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宋经书子籍刊刻与“典籍中心主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苏勇强
陈久恩
-
机构
温州大学印刷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9-104,共6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宋书籍刊刻与文学"(07CGZW016YBX)
温州市文化工程课题"宋代温州印刷文化研究"(Wyk 0738)
"温州(泽雅)造纸历史与文化消费研究"(Wyk11164)研究成果
-
文摘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勃兴期。这一时期,以国子监为主导,各地官私机构相继刻印了大量经、子类书籍,蔚为大观。经书子籍雕印既是中国以典籍为中心的传统学术惯性,也是科举政治的必然选择。这类印本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流行,导致"疑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典籍的神圣,对北宋的学术发展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形成"六经注我"为特征的宋学。
-
关键词
北宋
经书典籍
刊刻
宋学
-
Keywords
Northern Song Dynasty Confucian classics Publication and carving Song learning
-
分类号
G239
[文化科学]
-
-
题名黄庭坚桂林行踪及诗文考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苏勇强
-
机构
温州大学印刷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7,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7CGZW016YBX)
-
文摘
崇宁三年(1104)五月,黄庭坚贬谪宜州途经桂林,仅留下一首诗,使人产生疑惑与思考。对黄庭坚桂林行踪的考辨证实,党祸对于诗文创作的箝制才是黄庭坚在桂林文字稀少的主要原因。古代诗文作为文化留存如何转变成城市文明的组成部分得以延续,是后人应继续探讨的问题。
-
关键词
黄庭坚
桂林
行踪
诗文
-
Keywords
Huang Ting-jian
Guilin
whereabouts
poetry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唐宋文本差异与宋诗学问化
- 3
-
-
作者
苏勇强
-
机构
温州大学印刷文化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6-130,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宋书籍刊刻与文学>(07CGZW016YBX)
-
文摘
雕版印刷的发展,唐宋文本差异对诗歌创作有明显影响。因为抄本有限,印本才给宋人傍书创作的可能。从西昆以典故入诗,欧公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以及苏、黄以才学作诗,都坐实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公论。此外,文本差异也导致宋人因学问加身,即便情景感兴也不免想起学问、经验,以"掉书袋"、"互文复义"地呈现多维的作品形态。
-
关键词
唐宋
文本差异
宋诗
学问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北宋前期集部书籍刊刻
- 4
-
-
作者
苏勇强
-
机构
温州大学印刷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8,43,共7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宋书籍刊刻与文学"(07CGZW016YBX)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北宋是中国雕版印刷发展蓬勃的时期。相比于其他书籍,集部作品刊刻在北宋前期呈现出官方冷落,民间积极的特点。除了技术与成本的因素,"国计民生优先"的官方印书导向是其根本原因。此外,科考以经史作为诗赋考试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北宋集部书籍的社会影响力。官方认可的文集刊印,需要在社会的道德评价、机要隐秘等问题上经得起拷问推敲,客观上要"有益后进学者"。与官方态度相适应,政权意识形态也在思想内容、教化等多方面影响了民间集部印本。
-
关键词
北宋前期
集部
官方
刊刻
-
Keywords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collected literary works
official
printing and publicatio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