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 E6/E7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夏作利 陈国荣 +2 位作者 潘丹 林萍 金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53-3056,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E6/E7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选温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同时行液基细胞学、E6/E7及组织学检查的病例377例,以组织学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 目的:探讨宫颈E6/E7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选温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同时行液基细胞学、E6/E7及组织学检查的病例377例,以组织学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4.41%;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6.36%。E6/E7检查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0.67%,PPV和NPV分别为48.53%、92.49%。液基细胞学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75.28%,PPV和NPV分别为54.79%、87.01%。结论:E6/E7检查的敏感性比液基细胞学高,而液基细胞学检测特异性较高。E6/E7检测NPV的意义大于液基细胞学。E6/E7及液基细胞学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性,而特异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HPV E6/E7 MRNA检测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玲 徐梦菲 +4 位作者 刘曦 王维维 陈三妹 程锦国 陈国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8-332,338,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治疗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治疗组。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治疗组及糖尿病...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治疗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治疗组。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治疗组及糖尿病治疗组用0.2 mg·kg-1·d-1B06灌胃8周。治疗结束后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脏AMP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和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及糖尿病组大鼠肝脏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2型糖尿病大鼠和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p-AMPKα表达降低;经B06干预后,糖尿病大鼠和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的形态学损害明显得到改善,且肝脏组织p-AMPKα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肝脏p-AMPK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姜黄素衍生物B06 AMP活化蛋白激酶仪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靶向递送aFGF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新桥 茹翱 +4 位作者 赵应征 李剑敏 郑磊 金可可 张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观察SonoVue超声微泡靶向递送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左室舒缩功能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CM模型,再随机平均分成DCM组与aFGF治疗组。另... 目的:观察SonoVue超声微泡靶向递送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左室舒缩功能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CM模型,再随机平均分成DCM组与aFGF治疗组。另选择正常对照组12只。aFGF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SonoVue-aFGF溶液并同时给予心肌定点超声辐照。干预后4周对所有大鼠行心导管检查,测定左室收缩末压力(LVESP)、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 max)。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微血管密度(MVD),改良Masson胶原染色法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指数(AI)。结果:干预后4周,aFGF治疗组大鼠LVESP和LV±dp/dt max与DCM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LVEDP较DCM组明显减低(P<0.01)。aFGF治疗组MVD测值与DCM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CVF及AI较DCM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超声微泡靶向递送aFGF可有效改善DCM大鼠的左心室功能,有望成为治疗DCM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微气泡 心功能 糖尿病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诊断中抗酸染色阳性对照芯片的制作及其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方伟建 龚伟 +3 位作者 朱忆凌 毛卫波 黄渊 陈国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41-542,共2页
近年来中国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核分枝杆菌富含脂质和分枝菌酸,可耐受酸和乙醇脱色,通常采用萋-尼(Ziehl Neelsen,Z—N)染色。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中常用检查抗酸杆菌作为结核病诊断的依据,其中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是诊断... 近年来中国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核分枝杆菌富含脂质和分枝菌酸,可耐受酸和乙醇脱色,通常采用萋-尼(Ziehl Neelsen,Z—N)染色。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中常用检查抗酸杆菌作为结核病诊断的依据,其中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诊断 抗酸染色 阳性对照 结核分枝杆菌 应用 制作 芯片 分枝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Ⅰ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TGF-β_1和collagen表达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根林 袁风菊 +5 位作者 陆慈溧 赵竞 金可可 田新桥 邱俏蒙 李剑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17-2023,共7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I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TGF-β1和collagen表达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在体实验,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和EGB干预组(EGB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I型糖尿病大鼠模...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I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TGF-β1和collagen表达及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在体实验,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和EGB干预组(EGB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12周末测定大鼠体重、左心室重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胰岛素;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搏射血量(SV);用天狼星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方法分别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含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及TGF-β1、procollagen I和collagen Ⅲ mRNA表达。