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前内入路解剖单束重建与过顶位单束重建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铁柱 陈宏文 +8 位作者 王靖 李思鸿 翁晓军 黄术 张丽娜 蒋志达 朱健 李彪 李晓声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ASB)重建与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44例ACL断裂的单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SB重建手术22例(ASB组),采用OSB重建手术22例(OSB组)。两...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ASB)重建与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44例ACL断裂的单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SB重建手术22例(ASB组),采用OSB重建手术22例(OS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在膝关节活动度方面,ASB组无屈曲、伸直受限;OSB组1例伸直受限5°,无屈曲受限;在Lachman试验方面,ASB组均为阴性,OSB组术后Ⅰ度3例,但止点硬。两组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轴移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ASB重建ACL,在控制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OSB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解剖单束重建 过顶单束重建 前内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在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君君 周益昭 +3 位作者 黄术 夏铎 刘仁峰 刘宝荣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在修复半月板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1)将微骨折术及脂肪垫粉碎术中释放的样本转移至实验室,培养并鉴定其中细胞的特性;(2)所取病例来自于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半月板损伤并行...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在修复半月板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1)将微骨折术及脂肪垫粉碎术中释放的样本转移至实验室,培养并鉴定其中细胞的特性;(2)所取病例来自于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半月板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75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病例分为A组(微骨折术)、B组(脂肪垫粉碎术)及C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采用Lyshol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不良事件(关节肿胀及膝前区疼痛)评估。结果 (1)基础实验中,微骨折术释放的细胞为成纤维状细胞状,生长迅速,旋涡辐射样生长;脂肪垫粉碎术释放的细胞大多类似成纤维细胞,含有少量杂质及坏死细胞,呈长梭状。干细胞试剂盒鉴定两种细胞均符合干细胞特性,考虑其分别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髌下脂肪垫来源干细胞(IPFPSCs);(2)临床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0个月(8~11个月)随访,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前,A、B、C组的Lysholm及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大致相同。术后末次随访中,各组末次随访的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的Lysholm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事件早期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差异。结论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均对半月板损伤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后者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间窝微骨折术 髌下脂肪垫粉碎术 半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9例毒副作用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秀娟 伍艳鹏 +7 位作者 贺湘玲 田鑫 李婉丽 邹润英 邹慧 朱呈光 刘华 陈可可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所致毒副作用的临床特点。方法 79例ALL患儿按诊断标准分为标危组(MTX使用剂量为3g/m^2)和中高危组(MTX使用剂量为5g/m^2),接受HD-MTX治疗。在MTX开始36h后予亚叶酸钙解...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所致毒副作用的临床特点。方法 79例ALL患儿按诊断标准分为标危组(MTX使用剂量为3g/m^2)和中高危组(MTX使用剂量为5g/m^2),接受HD-MTX治疗。在MTX开始36h后予亚叶酸钙解救,检测42~48h MTX血药浓度,同时观察患儿HD-MTX治疗后的毒副作用。结果 79例ALL患儿接受HD-MTX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和血小板减少的分别为52例(66%)、43例(54%)和10例(13%),发生肝脏毒性、黏膜损害和胃肠道反应者各为24例(30%)、29例(37%)和16例(20%),无一例发生肾脏毒性。42~48h MTX血药浓度与毒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较标危组与中高危组MTX使用毒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D-MTX治疗ALL时毒副作用多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损害和肝脏毒性。毒副作用的发生与MTX血药浓度有关联,未发现使用3g/m^2和5g/m^2的MTX剂量与毒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bularine对Jurkat、K562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伍艳鹏 贺湘玲 +1 位作者 邹惠 游亚兰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了解药物zebularine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K562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在白血病基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根据zebularine作用终浓度将白血病细胞株Jurkat、K562各分为3组:对照组、250μmol/L组、500μmol/L组,分别用... 目的了解药物zebularine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K562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在白血病基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根据zebularine作用终浓度将白血病细胞株Jurkat、K562各分为3组:对照组、250μmol/L组、500μmol/L组,分别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Jurkat、K562细胞在药物干预48 h后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检测结果,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结果在zebularine干预48 h后,在对照组和250μmol/L组均检测不到p53mRNA表达,而在500μmol/L组中检测到有p53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6组细胞样品中均检测到p53蛋白表达,在500μmol/L组中表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Zebularine可促进Jurkat、K562白血病细胞株p53的表达,并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提示zebula-rine的干预激活了p53的表达,为zebularine治疗白血病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BULARINE JURKAT K562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TS联合作用与ALL患儿HD-MTX化疗毒副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鑫 贺湘玲 +6 位作者 郑敏翠 伍艳鹏 邹润英 邹惠 游亚兰 刘华 朱秀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98-302,307,共6页
