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1
作者 谭子幼 郭爽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35-39,共5页
如何发挥自然保护地生态优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是林业“服务于人民”的直接体现,也是湖南林业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森林生态价值的具体行动。通过分析湖南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现状,指出思... 如何发挥自然保护地生态优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是林业“服务于人民”的直接体现,也是湖南林业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森林生态价值的具体行动。通过分析湖南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现状,指出思想认识比较模糊、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产品业态比较雷同、设施服务有待完善等存在的问题,从支撑保障、示范创建、特色文章、品牌宣传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为湖南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推动自然保护地“释放”惠民、福民、利民力量,共同推进“两山”理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旅游 “两山”理论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高光环境对沉水植物光叶眼子菜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刘慧 袁金蕊 +2 位作者 齐亮宇 李有志 吴爱平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研究高光照对沉水植物的抑制作用,选取沉水植物光叶眼子菜为实验材料,测定5个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的100%、75%、50%、30%和15%)对光叶眼子菜叶片中的碳、氮、磷含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植株根、茎、叶重量,植株单重... 为研究高光照对沉水植物的抑制作用,选取沉水植物光叶眼子菜为实验材料,测定5个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的100%、75%、50%、30%和15%)对光叶眼子菜叶片中的碳、氮、磷含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植株根、茎、叶重量,植株单重,以及植株相对生长率、分蘖数、根长和株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所测定的14个指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模式不同,即:1)根长和株高随光照强度的下降而升高,2)随着光照强度的下降,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磷含量、碳含量,以及叶片重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3)不同光照强度对植株根重、茎重、植株单重、相对生长率、分蘖数、植物叶片中的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眼子菜叶重、碳含量、磷含量、根长、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都可能受到强光抑制的影响,而且这些指标比其他测定指标对强光抑制的反应更敏感;强光抑制作用主要抑制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而对植物地下部分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进行沉水植被生态恢复工程时,应当尽量避免强光的作用,以提高沉水植物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光叶眼子菜 光照强度 抑制作用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区划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
3
作者 戴诗琴 宋晓明 +4 位作者 彭紫微 吕鹏飞 刘民 林毅青 吴根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2-1191,共10页
为全面掌握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探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区划及防治对策,本研究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基于单位国土面积等标污染负荷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对湖南省2018—2021年农业面源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空... 为全面掌握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探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区划及防治对策,本研究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基于单位国土面积等标污染负荷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对湖南省2018—2021年农业面源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面源TN污染负荷最高,2018—2020年贡献率均在40%以上。污染负荷总体呈中部高、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可将全省分为高、中、低风险区3个一级分区,根据污染来源,将全省划分为畜禽养殖污染型、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型、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型、农村生活污水-种植污染型、种植-畜禽养殖污染型、复合污染型6种污染类型,形成14个二级分区,并根据不同区划类型提出了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农业面源污染 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风险区划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干流藻密度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及蓝藻水华防控策略研究
4