(2)离体实验,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并分别用低糖(LG组)、高糖培养基(HG组)和EGB干预(HG+EGB组);RT-PCR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TGF-β1、procollagen I和collagen Ⅲ的mRNA表达。结果:(1)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P<0.01)、糖化血红蛋白(P<0.05)、左心室重量指数(P<0.01)、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含量(P<0.05)以及心肌组织内TGF-β1(P<0.05)、procollagen Ⅰ(P<0.05)和collagen Ⅲ(P<0.05)表达均明显升高,而血胰岛素水平(P<0.01)、LVEDV(P<0.01)和SV(P<0.01)明显降低;EGB干预治疗后,与DM组相比,EGB组糖尿病大鼠血糖(P<0.01)、糖化血红蛋白(P<0.05)、左心室重量指数(P<0.05)、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含量(P<0.05)以及心肌组织内TGF-β1(P<0.05)、procollagen Ⅰ(P<0.05)和collagen Ⅲ(P<0.05)表达均明显降低,血胰岛素水平(P<0.05)、LVEDV(P<0.05)和SV(P<0.05)明显升高。(2)与LG组比较,HG组心肌细胞TGF-β1(P<0.01)、procollagen Ⅰ(P<0.01)和collagen Ⅲ(P<0.01)mRNA表达明显升高;而EGB干预后,与HG组比较,EGB组心肌细胞TGF-β1(P<0.01)、procollagen Ⅰ(P<0.01)和collagen Ⅲ(P<0.01)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EGB可通过调低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TGF-β1的表达,减少心肌间质中collagen Ⅰ和Ⅲ合成及沉积,从而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早期的心肌纤维化及左心室舒张功能。这提示通过有效降低心肌TGF-β1的表达减少心肌间质纤维化可能是EGB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银杏叶提取物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类似物L6H4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应丽丽 倪瑾瑶 +4 位作者 李慧敏 余霞 陈霖 陈三妹 陈国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类似物L6H4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HF)组、高脂治疗(FT)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治疗(DT)组。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用L6H... 目的:探讨姜黄素类似物L6H4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HF)组、高脂治疗(FT)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治疗(DT)组。采用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用L6H4治疗8周。生化法测血糖及血脂水平,ELISA法测血清脂联素(APN)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asson染色和电镜观察心肌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测心肌脂联素受体1(AdipoR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内AdipoR1蛋白表达量。结果:HF组及DM组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HOMA-IR及TGF-β1蛋白水平较NC组均有升高,L6H4治疗后均下降;HF组及DM组大鼠血清APN水平及心肌AdipoR1较NC组均有下降,L6H4治疗后均升高。DM组和HF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线粒体肿胀,嵴紊乱,部分消失,经L6H4干预后,大鼠心肌的形态学损害明显减轻。结论:L6H4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血清APN浓度增加,心肌AdipoR1蛋白表达增强,及APN抑制TGF-β1的表达可能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 姜黄素类似物L6H4 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visfatin蛋白与mRNA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江玲 陈思思 +3 位作者 唐杰 王思璐 万丽 黄引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讨内脂素(visfatin,VF)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计100例,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度PE组、轻度PE组和正常妊娠组。采用苏木素-伊红染... 目的:探讨内脂素(visfatin,VF)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计100例,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度PE组、轻度PE组和正常妊娠组。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3组胎盘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及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3组胎盘VF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结果:PE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滋养细胞及合体滋养细胞结构紊乱且形态不完整;细胞滋养细胞增生,合体滋养细胞结节增多;绒毛毛细血管减少、淤血。免疫组化及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胎盘组织中内脂素定位于合体及细胞滋养层细胞的胞浆,随着病情的加重,VF蛋白及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重度PE组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患者存在绒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胎盘VF蛋白及mRNA在PE孕妇中高表达,表明VF与PE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 内脂素 血管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绮 张艳艳 +3 位作者 李玉莲 吴亮 李剑敏 陈国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51-1152,共2页
患者男性,43岁,因反酸2周、黑便1周入院。胃镜示胃窦巨大新生物伴溃疡出血,CT示胃窦部见一大小5.5 cm×5.3 cm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内见囊状无强化区。考虑“胃恶性肿瘤?”。术中探查于胃窦大弯处见一外生型肿块,胃腔内见陈旧性出... 患者男性,43岁,因反酸2周、黑便1周入院。胃镜示胃窦巨大新生物伴溃疡出血,CT示胃窦部见一大小5.5 cm×5.3 cm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内见囊状无强化区。考虑“胃恶性肿瘤?”。术中探查于胃窦大弯处见一外生型肿块,胃腔内见陈旧性出血,周围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遂行部分胃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母细胞瘤 双相分化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70S6K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方伟建 龚伟 +3 位作者 朱忆凌 毛卫波 黄渊 陈国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检测P70S6K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TFE3 gene fusion,TFE3 R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FE3 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例... 