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5例湖北地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与预后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秦泠曦 吕文亮 +14 位作者 杨旻 肖勇 李昊 孙勤国 魏力 何东初 李绪贵 曾勇 费新应 黄超群 曾江琴 向阳 徐晓惠 张思依 王仁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5,共7页
目的回顾湖北地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此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湖北省武汉市、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共计8家定点医院2020年1月2日-2020年3月14日入院确诊的... 目的回顾湖北地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手段的有效性。方法此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湖北省武汉市、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共计8家定点医院2020年1月2日-2020年3月14日入院确诊的6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收集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清洗、审核及统一标准,并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组疗效差异。主要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64.4%)与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患者病死率(5.0%)、不良事件发生率(3.4%)、核酸未转阴人数占比(2.0%)较低,治疗后淋巴细胞绝对值、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改善情况较佳(P<0.05)。中药组病死率(0.0%)、不良事件发生率(4.8%)与核酸未转阴人数占比(4.8%)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47.6%)低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核酸转阴天数(M=2.0)较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结局评价指标上未见显著优势(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校正3组基线水平,以治愈为治疗结局评价指标,校正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中药、西药组疗效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退热时间,有助于核酸转阴及缩短转阴时间,并对淋巴细胞减少及转氨酶升高起到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 回顾性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手术术前不良心理状态调查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4
2
作者 鲁齐林 竺义亮 +3 位作者 李绪贵 谢维 蔡贤华 吴海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40-1746,1752,共8页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阶梯治疗的常用术式之一,但目前鲜有研究分析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目的调查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存在情况及对术...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阶梯治疗的常用术式之一,但目前鲜有研究分析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目的调查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存在情况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脊柱病区住院治疗的14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估,并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术后采取电话预约门诊随诊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SAS、SD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评估恢复效果。结果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焦虑组51例(38.6%):轻度焦虑21例(15.9%),中度焦虑23例(17.4%),重度焦虑7例(5.3%);抑郁组31例(23.5%):轻度抑郁16例(12.1%),中度抑郁12例(9.1%),重度抑郁3例(2.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VAS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术前JOA评分与SAS、SD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焦虑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AS评分低于术前(P<0.001)。抑郁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DS评分低于术前(P<0.001)。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非焦虑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焦虑组(P<0.0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非抑郁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抑郁组(P<0.05)。末次随访时,焦虑组优良率为86.3%(44/51);非焦虑组优良率为90.1%(73/81)。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7)。抑郁组患者优良率为74.2%(23/31),低于非抑郁组的93.1%(91/101)(P=0.004)。结论部分LDH患者术前存在焦虑及抑郁,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可得到明显改善,但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会对患者临床疗效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合并抑郁状态。建议术前常规进行不良心理状态调查并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孔镜 焦虑 抑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3例报告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谨 李俊杰 +5 位作者 吴从俊 李莹 李绪贵 鲁齐林 谢维 张同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94,共4页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CDS)最早由Bouvet等于1985年报告,其发病率常被低估,临床表现通常为急性颈项部疼痛、颈部僵硬伴活动受限,和/或发热,常伴有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CDS)最早由Bouvet等于1985年报告,其发病率常被低估,临床表现通常为急性颈项部疼痛、颈部僵硬伴活动受限,和/或发热,常伴有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增高。CT检查显示齿状突的顶部和侧面周围出现大小不一、高密度不规则影,像齿状突上戴了一顶皇冠。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接诊过3例CDS患者,均通过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迅速恢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非甾体抗炎药 DRUGS 红细胞沉降率 NSAID 活动受限 C反应蛋白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在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凌 谷艳超 +4 位作者 胡胜利 谢维 严浩 陈旺 杨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8-713,共6页
目的研究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Vesselplasty)在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经Vesselplasty治疗的3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 目的研究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Vesselplasty)在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经Vesselplasty治疗的3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目标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椎体后凸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1 d、1个月、6个月、1年的目标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椎体后凸角、VAS评分。通过观察术前与术后各检测时点椎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渗漏情况,评估Vesselplasty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结果 34例(34节椎体)患者给予Vesselplasty治疗,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目标椎体高度均得到有效恢复;VAS评分术前为(7.3±0.9)分,术后1 d(3.8±0.6)分、术后1个月(2.5±1.0)分、术后6个月(1.3±0.3)分、术后1年(1.3±0.1)分;椎体后凸角术前(18.8±2.9)°、术后1 d(8.5±0.9)°、术后1个月(8.7±0.7)°、术后6个月(8.7±0.9)°、术后1年(8.8±0.6)°,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45±15)min,出血量(17±7)mL,术后2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5.8%,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Vesselplasty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止痛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后凸畸形,同时具有较低的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胸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经椎间孔外侧入路内镜下摘除C_(5/6)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鏐 李涛 +1 位作者 李莹 李绪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8-281,共4页
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多表现为部分肿瘤延伸至椎管内引起椎间孔扩大,椎管内肿物向椎间孔外生长[1]。对于颈椎神经鞘瘤源性神经压迫,显微镜辅助开放性瘤体摘除是主流术式,但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如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脊柱结构破... 颈丛和臂丛神经鞘瘤多表现为部分肿瘤延伸至椎管内引起椎间孔扩大,椎管内肿物向椎间孔外生长[1]。对于颈椎神经鞘瘤源性神经压迫,显微镜辅助开放性瘤体摘除是主流术式,但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如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脊柱结构破坏,脊柱失稳等。2019年5月,我们对1例C 5/6神经鞘瘤,在详尽术前检查前提下,结合数字化模拟成像及3D打印技术设计手术入路,模拟手术进行有效性论证,最终采用经椎间孔外侧入路经皮颈椎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ECD)完整摘除神经鞘瘤,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手术 手术入路 神经鞘瘤 模拟成像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