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风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凌燕 曹国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5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风湿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老年风湿病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75例。单一组仅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联合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 目的探讨对老年风湿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老年风湿病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75例。单一组仅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联合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33%,高于单一组的8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满意度为98.67%,高于单一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风湿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措施,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老年风湿病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邓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8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42例,...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则给予快速康复护理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康复效果、腰椎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腰椎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结合核心肌群训练能够促进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尽快康复,并促使腰椎功能提高,减少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核心肌群训练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对骨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倪晶晶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4期130-132,153,共4页
目的探究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对骨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接受骨科手术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对骨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接受骨科手术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足踝主动屈伸运动。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内DVT发生率及术前1 d、术后7 d时下肢周径(大腿、小腿)、股静脉血流动力学[血流峰速度(Vmax)、血流量(Q)、血流速增大时维持时间(T)]。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股静脉Vmax、Q、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缓解患者下肢肿胀,改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对预防术后DVT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主动屈伸运动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联合加压弹力袜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
作者 毛雅梦 邵紫薇 林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探究间歇式充气压力泵(IPC)联合加压弹力袜(GCS)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于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行骨科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乱数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间歇式充气压力泵(IPC)联合加压弹力袜(GCS)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于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行骨科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乱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在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IPC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增加GCS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浆D-二聚体(D-D)水平、DVT发生率及血栓直径。结果2组下肢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在术后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1d、3d、7d、14d的下肢深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血浆D-D水平在术后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1d、3d、7d的血浆D-D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栓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IPC联合GCS可改善行髋部骨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指标,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发生DVT,且可减小血栓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间歇式充气压力泵 加压弹力袜 血流动力学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雄飞 王小阵 +4 位作者 陈龙 邵雪珍 程省 竺义亮 鲁齐林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1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骨盆前环、后环骨折均采用MIPO内固定技术,统计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骨盆前环、后环骨折均采用MIPO内固定技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术后复位质量、术后5~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7例骨盆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前环分别为:(55. 65±10. 50) min、(110. 50±50. 41) m L,后环分别为:(45. 83±6. 62) min、(135. 50±45. 10) m 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为(1. 25±0. 81) min,术后第3天复查骨盆X线片及CT三维重建,优良率为88. 94%;术后有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经过2次清洗、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1个月后痊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且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经5~12个月随访,27例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双下肢及骨盆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优良率为100. 00%。结论 MIPO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固定牢靠等优势,临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理论指导下运用三步理筋手法联合TDP照射治疗落枕
6
作者 徐金容 夏草 夏数数 《现代医院》 2022年第4期636-639,共4页
