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梦琪 陈国民 +3 位作者 张喜平 白莉娜 万日金 曹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5-1019,共15页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为基准,评定了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22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2021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9.7... 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为基准,评定了2021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22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评定结果表明:2021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19.7 km,较2020年(22.7 km)减少13%,平均定强误差为1.4 m·s^(-1),较2020年(1.2 m·s^(-1))略增大。国内外官方台风预报机构、全球模式及区域模式的全年路径预报平均误差较2020年有所增大,近十年(2012—2021年)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没有呈现持续减小的趋势。各预报方法的强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2012—2017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小,但在2018—2021年没有呈现减小趋势。各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普遍对台风小熊、烟花、查帕卡、狮子山和圆规的24 h登陆点预报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预报误差 强度预报误差 登陆点预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平均风预报场在温州沿海大风预报适用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戴益斌 周洁雯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199-201,共3页
通过对2017—2019年温州沿海42个海岛站极大风实况数据的分析,发现冬季温州沿海更容易出现大风,这主要是因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而这种系统性造成的大风以8~9级大风为主,10级及以上的极端性大风出现频次较少。欧洲中心细网格10 m风场... 通过对2017—2019年温州沿海42个海岛站极大风实况数据的分析,发现冬季温州沿海更容易出现大风,这主要是因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而这种系统性造成的大风以8~9级大风为主,10级及以上的极端性大风出现频次较少。欧洲中心细网格10 m风场数据与温州沿海观测站实况极大风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00:00和12:00(世界时)起报整体差异不大,但年度差异显著,不同站点之间也有所差异,据此可针对不同站点构建线性回归方程,且存在年度动态更新线性回归方程的必要性。从实况检验发现,这些方程能较明显地提高风力等级的准确率,或是减小相差的级数,对EC预报风场达到了较好的释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欧洲中心 数值模式 天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降水分析
3
作者 林健雄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316-318,共3页
通过对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进行分析,针对此次台风的路径预报、强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合实况对此次台风的物理量场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副高南侧的引导气流在“利奇马”的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910号超强台风“罗莎”间接影响“利... 通过对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进行分析,针对此次台风的路径预报、强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合实况对此次台风的物理量场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副高南侧的引导气流在“利奇马”的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910号超强台风“罗莎”间接影响“利奇马”的路径;利用850 hPa垂直速度场及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研究发现,此次台风极端降水区域的分布与这两个物理量场关系密切,地形在本次降水过程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 模式误差 水汽通量散度 垂直速度场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SS的洞头海岛羊栖菜晾晒气象指数研究
4
作者 张大川 刘雄杰 +1 位作者 曹哲铭 袁改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为了解影响羊栖菜晾晒的气象指数,以浙江温州洞头国家基本气象站2014—2019年经筛选的逐日观测数据为研究资料,以最高温度Tx与最低温度Tn之和、平均相对湿度RH、平均风速WS和太阳辐射的总云量TCC为主要影响因子,以蒸发量E为预报对象,应... 为了解影响羊栖菜晾晒的气象指数,以浙江温州洞头国家基本气象站2014—2019年经筛选的逐日观测数据为研究资料,以最高温度Tx与最低温度Tn之和、平均相对湿度RH、平均风速WS和太阳辐射的总云量TCC为主要影响因子,以蒸发量E为预报对象,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子相关性分析,并建立预报模型,根据预报模型和指数分级编写预报程序,并对程序进行试用。结果显示,选取的Tx与Tn之和、RH、WS和TCC与E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的模型R=0.86,德宾—沃森值为1.193,模型建立成功,预报方程为E=3.509+0.092(Tx+Tn)-0.064RH+0.497WS-0.056TCC。根据预报模型和指数分级编写的预报程序,在2014—2019年的实测资料检验中和2022—2024年试运行中,均表现出较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本研究建立的模型为羊栖菜养殖户的晾晒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SPSS 预报方程 晾晒气象指数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TC-WREM模型的热带气旋大风半径估算研究
5
作者 周必高 鲁小琴 +4 位作者 吴贤笃 仇欣 谢海华 朱忠勇 郑建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6-744,共9页
