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程玲 李俊凯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110-6111,共2页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为苄嘧磺隆的合理施用以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正确评价环境中苄嘧磺隆的监测、迁移以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苄嘧磺隆在江汉...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为苄嘧磺隆的合理施用以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正确评价环境中苄嘧磺隆的监测、迁移以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苄嘧磺隆在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的残留。[结果]自然条件下苄嘧磺隆在涝渍地6个土系中的降解呈现一定的规律。在无涝渍灾害的江汉系和涝渍灾害最严重的万全系,苄嘧磺隆的半衰期比其他土系长,其他土系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江汉系、高场系、四湖系、横沟乡系、观音土当系、万全系6个土系中,苄嘧磺隆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7.0、16.5、14.9、17.8、19.74、2.0 d。[结论]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含水量的增大、温度的增加及酸性土壤都有利于苄嘧磺隆的降解,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涝渍地土壤 苄嘧磺隆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引起地下水浅埋农田涝渍的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建强 刘会宁 耿显波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3,共4页
较多的降水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发生涝渍危害,结合湖北四湖流域实际,分析了可引起农田涝渍危害的降水过程特点,提出了致渍型、致涝型和涝渍相随型降水的概念。分析表明,50mm以上的降水过程多出现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平均2.... 较多的降水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发生涝渍危害,结合湖北四湖流域实际,分析了可引起农田涝渍危害的降水过程特点,提出了致渍型、致涝型和涝渍相随型降水的概念。分析表明,50mm以上的降水过程多出现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平均2.6~2.9年出现1次,降水持续时间主要在7d以内;致渍型降水3.8次/年,3~9月份均有可能发生,其中5、6月发生频率最高(80%左右);致涝型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份,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2.1%、37.7%和24.5%;致渍型降水出现的频次远大于致涝型降水,二者之比为2.63:1;导致农田涝渍相随现象的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重现期,春季约3年一遇,春夏过渡期约4.4年出现一次,夏季约3.5年一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浅埋区 降水过程 农田涝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对再生稻产量、CH_(4)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3
作者 张振远 刘阳 +4 位作者 曾茜倩 蒋梦蝶 聂江文 刘冬 金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明确硅藻土与氮肥配施对再生稻模式下甲烷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湖北荆州市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比较了3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施用(N)和氮肥与硅藻土配施(N+... 明确硅藻土与氮肥配施对再生稻模式下甲烷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湖北荆州市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比较了3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施用(N)和氮肥与硅藻土配施(N+Si)]下再生稻田CH_(4)排放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差异,同时分析了再生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性质的变化。两年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N和N+Si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再生稻两季产量,以及再生稻头季CH_(4)累积排放量与CH_(4)排放强度(P<0.05)。与N处理相比,2022年和2023年N+Si处理头季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75%和3.85%(P<0.05),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38.66%和25.99%(P<0.05),CH_(4)排放强度头季分别显著降低43.51%和26.52%(P<0.05),再生季分别降低18.65%和41.14%(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性质对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在不同处理以及水稻生长季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头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再生季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土壤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头季持续淹水期间,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并且N+Si处理下CH_(4)排放的温度敏感性(Q_(10))值最高,为8.86,这意味着添加硅藻土使CH_(4)排放通量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综上所述,硅藻土的施用通过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土壤温度等关键因子,调节CH_(4)排放,以上有助于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减排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CH_(4)排放 硅藻土 氮肥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多糖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明敏 鲁红学 +2 位作者 张长青 周炎炎 章松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81-1082,共2页
