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Mn_(0.6)Fe_(0.4)PO_(4)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及其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刘范芬 吴婷婷 +3 位作者 温圣耀 高建行 陈勐 李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通过不同循环周数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LMFP)电池拆解,得到负极Mn、Fe沉积量与循环周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LMFP负极Mn沉积量基本呈现线性增加,而负极Fe沉积量保持不变且与磷酸铁锂(LFP)基本同水平... 通过不同循环周数磷酸锰铁锂(LiMn_(0.6)Fe_(0.4)PO_(4),LMFP)电池拆解,得到负极Mn、Fe沉积量与循环周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LMFP负极Mn沉积量基本呈现线性增加,而负极Fe沉积量保持不变且与磷酸铁锂(LFP)基本同水平。采用扣电比容量恢复率测试、XRD及EIS测试进行循环初期(BOL)和循环末期(EOL)正、负极片性能表征,结果表明,LMFP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结构相对稳定,容量损失主要发生在负极。LMFP正极溶出的少量Mn2+迁移并沉积至负极,催化电解液和锂盐分解,导致大量活性锂损失,同时负极阻抗增加,最终表现出循环容量明显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铁锂 过渡金属离子溶出 循环性能 活性锂损失 界面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模具对多层金属板弯曲成型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商锦萍 李静 易飞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2,共7页
凹凸模具在对金属板料的弯曲加工成型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凹凸模具的圆角半径也一直是弯曲件工艺设计的关键参数。多层金属板在弯曲加工中会出现单层金属板不存在的分层损伤现象,因此主要研究凹凸模具对多层金属板在弯曲加工中损... 凹凸模具在对金属板料的弯曲加工成型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凹凸模具的圆角半径也一直是弯曲件工艺设计的关键参数。多层金属板在弯曲加工中会出现单层金属板不存在的分层损伤现象,因此主要研究凹凸模具对多层金属板在弯曲加工中损伤的影响情况,通过改变相应模具参数来进行试验并使用有限元仿真来验证。结果表明,多层金属板在弯曲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分层损伤的现象,而在不改变凸模的情况下,分层损伤的程度会随着凹模圆角半径的增大逐渐减小,多层金属板的弯曲成型效果越好。同时发现,当凹模圆角半径的数值等于凸模圆角半径与金属板材的厚度之和时,该多层金属板的弯曲成型性能最好,基本不会出现分层损伤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模具 圆角半径 多层金属板 弯曲加工 分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内部植入光纤光栅传感器存活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褚维达 童杏林 +5 位作者 冒燕 张翠 吕正中 杜双龙 陈凯 沈博文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2,共4页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安全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监测手段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国内外储能电池安全事故频发。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简单地检测电池外部温度、电流、电压...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安全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监测手段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国内外储能电池安全事故频发。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简单地检测电池外部温度、电流、电压等少数特征信号对电池状态进行诊断,无法全面地感知锂电池内部“黑匣子”,做到从根源上对安全事故提前预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在锂离子电池内部植入光纤光栅传感器,分析了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存活状态特征,研究表明采用聚酰亚胺包层的光纤可以保证光纤光栅在锂电池内部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锂离子电池 植入式传感器 存活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企业的物流成本管控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明朝 陈义梅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4-98,共5页
从新零售模式的角度出发,以H生鲜电商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各个阶段的生产活动进行成本分析,揭示不同阶段所出现的成本控制问题。同时从供应链结构环节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助力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关键词 新零售 供应链 成本管控 生鲜电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约束下产品开发任务调度的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启华 黄佳康 +3 位作者 明文豪 杜义贤 周祥曼 付君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4-573,共10页
鉴于产品开发任务调度过程中存在资源约束问题和学习与遗忘效应,需要对多个目标进行优化决策,通过定义资源平均利用率并提出学习遗忘效应矩阵,结合耦合设计的多阶段迭代模型,以各阶段资源利用率为约束条件,建立资源约束下考虑学习与遗... 鉴于产品开发任务调度过程中存在资源约束问题和学习与遗忘效应,需要对多个目标进行优化决策,通过定义资源平均利用率并提出学习遗忘效应矩阵,结合耦合设计的多阶段迭代模型,以各阶段资源利用率为约束条件,建立资源约束下考虑学习与遗忘效应的任务调度时间与成本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得出Pareto最优解集,并采用改进的多目标理想点法对该解集进行选优,得到最优任务调度方案。以某电动汽车的开发过程为例,验证了该优化模型能够减小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总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约束 学习与遗忘效应 任务调度 多目标优化 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多目标理想点法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比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范芬 陈诚 +2 位作者 朱智渊 张伟康 吕正中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5-1329,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N/P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通过叠片工艺制备了4种不同N/P比(1.02、1.06、1.10、1.14)的磷酸铁锂电池,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表征了不同N/P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效率、倍率充放电性能、... 为了探究不同N/P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通过叠片工艺制备了4种不同N/P比(1.02、1.06、1.10、1.14)的磷酸铁锂电池,并通过电化学测试表征了不同N/P下电池的首次放电效率、倍率充放电性能、充放电DCR、高低温放电以及45℃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N/P(1.02、1.06),N/P比为1.10、1.14时,其充电DCR在60%、30%SOC时小4 MΩ左右,使其在大倍率充电和低温条件下极化更小;随着N/P的增加,充电恒流比有所提高,且0℃下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得到改善;当N/P比为1.10时,其45℃循环容量保持率在循环1000圈后仍为91.8%,明显优于其他组(N/P比为1.02、1.06)。该实验设计及结果有望为以后的研究者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N/P比 倍率充放电 DCR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