目的观察在中医“化瘀”理论指导下三步理筋手法联合TDP照射治疗落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13日—2021年6月12日确诊为落枕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手法对照组和TDP对照组,每组25例。在中医“化瘀”理论指导下,治疗组采用三步理... 目的观察在中医“化瘀”理论指导下三步理筋手法联合TDP照射治疗落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13日—2021年6月12日确诊为落枕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手法对照组和TDP对照组,每组25例。在中医“化瘀”理论指导下,治疗组采用三步理筋手法联合TDP局部照射治疗,手法对照组采用三步理筋手法治疗,TDP对照组采用TDP照射,每日一次,3次一疗程。记录每次治疗结束时每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左右旋转范围和一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的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治疗组第一次、第二次治疗后的VAS和一个疗程后治愈率优于手法对照组(P<0.05),而这两组的颈部旋转范围和一个疗程后愈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TDP对照组(P<0.05);③手法对照组每次颈部活动度、第三次VAS及一个疗程后愈显率优于TDP对照组(P<0.05),而这两组第一次、第二次VAS及第一个疗程后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化瘀”理论指导下运用三步理筋手法联合TDP治疗落枕疗效优于单纯采用三步理筋手法或者单纯TDP照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落枕 三步理筋手法 T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偏心距Corail股骨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朋 熊昌军 +4 位作者 杜银桥 董煜 高志森 李铁键 周勇刚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分析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使用Corail颈干角135°不同偏心距股骨假体的术后影像学参数,对比双侧测量结果,分析术后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探讨Corail标准柄KS型与高偏心距柄KHO型股骨假体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 目的:分析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使用Corail颈干角135°不同偏心距股骨假体的术后影像学参数,对比双侧测量结果,分析术后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探讨Corail标准柄KS型与高偏心距柄KHO型股骨假体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使用强生Corail股骨柄假体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86例单侧髋关节病变患者,根据术中使用不同偏心距股骨假体将患者分为高偏心距组和标准偏心距组。高偏心距组为Corail高偏心距假体KHO型52例,女20例,男32例;年龄21~71(50.6±13.2)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6.0±4.1)kg/m2。标准偏心距组为Corail标准股骨柄假体KS型134例,女57例,男77例;年龄18~77(47.3±14.0)岁;BMI(25.3±3.5)kg/m2。在术后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量外展力臂、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下肢长短差异,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分析假体的稳定性。结果:高偏心距组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联合偏心距、外展力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偏心距组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联合偏心距、外展力臂、下肢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偏心距组患侧髋关节外展力臂与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和联合偏心距呈正相关性(r=0.633,P<0.001;r=0.384,P=0.005;r=0.690,P<0.001),健侧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r=0.688,P<0.001;r=0.574,P<0.001;r=0.765,P<0.001)。标准偏心距组患侧髋关节外展力臂与股骨偏心距、髋臼偏心距和联合偏心距呈正相关性(r=0.734,P<0.001;r=0.418,P<0.001;r=0.749,P<0.001),健侧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r=0.775,P<0.001;r=0.397,P<0.001;r=0.773,P<0.001)。高偏心距组双下肢长短差异与双侧联合偏心距的差异、双侧外展力臂的差异均有明显相关性(r=0.376,P=0.006;r=-0.346,P=0.012)。标准偏心距组双下肢长短差异与双侧联合偏心距的差异、双侧外展力臂的差异均无明显相关性(r=-0.009,P=0.919;r=-0.036,P=0.682)。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Trendelenburg阴性,假体均稳定。结论:Corail标准柄与高偏心距柄在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均可较好重建股骨偏心距,能很好重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维持双下肢长度及髋关节稳定性。虽有病例未能正常重建股骨偏心距,但并不影假体的稳定性和术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Corail假体 股骨偏心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高信号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涛 胡胜利 +8 位作者 谢维 朱凌 吉璐宏 严浩 陈旺 陈祝江 高雪伟 杨波 邓昶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0期5-11,共7页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椎间孔镜(PELD)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高信号区(HIZ)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完成PELD联合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资料,最终纳入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7例。其中,男21...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椎间孔镜(PELD)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高信号区(HIZ)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完成PELD联合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资料,最终纳入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32~70岁,平均52.5岁。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腰腿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75 min;出血5~10 mL,平均6 mL。术中无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出现;术后3个月1例患者同节段复发,予以椎间孔镜翻修。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37例患者术前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83±1.26)和(8.25±0.23)分、出院时为(2.80±1.34)和(3.07±1.25)分、术后1个月为(2.14±1.15)和(2.38±1.27)分、末次随访为(2.05±0.79)和(1.64±0.52)分;术前ODI评分为(75.31±15.34)分、出院时为(28.14±8.53)分、术后1个月为(16.16±7.58)分、末次随访为(11.42±4.13)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其中优3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59%。结论PELD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HIZ的LDH疗效确切,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射频消融 臭氧消融 高信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谷艳超 朱凌 +4 位作者 胡胜利 谢维 吉璐宏 严浩 陈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4期297-303,共7页
目的:探讨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腰椎融合手术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 目的:探讨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行腰椎融合手术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患者采用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TLIF治疗(A组),男37例,女35例,年龄(48±16)岁;68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B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45±15)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3(8±5)个月。A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B组术后发生伤口坏死1例,经清创缝合后痊愈。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融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且术后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优于B组(P<0.05)。