目的:探讨 MTHFR、TS基因多态性联合作用对ALL患儿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以及与MTX血药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MTHFR、TS基因多态性联合作用在个体化治疗及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ALL患儿73例,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后... 目的:探讨 MTHFR、TS基因多态性联合作用对ALL患儿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以及与MTX血药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MTHFR、TS基因多态性联合作用在个体化治疗及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ALL患儿73例,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后测序鉴定MTHFR C677T、MTHFR A1298C、TS 5’-UTR的基因型。观察所有ALL患儿HD-MTX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并监测MTX血药浓度。以Logistic 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毒副作用的危险度;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 HD-MTX 化疗后 MTHFR C677T、MTHFR A1298C、TS 的不同基因型之间42~48 h MTX血药浓度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MTHFR677 CT/TT合并1298 AC/CC基因型者,其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的风险下降了2.9倍,而黏膜损害发生的风险则增加了4.3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2)MTHFR1298 AC/CC合并TS 3R/3R基因型者,其发生黏膜损害的风险增加了5.4倍,差异有显著性(χ2=4.911,P=0.027)。(3)MTHFR677 CT/TT合并TS 3 R/3R基因型与HD-MTX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无关。(4)MTHFR677 CT/TT+MTHFR1298 AC/CC+TS 3 R/3 R基因型者,其黏膜损害发生的风险增加了7.5倍,且差异有显著性(χ2=5.295,P =0.021)。结论 TS和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可与ALL患儿HD-MTX化疗后黏膜损害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胸苷酸合成酶 基因多态性 甲氨蝶呤 毒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2-p53通路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夏立丰 李义荣 谌南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8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MDM2蛋白、p53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5例胶质瘤组织中MDM2、p53的表达。结果MDM2、p5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7·1%(6/35),45·7%(16/35)。MDM2表达与突变型p53表... 目的探讨MDM2蛋白、p53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5例胶质瘤组织中MDM2、p53的表达。结果MDM2、p5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7·1%(6/35),45·7%(16/35)。MDM2表达与突变型p53表达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531)。两者均与胶质瘤病理分型相关,标准回归系数(Beta)值分别为:MDM20·443,p530·74。结论Mdm2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是肿瘤高度恶性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MDM2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培训模式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汤珂 蔡益民 +1 位作者 石泽亚 秦月兰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5期189-189,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1+1"培训模式对来源于不同专科病房护士的培训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培训模式对77名参加湖南省介入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 目的探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1+1"培训模式对来源于不同专科病房护士的培训效果,为进一步完善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培训模式对77名参加湖南省介入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学员的得分情况。结果 1培训后所有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2.23±7.32)分、介入病房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3.04±7.49)分、非介入病房学员理论考核得分(71.87±7.29)分均高于培训前的(57.10±8.26)分、(61.75±7.48)分、(55.0±7.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来源于介入病房与非介入病房的学员培训前理论得分为(61.75±7.48)分、(55.0±7.7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理论得分为(73.04±7.49)分、(71.87±7.29)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的实践考核得分为(83.54±6.58)分、(81.94±7.0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介入专科护士培训中,来源于不同专科病房的学员理论基础有差异,"1+1"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介入专科护士培训学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实现培训的同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专科护士 培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学特点对肝门胆管癌术式选择的影响
8
