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雁 周云峰 +6 位作者 谢丛华 彭春伟 黄超群 杨肖军 程伏林 熊斌 杨国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34-1740,共7页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胃癌PC患者随机分为CRS组或CRS+HIPEC...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胃癌PC患者随机分为CRS组或CRS+HIPEC组,前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后者行CRS+HIPEC,药物为羟基喜素碱(HTPC)20 mg加丝裂霉素(MMC)30 mg,或多西他赛120mg加顺铂120mg,溶于生理盐水12 L,温度(43±0.5)℃,时间60~90min。主要终点指标为总体生存期,次要终点指标为安全性。结果:入组患者106例,CRS组45例,CRS+HIPEC组61例,两组的主要临床病理指标平衡。至患者的中位随访期30个月时,胃癌PC相关死亡率在CRS组为93.3%(42/45),CRS+HIPEC组为77.0%(47/61,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CRS组是7.0个月(95%CI:5.8~8.2个月),CRS+HIPEC组是11.1个月(95%CI:8.3~13.9个月,P=0.003)。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在CRS组为6例,CRS+HIPEC组为8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RS+HIPEC治疗、胃癌同时性PC患者、肉眼可见完全肿瘤细胞减灭、不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系统性化疗6个周期以上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参数。结论:对于胃癌同时性PC患者,CRS+HIPEC可延长生存期,并不明显增加严重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腹膜转移癌 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超群 周云峰 +5 位作者 谢丛华 杨肖军 程伏林 熊斌 杨国樑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979-983,共5页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cRs)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课题设计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CRCPC)患者资料,按临床病理参数匹配原则,分为CRS组(CRS+术后...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cRs)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课题设计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CRCPC)患者资料,按临床病理参数匹配原则,分为CRS组(CRS+术后全身化疗)29例,HIPEC组(CRS+HIPEC+术后全身化疗)33例。分析两组的总体生存期(os)及严重不良事件(SAE)。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均衡可比,术中PCI评分及器官,腹膜切除情况相似。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1.9个月(6.5~110.0个月)和32.0个月(10.5~95.9个月),OS分别为8.5个月(95%CI:4.9—12.1个月)和14.5个月(95%CI:11.9~17.1月)(P=0.007)。术后30天内CRS组3例发生SAE,HIPEC组9例(P=0.126)。多因素分析显示,HIPEC、CC0~1分、术后化疗周期≥6个周期为改善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RS+HIPEC可改善CRCPC患者生存期,SAE无显著增加,安全性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同时性胃癌腹膜癌 被引量:12
3
作者 武海涛 姬忠贺 +2 位作者 张倩 彭开文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6-151,共6页
目的:分析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同时性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P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胃癌P... 目的:分析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同时性胃癌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P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胃癌PC患者接受52次CRS+HIPEC治疗,药物为洛铂100 mg、多西他赛120 mg,加入12 000 mL生理盐水加热至(43±0.5)℃持续灌注60 min。主要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次要终点评价指标为围手术期安全性。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期22.5个月,中位生存期14.3个月(95%CI:7.6-21.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8%、40%、32%。无围手术期死亡,12例(23.1%)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多因素分析显示,完全细胞减灭、术前肿瘤标记物水平正常、术后化疗≥6个周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同时性胃癌PC患者,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CRS+HIPEC可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铂 多西他赛 胃癌 腹膜癌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减灭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被引量:13
4
作者 彭开文 张倩 +1 位作者 刘九洋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84-389,共6页
目的:评估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腹膜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研究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联合间歇... 目的:评估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腹膜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研究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对VTE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胃肠道及妇科肿瘤等来源的腹膜癌患者行CRS+HIPEC治疗,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价VTE风险,所有患者采取早期肢体主/被动活动及间歇充气加压按摩治疗,记录分析VTE相关事件。