芦荟属百合科植物,含多种药用成分,其中芦荟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对芦荟多糖的结构、分离提取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芦荟多糖的研究和作为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芦荟 芦荟多糖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勇 李俊凯 +2 位作者 张莉萍 杜铁钢 方祖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522-4523,共2页
[目的]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为普洱茶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普洱茶醇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 [目的]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为普洱茶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普洱茶醇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作用最好,其EC50为1435.5mg/L;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小,其EC为3013.0mg/L。[结论]普洱茶醇取物在植物病害防治和新型杀菌剂开发方面具有潜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醇提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续流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中的汞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程玲 艾天成 +1 位作者 李俊凯 胡学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779-4780,共2页
[目的]筛选出几类蔬菜的前处理提取方法和原子荧光法仪器分析测试条件。[方法]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蔬菜中汞的含量,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总结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最佳仪器参数。[结果]在优化试验条件中,汞的回收率在91%~... [目的]筛选出几类蔬菜的前处理提取方法和原子荧光法仪器分析测试条件。[方法]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蔬菜中汞的含量,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总结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最佳仪器参数。[结果]在优化试验条件中,汞的回收率在91%~101%,检出限为0.026ng/L。武汉城郊设施菜地中,8种蔬菜中汞含量测定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结论]该方法用于蔬菜样品中汞的测定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地下水动态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启侠 朱建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2,共4页
在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地下水动态对降水、蒸发等气象因素很敏感,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农田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湖北省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5年和湖北省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排灌试验站2000~2004年实测降水、蒸发、土壤水和... 在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地下水动态对降水、蒸发等气象因素很敏感,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农田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湖北省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5年和湖北省荆州市四湖工程管理局排灌试验站2000~2004年实测降水、蒸发、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料进行分析,建立2种数学模型以模拟不同季节地下水埋深随基本分析时段有效降水、蒸发等因素的变化情况。用后验差指标法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2种模型都能较好地描述农田地下水动态受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影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浅埋区 地下水动态 有效时段 后验差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共作对稻田土壤nirK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8
作者 朱杰 刘海 +3 位作者 吴邦魁 袁峰 刘章勇 金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4-1332,共9页
