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农业气候相似原理的欧氏距离系数法在荆门市雷竹引种项目中的应用
1
作者 胡仲殊 胡述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9-81,共3页
为发挥气象科技为农服务的支撑作用,帮助荆门市雷竹引种项目平稳落地,利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采用欧氏距离系数法,计算了雷竹引种源地浙江省临安市与引种目的地湖北省荆门市4地的平均欧氏距离系数。结果表明,荆门市4地与临安市雷竹生长... 为发挥气象科技为农服务的支撑作用,帮助荆门市雷竹引种项目平稳落地,利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采用欧氏距离系数法,计算了雷竹引种源地浙江省临安市与引种目的地湖北省荆门市4地的平均欧氏距离系数。结果表明,荆门市4地与临安市雷竹生长关键气候因子均为1级相似(以荆门站最小),相似程度较高,可以直接引种并获得成功。介绍了荆门市雷竹引种项目落地的补偿措施和项目实施情况。依据该成果成功将荆门市竹之韵香竹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帮扶村进行雷竹种植,发挥了产业帮扶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相似原理 欧氏距离系数法 雷竹 引种 湖北省荆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I指数的荆门市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新贝 胡仲殊 王培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0期137-139,共3页
根据1961—2020年荆门市逐日气象干旱MCI指数,采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荆门市近60年的气象干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荆门市气象干旱过程年均2.43次,平均每次持续58.8 d。气象干旱日数年均123.1 d,呈缓慢下... 根据1961—2020年荆门市逐日气象干旱MCI指数,采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荆门市近60年的气象干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荆门市气象干旱过程年均2.43次,平均每次持续58.8 d。气象干旱日数年均123.1 d,呈缓慢下降趋势,中旱、重旱、特旱日数呈增多趋势。1、9、10月干旱日数较多,干旱日数冬季最多,其次是春季和秋季,特旱在春季发生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I指数 气象干旱 干旱特征 干旱趋势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门市气候条件分析及对油麦作物影响——以2023年为例
3
作者 赵碧云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107-111,共5页
2023年荆门年平均气温整体偏高0.4~1℃,夏季有阶段性高温。降水较历史同期偏少,荆门、京山、钟祥均偏少10%左右。荆门、京山全年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钟祥偏少。2023年低温雨雪、阴雨寡照、倒春寒、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荆门油菜、小... 2023年荆门年平均气温整体偏高0.4~1℃,夏季有阶段性高温。降水较历史同期偏少,荆门、京山、钟祥均偏少10%左右。荆门、京山全年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钟祥偏少。2023年低温雨雪、阴雨寡照、倒春寒、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荆门油菜、小麦造成一定影响。2023年1月中下旬—2月受冷空气影响极端最低气温较低,油菜遭受不同程度冻害。3月荆门大部地区出现轻至中度倒春寒,部分油菜受冻害影响大。受2022年以来伏秋冬春连旱影响,加之1—3月全市降水偏少30%~50%,土壤缺墒逐步加剧,3月以轻到中度气象干旱为主,局部地区重旱。4月降水偏多,土壤增墒,全市干旱有所缓解。10月是荆门市油菜播种或育苗期,小麦备播期,月内天气条件基本有利。11—12月降水偏多,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墒情,利于小麦、油菜的播种和移栽,低温利于控制油麦旺长和抗寒锻炼,增强油麦抗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门 气候 气温 降水 油菜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荆门市油菜产量的气候适宜度模型与辐热积模型对比
4
作者 何玮龙 李世刚 +2 位作者 贺嗣彭 段皓冉 王雨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70-74,79,共6页
以荆门市1960—2020年气象要素(光照、温度、降水)和逐年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气候适宜度模型和辐热积模型预测荆门市油菜产量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在回代检验中,气候适宜度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佳,且二次回归... 以荆门市1960—2020年气象要素(光照、温度、降水)和逐年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气候适宜度模型和辐热积模型预测荆门市油菜产量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在回代检验中,气候适宜度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佳,且二次回归拟合效果稍好于线性回归拟合;气候适宜度模型的准确率接近90%,辐热积模型准确率高于80%,说明气候适宜度模型更适用于荆门市油菜的产量预测。从综合预测准确率和气象因子两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气候适宜度模型会忽略逐日气象要素中对油菜生长发育不利的极端值,另外日照适宜度指数相对太阳辐射累积量反映作物的光合效应较差;辐热积模型则重点考虑光热效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考虑极端日气象要素的不利影响,但是忽略了降水这一油菜生长的重要制约气象因子。两种模型各有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L.) 气候适宜度模型 辐热积模型 产量预报 荆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门市连阴雨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碧云 何盛浩 王东仙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0期56-62,共7页
