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电项目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典型做法——以湖北大悟江家山风电场工程为例
1
作者 刘艳改 李辉 +2 位作者 程艳辉 宋晓彦 姚娜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6期7-9,共3页
以湖北省第一个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风电项目——湖北大悟江家山风电场工程为例,总结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建设前期提前策划,以“筑最美风车花海·扬绿色清洁能源”为构思起点,力争打造高品质“景观风电”样板... 以湖北省第一个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的风电项目——湖北大悟江家山风电场工程为例,总结其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建设前期提前策划,以“筑最美风车花海·扬绿色清洁能源”为构思起点,力争打造高品质“景观风电”样板工程。建设过程中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宣传培训,提升水保意识;投入水保专项资金,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注重优化创新,做实水土保持管理。工程建设和运营期加强管护,特别是注重与地方扶贫相结合,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景观提升有机结合,成功打造了生态和谐的“风车花海”式风电场,在同行业中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项目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江家山风电场 大悟县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研究进展
2
作者 蒋波 黑生龙 王诗莹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6-154,共9页
随着全球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微塑料在淡水系统中的广泛存在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文系统回顾了淡水系统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微塑料的来源与... 随着全球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微塑料在淡水系统中的广泛存在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文系统回顾了淡水系统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微塑料的来源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微塑料对淡水生态系统的生态毒性及其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共存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了微塑料作为污染物载体的潜在环境风险。尽管近年来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标准化检测方法、长期生态效应评估及污染控制策略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文章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技术创新、政策制定与公众参与在微塑料污染防治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淡水系统微塑料污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污染 淡水系统 生态影响 污染物相互作用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演进与研究进展
3
作者 吕昆 吴治陵 邓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2-61,共10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挑战,其修复对土壤生态功能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该文系统梳理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关键技术节点及其科学驱动机制。同时,总结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核心...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挑战,其修复对土壤生态功能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该文系统梳理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关键技术节点及其科学驱动机制。同时,总结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核心技术创新、污染修复理论深化、政策支持强化及工程实践推进,为污染治理提供了系统性科学支撑。然而,当前修复技术仍受适用性不足、高成本及潜在环境风险等因素的制约。针对上述挑战,未来研究应聚焦修复技术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探索“修复-利用”协同增效模式,并加强国际协作与政策引导,以推动污染治理的全球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与跨学科合作相结合,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有望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全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污染修复技术 绿色修复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4
作者 王彦兵 王震洲 +2 位作者 童涛 黄仕鑫 许颜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鉴于围岩稳定性监测与分析在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出一种基于自优化变分模态分解(SoVMD)和循环重构Transformer(RRTransformer)的混合分析模型。首先,设计合理的监测方案,采集能够有效表征围岩稳定性的岩体... 鉴于围岩稳定性监测与分析在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出一种基于自优化变分模态分解(SoVMD)和循环重构Transformer(RRTransformer)的混合分析模型。首先,设计合理的监测方案,采集能够有效表征围岩稳定性的岩体变形位移数据;其次,考虑变形位移序列的非线性与波动性特征,利用SoVMD对其进行分解,提取多尺度频率分量(MsFCs);最后,基于滑动建模机制,以MsFCs作为RRTransformer的训练输入,经参数优化和模型重构得到最优的变形预测分析结果。选取国内某抽蓄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析过程为案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监测方案可有效获取岩体变形位移数据,且所提预测分析模型具有优异的性能,预测分析结果对地下厂房围岩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厂房 围岩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VMD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地区风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补充设计初探
5
作者 刘艳改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13-18,23,共7页
近年来,风电大规模开发,但部分风电项目由于在前期开发阶段主体设计深度不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意识不足等原因,使得风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措施设计与后续实施存在差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建设单位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及水土流... 近年来,风电大规模开发,但部分风电项目由于在前期开发阶段主体设计深度不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意识不足等原因,使得风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措施设计与后续实施存在差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建设单位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及水土流失防治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工作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重视,在风电工程后续实施中委托开展水土保持措施补充设计。本文以鄂西南地区某风电工程为例,在对工程现场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生态恢复效果欠佳的风机区、道路区和集电线路区三个区域提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补充设计,特别是植被恢复措施配置较好的促进风电项目生态修复工作,可为同地区类似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水土保持 措施设计 鄂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站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孟丹 陈正洪 +3 位作者 严国刚 孙霞 王晖 霍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9-364,共6页
