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丘陵区晚稻生长期间CO_2的排放与固定规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卫军 朱良枝 +3 位作者 郝金菊 朱咏莉 余乾文 郭海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静态箱法对红壤丘陵区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与固定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晚稻生长期间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随天气条件(晴天、雨天、阴天)的变化而变化,CO2日净固定量在晚稻生长期间波动性很大,最高达10.35 g.m-2.d-1,在晚... 采用静态箱法对红壤丘陵区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与固定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晚稻生长期间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随天气条件(晴天、雨天、阴天)的变化而变化,CO2日净固定量在晚稻生长期间波动性很大,最高达10.35 g.m-2.d-1,在晚稻成熟期表现为CO2负固定,为-0.92 g.m-2.d-1;整个晚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和土壤呼吸CO2排放量分别为20.4和6.3 t.hm-2,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与水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在整个晚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吸收碳量为3.85 4.0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生态系统 红壤丘陵区 CO2通量 碳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素对食用优质稻垩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玉烛 马国辉 +6 位作者 朱德保 何英豪 谢建红 黎用朝 吴宏恒 朱明 刘国京 《作物研究》 1999年第3期9-13,共5页
为探讨栽培和生态因素对优质稻稻米垩白的影响,1996~1998 年在长沙和临澧开展了优质食用稻栽培技术体系的多项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栽培技术和生态因素均对稻米垩白有一定的影响,尤以土壤条件、硫钙镁等中微量元素以及化学... 为探讨栽培和生态因素对优质稻稻米垩白的影响,1996~1998 年在长沙和临澧开展了优质食用稻栽培技术体系的多项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栽培技术和生态因素均对稻米垩白有一定的影响,尤以土壤条件、硫钙镁等中微量元素以及化学调控剂等效果较为明显。早稻在灰泥田和紫潮泥田种植,稻米垩白度较小,晚稻则以黄泥田和灰泥田种植有利降低稻米垩白度;一定量的硫钙镁等中微量元素均有降低稻米垩白度的效果;化学调控剂效果明显,但对不同品种影响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稻米品质 垩白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循环对红壤稻田系统有机质积累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卫军 王凯荣 +1 位作者 刘鑫 邓先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中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对红壤稻田系统土壤有机质积累的贡献结果表明,红壤稻田系统有机物料自然归还量可达6 16 2kg/hm2 ,人为归还量可达13480kg/hm2 ;仅依靠系统内有机物料的自然归还,其土壤有机质亏缺为5 0 %左右,呈... 中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对红壤稻田系统土壤有机质积累的贡献结果表明,红壤稻田系统有机物料自然归还量可达6 16 2kg/hm2 ,人为归还量可达13480kg/hm2 ;仅依靠系统内有机物料的自然归还,其土壤有机质亏缺为5 0 %左右,呈下降趋势;系统内可循环再利用的有机物料全部还田,土壤有机质盈余率可达80 %以上;预测结果显示有机物料循环再利用5 0年内可提高土壤有机质19.4~32 .6 g/kg ,增长率达83.6 %~14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红壤稻田系统 土壤有机质 还田 长期定位试验 有机质积累 循环再利用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熟制油稻稻区品种搭配方式的示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国辉 张玉烛 +5 位作者 徐叔云 黄志农 何英豪 邵勇 刘朝友 肖丽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9-82,共4页
The different collocation patterns of double-cropping rice cultivars in the rape-rice-rice system areahave demonstrat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it is easy for reaching high yield to collocate the late-maturing early ri... The different collocation patterns of double-cropping rice cultivars in the rape-rice-rice system areahave demonstrat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it is easy for reaching high yield to collocate the late-maturing early rice(LME), Xiangzaoxian 19 and 810 S/D100 with the late-maturing late rice (LML),Pei’ai 64S/Teqing;while the midmaturing early rice (MME) with the LML or the LME with the mid-maturing late rice (MML) gives the loweryields, and the early-maturing