稻虾共作是水稻种植与克氏螯虾共作形成的互利共生的稻田种养复合生态模式。目前对稻虾共作模式稻田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江汉平原常规中稻模式(MR)为对照,设置连续3年(2014—2016年)稻虾共作模式(CR)... 稻虾共作是水稻种植与克氏螯虾共作形成的互利共生的稻田种养复合生态模式。目前对稻虾共作模式稻田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江汉平原常规中稻模式(MR)为对照,设置连续3年(2014—2016年)稻虾共作模式(CR)为处理,通过特异引物提取中稻抽穗期稻田土壤nirK基因,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nirK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显著提升水稻抽穗期稻田土壤中硝态氮、全氮及全碳的含量,对土壤碳氮比、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稻虾共作模式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irK基因微生物的丰富度指数,但对nirK基因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稻虾共作模式改变了nirK基因微生物在目、科、属、种水平的群落组成,较常规中稻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在各分类水平组成类群均减少;稻虾共作模式较常规中稻模式改变了目的种类,对共有目相对丰度没有显著性改变。RDA分析表明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nirK基因菌群的群落结构有一定的改变,但稻虾共作模式与常规中稻模式在群落结构上仍保留着一定的相似性。硝态氮含量是影响nir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主效因子。可见,稻虾共作模式对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改变了稻田土壤nirK反硝化微生物在目、科、属、种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稻虾共作 克氏螯虾 nirK基因 反硝化微生物 群落结构 硝态氮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对不同种植方式稻田径流氮流失与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乔月 朱建强 +3 位作者 吴启侠 谢春娇 李明辉 黄思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减少稻田氮径流流失和氨挥发。【方法】设置当地常规施肥(FFP)、缓控肥与尿素配施(CRF)、海藻多糖氮肥替代(HTN)及不施氮对照(CK)共4个氮肥管理措施,观察不同种植方式(机插稻、直播稻)下稻田径流水中氮的流失量及氨挥发特征。... 【目的】减少稻田氮径流流失和氨挥发。【方法】设置当地常规施肥(FFP)、缓控肥与尿素配施(CRF)、海藻多糖氮肥替代(HTN)及不施氮对照(CK)共4个氮肥管理措施,观察不同种植方式(机插稻、直播稻)下稻田径流水中氮的流失量及氨挥发特征。【结果】直播稻稻田径流氮素损失以铵态氮(NH4^(+)-N)为主,播种前排水导致的氮素径流流失占总氮径流损失量的52%左右;不同氮肥方案下径流氮总流失量呈现为FFP处理>HTN处理>CRF处理,机插稻、直播稻全生育期氨挥发损失量、损失率和氨挥发强度也有同样趋势;与FFP处理相比,CRF处理和HTN处理的机插稻全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2.5%和4.3%,氨挥发强度分别降低了43.1%和17.8%,直播稻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23.2%和12.2%,氨挥发强度分别降低了53.3%和26.8%;与FFP相比,在CRF、HTN处理下机插稻分别增产9.31%和4.70%,直播稻分别增产9.25%和4.91%。【结论】在水稻全生育期内,直播稻的氨挥发通量、损失率和氨挥发强度均大于机插稻,在施肥总量控制和磷、钾肥施用相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种类的氮肥进行基肥、分蘖肥合理配施,既能减少氮素田间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还可以增加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氮流失 田面水 氨挥发 机插稻 直播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田冬闲期土壤细菌数量及结构对施氮的响应 被引量:9
10
作者 聂江文 王幼娟 +2 位作者 吴邦魁 刘章勇 朱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89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湖南双季稻区冬闲期土壤细菌结构与数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湖南省双季稻区连续8年的定位试验,选取3个氮肥水平处理:CK(不施氮肥)、N1(施N 100 kg/hm^2)、N2(施N 200 kg/h...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湖南双季稻区冬闲期土壤细菌结构与数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湖南省双季稻区连续8年的定位试验,选取3个氮肥水平处理:CK(不施氮肥)、N1(施N 100 kg/hm^2)、N2(施N 200 kg/hm^2),取稻田冬闲期5—20 cm耕层土样,采用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土壤细菌数量与结构。[结果]与CK相比,N1、N2处理显著增加了双季稻产量,提升了冬闲期土壤总氮、全碳含量,降低了土壤pH、硝态氮及碳氮比(P<0.05)。N1和N2处理的细菌16s rDNA基因拷贝数分别为CK的48.25和40.31倍。施氮显著增加土壤总细菌丰度,土壤细菌丰度与土壤全氮、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碳呈显著负相关。施氮改变了冬闲期稻田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与CK相比,N1处理提高了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N2处理显著增加稻田土壤细菌丰富度,但显著降低稻田土壤细菌多样性。此外,3个处理土壤菌群相对丰度最高的是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达40.16%~51.16%。N2处理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与N1,N1处理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K。3个处理属水平细菌相对丰度较高的是Anaerolineaceae_uncultured(厌氧绳菌属)和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8.6%~14.56%和8.16%~11.46%。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11个优势门菌群数量均与土壤化学性质存在显著相关性。稻田11个优势菌群的数量与土壤化学性质显著相关。[结论]湖南双季稻区施氮降低冬闲期稻田土壤pH和C/N比,低施氮水平可增加稻田微生物多样性,高施氮量虽然增加稻田细菌丰富度,但降低了微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高通量测序 细菌16s RDNA 氮肥 双季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与化学氮肥配施对双季稻田CH_4与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聂江文 王幼娟 +4 位作者 田媛 彭传华 王欢 刘章勇 朱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6-684,共9页
