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渣与褐煤共热解半焦的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易霜 何选明 +3 位作者 郑辉 林红涛 李翠华 李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49-3154,共6页
利用自制的干馏装置进行褐煤与甘蔗渣的低温共热解实验,并探究甘蔗渣的添加量对热解产物产率及半焦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蔗渣掺混比为20%时,产物产率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偏差达到最大,此时焦油产率的实验值比理论值高出9.61%;FTI... 利用自制的干馏装置进行褐煤与甘蔗渣的低温共热解实验,并探究甘蔗渣的添加量对热解产物产率及半焦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蔗渣掺混比为20%时,产物产率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偏差达到最大,此时焦油产率的实验值比理论值高出9.61%;FTIR检测表明半焦中主要含有—OH、C=C和C=O官能团,且甘蔗渣的添加能促进半焦中苯类化合物转化为其他类低分子化合物;SEM检测表明褐煤与甘蔗渣共热解半焦比煤样单独热解半焦孔隙发达;BET分析表明甘蔗渣与褐煤的相互作用不仅能提高共热解半焦比表面积,而且能改善孔径分布,使共热解半焦孔径有减小的趋势。半焦吸附重金属离子实验表明未经任何处理的煤半焦及甘蔗渣半焦对铅离子去除率分别达到78.42%和8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生物质 共热解 半焦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低温热解半焦在模拟高炉喷吹条件下的燃烧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选明 付鹏睿 +3 位作者 张杜 曾宪灿 程晓晗 易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02-1706,共5页
采用自制固定床热解装置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制备神木长焰煤热解终温分别为400℃、450℃、500℃及550℃的热解半焦,利用管式沉降炉模拟高炉喷吹条件研究神木长焰煤低温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并考察了热解终温、半焦喷吹粒径以及燃烧反应温... 采用自制固定床热解装置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制备神木长焰煤热解终温分别为400℃、450℃、500℃及550℃的热解半焦,利用管式沉降炉模拟高炉喷吹条件研究神木长焰煤低温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并考察了热解终温、半焦喷吹粒径以及燃烧反应温度对半焦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热解半焦的燃烧性能优于实验所选用无烟煤的燃烧性能,半焦的燃烧性能与其燃料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燃料比越高,燃烧性能越差;降低热解终温、减小半焦喷吹粒径以及提高燃烧反应温度均能改善半焦的燃烧性能,当热解终温为400℃、喷吹粒径100~200目、燃烧反应温度为1100℃时半焦的燃尽度最佳为96%。本实验半焦制备及燃烧条件与现有低温热解和高炉喷吹工艺相符,且热解半焦各项性能均符合喷吹用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半焦 管式沉降炉 高炉喷吹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O3/CaO对低阶煤低温催化干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选明 方嘉淇 潘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3-367,共5页
采用自行研发的煤的低温干馏装置,将不同配比下的Fe2O3/CaO与长焰煤进行低温催化热解实验,以探索Fe2O3/CaO对低阶煤催化干馏的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Fe2O3/CaO的添加,煤气产率增加约3%,煤气中CH4和H2的含量分别可达到35.69%和17... 采用自行研发的煤的低温干馏装置,将不同配比下的Fe2O3/CaO与长焰煤进行低温催化热解实验,以探索Fe2O3/CaO对低阶煤催化干馏的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Fe2O3/CaO的添加,煤气产率增加约3%,煤气中CH4和H2的含量分别可达到35.69%和17.73%;焦油收率略有降低,但焦油中直链烷烃,以及一些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如萘、菲、茚、芴等,含量不断增大,实现了低温煤焦油中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富集;半焦产率增加约3%,半焦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并有龟裂纹,导致半焦的反应性增加。在对低阶煤热解过程中,Fe2O3和CaO的催化作用具有一定的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氧化钙 催化 低温干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与石莼低温共热解产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易霜 何选明 +2 位作者 程晓晗 林红涛 郑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68,共5页
将内蒙褐煤与石莼的混合物在自行设计的低温干馏装置进行低温共热解实验,并探究石莼的添加量对各热解产物的产率、组成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石莼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40%时,焦油产率达到最大值8.35%,相比于褐煤与石莼的理论加... 将内蒙褐煤与石莼的混合物在自行设计的低温干馏装置进行低温共热解实验,并探究石莼的添加量对各热解产物的产率、组成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石莼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40%时,焦油产率达到最大值8.35%,相比于褐煤与石莼的理论加权值提高了26.70%。GC-MS检测结果表明共热解焦油中直链脂肪族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褐煤单独热解焦油中相应组分的含量;FTIR检测表明石莼的添加使焦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有向脂肪族化合物转变的趋势,可使煤焦油达到一定程度的轻质化;SEM检测表明石莼的添加使共热解半焦孔隙变多、表面变粗糙,这有利于提高半焦反应活性及扩大半焦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石莼 共热解 热解产物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与浒苔低温共热解过程分析及动力学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霞 何选明 +3 位作者 敖福禄 冯东征 曾宪灿 张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99-2904,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低温干馏装置对不同配比的低阶煤(LRC)和浒苔(EN)进行低温干馏实验,发现在浒苔配入量为30%时,焦油的产率达到最大值11.39%,比煤单独热解提高了28.61%,比理论加权值提高了8.87%。