利用1958—2017年荆门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的日降水数据,对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气候分析,并通过线性倾向估计、频次分析、严重程度分析等方法,结合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总结了荆门市连阴雨天气的气候特点。结果表明,荆门市连阴雨... 利用1958—2017年荆门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的日降水数据,对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气候分析,并通过线性倾向估计、频次分析、严重程度分析等方法,结合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总结了荆门市连阴雨天气的气候特点。结果表明,荆门市连阴雨发生频次春季最多,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少;荆门市连阴雨发生频次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连阴雨累积距平曲线呈“两降一升”型变化;荆门市轻度连阴雨占比61.4%,中度连阴雨占比30.2%,重度连阴雨占比8.4%。轻度连阴雨发生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度和重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以后中度和重度连阴雨发生频次有上升迹象;荆门市连阴雨对农业影响较大,尤其是发生在春、秋季的中度和重度连阴雨,易造成严重减产,带来巨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门市 连阴雨 气候特征 农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门市干旱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鲁霞 王东仙 崔恒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226-1228,共3页
利用荆门市3个气象站1961~2010年和4个水文站点1962~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荆门市降水量的年、月际变化规律。运用连续无雨日数的干旱统计方法,研究荆门市干旱气候特征,并以2011和2012年冬春夏连旱为例... 利用荆门市3个气象站1961~2010年和4个水文站点1962~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荆门市降水量的年、月际变化规律。运用连续无雨日数的干旱统计方法,研究荆门市干旱气候特征,并以2011和2012年冬春夏连旱为例,分析干旱对全市农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干旱 气候特征 农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门市暴雨灾害特征及其防御措施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培 张新贝 王选嵩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3期107-108,共2页
本文选取2000-2019年荆门、钟祥、京山3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数据观测资料,同时参考荆门市区域自动监测站降水资料对荆门市暴雨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灾情资料阐述了暴雨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荆门市致灾性暴雨主... 本文选取2000-2019年荆门、钟祥、京山3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数据观测资料,同时参考荆门市区域自动监测站降水资料对荆门市暴雨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灾情资料阐述了暴雨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荆门市致灾性暴雨主要发生在6-8月,最早出现在4月1日,最晚出现在9月25日,平均每年5d暴雨日,最多的年份(2008年)有14d出现暴雨,20a中有10次局地强降水造成灾害,有17次持续2d暴雨,有4次持续3d暴雨,有1次持续4d暴雨;荆门市暴雨均出现在4-9月,4-9月降水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7;20a中暴雨灾害造成受灾人口共1067万人,因灾死亡2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共999733.3hm^2,直接经济损失68.3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占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 暴雨日数 直接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门市高温特征及其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王培 王选嵩 张新贝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32-35,共4页
基于1960-2019年钟祥站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回归分析、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对荆门市高温变化特征进行气候统计分析,并总结高温对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荆门市高温主要发生在夏季,大... 基于1960-2019年钟祥站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回归分析、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对荆门市高温变化特征进行气候统计分析,并总结高温对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荆门市高温主要发生在夏季,大多从6月中旬开始、8月下旬结束,60 a来高温初日每10 a提前2.2 d,高温终日每10 a推迟3.2 d;荆门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热浪频次、高温最长持续日数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热浪频次、高温最长持续日数均达到最低值,2010-2019年间均达到最大值;持续高温对中稻产量影响较大,中稻生长期遭遇持续的高温,会造成高温干旱复合胁迫降低产量,高温持续时间越长对中稻危害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数 高温热浪 中稻 荆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门一次暴雨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2023年为例
9
作者 王培 李康丽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2023年6月16—19日荆门出现持续性暴雨,本文分析了此次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环境条件云图特征和雷达回波等,揭示了这次暴雨的特征和成因,并分析了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降水主要分2个阶段,16日夜间两高之间的切变线,配合850hPa... 2023年6月16—19日荆门出现持续性暴雨,本文分析了此次暴雨发生的环流形势、环境条件云图特征和雷达回波等,揭示了这次暴雨的特征和成因,并分析了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降水主要分2个阶段,16日夜间两高之间的切变线,配合850hPa偏东气流叠加北部山区地形造成了16日夜间较强降水;17日夜间高空槽东移,中低层有切变线与明显的急流相配合,为过程提供了动力及水汽条件,造成东部强降水。此次暴雨对荆门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水稻、玉米和黄豆受灾严重,且强降水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荆门,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重于近年同期,呈偏重发生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农业生产 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高明 王金艳 王式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4,共4页
