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源性水产品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永涛 何雅静 +2 位作者 房金岑 邹婉虹 艾晓辉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6期1-17,共17页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动物源性水产品中兽药残留限量(MRL)标准体系,减少水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文章对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EU)、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美国、加拿大、澳大...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动物源性水产品中兽药残留限量(MRL)标准体系,减少水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文章对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EU)、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智利及新西兰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动物源性水产品中兽药MRL标准现状进行跟踪并与中国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上述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动物源性水产品中兽药MRL标准在数量、数值及涉及药物种类上均存在差异.其中,EU制定MRL的标准数量最多,为40个;其次为韩国,制定MRL标准为37个;EU制定MRL的标准涉及的兽药种类最多,为40种(其中磺胺类药物作为一种药物计),其次为韩国,制定MRL标准涉及兽药37种;中国禁用兽药种类最多,为57种,其次为EU,禁用药物为30种.文章在对中国动物源性水产品中MRL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水产动物中兽药基础研究力度,为进一步完善限量标准体系和风险评估应对机制等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 残留限量 水产品 标准 动物源性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咪唑在团头鲂体内的物料平衡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胥宁 郑全辉 +5 位作者 刘永涛 周顺 杨移斌 董靖 杨秋红 艾晓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为研究甲苯咪唑(mebendazole,MBZ)在团头鲂体内的分布和排泄规律,将MBZ以20 mg/kg单次灌服给药,在给药后的第0.25、0.5、1、2、3、4、5、6、7和8天进行水样采集,经固相萃取法提取净化后,采用液质联用仪(LC-MS/MS)测定水样中MBZ及其代谢... 为研究甲苯咪唑(mebendazole,MBZ)在团头鲂体内的分布和排泄规律,将MBZ以20 mg/kg单次灌服给药,在给药后的第0.25、0.5、1、2、3、4、5、6、7和8天进行水样采集,经固相萃取法提取净化后,采用液质联用仪(LC-MS/MS)测定水样中MBZ及其代谢物羟基甲苯咪唑、氨基甲苯咪唑的浓度。于第8天水样采完后,处死试验鱼,采集血液和肝、肾、鳃、肌肉等组织并称质量,用QuEChERS法进行提取净化,LC-MS/MS检测各组织中MBZ及其代谢物的浓度,并计算出各组织中的回收量。结果显示,MBZ及代谢物在心、肝、脾、鳃、肾、肠等组织中回收的量可达3332.26~5345.52μg,占总给药量的13.74%~23.74%。其中,在肠中的回收量最高,可达1248.29~2892.77μg,占总给药量的5.18%~12.85%。剩余组织中的回收量为987.22~1907.19μg,占总给药量的5.19%~11.40%。水中的回收量为1561.95~4623.15μg,占总给药量的6.44%~21.88%。总的回收量为6295.50~10983.41μg,总回收率为42.64%。以上结果显示,MBZ口服之后,主要分布在肠、肝和剩余组织,但是总回收率偏低。表明甲苯咪唑在团头鲂体内吸收较差,代谢路径主要通过粪尿进行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咪唑 团头鲂 物料平衡 药物残留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栋 刘永涛 +2 位作者 艾晓辉 孙如玉 杜香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6,共7页
本实验研究了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单剂量口灌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了给药... 本实验研究了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单剂量口灌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了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4.66μg/mL和3.95μg/mL,相应的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6 h和8 h;消除半衰期(T_(1/2z))分别为20.05 h和22.0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0-∞)分别为228.26μg·h/mL和189.55μg·h/mL。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C_(max)分别为0.053μg/mL和0.043μg/mL,相应的T_(max)均为12 h;T_(1/2z)分别为45.79 h和31.66 h;AUC_(0-∞)分别为5.24μg·h/mL和3.40μg·h/mL。恩诺沙星乳在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2.07%和1.74%。单剂量的恩诺沙星乳(10 mg/kg bw)适用于恩诺沙星对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0.58μg/mL和0.49μg/mL的敏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乳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对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质构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永涛 董靖 +4 位作者 夏京津 曹翠宇 胥宁 杨秋红 艾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96-2004,共9页