结论:自制微创拉钩辅助改良双侧Wiltse入路TLIF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中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少、并发症少、融合稳定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手术操作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小阵 石震 +8 位作者 鲁齐林 谢维 陈龙 李绪贵 邵雪珍 竺义亮 钟炎军 刘曦明 蔡贤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印 三维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去氨加压素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谨 吴从俊 +5 位作者 李俊杰 张同会 鲁齐林 李莹 刘鏐 李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在椎间孔镜手术前应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术中出血量、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7月在该院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观察在椎间孔镜手术前应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术中出血量、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7月在该院行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7例,试验组6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前准备,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基础上,术前30 min静脉应用醋酸去氨加压素3 ml。比较两组患者镜下效果、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及血液相关指标[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目(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试验组镜下效果满意37例,一般31例,差0例,对照组镜下效果满意23例,一般39例,差5例。试验组术中出血量(9.93±1.10)ml,手术时间(62.78±7.63)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0.68±1.34)ml,手术时间(67.43±8.28)min,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HCT和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GB和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各项血液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GB、HCT、PLT和PT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PTT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应用于腰椎椎间孔镜手术中,可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缩短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促进凝血,达到止血的目的,对控制患者术中出血量有积极的意义,从而提高镜下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醋酸去氨加压素 椎间孔镜 出血量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与俯卧位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从俊 李涛 +6 位作者 张同会 谢维 李莹 刘鏐 谷艳超 唐谨 李俊杰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7期6-12,共7页
目的对比侧卧位(LDP)与俯卧位(PP)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_(5)/S_(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51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纯L_(5)/S_(1) 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 目的对比侧卧位(LDP)与俯卧位(PP)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_(5)/S_(1)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51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纯L_(5)/S_(1) 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LDP组和PP组。LDP组(n=20)男12例,女8例,年龄33~78岁,平均(54.33±9.13)岁;PP组(n=31)男18例,女13例,年龄30~68岁,平均(52.31±6.54)岁。记录术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因体位所致不适感、颈痛发生率等情况,通过Likert评分评价患者术中不适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最终依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的疗效。结果LDP组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61.59±14.27)min;透视次数2~6次,平均(3.32±0.22)次,Likert评分(3.93±0.73)分,术中仅1例发生轻微颈痛症状;PP组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0.38±15.42)min;透视次数2~4次,平均(3.23±0.14)次,Likert评分(3.49±0.65)分,5例出现颈痛症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和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腰腿痛VAS、ODI评分和末次MacNa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P组术中Likert评分较PP组高,且颈痛发生率低(P<0.05);PP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足跖屈肌麻痹,予保守治疗后肌力恢复至4级;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节段错误和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LDP与PP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单纯L_(5)/S_(1) LDH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前者舒适性高,患者更易配合和接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俯卧位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治疗溶骨性后壁破损型椎体转移瘤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旺 朱凌 +6 位作者 胡胜利 谢维 严浩 谷艳超 高雪伟 杨波 陈祝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9期837-841,共5页
目的:评估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Vesselplasty)治疗溶骨性后壁破损型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例(21个节段)溶骨性后壁破损的椎体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4例;年龄40~85(66.00... 目的:评估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Vesselplasty)治疗溶骨性后壁破损型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例(21个节段)溶骨性后壁破损的椎体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4例;年龄40~85(66.00±10.25)岁,术前均因腰背部的疼痛剧烈影响生活前来就诊,均通过CT诊断为椎体后壁破损型转移瘤。所有患者采用Vesselplasty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9个椎体采取单侧椎弓根穿刺、2个椎体采取双侧椎弓根穿刺。术前及术后1、3 d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复查X线片及CT观察有无骨水泥渗漏情况,并记录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手术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椎体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为椎静脉丛渗漏,但术后无临床症状。结论:采用Vesselplasty技术治疗椎体溶骨性后壁破损型的转移瘤,可减轻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selplasty技术 骨水泥 脊柱椎体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吉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5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按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间段(治疗前及治疗7、14、2...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按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不同时间段(治疗前及治疗7、14、28 d)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28 d研究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1例口苦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出现3例疲乏、2例记忆力下降、2例食欲下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艾司唑仑相比,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安全性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佐匹克隆 艾司唑仑 慢性失眠症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凌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各项...