作者 钟宇 尚可 +6 位作者 田石强 李耀宇 付广义 陈颖 郭晶 李濠 苏樑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为研究湖库型河流藻密度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选取湘江干流5个典型区段18个国控、省控断面,通过采样分析、数据收集等方式获取藻密度、优势门类、微囊藻毒素、水质(总磷、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水文(流速)、气象(气温、降雨量、... 为研究湖库型河流藻密度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选取湘江干流5个典型区段18个国控、省控断面,通过采样分析、数据收集等方式获取藻密度、优势门类、微囊藻毒素、水质(总磷、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水文(流速)、气象(气温、降雨量、风速)等数据,分析湘江各区段水质特征及水华发生现状,研究环境因子对藻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湘江干流5个典型区段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但流经衡阳段时,污染物浓度有所升高;湘江各区段优势门类均为蓝藻门,微囊藻毒素均未检出;藻密度除株洲段在6月达到最大值外,其他区段均为9月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表明,藻密度与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流速、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水质、水文和气象条件均影响蓝藻水华发生,其中总磷、降水量、气温对藻密度的影响较大。基于环境因子对藻密度的影响,从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管控外源污染输入、加强水动力控制、提升应急处置水平等方面提出蓝藻水华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湖库型河流 饮用水安全 蓝藻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渌水流域枯水期水生态环境空间特征及其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洪伟 郭婷婷 +2 位作者 郭晓辉 雷鸣 刘孝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8-1755,共8页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工业、生活等用水量逐渐增加,污水排放量的与日俱增及其引发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渌水流域株洲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8个断面与2个代表水库,开展了2022年典型枯水期的生境与水生生物...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工业、生活等用水量逐渐增加,污水排放量的与日俱增及其引发的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以渌水流域株洲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上游至下游共布设8个断面与2个代表水库,开展了2022年典型枯水期的生境与水生生物指标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渌水沿程底质以砾石、泥沙为主,但总体砾石上附着泥土特征明显,可能与水土流失造成的水体浑浊有关,其中渌水支流的铁水底质以细沙粒为主,无明显淤泥附着,水质较好。2座水库底质以细沙粒为主,砂砾清晰,生境状况良好。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浮游动物4门,底栖动物3门。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0.649×106cell∙L^(-1),平均生物量为0.996mg∙L^(-1);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47ind∙L^(-1),平均生物量为0.126mg∙L^(-1)。其中中下游人口密集区的三刀石与仙井断面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物量与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点位,且生境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可能与河流两岸蔬菜种植、城区初雨汇入等有关。水库生物多样性、生境状况均优于河流断面。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受对微环境的喜好程度的影响而分布,其生物量与多样性无明显的空间规律。采用Shannon-Wienner指数及BMWP指数进行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渌水流域的水生态健康水平、生物多样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水质综合指数CWQI总值与水生生物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单项水质指标中的总磷与水生态指标相关性较高,需要重点关注。研究结果可为渌水流域的水生境、水生态和水资源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渌水流域 生境 水生生物 水生态 空间特征 水生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玉娇 王靖雯 +3 位作者 杨佳诚 谢文灿 刘艺 葛大兵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理论,采用ArcGIS 10.8软件和InVEST 3.14模型,从产品供给服务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三个方面分析2010—2020年间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结果表明:2010—2020年茶... 以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理论,采用ArcGIS 10.8软件和InVEST 3.14模型,从产品供给服务价值、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三个方面分析2010—2020年间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结果表明:2010—2020年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呈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为12.60%,各类服务价值按大小排序为调节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产品供给服务价值;除气候调节价值下降和空气净化价值几乎无变化外,2010—2020年茶陵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其他各项功能价值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各服务价值按大小排序为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文化服务>土壤保持>固碳释氧>林产品>空气净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茶陵县下一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ARCGIS INVEST 茶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山地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湖南省茶陵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佳诚 葛大兵 +2 位作者 黄振蓉 李玉娇 王婧雯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区域生态用地安全稳定的基础。以湖南省株洲市山地县域茶陵县为研究区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法和空间优化方案。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识别出生态源地9块,生态源地在空间分... 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区域生态用地安全稳定的基础。以湖南省株洲市山地县域茶陵县为研究区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法和空间优化方案。结果显示:研究区共识别出生态源地9块,生态源地在空间分布中呈现“四散分布,相对独立”的特点;提取出潜在生态廊道共36条及生态节点20个,生态廊道环绕在整个县域边界且连接度较高,闭合性好;从整体上看,茶陵县综合生态敏感性呈现“东北到西南贯穿低敏感,西北及东南丘陵山地高敏感”的特点,生态安全格局总体较好。通过对茶陵县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明确区域内生态空间类型,围绕“源地-廊道-节点”分区推动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落实。科学合理地构建茶陵县生态安全格局与优化方案,对缓解茶陵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评价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山地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评估与治理对策——以益阳市南县为例
