹欣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92-594,600,共4页
目的探讨巴德(Bird)植入式输液港在婴幼儿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4至2016年行巴德(Bird)植入式输液港侧脑室置入外引流术的32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病历资料,对患儿的病情转归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 目的探讨巴德(Bird)植入式输液港在婴幼儿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4至2016年行巴德(Bird)植入式输液港侧脑室置入外引流术的32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病历资料,对患儿的病情转归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儿中颅内出血并脑积水15例,颅内感染并脑积水10例,颅内肿瘤并脑积水7例。巴德(Bird)植入式输液港侧脑室置入外引流术后转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取出巴德输液港22例,继续留置输液港治疗1例,放弃治疗3例,术后无继发颅内感染病例。结论巴德(Bird)植入式输液港置入术治疗婴幼儿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效果良好,手术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德(Bird)输液港 脑积水 治疗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2月龄婴儿颅内巨大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水华 陈朝晖 +2 位作者 范双石 邹欣 沈沉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颅内动脉瘤(infantile intracranial aneurysm,IAM)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1例2月龄颅内动脉瘤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PubMed、SpringerLink、G... 目的分析婴幼儿颅内动脉瘤(infantile intracranial aneurysm,IAM)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1例2月龄颅内动脉瘤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PubMed、SpringerLink、Google Schola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婴幼儿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儿,女,2月龄,行开颅探查颅内动脉瘤夹闭切除术,患儿相继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再次来院随访复查,随访发现患儿发育良好,无明显临床症状,精神营养好,智力同正常同龄儿。先后两次复查头颅MRI+MRA,未见明显异常。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联合本中心1例患儿,共有7例IAM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女比为1∶6,平均年龄为4.29个月。6例以癫痫症状为首要临床表现,1例以嗜睡为首要临床表现。6例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5例影像学表现为脑实质出现异常,1例为硬膜下出血,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FISHER分级为Ⅳ级,1例为Ⅱ级。7例动脉瘤瘤体大小平均为0.99 cm,其中本院病例动脉瘤瘤体最大为1.5 cm。7例手术治疗患儿中,6例(6/7,85.7%)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1例(1/7,14.3%)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切除术。7例术后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3例预后正常,4例出现部分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结论婴幼儿动脉瘤十分罕见,起病机理有别于成人,目前治疗以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为主,预后优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海韬 吴水华 +2 位作者 陈朝晖 范双石 张津维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973-976,983,共5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对患儿脊髓压迫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实行显微切除术的椎管内肿瘤患儿3例,记录其临床症状、基本体征、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等数据。观察患儿术前、术后肢体...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对患儿脊髓压迫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实行显微切除术的椎管内肿瘤患儿3例,记录其临床症状、基本体征、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等数据。观察患儿术前、术后肢体疼痛麻木、乏力等脊髓压迫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例椎管内肿瘤患儿中神经鞘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肿瘤全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患儿下肢乏力均得到缓解,疼痛麻木缓解1例,无一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采用显微切除术治疗小儿椎管内肿瘤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脊髓压迫症状,患儿总体预后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脊髓压迫症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吸引装置在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朝晖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装置(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在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C...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装置(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在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CUSA技术分为常规组(n=47)和CUSA组(n=15),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CUSA组手术时间为(120±43)min,常规组为(220±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1,P<0.05)。CUS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 (0/1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2,P=0.321)。常规组中症状加重4例,分别为大小便功能障碍和双下肢畸形,改善10例,稳定33例。CUSA组无一例症状加重;需间歇导尿1例,3个月随访时排尿功能恢复;改善4例;稳定11例。结论通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术中使用CUSA切除脂肪瘤组织等综合措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脂肪瘤型脊髓拴系患儿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吸引装置 脂肪瘤 神经管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Crouzon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59-160,共2页
Crouzon综合征是颅缝过早闭合导致的一种颅面部畸形,约占颅缝早闭症的4.8%[1]。Crouzon综合征是颅缝早闭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手术是治疗的唯一途径,手术主要目的是扩充颅腔容积,解除早闭以及定容颅腔颅骨对大脑发育的阻碍。3D打印... Crouzon综合征是颅缝过早闭合导致的一种颅面部畸形,约占颅缝早闭症的4.8%[1]。Crouzon综合征是颅缝早闭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手术是治疗的唯一途径,手术主要目的是扩充颅腔容积,解除早闭以及定容颅腔颅骨对大脑发育的阻碍。3D打印(3D printing)技术可以实现针对特定患者、特定需求的各种器官个性化生产。本研究采用3D打印技术,对Crouzon综合征患儿颅骨进行1∶1还原,并进行个体化手术设计,指引Crouzon综合征手术并评估预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UZON综合征 文献复习 打印 治疗 手术设计 颅缝早闭 颅面部畸形 大脑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