选用湖北省77个代表站1960~2003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北省气温的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近44年气温呈上升趋势,至2003年气温上升了0.5℃,增温速率约为0.12℃/10 a,和近50年来的全球平均增温速率相当... 选用湖北省77个代表站1960~2003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北省气温的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近44年气温呈上升趋势,至2003年气温上升了0.5℃,增温速率约为0.12℃/10 a,和近50年来的全球平均增温速率相当.20世纪90年代升温最剧烈.春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气温却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日最高气温也呈下降趋势,冬季平均日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气温变化不同的地区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有微弱的下降趋势,而中东部地区则有较明显的升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气温 区域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悟县板栗种植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伦星 李鑫 +2 位作者 李海燕 丁阳 严学珍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4期45-46,48,共3页
对比分析大悟县近20 a板栗各生育期气象要素资料,确定板栗种植的基本气象条件及影响板栗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气象灾害条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与防御措施。
关键词 板栗 气象条件 大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县马里兰烟叶年产量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子明 李鑫 +2 位作者 何顺武 操筠 王立华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1期231-234,共4页
对五峰1987-2012年各种气象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影响马里兰烟叶产量的气象因子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五峰县年平均气温14.3℃,在马里兰烟叶生长的大田期5-8月的平均气温均22.3℃。年平均降雨量1 322.5 mm,大田期... 对五峰1987-2012年各种气象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影响马里兰烟叶产量的气象因子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五峰县年平均气温14.3℃,在马里兰烟叶生长的大田期5-8月的平均气温均22.3℃。年平均降雨量1 322.5 mm,大田期5-8月的降水量充沛,占年降水的60%,年平均相对湿度77,全年风向以静风出现最多,其频次为40%,其中月平均风速达1.2 m/s,年光照时数为1 428.4 h,年蒸发量为957.0 mm,平均无霜日为250 d。由逐步回归法可以确定马里兰烟叶产量的主导因子是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日照、5-8月降水量、5-8月平均温度,对指导马里兰烟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多元逐步回归 马里兰烟叶 年产量 湖北省五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6月湖北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恒立 李康丽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第3期89-90,共2页
对2016年6月湖北出现的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该次过程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环流形势 农业生产 影响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3月荆门春季首场暴雨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培 贺嘉 李康丽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29-31,34,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风云卫星云图、雷达及地面观测资料对荆门2022年3月16日首场春季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强辐散、500 hPa高空槽东移、中低层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加强东移北抬、地面冷空气入侵暖低压倒槽等天...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风云卫星云图、雷达及地面观测资料对荆门2022年3月16日首场春季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强辐散、500 hPa高空槽东移、中低层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加强东移北抬、地面冷空气入侵暖低压倒槽等天气系统配置,是这次春季暴雨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2)这次暴雨发生前的环境场特点为适中的对流有效位能,较大水汽含量及上干冷、下暖湿极,说明强对流天气为短时强降水及雷暴大风。(3)华北冷空气沿地面倒槽后部侵入,沙洋西部的西北风与东部的偏东风形成地面辐合线,触发对流天气,造成沙洋的短时强降水。(4)与中尺度对流云团移动相对应,宜昌地区有中尺度对流单体生成,其东移中加强并在荆门南部形成弓形回波,雷达回波图上强的反射率回波对应卫星云图上有TBB低值区,说明对流云发展高度高,垂直运动剧烈,造成荆门南部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面辐合线 弓形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流因子的荆门梅雨特征量预测方法研究
15
作者 梁涛 崔恒立 +2 位作者 陈艳梅 王东仙 何盛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129-2130,2174,共3页