8
作者 邓博悦 朱坚 +3 位作者 罗建军 张瑛 李尝君 彭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9-65,共7页
运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2023年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4)^(+)-N)的排放量和等标污染负荷进行评估,并从流域、乡镇尺度分析南县农业面源污染优先治理区域,提出关于南县农业面源污... 运用排污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2023年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4)^(+)-N)的排放量和等标污染负荷进行评估,并从流域、乡镇尺度分析南县农业面源污染优先治理区域,提出关于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系统治理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2023年南县农业面源污染物COD、TN、TP和NH_(4)^(+)-N排放量分别为19 759.30、1 790.73、297.09和572.59 t;南县农业面源污染总等标污染负荷为4 264.15 m^(3),主要污染物按贡献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TN、TP、COD,3种农业产业按等标污染负荷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南县主要水系中南茅运河进出水口TN浓度均高于地表水V类水标准,藕池中支出水口TP浓度高于进水口;各乡镇按等标污染负荷强度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的重度污染区包括茅草街镇与三仙湖镇,需要得到优先治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南县可以按照“源头减量—过程阻控—养分再利用—末端净化”的思路综合施策开展县域农业面源污染系统治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面源污染 负荷评估 系统治理 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耕地土壤和稻米重金属污染防控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雷鸣 周一敏 +6 位作者 黄大睿 黄雅媛 王薪琪 李冰玉 杜辉辉 刘孝利 铁柏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湖南省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之一。由于矿产经济活动及其他人类活动,大面积耕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从而一些地方的稻米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本研究对湖南省耕地土壤与稻米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湖南耕地土... 湖南省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之一。由于矿产经济活动及其他人类活动,大面积耕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从而一些地方的稻米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本研究对湖南省耕地土壤与稻米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湖南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是复合污染为主,污染程度逐年上升,主要分布在湘江流域和工矿区,并逐渐蔓延至养殖区,稻米重金属污染主要以Cd为主,其次是As和Pb。针对湖南稻米重金属污染的各种防控措施,阐述其工作原理、应用实例和优缺点,然后对湖南省开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措施和研究进行总结与思考,提出应当构建一种基于土壤组成的原味钝化材料耦合易操作农艺措施的经济、绿色、高效的综合性技术方案,以期来修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降低稻米重金属含量,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稻米 重金属 修复技术 钝化剂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lVES模型的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以湖南烈士公园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佘心怡 刘欢瑶 +1 位作者 李小马 甘德欣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3期16-21,共6页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不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多以经济学方法为主,较少关注其社会属性与空间异质性。选取湖南烈士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SolVES模型评估了公园社会价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对公...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不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多以经济学方法为主,较少关注其社会属性与空间异质性。选取湖南烈士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SolVES模型评估了公园社会价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对公园内历史、娱乐、美学、文化以及康体疗养价值显示较为显著的偏好;美学价值高点在水域附近较为集中,文化价值高点集中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高娱乐价值集中在具有游乐设施以及互动性较强的区域,视野开阔的硬质铺装区域有高康体疗养价值的分布;道路、水体、步行路径、广场平台等环境指标的布局会影响受访者对不同社会价值的偏好程度。