对低阶煤、浒苔及浒苔配入量为30%的... 采用自行设计低温干馏装置对不同配比的低阶煤(LRC)和浒苔(EN)进行低温干馏实验,发现在浒苔配入量为30%时,焦油的产率达到最大值11.39%,比煤单独热解提高了28.61%,比理论加权值提高了8.87%。对低阶煤、浒苔及浒苔配入量为30%的混合样进行热重分析,发现低阶煤与浒苔共热解时在240~750℃段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其相对最大值达18.5%。动力学分析表明,混合热解时活化能与指前因子之间存在补偿效应,两者混合使反应活性增大,反应速率降低,协同作用主要表现在使共热解反应活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浒苔 共热解 动力学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磷酸铁锂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光辉 陈珊 +2 位作者 张利玉 严铁军 刘芳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57,共4页
以模拟三氯化铁蚀刻废液为铁源,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锂离子电池LiFePO4/C正极材料。利用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制得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考察烧结温度、烧结时间、锂源、碳源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模拟三氯化铁蚀刻废液为铁源,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锂离子电池LiFePO4/C正极材料。利用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制得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考察烧结温度、烧结时间、锂源、碳源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锂为锂源,葡萄糖为碳源在650℃煅烧6h制得的材料有较好的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碳热还原法 LIFEPO4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废旧锌锰电池为锰源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光辉 陈珊 +1 位作者 刘芳芳 张利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64,共4页
采用湿法回收技术从废旧锌锰干电池中回收锰,并以此为锰源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用XRD、SEM对产物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合成的产物为尖晶石型LiMn2O4,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初... 采用湿法回收技术从废旧锌锰干电池中回收锰,并以此为锰源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用XRD、SEM对产物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合成的产物为尖晶石型LiMn2O4,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初始比容量可达119mAh/g,适合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锌锰电池 MNO2 正极材料 LIM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CF阴极材料A位组成变化对氧离子传输能力及SOFC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宝安 任晓静 +1 位作者 丛野 梁文懂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125-128,134,共5页
采用络合燃烧法制备了两种组成不同的阴极材料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和La_(0.54)Sr_(0.44)Co_(0.2)Fe_(0.8)-O_(3-δ),并组装成单元电池,研究了阴极材料A位组成变化对其离子导电能力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性能的影... 采用络合燃烧法制备了两种组成不同的阴极材料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和La_(0.54)Sr_(0.44)Co_(0.2)Fe_(0.8)-O_(3-δ),并组装成单元电池,研究了阴极材料A位组成变化对其离子导电能力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A位的Sr含量并降低La含量,同时使A位缺位可显著提高其氧离子电导率,从而降低阴极的极化电阻,提升电池的电性能。其机理在于A位组成发生上述变化可以在材料中引入更多的氧空位,同时由于晶胞体积增大,氧空位的活动能力增强,从而使得氧离子在材料内部更容易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LSCF阴极材料 离子电导率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FeCl_3蚀刻废液为铁源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
9
作者 郭光辉 张利玉 +3 位作者 陈珊 严铁军 汪振忠 王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3-45,共3页
以模拟三氯化铁蚀刻废液为铁源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并对磷酸铁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磷酸铁锂产物结晶度较高,且无杂相,基本是球形颗粒,颗粒粒径为0.3~3μm;并且具有较好... 以模拟三氯化铁蚀刻废液为铁源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并对磷酸铁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磷酸铁锂产物结晶度较高,且无杂相,基本是球形颗粒,颗粒粒径为0.3~3μm;并且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5C的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化铁蚀刻废液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棒状β-Mn_2V_2O_7锂电池负极材料
10