以湖北省为例,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全省20 MW及以上容量的光伏电站实际运行情况,筛选出影响湖北省光伏电站的主要气象灾害种类以及致灾因子,并确定各灾种在气象灾害综合风险中的权重系数,根据湖北省76个国家气象站1984~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 以湖北省为例,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全省20 MW及以上容量的光伏电站实际运行情况,筛选出影响湖北省光伏电站的主要气象灾害种类以及致灾因子,并确定各灾种在气象灾害综合风险中的权重系数,根据湖北省76个国家气象站1984~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模块,分析湖北省光伏电站主要气象灾害的指标要素,建立光伏电站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划分气象灾害等级,并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气象灾害 风险 评估 分布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考虑气象影响的湖北省风电场生态修复难易程度综合区划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晖 孙朋杰 +2 位作者 陈正洪 李辉 贺莉微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5期38-43,49,共7页
在充分考虑气象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风电场的生态修复难易程度进行了综合区划,为不同区域风电场采取适合当地的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影响风电场生态修复的气象、土壤、植被、地理信息、风能资源5大类要素12个指标因子... 在充分考虑气象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风电场的生态修复难易程度进行了综合区划,为不同区域风电场采取适合当地的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影响风电场生态修复的气象、土壤、植被、地理信息、风能资源5大类要素12个指标因子,并通过不同的拟合模型对相关指标因子进行建模。利用8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及2005个自动观测站2016—2018年观测资料,分区域建立气象要素模型,得到了年降雨量、夏季降雨量、年平均最低气温等指标的分布。利用月降水量,建立了简化的土壤降雨侵蚀力模型,得到了土壤降雨侵蚀力指标,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得到土地利用类型指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指标。通过陆地风能资源高分辨率(1 km)评估(30年平均)数据集,得到70 m高度风速、70 m高度风功率密度2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基于气象影响在风电场生态修复过程中占主导的思想,对各指标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影响系数,通过加权综合评分的方法得到了湖北省风电场生态修复综合区划等级,即易恢复区、较易恢复区、较难恢复区、难恢复区。易恢复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大部,襄阳中部的岗地平原,鄂东的浠水、蕲春、团风等地;较易恢复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北部分丘陵地区;较难恢复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北的大别山区、鄂东南幕府山区、鄂北桐柏山区、大洪山、恩施大部区域等中低山区;难恢复区分布在湖北省部分中高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生态修复 气象影响 综合区划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山地风电场建设水土流失特点及生态修复措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晓彦 喻培元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2期25-27,共3页
依据湖北省风电建设开发现状,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将湖北山地风电场区域划分为鄂东南、鄂东北、鄂北、鄂西北以及鄂西南5个风电场区,分析了风电场风机区、道路工程区、输变电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探... 依据湖北省风电建设开发现状,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将湖北山地风电场区域划分为鄂东南、鄂东北、鄂北、鄂西北以及鄂西南5个风电场区,分析了风电场风机区、道路工程区、输变电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分区生态修复措施的布设原则及方案,并通过对湖北省不同区域山地风电场植物进行调研,提出了推荐选择的生态修复植物,为风电场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风电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茜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0期221-223,共3页
指出了风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土方开挖、临时堆土、土方回填以及基础施工等土建活动易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增加沟道水流含沙量、淤积沟道及下游水塘、水库,影响当地居民生产及生活,同时山脊部位水土流失还会... 指出了风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土方开挖、临时堆土、土方回填以及基础施工等土建活动易产生较大水土流失,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增加沟道水流含沙量、淤积沟道及下游水塘、水库,影响当地居民生产及生活,同时山脊部位水土流失还会导致土壤贫瘠、植被退化,对地表植被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和危害。提出了对于不稳定边坡和土体,以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采用工程措施进行防治;对松散裸露土地及临时堆土,采用临时拦挡及遮盖等措施进行临时防护;土建施工基本结束后对可恢复植被区域采取植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等措施。通过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主体设计措施与本方案新增措施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完整统一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水土保持措施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电网建设与森林公园相容性分析
10
作者 王海先 张俊华 +2 位作者 刘胜祥 田在望 杨丽 《湖北林业科技》 2012年第2期1-3,75,共4页
笔者调查湖北省森林公园分布,发现截至2009年底,湖北省共有83个不同级别的森林公园。在此基础上,对各市的森林公园与湖北电网规划路线的位置关系进行了相容性分析。分别从电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营运阶段对森林公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 笔者调查湖北省森林公园分布,发现截至2009年底,湖北省共有83个不同级别的森林公园。在此基础上,对各市的森林公园与湖北电网规划路线的位置关系进行了相容性分析。分别从电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营运阶段对森林公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突出以防为主"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生态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湖北省电网规划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竣工环保自验收调查要点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丽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2期87-88,共2页