SolVES模型在评估中小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VE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 空间分析 湖南烈士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健聪 刘跃丹 +3 位作者 刘蕴芳 文静 曾子龙 易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28-2838,共11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则是推进该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污染案件频发,缺少科学统一、系统规范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则是推进该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污染案件频发,缺少科学统一、系统规范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污染环境行为确认、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价值量化等关键环节的农田污染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并利用典型农田污染案例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该鉴定评估方法合理可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对于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污染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案例分析 因果关系 价值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典型内源和外源性静态水体N_(2)O排放与生态系统呼吸的关系初探
12
作者 李春旺 王华 +4 位作者 淦冲 赵学梅 张声权 颜晓元 夏永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09,共9页
内陆水体是大气中N_(2)O的重要排放源,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了探讨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体N_(2)O排放通量与生态系统呼吸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我国东部典型外源性和内源性静态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月29日-5月4日对10个表层水体N_(2)O排... 内陆水体是大气中N_(2)O的重要排放源,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为了探讨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体N_(2)O排放通量与生态系统呼吸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我国东部典型外源性和内源性静态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4月29日-5月4日对10个表层水体N_(2)O排放通量和生态系统呼吸指标进行测定,结合贝叶斯方法初步探讨了水体N_(2)O排放通量和生态系统呼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性水体N_(2)O排放通量和生态系统呼吸均显著高于内源性水体(P<0.05),水体N_(2)O排放通量与CO_(2)排放通量和BOD5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通过贝叶斯方法构建了水体N_(2)O排放通量与生态系统呼吸(CO_(2)和BOD_(5))之间的数学模型,可解释水体N_(2)O排放通量变异性的61%~71%,并且明确了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此外,本研究进一步区分了内源性水体与外源性水体N_(2)O排放通量和生态系统呼吸的关系,在内源性水体中,N_(2)O的产生受碳源限制的影响大于氮源限制,而在外源性水体中N_(2)O排放通量与CO_(2)排放通量的耦合关系大于内源性水体。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呼吸与水体N_(2)O排放通量间有很强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为区域水体N_(2)O排放通量估算方法和生态系统呼吸耦合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方法 N_(2)O排放通量 生态系统呼吸 内源性水体 外源性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茶陵县“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靖雯 李玉娇 +3 位作者 杨佳诚 解文灿 刘艺 葛大兵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为科学认识湘赣边县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促进区域发展,以茶陵县为研究区,基于茶陵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转移矩阵、核密度估计法,揭示茶陵县“三生空间”格局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 为科学认识湘赣边县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促进区域发展,以茶陵县为研究区,基于茶陵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转移矩阵、核密度估计法,揭示茶陵县“三生空间”格局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茶陵县“三生空间”分布中,生态空间分布最广;生产空间聚集性较强,主要位于茶陵县中部至西南部,呈线状分布;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县城地区。(2)茶陵县“三生空间”二级分类中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的是水域生态空间,其次为城乡生活空间,而林地生态空间是唯一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为负的二级分类类型,整个研究期内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均为正。(3)2000—2020年,茶陵县共有179.47 km~2空间面积发生了转换,其中生产空间主要转为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均主要转为生产空间,二级分类中林地生态空间转为农业生产空间的面积最大。(4)茶陵县“三生空间”转入转出面聚集程度较高,其中生态空间的转出密度值最高,为1.72,生产和生活空间转入的高值区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生态空间转入区则多分布于虎踞、高陇、界首等外围乡镇。在转出的空间分布中,生产和生活空间较为分散,生态空间转出区集中于中心城区及周边的枣市镇、严塘镇和舲舫乡。研究结果说明2000—2020年茶陵县“三生空间”格局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转移矩阵 核密度估计法 茶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李可青 蒋玉婷 邹冬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258-264,共7页
