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X2基因突变(c.70_86del)导致先天性无眼症合并智力障碍一例
1
作者 袁均 李艳 +2 位作者 孙荣 李欣 张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5-806,共2页
患儿,女,3岁。因出生后双眼无眼裂于2019年10月26日来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患儿为足月顺产第1胎,出生时身高50 cm,体质量为3180 g,母亲孕早期无感冒,无用药及疾病史,无放射性及毒物接触史,优生优育五项检测(TORCH)阴性,父母非近亲结婚,... 患儿,女,3岁。因出生后双眼无眼裂于2019年10月26日来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患儿为足月顺产第1胎,出生时身高50 cm,体质量为3180 g,母亲孕早期无感冒,无用药及疾病史,无放射性及毒物接触史,优生优育五项检测(TORCH)阴性,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史。患儿目前身高为95 cm,属正常范围,双下肢肌张力减低,无法正常行走,语言障碍,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得分为58分,提示智力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近亲结婚 毒物接触史 足月顺产 智力落后 眼裂 优生优育 智力障碍 TOR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2通过靶向RB1促进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与侵袭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越峰 张勇 +1 位作者 钟晓东 罗卫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3-749,共7页
背景与目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etinoblastoma 1,RB1)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且与细胞周期、分化、衰老、凋亡及生长抑制等调控密切相关。该研究旨在明确miR-222是否通过靶向RB1表达而促进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与侵袭,进... 背景与目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etinoblastoma 1,RB1)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且与细胞周期、分化、衰老、凋亡及生长抑制等调控密切相关。该研究旨在明确miR-222是否通过靶向RB1表达而促进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与侵袭,进一步揭示miR-222促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miR-222(miR-222模拟物)+RB1-wt(野生型RB1的3’-非翻译区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miR-NC(无关序列对照)+RB1-wt、miR-222+RB1-mut(突变型RB1的3’-非翻译区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及miR-NC+RB1-mut共转染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并采用单光子检测荧光素酶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B1表达水平的改变。将miR-222与miR-NC、RB1(pc DNA3.1-RB1)与vector(pc DNA3.1)、miR-222+RB1及miR-NC+vector转染Y79细胞,MTS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活性,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Y79细胞生长与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miR-NC+RB1-wt组比较,共转染miR-222+RB1-w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强度降低了约56.67%(P<0.05)。与miR-NC比较,miR-222组RB1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转染miR-222组细胞生长速度显著高于miR-NC组(P<0.05)。与pc DNA3.1组比,pc DNA3.1-RB1组可显著抑制Y79细胞的生长(P<0.05),而miR-222+pc DNA3.1-RB1组和miR-NC+pc DNA3.1组比较,细胞生长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222组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分别为(193±10),与对照组(144±11)比较能明显加快Y79细胞的穿膜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iR-NC+pc DNA3.1组和miR-222+pc DNA3.1-RB1组比较,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22通过靶向调控RB1表达而促进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MIR-222 RB1 生长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抑制氧化应激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越峰 罗卫民 +1 位作者 张勇 钟晓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4-509,共6页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外源性H2O2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加入终浓度为12.5 mol/L的H2O2诱导氧化应激,随后用30-100μmol/L DH...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外源性H2O2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加入终浓度为12.5 mol/L的H2O2诱导氧化应激,随后用30-100μmol/L DHA作用细胞4-24 h;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色法分析HO-1酶活性;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免疫荧光检测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的核转位。最后通过HO-1 siRNA干扰后,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ARPE-1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DHA能以浓度依赖性方式诱导ARPE-19细胞表达HO-1 mRNA和蛋白,同时,HO-1的酶活性也随着DHA浓度的递增而增强;DHA处理也能诱导Nrf2核转位。此外,H2O2处理可促进ARPE-19细胞凋亡,并诱导其产生ROS。同时给予100μmol/L DHA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和ROS生成显著降低。转染HO-1 siRNA或用HO-1抑制剂Zn PP处理后,可明显降低DHA对细胞凋亡率和ROS的抑制作用。结论:DHA可能通过Nrf2途径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HO-1,从而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A激活NADPH氧化酶/ROS/Nrf2通路诱导ARPE-19细胞表达HO-1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越峰 罗卫民 +1 位作者 张勇 钟晓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1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加入30~100μmol/L DHA作用4~24 h。Western blot检测HO-1的...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1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加入30~100μmol/L DHA作用4~24 h。Western blot检测HO-1的表达及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的磷酸化;荧光探针H2DCFDA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免疫荧光分析Nrf2在细胞核及胞浆中的表达;最后采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ROS抑制剂NAC或采用siRNA干扰Nrf2表达,检测其对HO-1表达的影响。结果:100μmol/L DHA作用ARPE-19细胞30 min即可诱导p47^(phox)亚基的磷酸化,同时能增加细胞内ROS的含量;采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处理后,ROS水平显著降低;免疫荧光实验显示DHA作用细胞2 h后,可诱导Nrf2核转位,采用DPI或NAC处理后,Nrf2核转位水平明显减少;采用Nrf2 siRNA沉默其表达,或采用DPI或NAC处理后,可抑制DHA诱导ARPE-19细胞表达HO-1。结论:DHA可能通过NADPH氧化酶/ROS/Nrf2通路途径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HO-1,从而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越峰 罗卫民 +1 位作者 张勇 钟晓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683,共7页
