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烟草病毒病种类检测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董鹏 朱三荣 +8 位作者 蔡海林 周向平 滕凯 匡传富 单雪华 戴良英 唐前君 周志成 刘天波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4,共7页
为明确湖南烟草病毒病的种类及分布状况,利用小干扰RNA(si RNA)测序和反转录PCR(RT-PCR)对湖南烟区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主要病毒侵染类型,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湖南烟草受到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 为明确湖南烟草病毒病的种类及分布状况,利用小干扰RNA(si RNA)测序和反转录PCR(RT-PCR)对湖南烟区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主要病毒侵染类型,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湖南烟草受到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 MMV)、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 MV)和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V)等6种病毒的侵染,其中To MMV、Re MV、PMMV首次被检测到,TMV、CMV和PVY是主要病毒,TMV为优势病毒,复合侵染是主要侵染类型,复合侵染率为71.29%;湖南烟草上的TMV分离物形成3个独立组系,CMV分离物属群组I的亚组IB,PVY分离物属PVYNTN-a、PVYE和PVYSYR-I株系。本研究摸清了湖南烟草病毒种类、分布及侵染情况,明确了TMV、CMV、PVY的分类地位,为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病毒病 si RNA检测 侵染类型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花期豆大蓟马种群动态监测及生物药剂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墨涛 陈琪 +5 位作者 肖正坤 吴明月 王星 孔祥义 谢文 黄国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1,共8页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海南豇豆(Vigna unguiculata)的主要害虫,其体型微小、隐蔽性强,是当地豇豆种植户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最主要防治靶标。为准确筛选安全有效且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防治药剂,调查三亚市崖州区豇豆田间...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海南豇豆(Vigna unguiculata)的主要害虫,其体型微小、隐蔽性强,是当地豇豆种植户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最主要防治靶标。为准确筛选安全有效且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防治药剂,调查三亚市崖州区豇豆田间豆大蓟马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分别采用含孢子150亿个 · g^(-1)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WP)、32 000 IU · mg^(-1)苏云金杆菌WP、8 000 IU · 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SC)、含孢子150亿个 · mL^(-1)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OD)、含孢子50亿个 · mL^(-1)爪哇虫草菌JS001 OD和0.3%苦参碱水剂(AS)6种生物药剂进行豇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豇豆花期豆大蓟马成虫种群密度与调查时间相关,18:00时蓟马数最高,为22.40头 · 朵^(-1)。通过比较不同施药时间的防效发现,8:00时施药防效最好的为0.3%苦参碱AS,药后7 d校正防效达到最高,为59.63%;13:00施药时所有药剂都无明显防效;18:00时施药防效最好的为爪哇虫草菌JS001 OD,药后7 d校正防效为62.37%,而此时苦参碱AS仅在药后3 d校正防效达到最高,随后防效逐渐减弱。喷施上述生物药剂后,豇豆“黑头黑尾”率显著降低。综上,合理施用苦参碱AS、爪哇虫草菌JS001 OD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OD能有效提高对豆大蓟马的防效,研究结果可为减少豇豆农药施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大蓟马 发生动态 田间防效 生物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在植物寄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必达 钟杰 赵慧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2-38,43,共8页
综述菌根真菌、植物内生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等植物寄生真菌转荧光蛋白基因研究现状。介绍转化载体的构建、转化方法及转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及转荧光蛋白基因技术在植物寄生真菌侵染过程研究中的应用,指出真菌转荧光蛋白基因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关键词 真菌 荧光蛋白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半胱天冬酶基因的克隆及对细胞凋亡诱导剂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表达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晓慧 杨长锦 +2 位作者 黎妮 黄国华 于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0-808,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半胱天冬酶(caspase)在细胞凋亡诱导剂诱导和病原微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丰富鳞翅目昆虫细胞凋亡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甜菜夜蛾3龄幼虫体内扩增两个半胱天冬...