指出了风电场作为生态影响型项目,其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工程施工期由工程占地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运行期风机运行噪声的污染影响。结合风电场环境影响及目前国家对竣工环保验收相关管理要求,提出了风电场竣工环保自验收过程中需要重... 指出了风电场作为生态影响型项目,其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工程施工期由工程占地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运行期风机运行噪声的污染影响。结合风电场环境影响及目前国家对竣工环保验收相关管理要求,提出了风电场竣工环保自验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调查重点及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环保验收 调查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风机区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布设探析
12
作者 吴茜 周光军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3期44-46,共3页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阔的绿色能源,大力发展风电不仅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碳中和、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但风电场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土流失,而风机区的水土流失特点...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阔的绿色能源,大力发展风电不仅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碳中和、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但风电场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土流失,而风机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所处地形息息相关,不同地形风机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不尽相同。本文以华润沙洋马良风电场工程为例,分析不同地形风机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为同类的风电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与SVCDE的抽蓄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监测
13
作者 李本良 王震洲 +5 位作者 童涛 黄仕鑫 杨小光 王彦兵 陈曦 肖诗荣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90-496,共7页
针对抽蓄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监测范围广、信息提取不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突变理论和变尺度复合散布熵(scale-variable composite dispersion entropy, SVCDE)的围岩稳定监测方法。首先,对围岩位移序列进行拟合,推求其非线性动力模... 针对抽蓄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监测范围广、信息提取不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突变理论和变尺度复合散布熵(scale-variable composite dispersion entropy, SVCDE)的围岩稳定监测方法。首先,对围岩位移序列进行拟合,推求其非线性动力模型;其次,基于突变理论,建立围岩稳定性判别规则;最后,利用所设计的SVCDE方法,对围岩不同测点变形位移数据进行信息融合,提取整体特征,进而建立一条基于SVCDE的稳定性预警线。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多通道围岩位移数据信息融合,有效提取变形特征值,进而完成基于SVCDE的围岩稳定性在线监测,对保障厂房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蓄电站 地下厂房 围岩稳定监测 突变理论 SVC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秆荆三棱对水体中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研究
14
作者 祝志林 胡熙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2期175-177,共3页
该研究将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扁秆荆三棱作为受试对象,考察了扁秆荆三棱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条件下对水体中常见的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并借助相关生长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该研究将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扁秆荆三棱作为受试对象,考察了扁秆荆三棱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条件下对水体中常见的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并借助相关生长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通过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动情况判断扁秆荆三棱对铜绿微囊藻的影响机制。共培养试验显示,与培养初期相比,叶绿素a含量大幅度降低。藻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与第1 d相比明显增加,第5 d时藻细胞的MDA含量高达5.39μg/protein,是对照组藻细胞MDA含量的8.8倍。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共培养条件下藻细胞的SOD、CAT活性和GSH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结果表明,共培养条件下扁秆荆三棱能够通过促进铜绿微囊藻细胞体内的活性氧(ROS)过量积累,损伤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抗氧化酶体系,导致铜绿微囊藻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进而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秆荆三棱 化感作用 铜绿微囊藻 水体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探空位势高度资料的非均一性检验与订正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哲 吴茜 +1 位作者 熊安元 吴宜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7-1343,共7页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PMFT均一化检验方法,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中国区域各探空台站元数据信息,对我国123个探空台站各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探空位势高度资料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仪器换型、探测系统升...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PMFT均一化检验方法,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中国区域各探空台站元数据信息,对我国123个探空台站各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探空位势高度资料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仪器换型、探测系统升级以及辐射订正方法改变是造成中国区域月平均探空位势高度资料不均一的主要原因。两个观测时次位势高度序列不均一的台站数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标准等压面上月平均位势高度序列不均一的探空台站平均订正幅度也随着位势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两个观测时次各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序列均为负订正,表明我国各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资料存在系统性偏高的问题。123个探空台站在对流层顶和对流层高层位势高度序列订正前是位势高度降低趋势,订正后位势高度序列呈增高趋势。