结果:患者中位Carprini评分为12(10~16)分,均为VTE极高危组,在3个月的随访中仅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经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腹膜癌患者VTE风险极高,术后早期足背曲/跖曲及扩胸等主/被动运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可有效预防V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物理预防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腹膜癌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梅列军 王林伟 +5 位作者 周云峰 谢丛华 刘骏方 杨肖军 刘少平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行MDCT多期增强扫描,分析MD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4例PC患者MDCT增强扫描检测出356个病灶,在1~13分区中每例患者检测出病灶平均数为(6.5±3.4)个。常见转移部位是大网膜、左半膈、脾包膜、盆腔、右半膈、胃周韧带等。转移病灶密度以实性为主,病灶直径为0.5~13 cm。总体敏感度为78.1%(356/456),特异度为92.3%(277/300);病灶≥0.5 cm时,敏感度为90.0%(307/341),病灶<0.5cm时,敏感度为42.6%(49/115)。CT-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与术中PCI的吻合度为0.384~0.640(P<0.05)。结论:MDCT增强扫描加MPR技术可较准确评估CT-PCI,与术中PCI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癌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多平面重建腹膜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表面肿瘤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14
6
作者 李雁 周云峰 +15 位作者 梁寒 王华庆 郝继辉 朱正纲 万德森 钦伦秀 崔书中 季加孚 徐惠绵 魏少忠 许洪斌 锁涛 杨树军 谢丛华 杨肖军 杨国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8-206,共9页
1概述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原发性腹膜癌等腹盆腔恶性肿瘤局域性进展易形成腹膜表面肿瘤(peritoneal surface malig-nancies),通常称为腹膜癌病(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简称腹膜癌),... 1概述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原发性腹膜癌等腹盆腔恶性肿瘤局域性进展易形成腹膜表面肿瘤(peritoneal surface malig-nancies),通常称为腹膜癌病(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简称腹膜癌),目前临床上将其定义为广泛转移,常采取姑息治疗,预后差,中位生存期约6个月[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腹膜肿瘤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癌研究之我见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685-1686,共2页
腹膜癌(peritoneal、calvinomatosis,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问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足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如来自胃肠道肿瘤和妇... 腹膜癌(peritoneal、calvinomatosis,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问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足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如来自胃肠道肿瘤和妇科肿瘤的腹膜转移癌,观闰际文献统称为PC,而国内文献则有腹膜癌病、腹膜转移癌、腹膜癌等不同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共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促进网膜脂肪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张倩 彭开文 +3 位作者 吴晗 龚俊 姬忠贺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651-655,共5页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在胃癌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诱导下网膜脂肪干细胞(omental-adipose stromal cells,O-ASCs)是否能分化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及ER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在胃癌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诱导下网膜脂肪干细胞(omental-adipose stromal cells,O-ASCs)是否能分化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及ER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诱导分化成骨、成脂及流式细胞鉴定O-ASCs,将O-ASCs与MGC803和SGC7901 CM共培养,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O-ASCs细胞CAFs标志物α-SMA、FSP-1、vimentin,旁分泌因子VEGFA、TGFβ-1、FAP、SDF-1的表达水平。将O-ASCs分为对照组,SGC7901-CM实验组,SGC7901-CM+U0126处理组,12 h后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O-ASCs细胞CAFs标志物α-SMA、FSP-1及ERK1/2、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鉴定原代培养出的细胞为O-ASCs,在SGC7901 CM和MGC803 CM作用下,CAFs标志物α-SMA、FSP-1、vimentin及旁分泌因子SDF-1、VEGFA、TGFβ-1、FAP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SGC7901-CM组α-SMA、FSP-1、p-ERK1/2表达明显增加(P<0.05),ERK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SGC7901-CM+U0126组与SGC7901-CM组比较,α-SMA、FSP-1及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ERK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SCs通过分化为CAFs及旁分泌作用参与胃癌腹膜转移,ERK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网膜脂肪干细胞 ERK信号通路 腹膜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肺癌相关指标的筛选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顺林 胡卫东 +2 位作者 徐闻博 刘越 吴洲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分析多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与肺癌的相关性,筛选相关指标,为建立检测肺癌的小型蛋白芯片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M蛋白芯片系统,检测311例肺癌患者血清中多种TM: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抗原153(Cancer ant... 