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进增压汽油机动力性能的控制参数以及增压器预匹配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邵发科 廖诚 +3 位作者 付建勤 朱国辉 刘敬平 夏言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70-3677,共8页
对3台先进车用增压直喷汽油机性能进行对标试验,通过对运行与性能实测数据的二次开发总结其共性规律,得到能用于在不同发动机之间进行交叉对比和设置仿真计算边界条件的机械效率散带图,提炼出影响增压汽油机动力性能的关键参数J和K,其... 对3台先进车用增压直喷汽油机性能进行对标试验,通过对运行与性能实测数据的二次开发总结其共性规律,得到能用于在不同发动机之间进行交叉对比和设置仿真计算边界条件的机械效率散带图,提炼出影响增压汽油机动力性能的关键参数J和K,其中代表指示热效率水平的参数J范围为0.35~0.40,参数K与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参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借助所得到的共性规律,针对某1.5 L增压直喷汽油机的动力性能开发目标进行增压压力和空气流量的预估,以此为基础预选、优化增压器,并为该发动机的详细性能仿真数模提供边界条件,验证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 汽油机 对标试验 共性规律 增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速汽油机改LNG发动机动力性下降问题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靖 马慧超 +2 位作者 王毅 张思远 李克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9,共7页
针对直接将汽油机改为LNG发动机导致的动力性下降问题,通过GT-Power与试验标定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因素法的高速LNG发动机配气相位优化方法:在降低泵气损失、减少缸内废气、提高充气效率的前提下,减小气门重叠角;针对优化后... 针对直接将汽油机改为LNG发动机导致的动力性下降问题,通过GT-Power与试验标定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因素法的高速LNG发动机配气相位优化方法:在降低泵气损失、减少缸内废气、提高充气效率的前提下,减小气门重叠角;针对优化后的配气相位,优化设计凸轮型线;同时根据LNG燃烧特性,在控制最高燃烧温度和压力的前提下,适当将点火提前角增大,合理组织燃烧,使燃烧更加及时完全,从而提高燃烧效率。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凸轮型线满足配气机构运动学动力学要求,高速LNG发动机最大功率较之优化前提高约7.9%,最低燃料消耗率降低约5.8%,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LNG发动机的动力性下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发动机 动力性 配气相位 单因素法 点火提前角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燃油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军成 刘敬平 韩志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6,共7页
阐述一种液压混合动力垃圾回收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的构成和能量策略;采用整车性能模拟软件GT-DRIVE和自编程序联合模拟计算的方法,建立该液压混合动力垃圾回收车的整车燃油经济性计算模型;根据指定的运行工况对垃圾回收车的1个工作循环... 阐述一种液压混合动力垃圾回收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的构成和能量策略;采用整车性能模拟软件GT-DRIVE和自编程序联合模拟计算的方法,建立该液压混合动力垃圾回收车的整车燃油经济性计算模型;根据指定的运行工况对垃圾回收车的1个工作循环进行模拟,计算得到车辆的燃油消耗量和发动机工作工况点分布;将计算结果与原柴油机动力垃圾回收车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油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液压混合动力技术既能回收利用车辆制动能,又能调整优化发动机的工作点,在指定工况内,最大节油量达43.30%,因此,该技术应用于常停常起工况的大质量车辆上具有较强的节油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液压混合动力 燃油经济性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能量流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敬平 付建勤 +2 位作者 冯康 赵智超 王树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3,共6页
基于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轿车用柴油机的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能量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动机排气能量在涡轮机-压气机-中冷器中的传递过程,得出了涡轮机回收排气能量的潜力和增压系统的能量流特性.... 基于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轿车用柴油机的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能量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动机排气能量在涡轮机-压气机-中冷器中的传递过程,得出了涡轮机回收排气能量的潜力和增压系统的能量流特性.结果表明:增压系统能量流分布和排气能量回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发动机和增压器的运行工况;外特性下,在增压器低效率区和高效率区涡轮机分别回收约6%和13%的排气能量;其中,增压器大约只利用了2%的排气能量用于提高进气压力能.研究结果为发动机节能和采用复合涡轮增压回收排气能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废气涡轮增压 能量流 余热回收 GT-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在轻型车模拟工况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征 韩志玉 +2 位作者 杜标 周庭波 刘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1,共8页