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法对2018—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1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并展望未来发展。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研究以农村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为基本... 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法对2018—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1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并展望未来发展。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研究以农村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为基本对象,以构建多元化长效治理体系为主线,形成了农村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研究、优化创新研究、基础专题研究三大热点主题。未来需在细化巩固基础研究的同时,提高对公众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以“美丽中国”可持续绿色发展及新时期“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持续探索农村环境长效治理优化路径,加强现代化科技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治理 研究进展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蚯蚓粪对酸性稻作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薇 荣飞龙 +3 位作者 朱洪妤 曹放波 陈佳娜 陈法霖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5-623,共9页
为探索蚯蚓粪在改善酸性稻田生产力应用中的潜力,选择不同水稻品种(深两优5814和准两优608)开展蚯蚓粪添加(纯土壤对照,80%土壤+20%蚯蚓粪)的盆栽试验,分析蚯蚓粪添加对抽穗和收获期稻作土壤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两品种两... 为探索蚯蚓粪在改善酸性稻田生产力应用中的潜力,选择不同水稻品种(深两优5814和准两优608)开展蚯蚓粪添加(纯土壤对照,80%土壤+20%蚯蚓粪)的盆栽试验,分析蚯蚓粪添加对抽穗和收获期稻作土壤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两品种两时期的表现,与纯土壤对照相比,添加蚯蚓粪后土壤pH值平均由5.87提升至7.48;蚯蚓粪添加显著提高两品种抽穗期土壤总氮、硝态氮、总磷、总钾及收获期硝态氮含量,深两优5814抽穗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准两优608收获期土壤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与对照相比,添加蚯蚓粪后,两品种两时期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下降,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上升;深两优5814两时期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另外,添加蚯蚓粪显著增加深两优5814抽穗期土壤脲酶和收获期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准两优608收获期土壤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准两优608抽穗期土壤脲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pH值及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添加蚯蚓粪可降低酸性稻作土壤的酸度,调控碳、氮、磷转化相关酶活性,进而提高土壤肥力。本研究结果为蚯蚓粪在酸性稻作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水稻土 土壤肥力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CuO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吡虫啉的研究
16
作者 李蓉 张宗元 +1 位作者 李启武 赵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随着农药污染的日益严重,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降解技术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水热法合成CuO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超声辅助催化剂用于水中吡虫啉(IMI)的降解。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证实CuO具有良好的催... 随着农药污染的日益严重,开发高效、环境友好的降解技术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水热法合成CuO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超声辅助催化剂用于水中吡虫啉(IMI)的降解。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证实CuO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US)辐照与CuO、过一硫酸盐(PM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可提升IMI降解效率。在IMI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初始pH为7、温度为25℃、超声功率为100 W、PMS质量浓度为0.3 g/L、CuO用量为0.3 g/L的条件下,反应30 min,IMI降解率达到97%左右。活性物质淬灭实验研究证实,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在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研究表明,CuO/US/PMS体系具有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为水体中IMI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催化 CUO 吡虫啉 过一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双季稻-鱼种养模式的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婵元 喻超 +5 位作者 孙澳辉 李奎 胡慧莹 胡腾 叶莹莹 王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7,共10页
为探索双季稻-鱼种养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湖南省宁乡市双季稻-鱼种养模式与双季稻模式的能值投入与输出,对比了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利用文献对比分析了其他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 为探索双季稻-鱼种养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能值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湖南省宁乡市双季稻-鱼种养模式与双季稻模式的能值投入与输出,对比了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利用文献对比分析了其他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结果表明:双季稻-鱼模式的能值投入和输出均高于双季稻模式,能值投入分别为4.29×10^(16)、3.24×10^(16) sej·hm^(-2),能值输出分别为8.52×10^(16)、7.71×10^(15) sej·hm^(-2)。