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板坯连铸连轧65Mn钢的热轧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刚 焦国华 +4 位作者 温德智 周春泉 陈建新 周明伟 吴开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77,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伸试验机,硬度仪分析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CSP生产的高碳高强度钢65Mn的热轧板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该钢主要由珠光体和少量多边形铁素体组成,珠光体片层间距在0.2-0.5μ...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伸试验机,硬度仪分析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CSP生产的高碳高强度钢65Mn的热轧板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该钢主要由珠光体和少量多边形铁素体组成,珠光体片层间距在0.2-0.5μm之间。该钢的平均屈服强度为489MPa,硬度为HRC22.3,伸长率达到18%;没有明显的C和Mn元素偏析,力学性能分布均匀。通过与传统连铸工艺生产的65Mn钢热轧组织与力学性能对比,CSP工艺生产的65Mn钢的组织更加细小,性能更加优良和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 珠光体 铁素体 高强度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91D镁合金Ni-W-P多层化学镀层的摩擦磨损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静 张涛 +3 位作者 张曰涛 邵亚薇 孟国哲 王福会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2,共10页
采用多层化学镀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Ni-W-P多层化学镀层。通过XRD、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单层化学镀试样与多层化学镀试样的显微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层化... 采用多层化学镀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Ni-W-P多层化学镀层。通过XRD、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单层化学镀试样与多层化学镀试样的显微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层化学镀层的摩擦因数、维氏硬度及磨损速率与单层化学镀层大体相当,分别为0.33、933 HV和1.46 mg/Km,保留了单层化学镀层优异的耐磨损性能。此外,多层化学镀层的孔隙率较单层化学镀层降低了2个数量级,涂层更为致密。与普通单层化学镀层相比,多层化学镀层的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其腐蚀电位和击破电位分别提高了168和209 mV,钝化电流密度由4.212μA·cm−2降低至1.306μA·cm−2。因此,多层化学镀层有望成为AZ91D镁合金更有前景的耐磨耐蚀防护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化学镀 Ni-W-P镀层 摩擦磨损性能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间隔装药爆破动态应力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亮 位敏 +1 位作者 钟冬望 蔡路军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采用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并结合混凝土损伤模型,对上部空气层间隔装药爆破作用下岩石动态应力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受自由面以及炮孔内加、卸载波两方面的影响,临空面单元随着位置的增加,破坏方式由压剪破坏逐渐转变为剪... 采用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并结合混凝土损伤模型,对上部空气层间隔装药爆破作用下岩石动态应力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受自由面以及炮孔内加、卸载波两方面的影响,临空面单元随着位置的增加,破坏方式由压剪破坏逐渐转变为剪切拉伸破坏。比较反向起爆与正向起爆动态应力场发现,反向起爆时爆轰气体对岩石的静态作用强度高、时间长,有利于克服孔底岩石所受的夹制力而不易产生根底。正向起爆时,大量爆轰气体自上部裂纹及孔口逸散,不利于爆炸能量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爆破 空气间隔装药 动态应力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13级配钢渣沥青混合料粘弹塑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国伟 刘浩轩 +2 位作者 白凡 吴亮 周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61-4067,共7页
为了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粘弹塑性变形特性,提出Schapery模型与改进Swchartz模型组合的积分型粘弹塑本构模型。采用钢渣替换AC-13级配中粒径2.36 mm以上的石灰石粗骨料,制作得到钢渣沥青混合料试件。设计并开展一系列的单轴压缩蠕... 为了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粘弹塑性变形特性,提出Schapery模型与改进Swchartz模型组合的积分型粘弹塑本构模型。采用钢渣替换AC-13级配中粒径2.36 mm以上的石灰石粗骨料,制作得到钢渣沥青混合料试件。设计并开展一系列的单轴压缩蠕变实验,通过应力递增蠕变回复实验,获得不同应力条件下材料的弹性、粘弹性应变和粘塑性应变,进而拟合确定本构模型参数。利用0.4 MPa、1.0 MPa下的蠕变回复实验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不仅能准确刻画钢渣沥青混合料蠕变过程中的弹性、粘弹性与粘塑性变形,还可用于预测不同应力水平下钢渣沥青混合料蠕变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沥青混合料 AC-13 本构模型 粘弹性 粘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供应链技术创新与合作伙伴选择决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段炼 袁柳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86-3099,共14页
绿色技术是提高绿色供应链竞争力的关键,对于绿色供应链成员选择合作伙伴的决策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绿色技术创新与技术共享两个重要因素,采用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模型分析了由1个供应商和3个制造商组成的两级绿色供应链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是提高绿色供应链竞争力的关键,对于绿色供应链成员选择合作伙伴的决策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绿色技术创新与技术共享两个重要因素,采用非合作—合作两型博弈模型分析了由1个供应商和3个制造商组成的两级绿色供应链绿色技术创新与合作伙伴选择的问题。在合作博弈阶段采用宗系解对绿色供应链成员进行收益分配,在非合作博弈阶段得出绿色供应链成员共享绿色技术或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最优决策并得到纯策略纳什均衡。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制造商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情况下,供应商优先选择本身实力强劲的制造商作为合作伙伴;进一步地,只有在共享绿色技术成本较低时供应商才会选择技术共享以增加绿色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另一方面,在考虑制造商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实力强的制造商依然具有较大的优势,而相对较弱的制造商只有在绿色技术创新收益高出强劲制造商时,供应商才会选择其作为合作伙伴。研究结论有助于展现绿色供应链伙伴选择的内在机理,对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 两型博弈 宗系解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