通过模拟2种整备质量柴油轻型车在整车运转循环中的运行,计算出典型发动机工况并进行了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影响的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柴油轻型车可以燃烧30%丁醇体积比例的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其燃油经济性所受影响不超过7%;轻型车整备... 通过模拟2种整备质量柴油轻型车在整车运转循环中的运行,计算出典型发动机工况并进行了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影响的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柴油轻型车可以燃烧30%丁醇体积比例的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其燃油经济性所受影响不超过7%;轻型车整备质量明显影响发动机运行工况,导致其排放受丁醇比例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使用不会导致柴油轻型车HC的过度排放,但使CO排放恶化,特别对质量较小的轻型车。此外,丁醇的加入虽然使有些工况NOx排放小幅度增加,但柴油机烟度排放明显降低,为采用EGR手段降低柴油轻型车原始NOx排放腾出了更大的EGR率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丁醇 柴油 混合燃料 轻型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排气歧管低周疲劳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凯敏 杨靖 +3 位作者 张思远 王毅 孙承 潘俊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379,384,共8页
为了探索某增压直喷汽油机排气歧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低周疲劳,首先利用AVL-Fire软件对排气歧管进行内外流场CFD分析,得到排气歧管的热边界条件;然后把热边界条件映射到有限元网格,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出排气歧管瞬变循环工况下的温度... 为了探索某增压直喷汽油机排气歧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低周疲劳,首先利用AVL-Fire软件对排气歧管进行内外流场CFD分析,得到排气歧管的热边界条件;然后把热边界条件映射到有限元网格,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出排气歧管瞬变循环工况下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应变场。最后利用疲劳分析软件计算出排气歧管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排气歧管疲劳寿命预测合理反映了在交变载荷和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排气歧管低周疲劳损伤区域的寿命,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汽油机 排气歧管 热边界条件 低周疲劳 AVL-Fi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波动原理的发动机气体动力学相似性(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敬平 杨汉乾 +2 位作者 赵智超 付建勤 李迎春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基于先进有效的发动机性能模拟技术,对不同排量发动机进气歧管系统气体动力学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确定和验证了气体动力学相似性的主要因素,如压力波频率和振幅.首次提出了同缸数不同排量发动机达到同一充气效率的相似性准则.当满足气体... 基于先进有效的发动机性能模拟技术,对不同排量发动机进气歧管系统气体动力学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确定和验证了气体动力学相似性的主要因素,如压力波频率和振幅.首次提出了同缸数不同排量发动机达到同一充气效率的相似性准则.当满足气体动力学相似性准则时,经过优化了的(现有的)进气歧管系统的设计参数根据相似性原理可移植到其他同缸数不同排量的发动机上,使得该类发动机具有相同的充气性能(充气效率—转速特性),也可直接利用参数优化得到的经验和规律,这样可极大地减少新发动机进气系统开发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充气效率 气体动力学 进气系统 相似性 压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汽油机改进成混合动力Atkinson循环专用发动机的节油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国辉 夏孝朗 +1 位作者 刘敬平 付建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02-1311,共10页
基于传统汽油机的实测数据建立GT-POWER模型;分析改进成Atkinson循环发动机的节油潜力及爆震指数。先选择3种方案并利用GT-POWER模型对部分负荷与万有特性对Atkinson循环进行计算,3种方案分别为:(1)只用可变气阀正时(VVT)技术推迟进气... 基于传统汽油机的实测数据建立GT-POWER模型;分析改进成Atkinson循环发动机的节油潜力及爆震指数。先选择3种方案并利用GT-POWER模型对部分负荷与万有特性对Atkinson循环进行计算,3种方案分别为:(1)只用可变气阀正时(VVT)技术推迟进气阀关闭时刻;(2)增加凸轮型线包角并用VVT技术推迟进气阀关闭时刻,(3)在第二方案上将压缩比由10增加到12。计算结果表明:方案三节油效果明显,在5个典型工况及全转速范围上中小负荷节油率达7%以上。再分析推迟排气阀开启时刻对实现部分负荷节油基本没有应用价值;传统汽油机改进成Atkinson循环发动机的最佳方案为增加进气凸轮型线包角使进气持续期为350o,用VVT技术推迟进气阀关闭时刻来调节负荷,再将压缩比由10增加到12,而排气凸轮型线及相位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kinson循环 泵气损失 爆震指数 可变气阀正时 节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气动力循环的内燃机废气余热回收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付建勤 刘敬平 +2 位作者 冯仁华 王勇 邓帮林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4,40,共6页