在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方面,双季稻-鱼模式的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2.76、7.10)均高于双季稻模式(0.37、0.66)、太湖流域的中稻单作(1.38、1.92)、稻-鱼(1.26、1.47)、稻-鸭综合种养模式(1.23、2.21)和贵州从江县的稻-鱼综合种养模式(1.52、0.78)。而双季稻-鱼模式的环境负载率为0.39,低于双季稻模式(0.56)、中稻单作模式(0.72)和贵州从江县及太湖流域的稻-鱼(2.40、0.85)、稻-鸭(0.56)及上海青浦区的稻-蛙综合种养模式(0.46)。在经济效益方面,双季稻-鱼模式的平均利润(50322元·hm^(-2))显著高于双季稻(9118元·hm^(-2))模式(P<0.05)。研究表明,双季稻-鱼模式可持续发展力较强,但自给自足的能力较弱,过于依赖于市场和环境资源,在生态经济效益方面提升空间大。本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鱼模式的推广和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双季稻 稻田综合种养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剂对厨余垃圾堆肥中有机质降解及酶活性、功能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硕夫 黄红丽 +4 位作者 徐峥勇 刘艳 赵儒乐 朱逸纯 刘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7,共11页
为探明不同时期接种复合菌剂对水稻秸秆与厨余垃圾共堆肥中有机质降解、微生物酶活性及功能基因的影响,进行了为期38 d的秸秆与厨余垃圾共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堆肥前期,一次发酵阶段接种复合菌剂的处理组(A)中微生物酶活性和淀粉、蛋... 为探明不同时期接种复合菌剂对水稻秸秆与厨余垃圾共堆肥中有机质降解、微生物酶活性及功能基因的影响,进行了为期38 d的秸秆与厨余垃圾共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堆肥前期,一次发酵阶段接种复合菌剂的处理组(A)中微生物酶活性和淀粉、蛋白质等有机质的降解率明显提高,碳降解基因丰度更高。在堆肥后期,二次发酵阶段接种复合菌剂的处理组(B)中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和油脂的降解率均高于空白组、A组,并且第25天时蛋白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升了14.14%、31.01%。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温度对蛋白酶、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较大,且有机质(OM)与淀粉降解(P<0.01)、油脂降解(P<0.01)和蛋白质降解(P<0.05)呈正相关,说明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变化显著,并且存在大量的蛋白质发生降解。编码纤维二糖脱氢酶的cdh基因丰度不仅与纤维素降解存在显著相关(P<0.01),同时与淀粉、油脂降解也显著相关(P<0.01),说明cdh基因丰度可能是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与碳降解相关最为密切的基因。研究显示,在不同时期接种复合菌剂均能提升秸秆与厨余垃圾共堆肥中微生物酶活性、碳降解基因丰度,其中一次发酵阶段接种复合菌剂对堆肥中有机质的降解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厨余垃圾 好氧堆肥 复合菌剂 微生物酶活性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源溶解性有机物厌氧发酵对水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9
作者 黄杰 林毅青 +2 位作者 宋晓明 戴诗琴 吴根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为了研究生猪养殖粪污经过厌氧发酵处理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采用总有机碳含量对DOM进行定量,使用三维荧光光谱解析DOM物质组成,采用16S和18S高通量测序分析水环境... 为了研究生猪养殖粪污经过厌氧发酵处理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采用总有机碳含量对DOM进行定量,使用三维荧光光谱解析DOM物质组成,采用16S和18S高通量测序分析水环境中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比较厌氧发酵前(T1处理)、后(T2处理)猪粪源DOM对浮游植物生长、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T1处理中叶绿素a含量由3.69 mg·L^(-1)降到2.41 mg·L^(-1),后升高至3.24 mg·L^(-1);而T2处理中叶绿素a含量由3.75 mg·L^(-1)持续下降到1.59 mg·L^(-1)。DOM主要由5种组分构成,其中包括微生物衍生物、典型的陆生腐酸、色氨酸类物质或溶解性多环芳香烃类、蛋白质成分和酪氨酸类组分。厌氧发酵过程后DOM多环芳香烃类物质成分增加,对绿藻科藻类的生长影响显著,同时蛋白质和酪氨酸类组分的生物有效性增强,与蓝藻科的相对丰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猪粪源溶解性有机物厌氧发酵前后对水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厌氧发酵后能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蓝藻水华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管理下虾壳粉还田对土壤和水稻中镉累积的影响
20
作者 江慧芳 马莉 +3 位作者 杜林森 李奎 肖智华 王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9,共9页
在干湿交替(FD)和全程淹水(FL)两种水分管理方式下,添加0g(CKFD/CKFL)、20g(FD20/FL20)、40g(FD40/FL40)、60 g(FD60/FL60)虾壳粉处理,开展水稻盆栽试验,探究小龙虾虾壳粉对稻田土壤和水稻镉(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管理方... 在干湿交替(FD)和全程淹水(FL)两种水分管理方式下,添加0g(CKFD/CKFL)、20g(FD20/FL20)、40g(FD40/FL40)、60 g(FD60/FL60)虾壳粉处理,开展水稻盆栽试验,探究小龙虾虾壳粉对稻田土壤和水稻镉(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管理方式下,添加虾壳粉均可以提高土壤pH,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与CKFD相比,在水稻成熟期,FD下添加虾壳粉处理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和无定形氧化态Mn占比均减小,从而增加了DTPA–Cd质量分数,导致进入水稻根、茎、叶及稻米的Cd质量分数增加(FD60的稻米除外),其中,FD20和FD40处理显著提高了稻米中的Cd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38.53%和40.70%,且FD下的稻米Cd质量分数均超过国家安全标准限值(0.2mg/kg);与FD相比,在水稻成熟期,同一虾壳粉添加量下,FL下添加虾壳粉处理的土壤pH升高,氧化还原电位(Eh)和氧化还原特征参数(pe+pH)下降,并提高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无定形氧化态Fe和无定形氧化态Mn的占比,显著降低了土壤DTPA–Cd质量分数;与CKFL相比,FL下添加虾壳粉处理的水稻根、茎、叶及稻米中Cd质量分数减小,且稻米Cd质量分数均低于国家安全标准限值,以FL60处理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虾壳粉 土壤 干湿交替 全程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