作者 郭光辉 陈珊 +1 位作者 刘芳芳 张利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63,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棒状β-Mn2V2O7锂电池负极材料。结果表明,合成的β-Mn2V2O7的纯度高、形貌规整有序,首次放电比容量达590mAh/g,40圈内容量较第二圈基本没有衰减。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β-Mn2V2O7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超亲水材料进行构筑物温度调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倩倩 梁文懂 +1 位作者 胡大海 彭威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2期61-63,74,共4页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TiO2-PDMS复合薄膜,对其亲水性能进行了考察。在自制的构筑物模型表面制备TiO2-PDMS复合薄膜,在室外环境下,通过散水在构筑物表面形成极薄的水膜层,利用水膜的快速蒸发进行构筑物...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TiO2-PDMS复合薄膜,对其亲水性能进行了考察。在自制的构筑物模型表面制备TiO2-PDMS复合薄膜,在室外环境下,通过散水在构筑物表面形成极薄的水膜层,利用水膜的快速蒸发进行构筑物的温度调节。结果表明:在有散水的条件下,构筑物表面可长期保持超亲水状态,涂膜与未涂膜的构筑物相比,其内部温度平均低7℃左右,实现了构筑物内部温度的有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PDMS复合薄膜 超亲水性 构筑物 温度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n-LDH超电材料组成对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王大鹏 范宝安 袁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30-934,共5页
水滑石(LDH)是一类非常有潜力的二维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但其循环稳定性差和过窄的电压窗口限制了其应用。采用水热法,通过向溶液中添加Ni(NO_(3))_(2)和Na_(2)S_(2)O_(3)将Ni^(2+)和SO_(4)^(2-)/SO_(3)2-引入CoMn基水滑石材料中,并采... 水滑石(LDH)是一类非常有潜力的二维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但其循环稳定性差和过窄的电压窗口限制了其应用。采用水热法,通过向溶液中添加Ni(NO_(3))_(2)和Na_(2)S_(2)O_(3)将Ni^(2+)和SO_(4)^(2-)/SO_(3)2-引入CoMn基水滑石材料中,并采用多种手段对其进行物理、化学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了1017 F/g;电流密度增大至10.0 A/g,衰减率只有15.5%。经1000次循环充放电后,比电容保持率高达95.5%,同时电压窗口也明显拓宽(由0~0.35 V拓宽至-1.0~0.56 V)。这项研究表明通过调节LDH材料的组成可以显著改善其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超级电容器 化学组成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傲雪 曾丹林 +3 位作者 黄刚 魏梦呈 赵晓玲 陈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0,共5页
综述了二氧化硅(SiO_(2))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模板法、斯托伯法(stober)制备法、微乳法、高温溶解法、喷雾反应法、超声波法等,对比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SiO_(2)空心微球在磁性材料、催化、生物医学、光电材料等多个领域... 综述了二氧化硅(SiO_(2))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模板法、斯托伯法(stober)制备法、微乳法、高温溶解法、喷雾反应法、超声波法等,对比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SiO_(2)空心微球在磁性材料、催化、生物医学、光电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空心微球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锌板的复合钝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易德莲 王静 +5 位作者 李宇鹏 刘敏 伍林 庞宽 豆丙乾 李敏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通过电导率测试跟踪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的水解过程,然后将水解完全的A-151水解液添加到基础钝化液中进行复合钝化,研究以替代有毒铬酸盐钝化。采用中性盐雾腐蚀试验(NSS)研究了所得复合钝化膜的耐蚀性;应用SEM/EDS分析了复合钝... 通过电导率测试跟踪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的水解过程,然后将水解完全的A-151水解液添加到基础钝化液中进行复合钝化,研究以替代有毒铬酸盐钝化。采用中性盐雾腐蚀试验(NSS)研究了所得复合钝化膜的耐蚀性;应用SEM/EDS分析了复合钝化膜的形貌及元素组成;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研究了钝化膜的耐蚀性及耐蚀机理。结果表明,所得复合钝化膜72 h NSS后腐蚀面积百分比仅为4%;SEM/EDS结果显示在镀锌层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8μm的保护性膜层,膜的主要组成元素为Si、Mo、P和O等;极化曲线表明复合钝化膜的存在主要抑制锌腐蚀过程中的阳极反应。电化学阻抗表明,低频区复合钝化膜的阻抗值比基体锌板增加了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钝化 硅烷偶联剂 耐蚀性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非均相催化环氧化合成环氧脂肪酸甲酯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正载 林素素 +2 位作者 王洋 丛野 颜晓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9-52,共4页
氨基磺酸催化下,菜籽油经酯交换和过氧甲酸环氧化两步反应分别合成了脂肪酸甲酯和环氧脂肪酸甲酯。考察环氧化工艺条件对产物环氧值的影响,确定了产物环氧值达到最高4.65%时的反应工艺条件:m(脂肪酸甲酯)∶m(30%H2O2)∶m(88%甲酸)∶m(... 氨基磺酸催化下,菜籽油经酯交换和过氧甲酸环氧化两步反应分别合成了脂肪酸甲酯和环氧脂肪酸甲酯。考察环氧化工艺条件对产物环氧值的影响,确定了产物环氧值达到最高4.65%时的反应工艺条件:m(脂肪酸甲酯)∶m(30%H2O2)∶m(88%甲酸)∶m(氨基磺酸)=1∶0.45∶0.15∶0.0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8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物酸值(KOH)为1.6 mg/g,碘值(I)为3.8 g/100 g;产物以环氧油酸甲酯和环氧亚油酸甲酯为主,含量达到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非均相催化 环氧化 环氧脂肪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磺酸非均相催化菜籽油及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正载 林素素 +3 位作者 王洋 李文兵 丛野 颜晓潮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87,92,共7页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氨基磺酸催化菜籽油及废油脂与甲醇的酯交换过程,考察了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籽油酯交换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物质的量比6∶1,氨基磺酸...