early rice (EME) with LML gives the lowest output. In order to produce high yield indouble-cropping rices and develop the yield potential for the early ric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collocation be"full capacity", and adopting the matching skills of the seedling raising is the key technique to let "full capacity" butnot "over capacity" of the collo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稻三熟制 早、晚稻品种搭配 育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早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国辉 张玉烛 +5 位作者 何英豪 黄志农 肖丽荣 徐淑云 刘朝友 邵勇 《作物研究》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1996年在洞庭湖三熟制双季稻区的临澧县,实施了以“满负荷”品种搭配为主的早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区达到了预期的每公顷产量7500kg,产值15000元的目标,分析了高产栽培的施肥水平、产量结构、经济效益和主要气... 1996年在洞庭湖三熟制双季稻区的临澧县,实施了以“满负荷”品种搭配为主的早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区达到了预期的每公顷产量7500kg,产值15000元的目标,分析了高产栽培的施肥水平、产量结构、经济效益和主要气候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完全可以取得早稻的高产高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栽培 三熟制 双季稻 早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食用早籼干物质积累特点及与产量和米质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玉烛 肖丽荣 +6 位作者 马国辉 戴平安 谢建红 刘国京 朱明 吴宏恒 刘朝友 《作物研究》 1999年第3期4-8,22,共6页
优质稻具有自身的发育特点,其干物质积累与普通水稻品种是不同的。为探讨优质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和米质的关系,于 1996~1998 年在长沙和临澧基点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优质稻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及... 优质稻具有自身的发育特点,其干物质积累与普通水稻品种是不同的。为探讨优质稻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和米质的关系,于 1996~1998 年在长沙和临澧基点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优质稻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及经济系数均不同程度地低于普通高产品种,而且米质愈优,差异愈大,从而导致优质稻品种最终的产量较低。栽培因素对优质稻的干物质积累有着重要的影响。栽培上主要应围绕提高前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度控制中期增长速度,促进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提高全期干物质积累总量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生理 干物质积累 产量 米质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高产栽培途径研究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玉烛 马国辉 +6 位作者 肖丽荣 谢建红 黄志农 何英豪 吴宏恒 罗春城 刘朝友 《作物研究》 1998年第3期1-4,共4页
为探讨早稻高产的途径,对湘早籼24号采用了旱育移栽、软盘抛秧、分厢撒播和机械化条点播四种栽培方式处理。结果表明,旱育移栽的单位面积产量、净产值和纯收入均最高,软盘旱育抛栽的劳动生产率和利润最高,并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的... 为探讨早稻高产的途径,对湘早籼24号采用了旱育移栽、软盘抛秧、分厢撒播和机械化条点播四种栽培方式处理。结果表明,旱育移栽的单位面积产量、净产值和纯收入均最高,软盘旱育抛栽的劳动生产率和利润最高,并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的生育特性、群体发育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认为应根据生产特点选择不同的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熟制稻区“旱育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国辉 何英豪 +3 位作者 张玉烛 徐淑云 黄志农 邵勇 《作物研究》 1998年第4期4-6,共3页
为探讨“旱育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方式的效果,1997年在临澧开展了几种旱育秧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与旱育多两大秧相比,小苗期表现出苗整齐度、茎基宽、白根数、百株干重均较优,立枯病株率较低;寄秧期秧... 为探讨“旱育软盘抛寄两段育秧”方式的效果,1997年在临澧开展了几种旱育秧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与旱育多两大秧相比,小苗期表现出苗整齐度、茎基宽、白根数、百株干重均较优,立枯病株率较低;寄秧期秧苗分蘖增长相对较快,最高苗数有较明显的优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较高,增产达4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栽培 三熟制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分组配对早稻米质和产量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何英豪 张玉烛 +3 位作者 蒋宗贵 朱兰桥 刘朝友 吴宏恒 《作物研究》 1999年第3期23-25,共3页