利用2001—2020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资料数据集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建立了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融合... 利用2001—2020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资料数据集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建立了基于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Multi-Layer Perceptron,MLP)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融合的TC大风半径估算模型(TC Wind Radii Estimation Model,TC-WREM)。该模型利用MLP和CNN分别对TC属性数据和卫星云图中与TC大风半径相关联的核心特征进行预提取,最终通过融合TC-WREM模型开展大风半径估算。融合的TC-WREM模型能实现对TC属性数据和卫星云图底层特征的深度客观挖掘,较单独的MLP和CNN模型的估算误差降低7%~24%。以TC近地面8级大风半径(R8)估算为例,针对2021年台风“烟花”的独立样本估算检验显示分象限R8估算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39、33、40和51 km,均值为41 km,误差中位值约40 km,优于业务估算精度(为大风半径的25%~40%)及西北太平洋和大西洋同类研究估算结果。由于融合TC-WREM模型的输入为易获取的TC属性数据和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因此该模型易于在业务中进行推广,从而可改善国内TC大风半径估算模型缺乏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大风半径估算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 融合TC-WREM模型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市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袁改霞 张大川 +4 位作者 张国发 殷亚杰 张奕婷 李玥 徐太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5-855,共11页
为明确大庆市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2016-2019年利用样线法对大庆市不同生境类型中的蝴蝶开展了调查研究。共观测到蝴蝶5780只,隶属6科29属36种。灰蝶科的个体数最多,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是当地的优势类群;凤蝶科仅1种,是当地的稀有... 为明确大庆市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2016-2019年利用样线法对大庆市不同生境类型中的蝴蝶开展了调查研究。共观测到蝴蝶5780只,隶属6科29属36种。灰蝶科的个体数最多,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是当地的优势类群;凤蝶科仅1种,是当地的稀有类群。优势种7个,常见种5个,少见种4个,稀有种20个。不同的生境蝶类群落种类与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为干扰小、植物群落结构最为复杂的新华草原蝶类的属数和种数最多,而人为干扰较强、植物群落单一的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最少;新华草原的蝶类多样性指数最高,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最低;新华草原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乘风湖岸边最低。蝶类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指数月度变化基本一致,且与月均温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月降水量无相关性。综上,蝶类多样性与植被类型、月均温有明显的相关性。而相同气象条件下,植被类型是影响蝶类分布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护与丰富蝶类资源,建议植被单一的区域,进行适度的植被异质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指数 人为干扰 气象因子 月动态 丰富度指数 数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VGG16模型的副热带高压相似识别及应用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必高 鲁小琴 +4 位作者 郑峰 黄克慧 洪水洁 谢海华 赵兵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08-1616,共9页
台风预报除常规方法外,查找历史相似作为预报和决策的参考依据是常用手段,但从海量历史台风中检索相似费时费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视觉几何组模型VGG16的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相似检索方法,进行基于副高相似的历史相似台风查询... 台风预报除常规方法外,查找历史相似作为预报和决策的参考依据是常用手段,但从海量历史台风中检索相似费时费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视觉几何组模型VGG16的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相似检索方法,进行基于副高相似的历史相似台风查询。通过对1979—2020年台风季19736个对应时次的副高图像提取、数据增强、模型学习和优化,并以学习感知图像块相似度(learned perceptual image patch similarity,LPIPS)作为副高相似的度量指标,最终建立了改进的VGG16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可以找出较为相似的历史台风,模型检索得到的排名第一的历史相似台风与目标台风相似度高达92.55%,该方法可为台风预报业务人员提供了积极参考。同时,该模型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识别,识别时间较短、检索效率高,可在业务及科研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副热带高压 VGG16模型 LPIPS (learned perceptual IMAGE PATCH similarity) 几何图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飑前降雹超级单体分裂过程的雷达回波及流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颂雨 司波 +2 位作者 勾亚彬 黄克慧 罗昌荣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0-444,共15页
2019年4月23日浙江南部发生一次明显的超级单体分裂过程,为研究超级单体风暴分裂特征,利用多部雷达构成的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组网技术,结合雷达基本产品、风廓线雷达及探空资料对此次分裂过程做了分析。该超级单体风暴在较强的风垂直切... 2019年4月23日浙江南部发生一次明显的超级单体分裂过程,为研究超级单体风暴分裂特征,利用多部雷达构成的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组网技术,结合雷达基本产品、风廓线雷达及探空资料对此次分裂过程做了分析。该超级单体风暴在较强的风垂直切变环境下(地面—500 hPa大于15 m/s)发生,形成于飑线主体弓形回波前端,具有明显的三体散射特征且持续时间较长。分裂从初始风暴的北侧中层开始,然后迅速向上、下伸展,左移超级单体具有明显的中反气旋涡旋结构,呈现由悬垂、强回波柱、强上升气流配合构成的典型超级单体结构,与右移超级单体无论在形态或是流场结构上都形成近似镜像对称的特征。在两者即将分离时,两风暴均发生了降雹,对应强下沉气流。在新风暴分裂形成的发展阶段其垂直廓线中最大垂直速度和最大负散度均在增大,而对应时段原风暴这两个物理量数值减小;整个分裂过程两个风暴正、负涡度数值均一同逐渐增大,气旋—反气旋涡旋的旋转程度变大趋势一致。低层风垂直切变矢量随高度上升逆时针旋转,分裂的左移反气旋超级单体加强发展,右移的气旋式超级单体受到一定抑制,与理论研究结论一致。该个例雷达反演的风场特征与径向速度分布吻合,反演风场基本可靠,为直观理解超级单体风暴分裂的动力学特征提供了进一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风暴分裂 左移超级单体 双雷达风场反演 垂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