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氨基磺酸催化菜籽油及废油脂与甲醇的酯交换过程,考察了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籽油酯交换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物质的量比6∶1,氨基磺酸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0 min,此工艺条件下,脂肪酸甲酯的收率达到95.6%;废油脂酯交换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物质的量比8∶1,氨基磺酸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 min,此工艺条件下,脂肪酸甲酯的收率达到87.5%。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菜籽油和生物柴油的结构,气相色谱分析了生物柴油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磺酸 菜籽油 废油脂 脂肪酸甲酯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锌板复合钝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宇鹏 伍林 +2 位作者 易德莲 王静 赵世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苯丙乳液、钼酸盐、植酸、有机硅烷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无铬钝化膜。采用醋酸铅点滴加速腐蚀实验(ASS)、中性盐雾腐蚀实验(NSS)研究了钝化液的组成、反应温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得出较优制备条件为:300 mL.L-1的苯丙... 以苯丙乳液、钼酸盐、植酸、有机硅烷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无铬钝化膜。采用醋酸铅点滴加速腐蚀实验(ASS)、中性盐雾腐蚀实验(NSS)研究了钝化液的组成、反应温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得出较优制备条件为:300 mL.L-1的苯丙乳液,12 mL.L-1的植酸溶液,80 mL.L-1的有机硅烷,60 mL.L-1的复合盐溶液,反应温度为30℃,搅拌时间为3 h;所制得的无铬钝化膜性能稳定,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板 苯丙乳液 有机硅烷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型聚酰亚胺单体BAPP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柯昌美 王茜 +2 位作者 汪振忠 张利玉 陈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4-96,103,共4页
以双酚A、4-氯硝基苯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缚酸剂合成2,2’-双[4-(4-硝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NPP),再由BNPP在FeCl3·6H2O/C催化作用下,被水合肼氢化还原得到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 以双酚A、4-氯硝基苯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缚酸剂合成2,2’-双[4-(4-硝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NPP),再由BNPP在FeCl3·6H2O/C催化作用下,被水合肼氢化还原得到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产品进行表征,证实产品为目标产物且纯度很高。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为:n(4-氯硝基苯)∶n(无水碳酸钾)∶n(双酚A)=2.4∶2.4∶1,n(水合肼)∶n(BNPP)=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聚酰亚胺 2 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P)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锌钢板钼酸盐复合钝化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敏 伍林 李宇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9期36-38,共3页
以钼酸盐、磷酸盐、植酸和有机硅烷为主要成分,辅以多种助剂,制备了一种防止镀锌钢板腐蚀的新型无铬复合钝化液。通过中性盐雾腐蚀试验(NSS)确定了该钝化液助剂的最佳组成;经电化学阻抗测试对耐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原子力显微镜、... 以钼酸盐、磷酸盐、植酸和有机硅烷为主要成分,辅以多种助剂,制备了一种防止镀锌钢板腐蚀的新型无铬复合钝化液。通过中性盐雾腐蚀试验(NSS)确定了该钝化液助剂的最佳组成;经电化学阻抗测试对耐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了所得钝化膜的形貌及膜层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镀锌层经过该无铬钝化液处理后耐蚀性明显提高,经过NSS 96 h后的腐蚀面积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铬钝化 钼酸盐 助剂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挖掘在化学化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余凡 范宝安 黄铁垓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9-162,166,共5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量数据之下所隐藏信息的价值也越来越凸显。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它的应用也已经涉及到了许多领域。在化学化工领域,数据挖掘所提供的算法体系,极大程度的丰富了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手段。通过整...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量数据之下所隐藏信息的价值也越来越凸显。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它的应用也已经涉及到了许多领域。在化学化工领域,数据挖掘所提供的算法体系,极大程度的丰富了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手段。通过整合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在化学化工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评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化工建模、工艺条件的优化、数据库平台的创建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建模 工艺优化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