目的:分析多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与肺癌的相关性,筛选相关指标,为建立检测肺癌的小型蛋白芯片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M蛋白芯片系统,检测311例肺癌患者血清中多种TM: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铁蛋白(Ferritin,FER)、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ree-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水平。筛选出肺癌中阳性率高的的指标,采用Kappa检验比较其与TM蛋白芯片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寻找最佳联检组合。结果:311例肺癌患者中TM升高主要集中在4项指标:CEA(41.5%)、CA153(15.2%)、CA199(20.9%)、CA125(37.0%);Kappa检验得出,一致性极强的小型组合有5种,使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得出最佳组合为CA125+CEA。结论:血清CEA和CA125水平升高对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选择CA125+CEA联合检测,可以在不降低检出率的情况下降低检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阿霉素前体药PDOX对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珏 邵丽华 +5 位作者 王群 袁静萍 唐利 钟燕军 刘少平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10-1715,共6页
目的:比较PDOX与DOX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建立MGC-803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35只,随机分为PDOX组(n=12)、DOX组(n=12)和Control组(n=11),接种后第10、17、24天按体质量给药,每周进行两次详细全面记录。末次... 目的:比较PDOX与DOX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建立MGC-803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35只,随机分为PDOX组(n=12)、DOX组(n=12)和Control组(n=11),接种后第10、17、24天按体质量给药,每周进行两次详细全面记录。末次给药后1周终止实验,取血行常规、生化检查;解剖裸鼠,详细记录胃部肿瘤及腹腔播散情况,对肿瘤进行称重,计算抑瘤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至研究终点时,Control组和PDOX组全部存活,DOX组6只死亡。在肿瘤局部控制指标中,PDOX组和DOX组的胃肿瘤质量、体积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PDOX组和DOX组抑瘤率分别为26.4%和24.9%,两组疗效相当(P>0.05)。在血常规指标中,PDOX组血小板计数高于Control组(P<0.05),淋巴细胞比例低于Control组(P<0.05),而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功能指标中,PDOX组CK-MB水平高于Control组(P<0.01)。CK、LDH、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OX组和DOX组淋巴管癌栓发生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DOX组Ki-67水平显著低于DOX与Controll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Bcl-6、Tunel、VEG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D2-40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PDOX治疗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整体疗效优于DOX,毒副作用低于D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治疗PDOX前体药 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腹腔游离癌细胞杀灭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1
11
作者 姬忠贺 孙建华 +3 位作者 武海涛 张倩 彭开文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963-968,共6页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杀灭作用,探索腹膜癌细胞学根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5例腹膜转移癌患者HIPEC前、后的腹腔灌洗液(或腹水)样本,分别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pe...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杀灭作用,探索腹膜癌细胞学根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5例腹膜转移癌患者HIPEC前、后的腹腔灌洗液(或腹水)样本,分别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检查;普通RT-PCR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CEA m RNA、CK20 m RNA;化学发光法检测HIPEC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分析各项指标HIPEC前、后的变化特点。结果:HIPEC前、后PLC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3.3%vs.24.4%(P<0.001);CEA m RNA阳性率分别为97.8%vs.84.4%(P=0.058);CK20 m RNA阳性率HIPEC前、后均为95.6%(P=1.000)。分别有32.5%和30.0%的患者HIPEC后CEA m RNA表达量、CK20 m RNA表达量较HIPEC前显著下降(均P<0.001)。HIPEC前、后CEA、CA125、CA19-9阳性率分别为50.0%vs.23.6%(P=0.016)、52.6%vs.47.4%(P=0.409)、36.8%vs.26.3%(P=0.121)。结论:HIPEC可有效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为实现腹膜癌的细胞学根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腹腔游离癌细胞 腹腔热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标记双分子探针技术观察乳腺癌HER-2与Ki-67协同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向清明 王林伟 +3 位作者 袁静萍 杨芳 陈佳梅 李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4-466,共3页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均为乳腺癌临床病理的重要指标,用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但两者的预后权重以及协同表达的预后价值尚不清楚,主要原因之一是常规方法并不能同时原位定...