背景 氧化应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氧化效应,但DHA是否能影响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 背景 氧化应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氧化效应,但DHA是否能影响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表达HO-1尚未阐明. 目的 观察DHA对体外培养的RPE中HO-1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对人RPE细胞系ARPE-19进行培养,分别用30、50、100和120 μmol/L DHA作用4~24 h,以不含DHA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DHA对细胞的毒性;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O-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采用比色法分析各组细胞中HO-1酶活性变化情况;采用荧光探针H2DCFDA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簇(ROS)的相对比例,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培养细胞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核转位情况;分别采用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法和Nrf2小干扰RNA(siRNA)转染法作用于培养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rf2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对细胞中HO-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结果 0、30、50、100和120 μmol/L DHA作用于ARPE-19细胞后24 h,培养上清液中LDH漏出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4,P<0.05),其中120 μmol/L DHA作用后细胞中LDH漏出率明显高于0、30、50、100 μmol/L D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浓度DHA作用ARPE-19细胞后8h,HO-1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HO-1的酶活性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24,P<0.05;F=11.34,P<0.05;F=11.81,P<0.05),其中30、50、100 μmol/L DHA组细胞中HO-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HO-1的酶活性均明显高于0μmol/L D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浓度DHA作用ARPE-19细胞后4h细胞内ROS相对荧光强度、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8,P<0.05;F=16.42,P<0.05),其中30、50和100μmol/L DHA组细胞中ROS相对荧光强度、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0μmol/L D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 μ.mol/L DHA处理条件下,NAC预处理后细胞中HO-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单纯100μmol/L DHA组,Nrf2 siRNA转染组细胞中HO-1的相对表达量和细胞核Nrf2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空白siRNA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低于100 μmol/L的DHA可能通过ROS/Nrf2途径诱导RPE细胞表达HO-1,从而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药理 细胞保护/药物作用 氧化应激 眼色素上皮/药物作用 血红素氧合酶-1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代谢 活性氧簇/代谢 二十二碳六烯酸 Heme oxygenas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经Rac1/NAPDH氧化酶/ROS/p38通路诱导ARPE-19细胞表达HO-1的机制
6
作者 刘越峰 罗卫民 +1 位作者 张勇 钟晓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1)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加入30~100μmol·L^(-1)DHA作用4~24 h。ELISA法检...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1)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加入30~100μmol·L^(-1)DHA作用4~24 h。ELISA法检测Rac1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HO^(-1)的表达及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和p38的磷酸化;荧光探针H2DCFDA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采用Rac1抑制剂NSC23766、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ROS清除剂NAC预处理细胞,检测其对HO^(-1)表达的影响。结果 30μmol·L^(-1)、50μmol·L^(-1)和100μmol·L^(-1)DHA作用ARPE^(-1)9细胞10 min后,Rac1的活性分别为(126.41±11.25)%、(185.05±15.41)%和(260.52±17.8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时,100μmol·L^(-1)DHA也能诱导p47phox亚基磷酸化。30μmol·L^(-1)、50μmol·L^(-1)和100μmol·L^(-1)DHA处理4 h后,细胞内ROS的含量分别为(132.52±8.33)%、(177.94±10.24)%和(211.62±7.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细胞中磷酸化p38含量为0.16±0.01;当给予30μmol·L^(-1)、50μmol·L^(-1)和100μmol·L^(-1)DHA处理30 min后,磷酸化p38含量分别为0.28±0.03、0.37±0.02和0.45±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采用Rac1抑制剂NSC23766或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处理后,p47^(phox)亚基的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而采用NAC处理后,可抑制DHA诱导ARPE^(-1)9细胞表达HO^(-1)。结论 DHA可能通过Rac1/NAPDH氧化酶/ROS/p38通路途径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表达HO^(-1),从而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