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半胱天冬酶(caspase)在细胞凋亡诱导剂诱导和病原微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丰富鳞翅目昆虫细胞凋亡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甜菜夜蛾3龄幼虫体内扩增两个半胱天冬酶基因(SeCasp-3和SeCasp-4)编码区的全长;利用qPCR技术分别检测两个半胱天冬酶基因在细胞凋亡诱导剂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100μmol/L)、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10μg/mL)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50μg/mL)诱导后甜菜夜蛾脂肪体细胞中及病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kurstaki(Btk)(108个细菌/mL)、大肠杆菌TG1菌株Escherichia coli TG1(E.coli TG1)(108个细菌/mL)、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h,HvAV-3h)(1.16×1011个基因组拷贝/mL)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5000 OBs/μL)感染后甜菜夜蛾3龄幼虫体内的表达模式。【结果】SeCasp-3(GenBank登录号:MW183334)的编码区长942 bp,共编码313个氨基酸;SeCasp-4(GenBank登录号:MW183335)的编码区长843 bp,共编码280个氨基酸。SeCasp-3和SeCasp-4的假定蛋白序列与家蚕Bombyx mori Dronc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45.54%和58.46%,且SeCasp-3和SeCasp-4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SeCasp-3和SeCasp-4在不同化学物质诱导下的甜菜夜蛾脂肪体细胞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在100μmol/L H2O2和10μg/mL ActD处理后24和48 h,脂肪体细胞中SeCasp-3和SeCasp-4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50μg/mL DEX处理后24和48 h,SeCasp-3的相对表达量未见显著变化,但SeCasp-4的相对表达量升高了数千倍。在不同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的甜菜夜蛾3龄幼虫体内,SeCasp-3和SeCasp-4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一般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Btk和E.coli TG1的感染不造成SeCasp-3和SeCasp-4相对表达量的显著变化,而HvAV-3h和AcMNPV的感染则显著抑制了这两个基因的表达。【结论】本研究鉴定了两个甜菜夜蛾半胱天冬酶基因,并分析了其对细胞凋亡诱导剂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表达响应,为进一步探究半胱天冬酶功能和昆虫细胞凋亡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细胞凋亡 病原菌 半胱天冬酶 SeCasp DRO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辣椒BLTY品系对斜纹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宙 贺韶韶 +3 位作者 庄浩楠 袁格格 陈功 于欢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目的】BLTY品系辣椒叶片对1~3龄斜纹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胃毒性,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明这种胃毒性与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llumination HiSeq技术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取食BLTY品系辣椒叶片、FXBX辣椒叶片(无毒性... 【目的】BLTY品系辣椒叶片对1~3龄斜纹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胃毒性,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明这种胃毒性与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llumination HiSeq技术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取食BLTY品系辣椒叶片、FXBX辣椒叶片(无毒性)及人工饲料后肠道细菌16S rRNA的特异性区域进行测序,应用Usearch和R语言软件分析其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物种丰度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不同处理下斜纹夜蛾3龄幼虫肠道细菌的共有优势菌门。相较于取食无毒性的FXBX辣椒叶片和人工饲料,取食BLTY品系辣椒叶片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显著上升,菌群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升高;在属水平上,有益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相对丰度降低,而致病菌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布鲁氏菌属(Brucella)、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KEGG代谢差异分析表明,取食BLTY品系辣椒叶片会使肠道细菌外源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和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结论】斜纹夜蛾在取食BLTY品系辣椒叶片后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变化,即有益菌的相对丰度下降,而致病菌的相对丰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斜纹夜蛾 抗性 肠道细菌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食叶害虫角胸叶甲性选择和交配、产卵等行为学(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柳君 马玲 +3 位作者 刘晓玉 冯睿 朱桂兰 曾爱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角胸叶甲(鞘翅目:叶甲科)是危害油茶叶子的重要害虫。