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药甲硫嘧磺隆的醇解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欧晓明 步海燕 +4 位作者 唐德秀 余淑英 马俊凯 裴晖 喻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8-374,共7页
甲硫嘧磺隆,试验代号为HNPC-C9908,化学名称为2-(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麦田杂草的防除。采用HPLC和LC/MS研究了甲硫嘧磺隆的醇解动力学及... 甲硫嘧磺隆,试验代号为HNPC-C9908,化学名称为2-(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麦田杂草的防除。采用HPLC和LC/MS研究了甲硫嘧磺隆的醇解动力学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甲硫嘧磺隆在甲醇和乙醇中可发生快速的醇解反应,并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很好描述,其醇解半衰期分别为10.6和11.6d,说明醇解反应可能是磺酰脲类化合物的普遍特征之一。甲硫嘧磺隆的醇解反应因温度、pH值、甲醇含量以及有效成分浓度而异。甲硫嘧磺隆的醇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其在15、25、35和45℃等4个温度下的醇解半衰期分别为41.0d、10.6d、3.8d和13.0h,温度效应系数为28.06;甲硫嘧磺隆醇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活化焓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平均活化能和活化焓分别为186.28和183.71kJ·mol-1,而活化熵绝对值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其平均活化熵为-11.28kJ·mol-1·K-1,说明甲硫嘧磺隆的醇解主要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甲硫嘧磺隆在酸性醇液中的降解速率明显快于中性和碱性醇溶液中的降解速率,其在pH5、7和9的甲醇液中的醇解半衰期分别为6.8、172.2和109.5d;当甲醇含量为40%、50%、60%、70%、80%、90%和100%时,甲硫嘧磺隆的降解半衰期为27.8、30.7、30.1、43.3、42.5、43.9和10.6d,而在纯水中的半衰期为29.4d;在浓度较低(5mg·L-1)时,甲硫嘧磺隆的醇解速率较慢,其醇解半衰期为32.2d,而当增加到10和20mg·L-1时,对甲硫嘧磺隆的醇解速率影响不大。甲硫嘧磺隆醇解的主要途径是分子中脲桥裂解生成2-苯甲酸甲酯基磺酰基氨基甲酸酯和2-氨基-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甲硫嘧磺隆(HNPC-C9908) 醇解动力学 醇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与藻类互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孔玄庆 郭军 +4 位作者 金晨钟 欧晓明 吴晓峰 彭秧锡 金雯昕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222-224,228,共4页
藻类是水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初级生产者,随着近年来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与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从农药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农药对藻类的毒性作用机理、藻类对水体中农药的净化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农药与藻类互作的研... 藻类是水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初级生产者,随着近年来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与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从农药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农药对藻类的毒性作用机理、藻类对水体中农药的净化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农药与藻类互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正确认识农药对水生态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和农药安全评价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农药 互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化合物HNPC-A3066的杀螨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裴晖 欧晓明 +3 位作者 王永江 喻快 林雪梅 柳爱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2,共5页
HNPC-A3066{(E,Z)2-[2-[[[[1-甲硫基-1-[3,5-(双三氟甲基)苯基]亚甲基]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由湖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新型杀螨剂。采用农药生物技术测定了HNPC-A3066对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的杀... HNPC-A3066{(E,Z)2-[2-[[[[1-甲硫基-1-[3,5-(双三氟甲基)苯基]亚甲基]胺]氧]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是由湖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新型杀螨剂。采用农药生物技术测定了HNPC-A3066对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的杀螨活性和作用方式。结果表明,HNPC-A3066对棉红蜘蛛具有良好的触杀、杀卵作用,但内吸活性很低。采用浸渍法和浸玻片法处理后48h,对雌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3.33和4.02mg/L;浸玻片法处理后24h,对若螨的LC50值为0.74mg/L,浸渍法处理后7d,对卵的LC50值为2.02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浓度为80~160mg/L时,施药后1、3、7和14d,HNPC-A3066对棉红蜘蛛、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和苹果红蜘蛛Panonychus ulmi的防效分别大于77.88%、75.33%和72.65%,且对作物和天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螨剂 HNPC-A3066 杀螨活性 作用方式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S_2O_8^(2-)/S_2O_3^(2-)体系下噻虫嗪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阳海 庞怀林 +4 位作者 谭小军 胡志斌 张文强 彭嘉运 易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4-1130,共7页