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均为乳腺癌临床病理的重要指标,用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但两者的预后权重以及协同表达的预后价值尚不清楚,主要原因之一是常规方法并不能同时原位定量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量子点 HER-2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活化ROCK/SLUG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发生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阿丽 张弓 +5 位作者 彭晋 王全胜 马欢 钟亚华 周福祥 谢丛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0-686,共7页
目的研究ROCK/SLUG信号通路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促进人卵巢癌细胞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ET-1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CaOV3,或共用ROCK的活化突变体转染细胞或... 目的研究ROCK/SLUG信号通路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促进人卵巢癌细胞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 ET-1处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CaOV3,或共用ROCK的活化突变体转染细胞或加入ROCK的抑制剂Y27632,并转染含SLUG启动子的pGL3质粒与Renilla质粒。实验末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SLUG启动子活性,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ot方法检测EMT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ET-1诱导SK-OV-3和CaOV3发生与EMT相一致的形态和基因变化,促进其细胞侵袭力;ET-1与内皮素A受体(endothelin A receptor,ETAR)结合,促进转录因子SLUG的转录;ET-1促进ROCK及fibronectin的表达,同时转染ROCK的活化突变体,促进ET-1诱导的fibronectin表达以及细胞侵袭力的增加。相反,ROCK抑制剂Y27632抑制ET-1对fibronectin表达以及细胞侵袭力的促进作用;转染ROCK的活化突变体,上调SLUG基因转录启动子活性促进其转录,抑制E-cadherin的转录。相反,ROCK的抑制剂Y27632抑制SLUG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 ET-1通过活化ROCK/SLUG通路促进人卵巢癌细胞发生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内皮素A受体 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 人卵巢癌 ROCK SLU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胶原在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脉冲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敏 袁静萍 +2 位作者 彭春伟 刘少平 李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6-1062,共7页
结合量子点原位分子成像技术探究了基于Ⅳ型胶原动态改变的癌侵袭转移模式.收集肝癌、胃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的临床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化和量子点成像技术对癌细胞及其相关微环境中的关键分子进行成像,观察癌侵袭转移过程中Ⅳ型胶原的... 结合量子点原位分子成像技术探究了基于Ⅳ型胶原动态改变的癌侵袭转移模式.收集肝癌、胃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的临床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化和量子点成像技术对癌细胞及其相关微环境中的关键分子进行成像,观察癌侵袭转移过程中Ⅳ型胶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Ⅳ型胶原呈现动态改变.首先在基底膜处交联增多,形成不规则且致密的袖套包裹癌巢;随后多处基底膜处的胶原发生构象改变并被降解形成侵袭前锋.同时,伴随着间质中的Ⅳ型胶原重新线性沉积及巨噬细胞的团聚增多,癌细胞最终逃逸转移.由上述结果可以断定,癌侵袭转移呈现"脉冲模式",Ⅳ型胶原的动态改变为癌侵袭转移创造了适宜的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 细胞外间质重塑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9届国际腹膜癌大会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雁 于洋 刘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561-1563,共3页
2014年10月9~11日,由腹膜表面肿瘤国际协作组联盟(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PSOGI)主办、荷兰国立癌症研究所(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承办的第九届腹膜表面肿瘤国际大会(The 9th Internatio... 2014年10月9~11日,由腹膜表面肿瘤国际协作组联盟(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PSOGI)主办、荷兰国立癌症研究所(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承办的第九届腹膜表面肿瘤国际大会(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eritoneal Surface Malignancies)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来自全球66个国家的65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盛会。这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总结本领域的国际进展,起草腹膜癌治疗的国际指南框架,提出未来研究规划,现将大会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国际指南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人类乳头瘤病毒16E6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慧燕 蔡红兵 +1 位作者 陈长春 王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0-754,823,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阐明TGF-β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9年1月住院手术患者的新鲜宫颈组织,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7例、...