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加环素单药及与5种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清除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佳慧 陈华乐 +4 位作者 张能华 周翠 张艺之 王冲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单用及与其他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s-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清除作用。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单用及与其他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s-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清除作用。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黏菌素和舒巴坦对42株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生物被膜清除浓度(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MBEC)。棋盘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分别联用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环丙沙星、黏菌素和舒巴坦对42株CRAB的MIC值和MBEC值,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和分级生物膜清除浓度指数(fractional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FECI)。结果替加环素与5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后,对CRAB的抑菌作用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表现为协同或无关,均未发现拮抗现象。其中替加环素与阿米卡星联用后具有较高的协同抑菌率(47.6%,20/42),而替加环素与环丙沙星联用后则具有较高的生物膜协同清除率(30.9%,13/42)。结论与单药相比,替加环素与5种药物分别联用,对CRAB的体外抑菌及生物膜清除作用具有一定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药物联用 微量肉汤稀释法 棋盘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抗乳腺癌多药耐药MCF-7/ADR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亚新 刘洁凡 +1 位作者 江明华 钱海鑫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48-65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多药耐药细胞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等的重要因素。目前发现芹菜素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对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的作用研究较少。该研究拟了解芹菜素对乳腺癌多药耐药MCF-7/ADR细... 背景与目的:肿瘤多药耐药细胞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等的重要因素。目前发现芹菜素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对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的作用研究较少。该研究拟了解芹菜素对乳腺癌多药耐药MCF-7/ADR细胞的作用,初步探讨芹菜素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作用。方法:选取人乳腺癌多药耐药MCF-7/ADR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芹菜素作用为实验组,以ADR作用为对照组,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状态情况,MTT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Rhodamine-123储留检测细胞内药物蓄积和外排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gp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检测多药耐药MDR1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芹菜素明显抑制了MCF-7/ADR细胞增殖,阻滞了MCF-7/ADR细胞周期的进展,明显诱导了MCF-7/ADR细胞凋亡的增加;芹菜素作用下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0为(12.37±0.18)μg/m L,明显低于单用ADR对MCF-7/ADR的IC50(39.83±0.29)μg/m L(P<0.05),其逆转倍数为3.22;芹菜素增加了MCF-7/ADR细胞内Rhodamine-123的蓄积;与亲本细胞MCF-7相比,MCF-7/ADR细胞内的MDR1基因为高转录水平、P-gp蛋白为高表达状态;芹菜素作用下MCF-7/ADR细胞内的MDR1基因转录水平和P-g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下降。结论:芹菜素具有明显的抗MCF-7/ADR细胞作用,同时具有逆转MCF-7/ADR细胞肿瘤多药耐药性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R1基因转录和下调P-gp蛋白介导的药物外转运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乳腺癌多药耐药 细胞凋亡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基因诊断与表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钱迎 江明华 +1 位作者 舒旷怡 李帆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4-910,共7页
目的:探讨3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FⅦ活性(FⅦ:C)及FⅦ抗原(FⅦ:Ag)等进行表型诊断... 目的:探讨3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FⅦ活性(FⅦ:C)及FⅦ抗原(FⅦ:Ag)等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在3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中发现5种基因突变,包括4种错义突变和1种剪切位点突变。在3例遗传性FⅦ缺陷症患者中有2例为双杂合突变、1例为纯合突变。患者1为p.His408Gln和p.Arg413Gln双杂合突变,其家系成员中有一位为p.His408Gln和p.Arg413Gln双杂合突变,1例为His408Gln突变的杂合子,其相应FⅦ:C分别为5.0%、3.0%和75.0%。;患者2为p.Arg364Gln和p.His408Gln双杂合突变,其家系成员为p.Arg364Gln和IVS6-1G> A双杂合突变,其相应FⅦ:C分别为2.0%、2.0%;患者3为p.Arg337Cys纯合突变, FⅦ:C为3%。结论:在3例遗传性FⅦ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中发现5种基因突变,其中p.His408Gln突变较为常见,而临床表现及出血程度与FⅦ:C及FⅦ:Ag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 基因突变 基因多态性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抗EV71衣壳蛋白VP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湧超 徐志刚 +3 位作者 杨澜 陈新宇 段志良 文金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2-468,共7页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71)衣壳蛋白VP1特异性小鼠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其特异性。方法合成编码EV71-VP1的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 ET21a;采用重组表达的VP1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并采用ELISA筛选...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71)衣壳蛋白VP1特异性小鼠单克隆抗体(mAb)并检测其特异性。方法合成编码EV71-VP1的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 ET21a;采用重组表达的VP1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并采用ELISA筛选可分泌抗VP1的m Ab的杂交瘤细胞株;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采用蛋白G亲和层析法从腹水中纯化mAb,并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 Ab的纯度和特异性;EV71感染Vero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评估所制备m Ab识别EV71的能力。结果成功表达了EV71-VP1,制备出了4株杂交瘤细胞(6E、8D、9F和10C),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小鼠m Ab均可识别EV71。结论成功制备了小鼠抗EV71衣壳蛋白VP1的m 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EV71) 衣壳蛋白VP1 单克隆抗体(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对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钱迎 周瑞芳 +3 位作者 张青 钱定良 李克诚 江明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910-915,共6页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对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效应研究,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2—2016年期间分离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样本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109株,采用Vitek-2 com...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对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效应研究,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2—2016年期间分离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样本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109株,采用Vitek-2 compact和Vitek MS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菌株的KPC酶耐药基因并采用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分别检测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药物的单药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结果所分离的109株均为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经过Vitek-2 compact和KB法试验可知10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82.5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琼脂稀释法药敏结果显示10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10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89%;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65.1%,29.4%中介;对多黏菌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产KPC-2型肺炎克雷伯菌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较为敏感,可作为临床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KPC 替加环素 多黏菌素 琼脂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esxN特异性细胞表位的鉴定及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志刚 李德周 +3 位作者 陈新宇 段志良 毛嘉媛 文金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6-1691,共6页
目的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ESAT-6)样蛋白esxN特异性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并用于肺结核诊断。方法采用SYFPEITHI软件预测esxN中受HLA-A~*0201限制性的CTL表位并合成候选表位;采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目的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ESAT-6)样蛋白esxN特异性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并用于肺结核诊断。方法采用SYFPEITHI软件预测esxN中受HLA-A~*0201限制性的CTL表位并合成候选表位;采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肽复合物稳定性实验检测候选表位与HLA-A~*0201分子结合力;采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研究候选表位在HLA-A~*0201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原性;基于鉴定的CTL表位、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采用ELISPOT检测肺结核患者体内表位及蛋白特异性CTL的水平。结果 6条候选CTL表位中,esxN_(15-24)(AMIRAQAASL)和esxN_(48-57)(VACQEFITQL)与HLA-A~*0201分子有较高结合力;候选表位免疫HLA-A~*0201转基因小鼠,esxN_(48-57)诱导产生可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T细胞反应;在HLA-A~*0201阳性肺结核患者中检测到esxN_(15-24)、esxN_(48-57)、ESAT-6、CFP-10特异性分泌IFN-γ的T细胞;esxN_(15-24)、esxN_(48-57)诊断肺结核的敏感率与ESAT-6、CFP-10相近。结论从结核分枝杆菌esxN中鉴定出两条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其有望用于辅助肺结核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ESAT-6样蛋白esxN HLA-A~* 0201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