为探讨噻虫嗪在Fe2+/S2O2-8/S2O2-3体系下降解情况,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Fe2+、S2O2-8和S2O2-3浓度对噻虫嗪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中心复合实验,研究各单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了Fe2+/S2O2-8/S2O2-3体系下Fe2+、S2O2-8和S2O2-... 为探讨噻虫嗪在Fe2+/S2O2-8/S2O2-3体系下降解情况,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Fe2+、S2O2-8和S2O2-3浓度对噻虫嗪降解率的影响,然后通过中心复合实验,研究各单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出了Fe2+/S2O2-8/S2O2-3体系下Fe2+、S2O2-8和S2O2-3三种离子的最佳配比,建立了噻虫嗪化学氧化降解模型,并确定其最佳降解条件为:Fe2+浓度为0.69 mmol·L-1,S2O2-3为0.69 mmol·L-1,S2O2-8为3.29mmol·L-1。最后在三种离子最佳配比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溶液初始pH值、不同底物浓度及其活性氧物种淬灭剂对噻虫嗪的降解情况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噻虫嗪在pH=9.0时降解率较好,噻虫嗪的降解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活性氧物种淬灭剂会降低噻虫嗪的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单因素实验 中心复合实验 化学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除草剂甲硫嘧磺隆的水解动力学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欧晓明 步海燕 +5 位作者 裴晖 唐德秀 黄明智 付启明 雷满香 喻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37-1544,共8页
甲硫嘧磺隆,试验代号为HNPC-C9908,化学名称为2-(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主要用于防除麦类作物田各种阔叶杂草和一些禾本科杂草,且对作物安全... 甲硫嘧磺隆,试验代号为HNPC-C9908,化学名称为2-(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主要用于防除麦类作物田各种阔叶杂草和一些禾本科杂草,且对作物安全。采用HPLC和LC-MS等手段研究了甲硫嘧磺隆在水体中的水解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甲硫嘧磺隆的水解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受溶液pH、温度、粘土矿物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的影响。在pH1~10时,甲硫嘧磺隆的水解速率先随pH值增加而缓慢降低,至pH值为7时达到最低,此后呈显著增加的趋势,至pH10达到最大值。甲硫嘧磺隆在pH5、7、9缓冲溶液中的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加快,其水解主要是由反应的活化熵所驱动的。池塘水和稻田水中的微生物对甲硫嘧磺隆的降解无明显影响。表面活性剂0205、EL-40和NP-20对甲硫嘧磺隆的水解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0205对甲硫嘧磺隆水解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EL-40对甲硫嘧磺隆的水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NP-20对甲硫嘧磺隆的水解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膨润土对甲硫嘧磺隆的水解具有明显影响,甲硫嘧磺隆在含粘土矿物的水溶液中的水解速率明显低于重蒸水中。甲硫嘧磺隆的水解途径主要涉及到脲桥断裂,其主要降解产物为2-氨基-4-甲氧基-6-甲硫基嘧啶、2-氨基-4-甲氧基-6-甲基亚砜嘧啶,2-氨磺酰基苯甲酸甲酯和2-亚磺酸基苯甲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除草剂 甲硫嘧磺隆 水解动力学 水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锰矿石中有价金属的浸出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贺周初 余蔚蔚 +1 位作者 彭爱国 余长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78,82,共4页
对典型的低品位多金属氧化锰矿——铁锰型金银矿中锰及有价金属的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矿加酸法对低品位铁锰型金银矿进行浸锰处理,提取金属锰,锰的平均收率达到94.26%,同时可显著改善有价金属金、银在锰矿中的赋存状态,然后用硫... 对典型的低品位多金属氧化锰矿——铁锰型金银矿中锰及有价金属的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矿加酸法对低品位铁锰型金银矿进行浸锰处理,提取金属锰,锰的平均收率达到94.26%,同时可显著改善有价金属金、银在锰矿中的赋存状态,然后用硫脲浸出金银。金银的浸出率在优化条件下分别达到98%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浸出工艺 两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作物虫害防治制剂研发专利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成四喜 谢伟胜 +1 位作者 李海屏 雷筱娱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79-81,共3页
从宏观分布、技术发展特点、法律状态3方面,分析了2006~2010年在我国公开的农作物虫害防治制剂研发专利的发展态势,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重要农作物水稻的虫害防治制剂专利作了分析,为我国防治农作物虫害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和参考。
关键词 农作物虫害 制剂专利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作物病害防治制剂专利分析研究
8
作者 成四喜 谢伟胜 +1 位作者 李海屏 雷筱娱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73-75,共3页
从宏观分布、技术发展特点、法律状态等方面,分析了2006~2010年在我国公开的农作物病害防治制剂专利的发展态势,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重要农作物水稻的病害防治制剂专利进行了分析,为我国防治农作物病害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和参考。
关键词 农作物病害 中国专利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药硫肟醚在土壤上的吸附 被引量:8
9
作者 欧晓明 余淑英 +2 位作者 罗玲 王永江 王晓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7-582,共6页
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是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虫剂品种,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硫肟醚在5种不同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对硫肟醚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硫肟醚在湖南永州重粘... 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是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虫剂品种,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硫肟醚在5种不同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对硫肟醚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硫肟醚在湖南永州重粘土、贵州长顺粘土、甘肃天水粘土、沈阳粉沙质粘土和长沙粉沙质粘土等5种土壤上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等温式较好地描述,其吸附系数KF值分别为157.46、134.52、118.58、107.60和50.20,吸附自由能变绝对值ΔG分别为21.44、19.89、21.06、20.87和19.90kJ·mol-1,说明硫肟醚在土壤上的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硫肟醚在5种土壤上的KOM值为3071.23 ̄5725.82,说明硫肟醚属于在土壤中迁移性很弱的一类化合物。硫肟醚在土壤上的吸附系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和粘粒含量呈较好的相关性,而与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性很差,说明土壤有机质、粘土含量和pH值是影响硫肟醚在土壤上吸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肟醚(HNPC—A9908) 吸附系数 吸附自由能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食品法典2015至2019年农药评估优先列表评介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光艳 武丽芬 +3 位作者 郑尊涛 付启明 段丽芳 龚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1-383,共13页