选取1958~2000年的74项环流因子作为预测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对因子进行初筛选,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方程,AIC准则作为最优方程的判别准则,分别对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量3个梅雨特征量进行预测,并利用2001~2012年的资料对... 选取1958~2000年的74项环流因子作为预测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对因子进行初筛选,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方程,AIC准则作为最优方程的判别准则,分别对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量3个梅雨特征量进行预测,并利用2001~2012年的资料对方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方程对梅雨偏多偏少(旱涝趋势)的预测比较准确,但对降水异常偏多(少)的年份数值误差较大;方程对入梅日期预测效果较好,大部分年份误差在3~4 d以内;方程对出梅日期预测大部分年份误差在7 d或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因子 梅雨特征量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县7·15特大暴雨气象服务探究
16
作者 张子明 郑明发 +2 位作者 李鑫 彭仕明 杨如勇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9期155-157,共3页
近年来,五峰县局地强降水频繁,暴雨诱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2017年7月15日,受局地强对流风暴影响,五峰县境内出现局地特大暴雨天气,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本研究对2017年7月15日强降水雨情进行详细分析,简述其造成的灾情... 近年来,五峰县局地强降水频繁,暴雨诱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2017年7月15日,受局地强对流风暴影响,五峰县境内出现局地特大暴雨天气,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本研究对2017年7月15日强降水雨情进行详细分析,简述其造成的灾情及社会经济影响,对强降天气过程出现前、灾害发生发布的预报预警及服务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分析和总结强降雨天气决策气象服务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效率,科学防灾减灾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气象服务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淹没模型的流域暴雨洪涝风险区划方法 被引量:49
17
作者 李兰 周月华 +4 位作者 叶丽梅 彭涛 史瑞琴 刘旭东 王东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在求取漳河流域雨洪曲线,分析流域历史暴雨洪涝风险个例基础上,确定流域致灾临界面雨量和洪涝风险水位段。采用耿贝尔极值I型分布法求取流域不同重现期面雨量,基于GIS的暴雨洪涝淹没模型,利用D8及曼宁公式计算不同重现期面雨量淹没范围... 在求取漳河流域雨洪曲线,分析流域历史暴雨洪涝风险个例基础上,确定流域致灾临界面雨量和洪涝风险水位段。采用耿贝尔极值I型分布法求取流域不同重现期面雨量,基于GIS的暴雨洪涝淹没模型,利用D8及曼宁公式计算不同重现期面雨量淹没范围和水深;运用灾害风险原理,制作漳河流域暴雨洪涝风险区划。同时,对湖北省钟祥市行政区域制作了风险区划图,并与实际灾情进行了比较,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区与高风险区对应较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观表达暴雨洪涝灾害的形成,也反映了流域及研究区域内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有较清楚的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暴雨洪涝 淹没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云雷达与地基微波辐射计联合反演云微物理参数 被引量:8
18
作者 韦凯华 黄兴友 +3 位作者 管理 黄佳欢 何欢 陈浩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17,共10页
使用地基微波辐射计与毫米波云雷达进行主被动遥感联合探测,从理论上能够更准确地反演云微物理参数。分别以2010年7月于广东阳江和2015年3月于江苏南京进行的联合观测试验所获取的数据为例,对其中的层状云、层积云个例进行联合反演微物... 使用地基微波辐射计与毫米波云雷达进行主被动遥感联合探测,从理论上能够更准确地反演云微物理参数。分别以2010年7月于广东阳江和2015年3月于江苏南京进行的联合观测试验所获取的数据为例,对其中的层状云、层积云个例进行联合反演微物理参数的试验和分析,获取云演变过程中微物理参数和其他环境场物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云雷达-微波辐射计联合反演法反演的云微物理参数与基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经验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实测经验值相比,结果比较可靠;2在层状云发展初始阶段,凝结增长作用在云体中上部位置起主要作用,碰并作用主要导致云滴粒子的显著增长和云层垂直方向的延展;在垂直上升速度较大的层积云中,云滴粒子通过碰并作用增长;3低层湿区高度与大范围层状云系出现的高度较为一致,抬升作用和水汽通量的辐合为云的产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云雷达 地基微波辐射计 联合遥感 云微物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暴雨的低涡发生发展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崔恒立 赵宇 +2 位作者 王东仙 谌伟 王培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30-36,共7页
应用位涡理论对2013年5月25-26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涡的引进可以追踪高层扰动,可以根据扰动位涡的变化来判断系统的发展,这为分析高层扰动提供了方便;高层位涡异常使其下方的气旋性涡度加强并... 应用位涡理论对2013年5月25-26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涡的引进可以追踪高层扰动,可以根据扰动位涡的变化来判断系统的发展,这为分析高层扰动提供了方便;高层位涡异常使其下方的气旋性涡度加强并向低层发展形成气旋性涡柱,涡柱移动到西南涡上空时使其东移发展,当气旋性环流作用到静止锋上锋生形成江淮气旋;西南涡发展与气旋的生成加剧了低层辐合而产生强降雨,强降雨出现在低层扰动湿位涡负中心移动方的前侧,负值越大降水越强,强降雨释放凝结潜热使位涡和气旋性涡柱爆发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暴雨 位涡 扰动湿位涡 江淮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东仙 崔恒立 李康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7期195-195,197,共2页
本文主要结合江汉平原气候实际,首先概括了江汉平原干旱类型包括春旱、伏旱、秋旱以及冬旱,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是春旱、伏旱与秋旱。着重分析了江汉平原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有效的防御措施,以期有效防御干旱灾害... 本文主要结合江汉平原气候实际,首先概括了江汉平原干旱类型包括春旱、伏旱、秋旱以及冬旱,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是春旱、伏旱与秋旱。着重分析了江汉平原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有效的防御措施,以期有效防御干旱灾害、减轻旱灾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农业生产 影响 防御措施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