为研究稻田养虾模式下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肌肉质构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分别饲喂5种饲料和不饲喂饲料自由采食的养殖克氏原螯虾,采用物性分析、生化分析、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 为研究稻田养虾模式下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肌肉质构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分别饲喂5种饲料和不饲喂饲料自由采食的养殖克氏原螯虾,采用物性分析、生化分析、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田养殖条件下,饲喂大豆组克氏原螯虾肌肉的弹性、凝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质构特性均优于其他组。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自由采食组克氏原螯虾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其他组。测定的39种脂肪酸中,自由采食组克氏原螯虾肌肉总脂肪酸含量最高,饲喂商品饲料B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不投喂饲料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略低于饲喂商品饲料B,两者均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稻田养殖模式下不同饲料饲喂克氏原螯虾在肌肉的口感和营养品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来看,饲喂大豆的克氏原螯虾在口感方面更具优势,而不饲喂饲料自由采食的克氏原螯虾在肌肉营养品质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稻田养殖 质构特性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体、底泥、鱼及虾中氯硝柳胺残留量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永涛 沈丹怡 +4 位作者 董靖 杨秋红 杨移斌 周顺 艾晓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0-985,共6页
建立了水体、底泥、鱼体自然比例带皮肌肉和虾肌肉中氯硝柳胺(NIC)残留量测定的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水样经碱化后以乙酸乙酯提取,其他样品采用0.1%氨水乙腈提取,C18粉进行样品净化。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 建立了水体、底泥、鱼体自然比例带皮肌肉和虾肌肉中氯硝柳胺(NIC)残留量测定的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水样经碱化后以乙酸乙酯提取,其他样品采用0.1%氨水乙腈提取,C18粉进行样品净化。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150 mm×2.1 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氯硝柳胺稳定同位素标记物(氯硝柳胺-13C6)为内标,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扫描,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氯硝柳胺在0.2~2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95。空白水样在2.5、25、250 ng/L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0.5%~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11%,检出限(LOD)为1.0 ng/L,定量下限(LOQ)为2.5 ng/L;空白底泥、黄颡鱼自然比例带皮肌肉和克氏原螯虾肌肉在0.5、5.0、50μg/kg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4%~113%、92.8%~110%和94.1%~107%,RSD分别为4.6%~12%、2.8%~11%和3.2%~9.3%,LOD均为0.2μg/kg,LOQ均为0.5μg/kg。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选择性高,适用于实际水产养殖环境水体、底泥、鱼和虾中氯硝柳胺的残留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 氯硝柳胺 水体 底泥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种中药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体外抑菌及生物被膜消除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丁浩 董靖 +3 位作者 宋怿 苏志俊 余琳雪 艾晓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7,共7页
为了筛选出对无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有抗菌效果的安全新药物,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6种中药单体对3株罗非鱼致病性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测定了血根碱对无乳链球菌生长曲线和生物被膜成膜的影响。结... 为了筛选出对无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有抗菌效果的安全新药物,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6种中药单体对3株罗非鱼致病性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测定了血根碱对无乳链球菌生长曲线和生物被膜成膜的影响。结果显示:受试菌株对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厚朴酚、和厚朴酚和大黄酸极度敏感,抑菌圈均在20 mm以上,5种药物对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8~32 μg/mL,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血根碱对3株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 MBC)均为16 μg/mL;生长曲线及生物被膜试验发现血根碱对无乳链球菌生长和生物被膜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在不同血根碱浓度下,与其他浓度组相比当血根碱浓度达到16 μg/mL及以上时,受试菌株生物被膜的生成率降低到2.76%以下,相同条件下,绿原酸作用下生物被膜生成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 生物被膜 生长曲线 血根碱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克氏原螯虾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董靖 张露珊 +4 位作者 刘绍春 张国栋 周顺 杨秋红 艾晓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98,共6页
从湖北潜江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经过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该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发现,该菌... 从湖北潜江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经过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该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发现,该菌株具有与肺炎克雷伯菌一致的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分离株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相似度达到99%以上,因此将该菌株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仅对头孢噻肟和多粘菌素B敏感,为多重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小龙虾) 肺炎克雷伯菌 药敏试验 多重耐药 药物滥用 食品安全 疾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克氏原螯虾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与联合药敏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董靖 张露珊 +4 位作者 张国栋 刘永涛 刘绍春 杨移斌 艾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2,共9页