为了解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制定最新动向,文章介绍了2015—2019年CAC的农药评估优先列表,就未来5年内CAC将评估的新化合物、新用途及再评估的化合物进行了总结评述,并对这些化合物在我国的登记情况进行了分析... 为了解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制定最新动向,文章介绍了2015—2019年CAC的农药评估优先列表,就未来5年内CAC将评估的新化合物、新用途及再评估的化合物进行了总结评述,并对这些化合物在我国的登记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供有意向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提交数据的政府或相关企业、以及国内关注国际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进展的相关科研机构参考。同时,文章对我国应如何参与国际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工作提出了建议,认为我国可通过提交扩大农药使用范围数据,加强我国农药在小作物上的登记,从而促进农产品的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食品法典 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 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优先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药氯溴虫腈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持久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阳承虎 欧晓明 +4 位作者 刘红玉 梁骥 付启明 任竞 聂思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5-881,共7页
氯溴虫腈,试验代号HNPC-A3061,化学名称为1-(2-氯乙氧)甲基-4-溴-2-(4-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新型吡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水稻和棉花害虫。通过两年三地田间试验,研究了氯溴虫腈在甘蓝和土壤中的... 氯溴虫腈,试验代号HNPC-A3061,化学名称为1-(2-氯乙氧)甲基-4-溴-2-(4-氯苯基)-5-三氟甲基吡咯-3-腈,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新型吡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水稻和棉花害虫。通过两年三地田间试验,研究了氯溴虫腈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结果表明:2012年氯溴虫腈在湖南、河北和江苏三个试验点甘蓝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8、5.14、6.16 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05、7.87、11.12 d;2013年甘蓝上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17、6.42、10.73 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75、2.32、5.94 d。根据我国农药残留等级标准,氯溴虫腈属于易降解农药。以10%氯溴虫腈悬浮剂的有效成分施药剂量18 g a.i.·hm-2和27 g a.i.·hm-2各喷施3~4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氯溴虫腈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290 mg·kg-1和0.141mg·kg-1,建议氯溴虫腈在甘蓝上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为1.0 mg·kg-1,安全间隔期为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溴虫腈 甘蓝 土壤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药三氟苯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家慧 欧晓明 +2 位作者 欧将 杨志富 吴道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71-2376,共6页
为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合理使用准则的制定和环境安全性评价,本文选择湖南红壤、北京潮土和吉林黑土等3种代表性土壤,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三氟苯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三氟苯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很... 为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合理使用准则的制定和环境安全性评价,本文选择湖南红壤、北京潮土和吉林黑土等3种代表性土壤,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三氟苯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三氟苯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很好地拟合,其在湖南红壤、北京潮土和吉林黑土中的吸附系数KF值分别为1.24、2.02和6.63,其ΔG变化绝对值分别为0.093、1.642和4.438,均小于10kJ·mol^-1,说明三氟苯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三氟苯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与土壤理化性质和药剂本身结构有关,其中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黏粒含量对吸附的影响最显著,沙粒的影响次之,而土壤pH值和粉粒含量对吸附的影响最小,说明有机质含量和黏粒含量是三氟苯嘧啶在土壤中吸附的主导支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苯嘧啶 吸附 自由能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欧将 梁骥 +5 位作者 宋强勇 晏姣 杨志富 熊锋 陈力华 欧晓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为明确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风险,开展了一年十地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1~20.0 mg·L^(-1)范围内,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质... 为明确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风险,开展了一年十地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1~20.0 mg·L^(-1)范围内,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5、0.50 mg·kg^(-1)和2.00 mg·kg^(-1)添加水平下,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1%~112.3%和90.5%~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1%~8.2%和3.5%~9.1%,检测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1)。