【目的】冬季种植紫云英翻压还田对促进稻田养分循环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紫云英还田与氮肥配施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方法】盆栽试验条件下,设置紫云英与氮肥配施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尿素(CF);单... 【目的】冬季种植紫云英翻压还田对促进稻田养分循环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紫云英还田与氮肥配施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方法】盆栽试验条件下,设置紫云英与氮肥配施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尿素(CF);单施紫云英(MV);1/4紫云英+3/4尿素(1/4 MV+3/4 CF);1/2紫云英+1/2尿素(1/2 MV+1/2 CF)和3/4紫云英+1/4尿素(3/4 MV+1/4 CF),除CK外,所有处理的施氮(N)量均为111.4 mg/kg干土。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双季稻季节内稻田CH4和N_2O排放特征及其全球增温潜势(GWP)与单位粮食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1)不同处理稻季CH4排放规律基本一致,早稻和晚稻生长季各处理CH4排放均集中在分蘖期与抽穗期,其中早稻季CH4没有明显的排放峰,其最大值为5.69mg/(m^2·h);晚稻季有两个较为明显的排放峰,出现在水稻移栽初期以及晒田期,最大峰值分别为13.33mg/(m^2·h)和8.83 mg/(m^2·h);稻田CH_4累积排放量随紫云英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不同施肥处理下N_2O排放通量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早稻季N_2O最大峰值出现在播后第3天,为1092.2μg/(m^2·h);晚稻季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分蘖期和后期干湿交替阶段,最大峰值为795.7μg/(m^2·h);N_2O累积排放量随紫云英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减小,且MV的N_2O累积排放量为负值。3)CF处理双季稻产量最高,显著高于CK、1/4 MV+3/4CF和MV;1/2 MV+1/2 CF处理双季稻产量显著高于CK和1/4 MV+3/4 CF;各处理对稻田GWP及GHGI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通过不同配比紫云英与氮肥配施盆栽试验发现,与CF相比,紫云英与氮肥不同配比对于稻田GWP及GHGI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全球增温潜势 双季稻 N2O CH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对早稻直播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聂江文 王幼娟 +2 位作者 吴邦魁 刘章勇 朱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34-2341,共8页
为研究早稻直播条件下冬种紫云英翻压还田对稻田CH_4与N_2O排放的影响。选取南方双季稻区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冬闲-双季稻,不施氮肥(CK);冬闲,早晚稻每季施氮200 kg·hm^(-2)(N_(200));冬种紫云英全量还田,... 为研究早稻直播条件下冬种紫云英翻压还田对稻田CH_4与N_2O排放的影响。选取南方双季稻区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冬闲-双季稻,不施氮肥(CK);冬闲,早晚稻每季施氮200 kg·hm^(-2)(N_(200));冬种紫云英全量还田,早晚稻均不施氮(CMV);冬种紫云英半量还田,早晚稻每季施氮100 kg·hm^(-2)(CMV+N_(100))等4个处理的CH_4与N_2O排放速率及其全球增温潜势(GWP)与单位粮食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各处理CH_4排放峰主要在水稻种植初期至分蘖末期,早稻与晚稻出现最大峰值的处理分别是CMV(105.6 mg·m^(-2)·h^(-1))和CMV+N_(100)(52.94 mg·m^(-2)·h^(-1));N_2O排放峰主要出现在田间水稻种植初期至分蘖及田间水分干湿交替阶段,早稻晚稻最大峰值均为N_(200),分别为717.7μg·m^(-2)·h^(-1)和1 065.57μg·m^(-2)·h^(-1);与N_(200)相比,CMV+N_(100)增加了CH_4累积排放量,减少了N_2O的排放,且早稻季CH_4排放量低于晚稻季。与CK相比,施肥对于稻田GWP并无显著影响,其中CH_4对GWP的贡献可达90%以上;与N_(200)相比,CMV+N_(100)增加了早稻季GHGI,降低了晚稻季GHGI,而对双季稻GHGI并无显著影响。综上,早稻直播条件下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虽然增加了稻田CH_4排放,但降低了N_2O排放,可降低晚稻田GH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双季稻 CH4 N2O 全球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植方式下杂交中稻分蘖期田间适宜蓄水深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春娇 朱建强 +2 位作者 吴启侠 乔月 刘凯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8-64,共7页
【目的】湖北平原湖区6-7月降雨较多,因此,需合理利用降雨资源,确定雨后田间适宜蓄水深度。【方法】结合湖北平原湖区生产实际,针对中稻机插秧和直播2种播种方式,在中稻分蘖期进行了不同蓄水深度(4、8、12和16cm)测坑试验。【结果】当... 【目的】湖北平原湖区6-7月降雨较多,因此,需合理利用降雨资源,确定雨后田间适宜蓄水深度。【方法】结合湖北平原湖区生产实际,针对中稻机插秧和直播2种播种方式,在中稻分蘖期进行了不同蓄水深度(4、8、12和16cm)测坑试验。【结果】当模拟机插稻蓄水深度4 cm、直播稻蓄水深度8 cm时,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最高,10~20 cm土层的根系干质量最大,产量最高;对模拟机插稻,蓄水深度8、12、16 cm的处理,产量较4 cm处理分别降低3.75%、9.49%和11.97%;对直播稻,蓄水深度4、12、16 cm的处理,其产量较8 cm处理分别降低5.03%、12.87%和16.45%。【结论】在本试验所研究的蓄水深度下,模拟机插稻与直播稻在分蘖期适宜的蓄水深度分别为4 cm和8 cm。当遭遇大暴雨导致农田排水不畅时,在允许水稻减产12%左右的情况下,分蘖期机插稻蓄水上限为16 cm,直播稻蓄水上限为1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直播稻 光合特性 根系分布 蓄水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