为提高内燃机能量利用效率,提出了采用布雷顿空气循环回收内燃机废气余热能的底循环方案,并对其回收废气余热能的潜力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循环压力、循环空气流量和内燃机排气温度进行了循环多参数性能计算分析,得出该余热回收系统... 为提高内燃机能量利用效率,提出了采用布雷顿空气循环回收内燃机废气余热能的底循环方案,并对其回收废气余热能的潜力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循环压力、循环空气流量和内燃机排气温度进行了循环多参数性能计算分析,得出该余热回收系统循环参数和内燃机排气温度对废气余热能回收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压力和空气流量范围受内燃机排气温度制约,排气温度越高,可用压力范围和空气流量范围越大,并且相应的回收效率也越高;分别存在一个最佳压力点和一个最佳空气流量点,使回收效率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布雷顿循环 余热回收 热效率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不同稀释方式对性能和排放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琦军 刘敬平 +2 位作者 王勇 夏孝朗 周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4,共7页
在某自然吸气汽油机上针对全球普遍采用的2000r/min、0.2MPa BMEP和1600r/min、0.26MPa BMEP工况,在台架上对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外部EGR率和过量空气系数(稀薄燃烧)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上述不同缸内稀释方式对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 在某自然吸气汽油机上针对全球普遍采用的2000r/min、0.2MPa BMEP和1600r/min、0.26MPa BMEP工况,在台架上对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外部EGR率和过量空气系数(稀薄燃烧)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上述不同缸内稀释方式对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能对三者在同一基础上进行对比的缸内稀释因子α参数,并导出了α与缸内残余废气系数、EGR率及过量空气系数之间的关系式。在α统一基准下对三种稀释方法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并对其影响程度及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提高进气压力、减小泵气损失的角度上看,缸内残余废气的影响最明显,稀薄燃烧次之,EGR率的影响最小;从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来看,EGR率的影响最明显,缸内残余废气次之,稀薄燃烧最不明显;从对油耗的改善效果来看,稀薄燃烧的影响最明显,缸内残余废气次之,EGR率的影响最小;从降低缸内氮氧化物浓度的效果来看,EGR率的影响最明显,缸内残余废气次之,稀薄燃烧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残余废气 废气再循环 稀薄燃烧 缸内稀释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设计参数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勇 韩志玉 +1 位作者 邓鹏 陈征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6,共8页
研究了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设计参数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通过优化选择各结构设计参数,达到改善缸内涡流比的目的。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一台高速柴油机的进气道及燃烧室进行三维建模,采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nverge进行气道和缸内的流动... 研究了柴油机螺旋进气道设计参数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通过优化选择各结构设计参数,达到改善缸内涡流比的目的。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一台高速柴油机的进气道及燃烧室进行三维建模,采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nverge进行气道和缸内的流动数值模拟计算,并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了5因素11水平的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了缸内涡流比与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各结构参数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结构参数改变对缸内涡流比的影响能够达到18%以上;通过分析相关关系式选择各结构参数的取值,使缸内涡流比获得最大值1.035 8和最小值0.67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螺旋进气道 结构设计参数 涡流比 均匀设计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应于整车行驶循环的发动机简化工况点确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敬平 李迎春 +2 位作者 夏孝朗 付建勤 赵智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3-568,共6页
基于汽车理论,计算出车辆道路行驶循环对应的发动机运行工况点散点。根据距离最短分区简化原理,得出发动机工况简化点。对这些简化点的油耗进行实测(或模拟计算),预测车辆道路行驶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实车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实用性和... 基于汽车理论,计算出车辆道路行驶循环对应的发动机运行工况点散点。根据距离最短分区简化原理,得出发动机工况简化点。对这些简化点的油耗进行实测(或模拟计算),预测车辆道路行驶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实车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实用性和所开发计算程序的精度。通过发动机工况简化点油耗贡献率的排序,可指导发动机早期开发阶段中有侧重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车行驶循环 发动机简化工况点 距离最短简化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机械损失及分解摩擦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付建勤 段雄波 +2 位作者 刘敬平 周峰 舒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32-2837,共6页