为了探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5—6月死亡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试验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L20190509),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进行鉴定,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该菌株的药物... 为了探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5—6月死亡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试验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L20190509),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进行鉴定,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该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了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的联合抑菌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株对克氏原螯虾的半数致死浓度为9.27×10^(4)CFU·mL^(-1),其生理生化特征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一致,16S rRNA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分离株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以上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进一步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20种受试药物中的亚胺培南、头孢噻肟、恩诺沙星3种药物敏感,对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他受试药物均不敏感。此外,联合抑菌试验发现氟苯尼考与厚朴酚联用具有协同抑菌作用。以上研究发现,分离株L20190509是一株能导致克氏原螯虾发病的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克氏原螯虾“五月瘟”的病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耐药性 厚朴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QuEChERS/UPLC法测定鱼组织中磺胺甲■唑、乙酰磺胺甲■唑与甲氧苄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永涛 韩刚 +5 位作者 宋金龙 董靖 胥宁 杨移斌 杨秋红 艾晓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73-978,共6页
建立了快速检测鱼体自然比例的带皮肌肉、肝脏、肾脏、鳃和血浆中磺胺甲唑(SMZ)及其代谢物乙酰磺胺甲唑(N-ac-SMZ)和增效剂甲氧苄啶(TMP)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自然比例的带皮肌肉、肝脏、肾脏和鳃组织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进行... 建立了快速检测鱼体自然比例的带皮肌肉、肝脏、肾脏、鳃和血浆中磺胺甲唑(SMZ)及其代谢物乙酰磺胺甲唑(N-ac-SMZ)和增效剂甲氧苄啶(TMP)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自然比例的带皮肌肉、肝脏、肾脏和鳃组织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血浆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法进行前处理。以甲醇-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cquityUPLCBEHC18(2.1mm×100mm,1.7μm)为分离柱,检测波长为270nm,数据采集模式为吸光度-基线中值滤波(MBF),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目标物在0.05~1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89,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25、50μg/kg。在0.05~2.00mg/kg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68.2%~97.3%,相对标准偏差为1.7%~13%。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鱼体各组织中此3种目标物残留量的检测和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规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QuEChERS 磺胺甲唑 代谢物 甲氧苄啶 鱼组织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克氏原螯虾摩氏摩根菌的分离鉴定及联合药敏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靖 刘永涛 +5 位作者 胥宁 刘绍春 杨秋红 杨移斌 周顺 艾晓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分离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联用后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株的生理生化... 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分离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联用后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摩氏摩根菌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摩氏摩根菌的基因相似度达到99%以上,因此该菌株鉴定为摩氏摩根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新霉素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中等敏感,对多西环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此外,联合抑菌试验发现多西环素与二氢辣椒碱联用后具有协同抑菌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本次从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的细菌为耐药性摩氏摩根菌,可选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新霉素或二氢辣椒碱和多西环素的复方制剂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小龙虾) 摩氏摩根菌 耐药性 联合药敏试验 食品安全 疾病防控 协同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对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及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永涛 董靖 +5 位作者 夏京津 王桢月 胥宁 杨秋红 杨移斌 艾晓辉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年第1期43-51,共9页