目的检测P70S6K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TFE3 gene fusion,TFE3 R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TFE3 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例确诊的TFE3 RCC、14例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CC,CCRCC)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CC,PRCC)组织中P70S6K的表达,观察其表达与三种RCC的关系,同时观察P70S6K表达与TFE3 RCC发生、发展和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P70S6K在TFE3 RCC组织中的表达(91.3%)明显高于其在CCRCC组织(64.2%)和PRCC组织中的表达(66.6%),差异有显著性(P<0.05)。P70S6K在TFE3 RCC组织中阳性表达水平的H-score评分值(88.2±9.8)亦显著高于其在CCRCC组织(54.4±7.6)和PRCC组织(43.7±6.2)中阳性表达水平的H-score评分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70S6K表达与TFE3 RCC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有关,与患者性别、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与CCRCC和PRCC组织相比,TFE3 RCC组织中P70S6K表达显著增高,有助于TFE3 RCC的鉴别诊断。P70S6K在TFE3 RCC组织中高表达,同时提示mTOR信号通道在TFE3 R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为TFE3 RCC的靶向治疗寻找潜在药物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癌 P70S6K MTOR T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蜡块在淋巴结细针针吸标本免疫组化和EBER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万丽 王小玉 +1 位作者 卢山珊 何秋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细针吸取细胞学(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是一种简便快速、创伤性小并较为准确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细针吸取采集标本,对人体实质性器官的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及筛查有极大的临床意义。由于其具有... 细针吸取细胞学(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是一种简便快速、创伤性小并较为准确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细针吸取采集标本,对人体实质性器官的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及筛查有极大的临床意义。由于其具有诊断准确、快速、简单易行、创伤性小等特点,很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传统做法通过离心、涂片、染色的切片进行基本初筛,目前应用很广泛,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中,如EB病毒检测(EBER检测)应用中,传统涂片的细胞有时较少,易出现假阴性;涂片厚薄不均而致阳性物质定位不清出现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学 细胞蜡块 免疫组织化学 E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STXBP5-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干预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阮敏 余霞 +3 位作者 张文淼 陈冠阁 朱华 苏华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7-1131,1137,共6页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STXBP5-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细胞学水平分析其对宫颈癌细胞活力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48例宫颈鳞癌组织、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20例CINⅠ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linc-STXBP...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STXBP5-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细胞学水平分析其对宫颈癌细胞活力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48例宫颈鳞癌组织、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20例CINⅠ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linc-STXBP5-1的表达水平;分析linc-STXBP5-1在不同病理级别和临床分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linc-STXBP5-1 siRNA干预HPV16(+)Si Ha宫颈癌细胞后,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沉默linc-STXBP5-1后Si Ha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最后检测linc-STXBP5-1在宫颈癌细胞胞浆及胞核的定位表达。结果:宫颈鳞癌及CINⅡ-Ⅲ组织linc-STXBP5-1表达明显高于CINⅠ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宫颈鳞癌与CINⅡ-Ⅲ之间以及CINⅠ与正常宫颈组织间linc-STXBP5-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linc-STXBP5-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属于G3的宫颈鳞癌组织linc-STXBP5-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1、G2组织(P<0.05);临床分期中属于Ⅲ和Ⅳ期的宫颈鳞癌组织也明显高于Ⅰ和Ⅱ期(P<0.05);linc-STXBP5-1表达水平与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和肿瘤类型未见显著相关性。利用siRNA下调Si Ha宫颈癌细胞linc-STXBP5-1表达后,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定位表达分析提示linc-STXBP5-1主要表达于宫颈癌细胞的细胞核中,仅有少许表达于细胞浆中。结论:肿瘤组织上调表达的linc-STXBP5-1可作为促癌基因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宫颈癌 细胞活力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伟 陈国荣 黄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6-937,共2页
患者男性,5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CT示胰体部有一大小2.7 cm×2.8 cm×2.8 cm的类圆形肿块。内镜超声引导下行针吸活检。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该患者在外院行... 患者男性,5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CT示胰体部有一大小2.7 cm×2.8 cm×2.8 cm的类圆形肿块。内镜超声引导下行针吸活检。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该患者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无任何不适,无肿瘤复发。细胞学检查涂片显示大量一致的小肿瘤细胞,呈假乳头状、分支状排列,假玫瑰样排列,外衬肿瘤细胞(图1)。背景上散在许多单个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平滑或轻度不规则,均匀细颗粒染色质,无染色质透亮,核仁小或者不明显,缺乏核膜的高度扭曲和核的显著多形性。胞质中等,边界略模糊。未见核分裂和显著的不典型性改变。有些肿瘤细胞含有嗜酸性小球。镜检:镜下见破碎的组织碎片,部分呈假乳头样结构和类似“室管膜样”菊形团,无真正的腺管形成。肿瘤细胞一致,胞质中等量,核轻度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瘤 细胞学 细针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乳腺癌组织中p57^(kip2)、ER、PR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祖强 庄志泉 +1 位作者 董为松 张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p57^(kip2)、ER、PR在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50例MBC、20例男性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20例男性乳腺发育(gynecomastia,GYM)组织中p... 