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中值(STMR)分别为0.16 mg·kg^(-1)和0.12 mg·kg^(-1),最高残留值(HR)分别为1.44 mg·kg^(-1)和1.48 mg·kg^(-1)。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对一般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142%和0.036%,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商分别为7.8%和5.7%,对1~6岁儿童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商分别为19.6%和14.4%。研究表明,按照推荐剂量规范使用,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残留量对1~6岁儿童和一般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吡唑醚菌酯 葡萄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及土壤中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玲珑 陈九星 +3 位作者 马铭 陈力华 杨辉 张贵群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0,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茶叶及土壤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茶叶和土壤样品用正己烷提取,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结果表明:在高效氯氟氰菊酯添加量为0.02~2.00mg/kg范围内,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鲜茶叶...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茶叶及土壤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茶叶和土壤样品用正己烷提取,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结果表明:在高效氯氟氰菊酯添加量为0.02~2.00mg/kg范围内,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鲜茶叶和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0%~94.1%和89.8%~94.7%,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3.0%~4.9%和2.5%~4.2%,方法的最低检出限(S/N=3)为0.002mg/kg。采用该方法测定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在湖南长沙茶叶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其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消解方程分别为Y=3.1996e-0.3394x和Y=0.1224e-0.1036x,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6和0.9247。在茶叶中的半衰期为2.04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69d。该方法为湖南长沙地区茶叶种植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高效氯氟氰菊酯 残留 茶叶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甘蓝及其土壤中的烯啶虫胺残留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贵群 聂思桥 +4 位作者 龙丽萍 曾东强 陈九星 杨辉 陈玲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3-1106,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甘蓝植株和土壤中烯啶虫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水(4:1,v/v)进行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用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水平为0.02~2.00mg/kg时,烯啶虫胺在甘蓝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甘蓝植株和土壤中烯啶虫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水(4:1,v/v)进行提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用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水平为0.02~2.00mg/kg时,烯啶虫胺在甘蓝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73%~94.13%和90.82%~96.2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9%~7.39%和2.01%~4.92%;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2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环境系统中烯啶虫胺残留量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烯啶虫胺 甘蓝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倍半萜内酯和博落回生物碱对3种蔬菜害虫的活性比较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琼 魏美才 +1 位作者 欧晓明 肖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8-82,共5页
为探讨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主要成分为4β,5β-环氧苍耳素-1α,4α-内过氧化物)的活性大小,将其与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总生物碱提取物MacSC(主要成分为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 为探讨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主要成分为4β,5β-环氧苍耳素-1α,4α-内过氧化物)的活性大小,将其与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总生物碱提取物MacSC(主要成分为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测试物对试虫均表现较高活性,其中,苍耳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4龄幼虫的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3.6 mg/L,活性强于博落回生物碱提取物MacSC(111.8 mg/L);在测试浓度为10 mg/mL时,L-Ⅱ处理组的小菜蛾4龄幼虫仅有4.30%发育为成虫,是对照的6.12%,小菜蛾蛹的羽化率为对照的12.05%,而MacSC的影响相对较低,两值分别为对照的33.89%和56.23%;在上述测试浓度,L-Ⅱ对桃蚜(Myzus per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均有较强的忌避作用,24 h忌避率分别为72.03%和74.47%,而MacSC对桃蚜的忌较效果较低(55.50%),对萝卜蚜无忌避活性。说明苍耳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对几种试虫的拒食、忌避和生长发育抑制活性均高于博落回总生物碱提取物Mac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倍半萜内酯 博落回总生物碱 拒食 忌避 小菜蛾 桃蚜 萝卜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杂环甲基2-(4-杂芳氧基苯氧基)丙酰胺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祈星 胡艾希 +5 位作者 王晓光 雷满香 欧晓明 任叶果 黄路 柳爱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2-270,共9页