研究角胸叶甲性选择和交配及产卵等行为学特性,为性干扰诱杀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湖南永安镇油茶林土壤中挖出越冬代幼虫在室内连续繁殖,羽化后单头饲养,配对后观察... 【目的】角胸叶甲(鞘翅目:叶甲科)是危害油茶叶子的重要害虫。研究角胸叶甲性选择和交配及产卵等行为学特性,为性干扰诱杀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湖南永安镇油茶林土壤中挖出越冬代幼虫在室内连续繁殖,羽化后单头饲养,配对后观察其交配行为(记录交配前、交配和交配后3个阶段的交配行为)、交配产卵日节律(统计白昼和夜晚的交配次数和产卵量)、长期配对下成虫体质量及交配经历对性选择的影响。【结果】成虫羽化5~6天后开始交配,日平均交配(5±4.2)次,交配持续时间最短1 min,最长可达40 min,平均交配持续时间(18.88±9.3)min。交配后6~7天开始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为(275.5±131.4)粒。交配活动在10:00次数最多,其次在16:00、18:00较为密集。在下午有2个明显的产卵高峰期,分别为16:00和18:00,另外,在14:00、22:00及2:00产卵量相对较多,其他时间产卵量极少。雌虫喜欢选择体型小的雄虫进行交配,雄虫喜欢与有交配经历的雌虫进行交配。【结论】角胸叶甲成虫可进行多次交配,成虫体型对性选择有一定影响,成虫的交配经历也是影响性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胸叶甲 性选择 交配行为 产卵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DIS1通过抗氧化途径负调控水稻耐旱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茂 林宇丰 +6 位作者 戴阳朔 潘素君 彭伟业 严明雄 李魏 王冰 戴良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95,共8页
干旱作为一种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挖掘抗旱相关功能基因有助于培育抗旱新品种。本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构建了日本晴OsDIS1-RNAi转基因水稻,并对其和野生型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 干旱作为一种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挖掘抗旱相关功能基因有助于培育抗旱新品种。本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构建了日本晴OsDIS1-RNAi转基因水稻,并对其和野生型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示,干旱处理后,与野生型相比,OsDIS1-RNAi转基因水稻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增强,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活性氧清除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而经过ABA处理后,OsDIS1-RNAi转基因植株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形态变化,这表明OsDIS1介导的抗旱性可能独立于ABA途径。同时OsDIS1-RNAi水稻植株的株高、穗长、产量等农艺性状没有变化。以上结果表明,OsDIS1通过激活抗氧化途径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从而负调节水稻抗旱性,对于水稻耐旱育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DIS1 抗氧化酶 耐旱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存翊 王昊 +3 位作者 叶茂翔 张永生 刘劲军 曾爱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108,共8页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油茶作物的重要蛀果害虫,严重影响油茶的质量。触角感器是油茶象进行信息识别的重要结构单元,感器的类型和分布直接影响油茶象对机械及化学刺激的响应。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油茶象成虫触角上的...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油茶作物的重要蛀果害虫,严重影响油茶的质量。触角感器是油茶象进行信息识别的重要结构单元,感器的类型和分布直接影响油茶象对机械及化学刺激的响应。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油茶象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比对。结果表明:油茶象成虫触角存在雌雄二型现象,触角长度、感器类型及分布均有显著差异。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的感器类型为6类12种,包括4种刺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2种叉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1种Böhm氏鬃毛和1种芽孢形感器。仅在雄虫触角上观察到腔形感器,而芽孢形感器在雌、雄触角上的着生部位不同。在象甲科昆虫上首次发现了SfⅠ变形、StⅡ中部膨大和SchⅢ顶部膨大3种感器。结合已有感器功能的报道,对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何雨婷 何佳春 +3 位作者 魏琪 赖凤香 杨中侠 傅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9-1009,共11页
【目的】探明两色食虱螯蜂Echthrodelphax fairchildii、黄腿双距螯蜂Gonatopus flavifemur和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 3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方法】在非选择条件下,分别以褐飞虱Nilapar... 【目的】探明两色食虱螯蜂Echthrodelphax fairchildii、黄腿双距螯蜂Gonatopus flavifemur和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 3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方法】在非选择条件下,分别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和伪褐飞虱Nilaparvata muiri为寄主,观察两色食虱螯蜂、黄腿双距螯蜂和稻虱红单节螯蜂的取食、寄生以及子代生长发育情况;并在选择条件下观察3种螯蜂对稻飞虱的寄主选择性,评价螯蜂的寄主偏好性。根据以上试验,评出3种螯蜂各自的适宜寄主;并选择适宜寄主测定3种螯蜂的寿命、取食量和寄生量,评价其控害作用。