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51.26±5.32)mm、(37.24±9.13)mm、(45.26±6.28)%、(3.33±1.85)mmol/L、(4.11±1.52)mmol/L、(2.68±1.22)mmol/L、(2.71±1.15)m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56.76±7.62)mm、(42.28±9.22)mm、(41.47±8.07)%、(5.04±2.51)mmol/L、(5.61±0.76)mmol/L、(1.72±0.68)mmol/L、(4.17±1.4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注射液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冠心病心绞痛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建军 朱凌 +9 位作者 杜江 温海波 吕静 王荷燕 諶凌 周哲 刘昌盛 杜思意 周艳芳 喻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岁。选择同年龄组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0~35岁,未婚。运用MRI,对腰椎间盘行常规矢...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4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岁。选择同年龄组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0~35岁,未婚。运用MRI,对腰椎间盘行常规矢状位轴位T2加权成像(T2WI)、矢状位T1加权成像(T1WI)加扫矢状位弥散加权成像(DWI),在MRI后处理工作站对椎间盘画出感兴趣区并测量其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平均ADC值变化及形成原因。结果常规腰椎扫描T1WI显示椎间盘退行性变均为低信号。T2WI显示正常椎间盘明亮均匀的高信号,退行性变椎间盘则为灰色,中等甚至低信号,信号不均匀,同时会有椎间隙变窄;DWI技术可见对退行性变椎间盘进行定量检测,退行性变椎间盘ADC值明显减低。DWI技术有特异性。腰椎间盘突出节段L4/515例,L5/S118例,腰椎间盘形态椎间盘范围缩小15例,椎间盘前部无信号17例,椎间盘无信号2例(图1)。产后ADC值为(0.29±0.15)×10-3mm2/s,1年为0.56×10-3 mm2/s。哺乳期腰椎间盘ADC值与健康同龄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哺乳期腰椎间盘ADC值随着产后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恢复至一定的稳定水平,DWI对腰椎间盘定量检测结果可以给临床医师选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女性哺乳期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自我护理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潘玉佩 张欢 谢春香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0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自我护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和奥马哈... 目的分析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自我护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和奥马哈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奥马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相关量表、自我护理水平及肺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CAT评分降低,奥马哈组低于常规组(P<0.05);奥马哈组mMRC评分降低,且低于常规组(P<0.05);奥马哈组MNA评分升高,且高于常规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升高,奥马哈组高于常规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奥马哈组FEV1、MEF50均升高,奥马哈组FEV1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老年 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 肺功能 自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联合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易步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6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联合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取石术+排石汤治疗,研究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排石...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联合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取石术+排石汤治疗,研究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排石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VAS评分分别为(45.55±5.21)min、(24.44±2.11)ml、(10.11±1.12)d、(2.11±0.21)分,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VAS评分分别为(66.21±5.13)min、(45.64±2.09)ml、(14.76±1.67)d、(5.23±1.16)分;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联合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减轻其术后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通淋排石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效能的比较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朝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动态心电图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常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以同期入院体检的80名...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动态心电图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常规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诊断。以同期入院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予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统计两组诊断结果,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中,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右束支阻滞及房性逸搏检出率均低于动态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组的高频与低频比率(LF/HF)、全程5 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高于健康组,而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及全程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则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相比,动态心电图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更为突出,能有效提升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促炎与抗炎因子表达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左云周 叶劲 +3 位作者 梅贤忠 左昌俊 樊帆 熊昌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9期217-219,共3页
目的研究与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促炎与抗炎因子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7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及关节液促炎与抗炎因子表达水平,同时比较... 目的研究与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促炎与抗炎因子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7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及关节液促炎与抗炎因子表达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及关节液促炎与抗炎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及关节液促炎与抗炎因子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分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促炎与抗炎因子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不同分级患者的差异明显,因此认为上述指标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血清 关节液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