为探明在稻田养殖模式下,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和体成分的影响,于2018年3—5月,将体重为(2.09±0.20)g、体长为(4.54±0.13)cm的克氏原螯虾虾苗随机分为6组(A1~A6组,每组7100尾),其中... 为探明在稻田养殖模式下,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和体成分的影响,于2018年3—5月,将体重为(2.09±0.20)g、体长为(4.54±0.13)cm的克氏原螯虾虾苗随机分为6组(A1~A6组,每组7100尾),其中向A1~A5组分别投喂5种不同饲料(A1组饲喂玉米、A2组饲喂大豆、A3组饲喂添加了复方黄芪多糖蛋白质含量≥26%的饲料、A4组饲喂蛋白质含量≥26%的饲料、A5组饲喂蛋白质含量≥28%的饲料),A6组不投喂饲料,每组设置一个平行组。养殖周期为60 d,测定该虾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以及体成分等指标。结果显示:1)A3组体重增加率最大,与A5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A3组体长增加率最大,与A4和A5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2)A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高,但与其它组差异不显著(P>0.05);A5组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最高,与A1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A6组溶菌酶(LSZ)的活性最高,与A1组、A2组和A3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A4和A5组溶菌酶(LSZ)的差异显著(P<0.05)。3)含肉率和系水力方面,A1组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A3组系水力最高与A2组、A4组和A6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A1组和A5组差异显著(P<0.05);A6组的含水率最高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4)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A5组,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A1组粗脂肪含量最高,其次为A5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A4组,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分析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酶和体成分的影响,添加了复方黄芪多糖蛋白含量≥26%的饲料优于其它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稻田养殖 饲料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含肉率 系水力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吡虫啉的富集与残留消除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司棋 杨秋红 +6 位作者 何绪刚 刘永涛 董靖 杨移斌 胥宁 艾晓辉 刘绍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评价吡虫啉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性,采用吡虫啉0.2 mg/L的剂量,对克氏原螯虾进行了室内暴露试验和田间残留消除试验,分别采集克氏原鳌虾、稻田底泥和田水样品,研究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吡虫啉的富集和残留消除情况。结果发现,室内暴露条... 为评价吡虫啉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性,采用吡虫啉0.2 mg/L的剂量,对克氏原螯虾进行了室内暴露试验和田间残留消除试验,分别采集克氏原鳌虾、稻田底泥和田水样品,研究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吡虫啉的富集和残留消除情况。结果发现,室内暴露条件下吡虫啉在克氏原鳌虾体内的累积量大小依次为鳃组织>肌肉>血淋巴>肠道>肝胰脏。田间残留试验中吡虫啉在克氏原鳌虾体内的累积量表现为肌肉>肠道>鳃组织>血淋巴>肝胰脏,同时发现,田间试验下施药后28 d,吡虫啉在克氏原鳌虾肌肉组织中的残留量为20.44μg/kg,吡虫啉在稻田水中降解率为97.54%,在底泥中的残留量为10.94μg/kg。为避免对非靶标生物克氏原螯虾产生危害,建议适当延长吡虫啉在稻田中的施药间隔期,在靠近养殖水体的稻田尤其是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应谨慎施药或建议使用其他替代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克氏原螯虾(小龙虾)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农药富集 农药残留 食品安全 危害评价 残留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峪楠 杨移斌 +4 位作者 周顺 刘永涛 董靖 刘绍春 艾晓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4,共8页
为建立高效氯氰菊酯诱导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肝胰腺损伤模型。分别设置0.005、0.01和0.02μg/L三个浓度高效氯氰菊酯溶液组确定最佳建模浓度,将克氏原螯虾暴露其中,于0.5、1和2 d采样检测相关指标;0.02μg/L高效氯氰菊酯... 为建立高效氯氰菊酯诱导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肝胰腺损伤模型。分别设置0.005、0.01和0.02μg/L三个浓度高效氯氰菊酯溶液组确定最佳建模浓度,将克氏原螯虾暴露其中,于0.5、1和2 d采样检测相关指标;0.02μg/L高效氯氰菊酯溶液组,在0.5、1、2、3、5、7、14 d分别采集血清检测相关指标确定最适建模天数,并采集肝胰腺进行氧化物、抗氧化物活性检测和病理切片观察。浓度确定试验中,0.02μg/L实验组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显著升高;天数确定试验中,第3天时实验组ALT、AST活性均显著升高,血清生化指标TP(血清总蛋白)与肝胰腺抗氧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和氧化产物MDA(丙二醛)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血清ALP(碱性磷酸酶)和GLU(血糖)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药物给药3 d后,肝胰腺出现较明显炎症反应。结果表明,0.02μg/L浓度高效氯氰菊酯,给药3 d可以建立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损伤模型;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P与肝胰腺抗氧化酶SOD、CAT和氧化产物MDA可作为肝胰腺损伤模型损伤程度判断指标,ALP和GLU不适合作为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 肝损伤 生化指标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