在 1996,1997 年田间和盆栽试验的基础上,1998 年进行了不同中微量元素配方对早稻米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S, M g, Ca 与 N, P, K 组配,具有增产和改善米质的作用,尤以高 S低 M g 中 Ca... 在 1996,1997 年田间和盆栽试验的基础上,1998 年进行了不同中微量元素配方对早稻米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S, M g, Ca 与 N, P, K 组配,具有增产和改善米质的作用,尤以高 S低 M g 中 Ca 处理为佳,表现为产量和整精米率提高,垩白度降低,精米长宽比增大。不同品种之间,优质稻的效果明显大于普通高产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施肥 养分组配 米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高一少”栽培下的香两优68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志农 张玉烛 +8 位作者 朱明 蒋宗贵 竺习武 马国辉 何英豪 吴宏恒 肖丽荣 刘国京 刘朝友 《作物研究》 1999年第3期43-45,共3页
在临澧基点核心试验区百亩优质样方实施的“三高一少”栽培条件下,进行了两系杂交优质稻香两优68 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特点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稻种变化及栽培技术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主要病虫发生量增加、危害程度加重。在药剂... 在临澧基点核心试验区百亩优质样方实施的“三高一少”栽培条件下,进行了两系杂交优质稻香两优68 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特点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稻种变化及栽培技术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主要病虫发生量增加、危害程度加重。在药剂防治上要求高效、低毒、安全、广谱,主要选用以生物制剂与仿生农药结合的复配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病虫害 发生特点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丰散防治杂交水稻主要病虫害药效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志农 黄洪 +3 位作者 张玉烛 马国辉 徐叔云 唐汇国 《作物研究》 2000年第1期18-20,26,共4页
针对杂交水稻及优质稻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的特点 ,在大量高效、低毒农药品种筛选的基础上 ,初步研制出以治虫防病为一体的新型复配剂“稻丰散”。 1996~ 1998年在国家水稻工程临澧基点 ,进行了多次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示范 ,结果表明 :在水... 针对杂交水稻及优质稻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的特点 ,在大量高效、低毒农药品种筛选的基础上 ,初步研制出以治虫防病为一体的新型复配剂“稻丰散”。 1996~ 1998年在国家水稻工程临澧基点 ,进行了多次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示范 ,结果表明 :在水稻破口抽穗期施用稻丰散 1350 g/ hm2 ,对稻飞虱、稻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 90 %和 80 %以上 ,防治稻曲病的效果为 81.58% ,同时对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粒黑粉病均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且对天敌较为安全 ,是较为理想的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丰散 复配农药 药效试验 药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培矮64S/E32百亩高产样方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国辉 吴宏恒 +1 位作者 张玉烛 徐叔云 《作物研究》 2000年第3期5-8,共4页
1999年在临澧县开展了超级杂交稻培矮 6 4 S/ E32的两个百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尽管遇到不利的气候影响 ,仍获得了好的收成。湖堰示范点产量为 830 0 .5kg/ hm2 ,新河示范点为94 0 0 .5kg/ hm2 ,比大面积栽培增产 30 .4 %~ 39.6 ... 1999年在临澧县开展了超级杂交稻培矮 6 4 S/ E32的两个百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尽管遇到不利的气候影响 ,仍获得了好的收成。湖堰示范点产量为 830 0 .5kg/ hm2 ,新河示范点为94 0 0 .5kg/ hm2 ,比大面积栽培增产 30 .4 %~ 39.6 %。产量结构分析表明 ,足穗、大穗、总库容量大是培矮 6 4 S/ E32高产的重要保障。对其生育期表现、叶面积生长特点、施肥水平进行了调查 ,并讨论了此类特迟熟杂交组合在湘北栽培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产栽培 示范 培矮64S/E32 超级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两优特青的早穗影响因素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13
作者 张玉烛 马国辉 +8 位作者 何英豪 谢建红 肖丽荣 黄志农 杨先忠 吴宏恒 刘朝友 许仲材 龚月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5-20,共6页
观察两系高产组合培两优特青25丘不同程度早穗的稻田,并辅以育秧方式、播种期、播种量、寄插密度和大田密度试验,分析早穗形成的特点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秧龄及高氮是影响早穗的主要因素,两段秧和烯效唑具有一定范围的... 观察两系高产组合培两优特青25丘不同程度早穗的稻田,并辅以育秧方式、播种期、播种量、寄插密度和大田密度试验,分析早穗形成的特点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秧龄及高氮是影响早穗的主要因素,两段秧和烯效唑具有一定范围的缓解作用。严重早穗可造成12%~14%的减产,表现优势穗减少,穗均总粒数和千粒重下降;轻度早穗仍属高产栽培的正常范围,高位分蘖补偿成穗及早穗结实率提高是大田补偿栽培可利用的主要特性。并以营养体的发育程度建立了早穗的评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龄 早穗 补偿栽培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稻稻三熟制稻区早稻育秧方式“旱育多两大”的示范研究