【结果】两色食虱螯蜂可取食和寄生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和伪褐飞虱,以前3种为两色食虱螯蜂的适宜寄主,伪褐飞虱次之;黑尾叶蝉为其非取食、寄生寄主。黄腿双距螯蜂可取食和寄生4种飞虱:褐飞虱和灰飞虱适合性较高,白背飞虱次之,伪褐飞虱最差。黑尾叶蝉可为黄腿双距螯蜂的取食寄主,但非寄生寄主。稻虱红单节螯蜂以白背飞虱为最适寄主,灰飞虱次之;其他3种寄主仅能被稻虱红单节螯蜂取食,不能被成功寄生。在适宜寄主上,稻虱红单节螯蜂雌虫的寿命、总取食和寄生合计量均最高,两色食虱螯蜂的最低,黄腿双距螯蜂的居中;3种螯蜂日均取食量和寄生量的消长动态波动幅度不大。【结论】两色食虱螯蜂偏好寄生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控害作用相对最弱;黄腿双距螯蜂偏好寄生褐飞虱和灰飞虱,控害作用居中;稻虱红单节螯蜂偏好寄生白背飞虱,控害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色食虱螯蜂 黄腿双距螯蜂 稻虱红单节螯蜂 半翅目害虫 寄主选择性 成虫寿命 取食寄主 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类特征融合的O-糖基化位点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妍 陈渊 +1 位作者 谭泗桥 袁哲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1-698,共8页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主要修饰,O-糖基化的固定模式未知,高精度识别O-糖基化位点是机器学习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以迄今最大的人O-糖基化位点Steentoft数据集为基础,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位置的卡方差表特征χ^2pos,融合伪氨基酸序列进化信...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主要修饰,O-糖基化的固定模式未知,高精度识别O-糖基化位点是机器学习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以迄今最大的人O-糖基化位点Steentoft数据集为基础,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位置的卡方差表特征χ^2pos,融合伪氨基酸序列进化信息Pse PSSM以及无方向的k间隔氨基酸对组分Undirected-CKSAAP表征序列,构建5个正负样本均衡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经加权投票,独立测试准确率、Matthew相关系数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了89.62%、0.79、0.96,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结果.χ^2pos、Pse PSSM与Undirected-CKSAAP三种特征的融合在蛋白质糖基化、磷酸化等位点预测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糖基化位点预测 卡方差表特征 伪氨基酸序列进化信息 无方向的k间隔氨基酸对组分 加权投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湖莲藕产业无人机施肥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思 张永芳 +3 位作者 史智英 匡晶 李峰 黄国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2,共4页
传统藕田施肥一般由人工完成,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藕田施肥困难与莲藕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本文对湖北省洪湖市大沙湖管理区、乌林镇、峰口镇、万全镇、汊河镇、黄家口镇等6个乡镇103户莲藕种植户施肥情况进行调研,... 传统藕田施肥一般由人工完成,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藕田施肥困难与莲藕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本文对湖北省洪湖市大沙湖管理区、乌林镇、峰口镇、万全镇、汊河镇、黄家口镇等6个乡镇103户莲藕种植户施肥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洪湖市莲藕无人机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技术 藕田 莲藕种植 施肥情况 湖北省洪湖市 莲藕产业 无人机 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江华县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影响因子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明平 朱俊子 +3 位作者 钟石春 周倩 蒋章富 高必达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98-100,104,共4页
为了有效地防控南方黑条矮缩病(SRBSDV),于2010年调查了该病在江华县早、中、晚稻上的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结果表明:早稻SRBSDV发生面积虽大,但发病程度轻,主要因为感染局限在本田;中稻发病重是因为在秧田3叶期遇上了传毒飞虱成虫迁入... 为了有效地防控南方黑条矮缩病(SRBSDV),于2010年调查了该病在江华县早、中、晚稻上的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结果表明:早稻SRBSDV发生面积虽大,但发病程度轻,主要因为感染局限在本田;中稻发病重是因为在秧田3叶期遇上了传毒飞虱成虫迁入的高峰。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传毒昆虫、栽培方式、气象条件以及化学防治对SRBSDV发生的影响,并讨论了江华县SRBSDV病株的3种特殊症状。最后提出了监测病情,"治虱防矮",抓住2~4叶关键防治时期等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 主要症状 白背飞虱 病害流行因子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凌路 廖晓兰 《生物灾害科学》 2013年第2期185-187,共3页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已成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结合生产实际,介绍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分布、危害情况,重点讨论了控制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新方法和技术,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方法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