基于AVL试验台架,对一款先进车用增压直喷汽油机分别开展整机摩擦试验和分解摩擦试验,研究全转速范围内整机机械损失和各子系统机械损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节气门开启与否对整机机械损失压力影响较大;在中低转速区域,节气门开启... 基于AVL试验台架,对一款先进车用增压直喷汽油机分别开展整机摩擦试验和分解摩擦试验,研究全转速范围内整机机械损失和各子系统机械损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节气门开启与否对整机机械损失压力影响较大;在中低转速区域,节气门开启后发动机机械损失压力明显下降;但在高转速区域,发动机机械损失压力上升;在节气门开启时,增压器才对发动机倒拖功率有影响;随着转速增加,附件损失和曲轴损失所占百分比变化很小,气门机构损失所占百分比逐渐减小,而活塞连杆损失百分比逐渐增加;在低转速时,发动机机械损失主要为气门机构损失,1 000 r/min时达到52.3%;在高转速时,除附件损失外,其余3种损失大体相当。以上规律为提高增压直喷汽油机的机械效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机械损失 泵气损失 机械效率 倒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汽油机泵气损失影响因素分解及共性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琦军 刘敬平 +1 位作者 易鹏 袁志鹏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6-134,共9页
基于多台先进车用增压直喷汽油机的性能对标试验数据,分析了泵气损失及其关键影响参数的共性规律,低速泵气损失随着负荷增高而减小,高速泵气损失随着负荷增高而增大。从气体流动损失角度分析可知,泵气损失主要由节气门的节流损失、进排... 基于多台先进车用增压直喷汽油机的性能对标试验数据,分析了泵气损失及其关键影响参数的共性规律,低速泵气损失随着负荷增高而减小,高速泵气损失随着负荷增高而增大。从气体流动损失角度分析可知,泵气损失主要由节气门的节流损失、进排气阀处的节流损失和涡后压力损失三部分组成。对试验数据的分析与二次开发表明节气门节流损失只与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相关,且可以通过简单关系式预测;气阀节流损失和涡后压力损失只与通过的气体的质量流量及有效流通面积相关,两者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此三项损失的算术合成与泵气损失的实测值吻合良好,验证了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泵气损失 影响参数 共性规律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kinson循环发动机性能改进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仁华 付建勤 +3 位作者 杨靖 张微 黄修鹏 陈永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9-516,共8页
本文中利用理论计算、结构及参数改进和试验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将某自然吸气Otto循环汽油机改为Atkinson循环混合动力发动机。首先通过减少活塞顶部凹坑容积将压缩比从10.5提高到13以克服Atkinson循环中由于进气门晚关所带来的有效压缩... 本文中利用理论计算、结构及参数改进和试验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将某自然吸气Otto循环汽油机改为Atkinson循环混合动力发动机。首先通过减少活塞顶部凹坑容积将压缩比从10.5提高到13以克服Atkinson循环中由于进气门晚关所带来的有效压缩比的降低;然后利用AVL Excite Timing Drive软件重新设计了满足Atkinson循环要求的进、排气凸轮型线;最后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标定了Atkinson循环发动机万有特性下的过量空气系数、配气相位和点火正时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动力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改型后Atkinson循环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在整体上比原Otto循环发动机低得多,尤其在中低转速中大负荷时。另外,改型后Atkinson循环发动机的低油耗区域范围比原Otto循环发动机大得多,且低油耗区向低转速和较小负荷区域移动。改型后的Atkinson循环发动机最低燃油消耗率由原来的250g/(kW·h)降低到234.5g/(kW·h),达到了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kinson循环 压缩比 台架标定 燃油消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两级增压系统的匹配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海鹏 刘敬平 +3 位作者 唐琦军 付建勤 夏言 林承伯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在某单级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基础上,围绕提升低速扭矩及改善涡轮迟滞效应进行了复合增压系统、两级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法研究。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某汽油机单级涡轮增压与两级增压发动机(复合增压发动机和两级涡轮增压发动机)仿真模型,... 在某单级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基础上,围绕提升低速扭矩及改善涡轮迟滞效应进行了复合增压系统、两级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法研究。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某汽油机单级涡轮增压与两级增压发动机(复合增压发动机和两级涡轮增压发动机)仿真模型,并借助实测结果进行校核。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计算结果对单级涡轮增压和两级增压系统的低速扭矩特性、动态响应特性和燃油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增压与两级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低速扭矩特性比单级涡轮增压发动机分别增加了62.80%和54.35%,燃油经济性分别减少了23.45%和22.71%;动态响应特性由优到劣依次为复合增压、两级涡轮增压、单级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在1 500r/min(低速区域)三者动态响应特性差距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GT-Power两级涡轮增压 复合增压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发动机瞬态进气量在线检测新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敬平 王勇 +1 位作者 夏孝朗 罗秋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693,共7页