14
作者 马国辉 徐叔云 +5 位作者 黄志农 何英豪 张玉烛 刘朝友 肖丽荣 邵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14,共6页
根据洞庭湖三熟制稻区的生态特点及生产实践,提出了“旱育多两大”三熟制早稻育秧方式。这一方式将耐寒旱育秧与“多两大”两段育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抗逆性强、秧龄弹性大、肥水集约管理、秧苗个体发育均衡、秧苗素质好及增产、... 根据洞庭湖三熟制稻区的生态特点及生产实践,提出了“旱育多两大”三熟制早稻育秧方式。这一方式将耐寒旱育秧与“多两大”两段育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抗逆性强、秧龄弹性大、肥水集约管理、秧苗个体发育均衡、秧苗素质好及增产、节膜等特点。这有利于温光资源较差的三熟制稻区选择迟熟早稻、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实行品种搭配“满负荷”但不超负荷而促使早晚两季三熟全年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熟制 早稻 育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食用早稻新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用朝 张黎光 +4 位作者 徐秋生 刘朝友 文志平 李中源 黄海明 《作物研究》 1999年第3期40-42,共3页
在 1996~1997 年田间筛选的基础上,1998 年对从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4 个品种(组合),以湘早籼13 号为对照进行多点田间品比筛选和抗性鉴定,并进行了米质分析,评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组合)有:株早籼5 号、香... 在 1996~1997 年田间筛选的基础上,1998 年对从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4 个品种(组合),以湘早籼13 号为对照进行多点田间品比筛选和抗性鉴定,并进行了米质分析,评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组合)有:株早籼5 号、香两优68、丰优早11 号、浙 9521、中鉴101 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品种筛选 水稻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食用早稻百亩样方高产栽培示范与调查
16
作者 张玉烛 马国辉 +3 位作者 何英豪 吴宏恒 吴输 刘国京 《作物研究》 1999年第3期36-39,共4页
1998 年在临澧国家水稻工程基点开展了优质食用早稻百亩样方高产栽培示范,面积694 hm 2,品种为香两优68 和浙9521。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7 7940 kg/hm 2。对其产量构成、群体生长动态、干物质积累... 1998 年在临澧国家水稻工程基点开展了优质食用早稻百亩样方高产栽培示范,面积694 hm 2,品种为香两优68 和浙9521。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7 7940 kg/hm 2。对其产量构成、群体生长动态、干物质积累和施肥水平的多点调查分析后认为,优质早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应围绕促进前期快发,中期适度控制,增加有效穗,扩大库容量,提高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来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 示范 调查 早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北高蛋白饲料早稻新品种筛选研究
17
作者 刘朝友 马国辉 +5 位作者 唐启源 徐叔云 黄志农 张玉烛 刘国京 郑明安 《作物研究》 1998年第2期16-18,共3页
在1996年高蛋白饲料早稻品种(组合)筛选基础上,1997年又比较研究了省内外征集的高产早稻新品种(组合)。结果表明,95早鉴25,WH07,中早18,湘早籼24号,威优56,96早鉴112产量优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高... 在1996年高蛋白饲料早稻品种(组合)筛选基础上,1997年又比较研究了省内外征集的高产早稻新品种(组合)。结果表明,95早鉴25,WH07,中早18,湘早籼24号,威优56,96早鉴112产量优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高,生育期适宜,经济性状好,可作为饲料稻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蛋白质 品种筛选 湘北 高蛋白饲料早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两系杂交晚稻两优288在湘北地区的表现及组装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刘朝友 徐叔云 +3 位作者 苏宏泰 夏妍枝 黄志农 马国辉 《中国稻米》 1997年第3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晚稻 杂种 两优288 高产 栽培 湘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洪美 侯凤英 朱兰桥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5年第6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 生石膏粉 生石灰粉 培养料配方 矿物质元素 最适温度 菌丝生长 堆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次生花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桂喜 郝诗枝 《作物研究》 2002年第3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发生原因 防止措施 油菜 次生花 田间表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