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阐明TGF-β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9年1月住院手术患者的新鲜宫颈组织,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7例、CINⅡ-Ⅲ级17例及宫颈鳞状细胞癌3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标本中TGF-β1蛋白表达,用PCR法及直接测序检测组织HPV16E6基因,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率分别为11.8%、35.3%及64.3%,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宫颈鳞癌(ⅡB-Ⅳ期)患者TGF-β1表达率为88.9%,显著高于早期宫颈鳞癌(ⅠB-ⅡA)患者(76.7%)(P<0.01)。HPV16E6在CINⅠ、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1.8%、41.2%和82.1%,其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E6的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程度呈正相关(r=0.592,P=0.001)。经基因测序,用DNA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显示,共14例与标准株序列相同,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D25E,检出率为42.5%。HPV16E6为非突变型患者中,其TGF-β1阳性率为50.0%;而在HPV16E6D25E患者中,其TGF-β1阳性率为92.9%(P<0.05)。结论:TGF-β1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PV16E6多态性可能与TGF-β1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 人类乳头瘤病毒 E6基因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像素点深度卷积网络分割模型的上皮和间质组织分割 被引量:6
17
作者 骆小飞 徐军 陈佳梅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03-2013,共11页
上皮和间质组织是乳腺组织病理图像中最基本的两种组织,约80%的乳腺肿瘤起源于乳腺上皮组织.为了构建基于乳腺组织病理图像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和分析肿瘤微环境,上皮和间质组织的自动分割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本文构建一种基于逐像... 上皮和间质组织是乳腺组织病理图像中最基本的两种组织,约80%的乳腺肿瘤起源于乳腺上皮组织.为了构建基于乳腺组织病理图像分析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和分析肿瘤微环境,上皮和间质组织的自动分割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本文构建一种基于逐像素点深度卷积网络(CN-PI)模型的上皮和间质组织的自动分割方法.1)以病理医生标注的两类区域边界附近具有类信息为标签的像素点为中心,构建包含该像素点上下文信息的正方形图像块的训练集.2)以每个正方形图像块包含的像素的彩色灰度值作为特征,以这些图像块中心像素类信息为标签训练CN模型.在测试阶段,在待分割的组织病理图像上逐像素点地取包含每个中心像素点上下文信息的正方形图像块,并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CN网络模型,以预测该图像块中心像素点的类信息.3)以每个图像块中心像素为基础,逐像素地遍历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将预测结果作为该图像块中心像素点类信息的预测标签,实现对整幅图像的逐像素分割.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CN-PI模型的性能比基于图像块分割的CN网络(CN-PA)模型表现出了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卷积网络 乳腺组织病理图像 上皮和间质组织分割 逐像素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隐匿性腹膜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攀益 张子龙 +6 位作者 窦荣章 陶浩冉 王首超 胡应朝 杨朝纲 王舒艺 熊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目的利用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10例CRC患者的资料,基于手... 目的利用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建立用于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10例CRC患者的资料,基于手术时间按3∶1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并收集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在长江大学荆州市中心医院的193例CRC患者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集。通过套索-逻辑回归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ve operator-Logistic,LASSO-Logistic)筛选出的预测因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术前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诺模图。从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等方面验证诺模图的性能和临床效益。结果从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中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影像学腹水、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D-二聚体。建立了结合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的模型,并基于模型构建了用于术前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诺模图。诺模图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6(95%CI:0.936~0.975)、0.891(95%CI:0.857~0.925)和0.901(95%CI:0.860~0.942),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分析曲线验证了模型较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在训练集中,采用约登指数获得分组的最佳截断值为206.6,此时的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86.6%,Kappa值为0.753,说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性能。结论结合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了预测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风险预测模型,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净收益,能为CRC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隐匿性腹膜转移 风险预测模型 诺模图 术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