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检测与小扰动压力波波动方程数值式求解的耦合方式,开发出既能精确检测发动机循环进气量与残余废气系数,又可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实现在线检测的新技术。其技术方案是:在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靠近气阀处借助高精度... 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检测与小扰动压力波波动方程数值式求解的耦合方式,开发出既能精确检测发动机循环进气量与残余废气系数,又可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实现在线检测的新技术。其技术方案是:在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靠近气阀处借助高精度、高频响动态压力传感器测取压力波信号;对于压力传感器未能覆盖的区域,用小扰动压力波波动理论得出流入、流出气缸的空气、燃烧废气流量;通过实现压力传感器输出电信号与压力波动信号,求解器数字信号的实时耦合,以实现新鲜空气量与残余废气系数的快速、精确测量。该测试方法已应用于发动机台架试验的在线检测,解决了发动机无法实现在线检测的空气流量与残余废气系数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进气量 残余废气量 在线检测技术 压力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乘用车柴油机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志玉 陈征 +1 位作者 刘敬平 刘云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11期30-36,共7页
市场需求、排放法规、燃油经济性、客户满意度和成本是影响车用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与汽油机相比,现代柴油机在上述方面大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现代柴油机技术已成为乘用车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乘用车柴油机... 市场需求、排放法规、燃油经济性、客户满意度和成本是影响车用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与汽油机相比,现代柴油机在上述方面大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现代柴油机技术已成为乘用车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国乘用车柴油机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亟需突破包括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管理及标定技术等技术难点。建议自主开发低油耗、低污染物排放的高效清洁乘用车柴油动力,以满足我国未来乘用车大市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柴油机 节能 环保 技术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发动机低速工况下瞬态燃烧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建勤 刘敬平 +2 位作者 阳辉勇 徐伟 廖诚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69,共6页
对一台增压、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低速工况下的瞬态过程进行连续检测,将实测的瞬态缸压曲线进行二次处理,得出表征缸内燃烧过程的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诸多瞬态燃烧特征参数的内在联系以及对LNG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 对一台增压、液化天然气(LNG)发动机低速工况下的瞬态过程进行连续检测,将实测的瞬态缸压曲线进行二次处理,得出表征缸内燃烧过程的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诸多瞬态燃烧特征参数的内在联系以及对LNG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燃烧点位置随循环数变动范围约为5 oCA,其波动主要是由燃烧始点的变化引起的,50%燃烧点和燃烧始点的峰值(或谷值)相互对应;50%燃烧点的峰值对应着最高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爆发压力的谷值,反之则相反.10%~90%燃烧持续期的变化范围为30~45 oCA,它随循环数上升是导致LNG发动机IMEP和NMEP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燃烧特征参数的波动,主要归咎于燃烧始点的不稳定.实现对燃烧始点的精准控制,是保证LNG发动机在低速高增压瞬态过程具有较好工作稳定性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发动机 瞬态工况 燃烧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汽油机无进气节流损失的节油潜力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孝朗 刘敬平 +2 位作者 唐琦军 朱国辉 冯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707-4712,共6页
对比Otto循环与Atkinson循环,从理论上分析了后者在无节气门节流损失时发动机的节油潜力及原因,提出评定节油率的相关参数为泵气损失能耗比与泵气损失消除率;推导出节油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测量计算节油率所需要的相关参... 对比Otto循环与Atkinson循环,从理论上分析了后者在无节气门节流损失时发动机的节油潜力及原因,提出评定节油率的相关参数为泵气损失能耗比与泵气损失消除率;推导出节油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测量计算节油率所需要的相关参数。基于理论推导与实测数据计算得到发动机万有特性上Atkinson循环的节油潜力MAP图,并对其进行评定,得出节油效果好、实际应用性强的发动机工况区域。结果表明:当转速不超过3 000 r/min和平均有效压力不超过0.3 MPa时,节油率都在1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气损失 Atkinson循环 高压循环平均指示压力 节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