对流层中低层原始位势高度序列呈增高趋势,订正后这种增高趋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资料 位势高度 非均一性检验 资料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面细沟水流输沙能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莎 王占礼 +1 位作者 袁殷 刘俊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水流输沙能力是土壤侵蚀过程极其重要的参数之一,精确计算细沟水流输沙能力可以有效揭示细沟侵蚀过程机理,为建立坡面细沟侵蚀过程模型奠定重要基础。采用细沟水槽试验方法对黄土坡面细沟水流输沙能力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 水流输沙能力是土壤侵蚀过程极其重要的参数之一,精确计算细沟水流输沙能力可以有效揭示细沟侵蚀过程机理,为建立坡面细沟侵蚀过程模型奠定重要基础。采用细沟水槽试验方法对黄土坡面细沟水流输沙能力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度下,细沟水流输沙能力随流量增加而平缓增大,可用幂函数方程很好地描述;不同流量下,细沟水流输沙能力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可以用指数方程很好地描述;细沟水流输沙能力随流量及坡度变化的因子模型为二元幂函数方程,其中流量对细沟水流输沙能力的影响大于坡度的影响;ANSWERS模型中的输沙能力方程不能用于计算黄土陡坡细沟水流输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面 细沟径流 输沙能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NP-TOPSIS的电力应急救援队伍能力综合评估 被引量:9
17
作者 甘磊 扈毅 +1 位作者 郑龙志 胡少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7-222,共6页
针对电力应急救援队伍能力传统评估方法未考虑指标数据类型多样化和权重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基于二元联系数理论构建1种改进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研究队伍能力基本属性和动态变化情况... 针对电力应急救援队伍能力传统评估方法未考虑指标数据类型多样化和权重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基于二元联系数理论构建1种改进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研究队伍能力基本属性和动态变化情况,从人员配置、队伍管理、装备配置及实战情况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二元联系数理论统一指标数据类型,结合AN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某省3队为例进行TOPSIS综合评估,并与AHP-TOPSIS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队能力水平排序为B>C>A,且ANP-TOPSIS比AHP-TOPSIS更贴合实际,能真实反映队伍能力及薄弱项情况,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应急救援队伍 二元联系数 ANP TOPSIS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高绿篱坡地农业复合系统土壤N_2O排放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艳辉 赵书华 +2 位作者 莫琼 郭忠录 蔡崇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0-706,共7页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当前全球变化条件下,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行为产生的N2O排放增加是当前倍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技术对亚热带地区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当前全球变化条件下,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行为产生的N2O排放增加是当前倍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技术对亚热带地区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绿篱枝叶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土壤N2O排放通量进行原位监测,观测紫穗槐枝叶移出(AR)、翻施(AI)、表施(AC)及作物单作(CK)4种处理下整个生长季土壤N2O的排放量,对等高绿篱坡地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土壤N2O排放通量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4个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呈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AR、AI、AC、CK处理全生长季的排放总量为127.62 mg.m 2、209.66 mg.m 2、208.73 mg.m 2、77.52 mg.m 2。作物不同生育阶段N2O日均排放通量在冬小麦季表现为:开花—成熟期>拔节—开花期>出苗—拔节期;在夏玉米季表现为:拔节—抽雄期>播种—拔节期>抽雄—成熟期。本试验综合评估了等高绿篱坡地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土壤N2O排放通量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显示,土壤N2O排放通量在冬小麦季与土壤温度相关性显著,在夏玉米季与土壤水分相关性显著。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紫穗槐复合种植及枝叶还田显著促进土壤N2O排放,翻施处理产生的N2O量大于表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绿篱-坡地农业复合系统 土壤N2O排放 紫穗槐枝叶还田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社会保险水平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洋 王晖 +3 位作者 吴宜进 陈云 田小波 朱翔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5,共9页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对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公平、进步以及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作用重大。本文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12—2018年长江经济带社会保险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对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公平、进步以及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作用重大。本文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12—2018年长江经济带社会保险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社会保险水平整体快速增长,省际间的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社会保险水平东部>西部>中部;(2)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大多数省份社会保险水平相对偏低,整体上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表现出较稳定的空间演变特征;(3)长江经济带社会保险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人均GDP是其主导因素。未来长江经济带应统筹发展社会保险制度,逐渐缩小东中西部社会保险水平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社会保险水平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厂年度合约电量的风险控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江 伍永刚 吴尚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3-186,共4页
针对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企业的合同电量确定及计划安排等问题,从水电厂商对预测径流和预测现货电价的风险态度出发,提出以风险价值(VaR)为风险量测方法,构建了考虑径流和电价的不确定性控制风险模型,并基于水电厂商风险控制目标确定年... 针对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企业的合同电量确定及计划安排等问题,从水电厂商对预测径流和预测现货电价的风险态度出发,提出以风险价值(VaR)为风险量测方法,构建了考虑径流和电价的不确定性控制风险模型,并基于水电厂商风险控制目标确定年度合约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厂 合约电量 风险价值 风险态度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