作者 毛先海 李灼日 +3 位作者 吴金术 田秉璋 蒋波 刘初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分析肝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点对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引流术组以低分化和黏液腺癌病例为主,共28例,占该组的73.68%,而切除术组以高分化腺癌为多。引流术组38例全部存在转移... 目的分析肝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点对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引流术组以低分化和黏液腺癌病例为主,共28例,占该组的73.68%,而切除术组以高分化腺癌为多。引流术组38例全部存在转移,切除术组8例有转移。本组42例I型、II型、部分III型行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13例III型和25例Ⅳ型肝门胆管癌病例仅能作姑息性引流术。切除术组平均生存期(24.63±5.21)个月,引流术组平均生存期(12.27±4.33)个月,两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组织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胆肠引流术 肝切除术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橙黄决明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伍洋科 李莎 +2 位作者 蒋菲娅 颜笑 刘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11,共7页
本文以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平台检测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橙黄决明素组、阿托伐他汀组中血浆脂肪酸的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间游离脂肪酸的差异,探讨橙黄决明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浆脂肪酸含量变... 本文以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平台检测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橙黄决明素组、阿托伐他汀组中血浆脂肪酸的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间游离脂肪酸的差异,探讨橙黄决明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浆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本实验成功建立了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且四组之间的脂肪酸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模型组相比较于正常对照组C14∶0、C16∶1、C18∶1、C20∶0、C20∶1、C22∶6、C22∶0有显著性差异(P<0.05);橙黄决明素组中C14∶0、C20∶4、C20∶5、C20∶0、C22∶6的含量对比阿托伐他汀组和模型组要更接近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C14∶0、C20∶0、C22∶6三种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高脂血症代谢异常有关,且橙黄决明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高脂血症的脂肪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橙黄决明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面Simpson法在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波 郑昭芬 危安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Simpson法测量左室功能指导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及对照组(非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和双平面Simpson法技术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目的探讨Simpson法测量左室功能指导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及对照组(非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和双平面Simpson法技术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非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M型法诊断急性心力衰竭诊断符合率为81.7%,双平面Simpsons法诊断率为93.9%,双平面Simpsons法优于传统M型法(P <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双平面Simpson法技术测量左室功能优于传统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面Simpson法 急性心力衰竭 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孤立性纤维瘤超声造影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阳仔怡 邹倩 +1 位作者 张艳银 危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095-2095,2099,共2页
患者女,4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5天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实验室检查:乙肝五项:小三阳;HBV-DNA:1.94E+03;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正常。超声表现:肝S7段可见类圆形稍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后方... 患者女,4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5天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实验室检查:乙肝五项:小三阳;HBV-DNA:1.94E+03;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正常。超声表现:肝S7段可见类圆形稍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后方可见栅栏样声影,范围约34 mm×27 mm×33 mm(图1),CDFI:结节内部及周边暂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精准辅助小切口离断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附22例报告) 被引量:20
12
作者 任伟刚 段燚星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精准辅助小切口离断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手术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 22例小儿UPJO行后腹腔镜精准辅助小切口离断肾盂成形术。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3.5岁;左侧13例,右侧7例,...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精准辅助小切口离断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手术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 22例小儿UPJO行后腹腔镜精准辅助小切口离断肾盂成形术。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3.5岁;左侧13例,右侧7例,双侧肾积水2例。结果辅助小切口长度1.5~4.0 cm,平均2.6 cm,手术时间42~95 min,平均63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5 ml,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6.6 d。围手术期尿漏1例,因术后护理不当夹闭导尿管导致,术后延长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后治愈。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B超及尿路造影(CTU)显示肾积水及肾功能均得到改善,尿常规正常。结论对于部分小儿UPJO,后腹腔镜精准辅助小切口离断肾盂成形术是一种微创、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后腹腔镜术 小儿 离断肾盂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黄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4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 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