以2-(4-羟基苯氧)丙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6个新的手性N-杂环甲基2-(4-杂芳氧基苯氧基)丙酰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色谱-质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在2.25×103g/ha剂量时对单子... 以2-(4-羟基苯氧)丙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6个新的手性N-杂环甲基2-(4-杂芳氧基苯氧基)丙酰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色谱-质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在2.25×103g/ha剂量时对单子叶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及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均具有90%以上的活性;进一步活性及作物安全性测试表明,化合物(R)-(+)-N-[(6-氯吡啶-3-基)甲基]-2-[4-(3-氯-5-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苯氧基]丙酰胺(2b)的除草活性高于噁唑酰草胺,且对水稻茎叶处理安全,同时对水稻田主要杂草千金子的活性远高于氰氟草酯;化合物的除草活性与立体构型有关,R构型为活性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杂环甲基2-(4-杂芳氧基苯氧基)丙酰胺 除草活性 作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酮酸类新化合物HNPC-A9012的杀螨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德良 裴晖 +5 位作者 欧晓明 龙楚云 于伟丽 易正华 白建军 喻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73,共7页
HNPC-A9012是由湖南化工研究院设计并合成出的具有杀螨活性的季酮酸类化合物。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了HNPC-A9012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tarinus(Boisduval)成螨的毒力,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其对若螨和卵的毒力,并进行... HNPC-A9012是由湖南化工研究院设计并合成出的具有杀螨活性的季酮酸类化合物。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了HNPC-A9012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tarinus(Boisduval)成螨的毒力,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其对若螨和卵的毒力,并进行了盆栽药效试验、作物安全性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玻片浸渍法测得HNPC-A9012对朱砂叶螨成螨的LC50值为4.73 mg/L,叶片浸渍法测得其对朱砂叶螨卵、若螨和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10.91、1.95和3.82 mg/L。温室盆栽试验表明,20%HNPC-A9012悬浮剂在有效成分60和80 mg/L下,施药21 d后对朱砂叶螨的防效分别达81.64%和92.12%。陕西省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HNPCA9012悬浮剂在有效成分45和60 g/hm2下,施药21 d后对朱砂叶螨的防效分别为92.59%和95.64%;河南省的田间防效总体偏低,但仍与对照药剂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5%哒螨灵乳油同剂量处理的防效相当。此外,本研究还表明,20%HNPC-A9012悬浮剂在80、160、320 mg/L剂量下对供试作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酮酸类化合物 HNPC-A9012 朱砂叶螨 杀螨活性 防治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肼酯在柑橘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戴魏 李晓刚 +8 位作者 陈力华 聂思桥 任竞 梁骥 付启明 张贵群 刘义珂 刘金胜 刘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680,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联苯肼酯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柑橘样品采用V(乙腈)∶V(乙酸乙酯)=1∶1、土壤样品采用V(丙酮)∶V(二硫化碳)=1∶1的混合溶剂超声提取,碱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联苯肼酯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柑橘样品采用V(乙腈)∶V(乙酸乙酯)=1∶1、土壤样品采用V(丙酮)∶V(二硫化碳)=1∶1的混合溶剂超声提取,碱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在0.05~10 mg/L范围内联苯肼酯峰面积与进样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4。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02 mg/kg。在0.02~1 mg/kg添加水平下,联苯肼酯的添加回收率为80.47%~98.93%,相对标准偏差为2.62%~7.32%。方法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联苯肼酯 柑橘 土壤 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4,6-二取代嘧啶-2-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明智 罗晓艳 +3 位作者 任叶果 张承来 张俐 徐满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
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杀菌活性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8个N-(4,6-二取代嘧啶-2-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NMR、IR、LC/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当浓度为25mg/L时,化合物4g对... 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杀菌活性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8个N-(4,6-二取代嘧啶-2-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NMR、IR、LC/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当浓度为25mg/L时,化合物4g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的抑制率达85.1%,化合物4f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的抑制率达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嘧啶 苯甲酰胺 合成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