目的探讨p57^(kip2)、ER、PR在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50例MBC、20例男性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20例男性乳腺发育(gynecomastia,GYM)组织中p57^(kip2)、ER、PR蛋白的表达。结果 p57^(kip2)蛋白在GYM中的表达最高,在MBC中的表达最低;MBC与DCIS、GYM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57^(kip2)蛋白表达在DCIS与GYM中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R、PR蛋白在GYM中的表达最高,在MBC中的表达最低;ER、PR蛋白表达在MBC与GYM中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MBC中,三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57^(kip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7^(kip2)与ER呈负相关(P<0.05),p57^(kip2)与PR、ER与P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男性乳腺组织从良性增生到恶性转化中p57^(kip2)、ER、PR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联合检测p57^(kip2)、ER、PR有助于MB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男性 P57KIP2 ER P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祖强 庄志泉 涂晓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PCG)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恶变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前期研究发现,p57^(KIP2)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p57^(KIP2)在PCG组织中的表达及临...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PCG)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恶变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前期研究发现,p57^(KIP2)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p57^(KIP2)在PCG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分别检测60例PCG、20例胆囊腺瘤(adenoma of the gallbladder,AG)和20例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CC)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cyclin E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结果:p57^(KIP2) mRNA及蛋白在PCG、AG和CC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cyclin E mRNA及蛋白在PCG、AG和CC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CG与AG比较、PCG与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G组织中,p57^(KIP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p57^(KIP2)与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p57^(KIP2)与cyclin E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cyclin D1与cyclin E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57^(KIP2)表达的降低与cyclin D1、cyclin E表达的增加可能是PCG的发生机制之一;检测p57^(KIP2)、cyclin D1及cyclin E对PCG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囊癌 P57KIP2 CyclinD1 CYCLINE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7^(KIP2)、cyclin D1、cyclin E在男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祖强 庄志泉 +1 位作者 董为松 涂晓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p57^(KIP2)、cyclin D1、cyclin E在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60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BC患者的组织标本,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infiltrating duc... 目的:探讨p57^(KIP2)、cyclin D1、cyclin E在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60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BC患者的组织标本,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4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组(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20例,选取20例男性乳腺发育症(gynecomastia,GYM)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IDC、DCIS、GYM组织中的p57^(KIP2)、cyclin D1、cyclin E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DC的p57^(KIP2)mRNA表达水平为0.18±0.07,低于DCIS的0.42±0.05、GYM的0.75±0.04;IDC的p57^(KIP2)蛋白阳性率为25%(10/40),低于DCIS的60%(12/20)、GYM的90%(18/20);p57^(KIP2)mRNA及蛋白表达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的cyclin D1、cyclin E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2±0.12、0.96±0.08,高于DCIS的0.72±0.06、0.64±0.01及GYM的0.38±0.03、0.21±0.02;IDC的cyclin D1、cyclin E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36/40)、88%(35/40),高于DCIS的80%(16/20)、85%(17/20)及GYM的25%(5/20)、20%(4/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DC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cyclin E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p57^(KIP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7^(KIP2)与cyclin D1、p57^(KIP2)与cyclin E呈负相关(P<0.05),cyclin D1与cyclin E呈正相关(P<0.05)。结论:p57^(KIP2)、cyclin D1、cyclin E可能参与了MBC的发生发展过程,联合检测p57^(KIP2)、cyclin D1、cyclin E可为进一步发现MB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腺癌 P57KIP2 CYCLIN D1 CYCLIN E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酮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中民 王芳 +3 位作者 张泉波 陈霖 陈三妹 陈国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2-358,共7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酮合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高脂组(H组)、高脂治疗组(HT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治疗组(DT组),后4组高脂喂养4周后,D组及DT组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诱...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酮合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高脂组(H组)、高脂治疗组(HT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治疗组(DT组),后4组高脂喂养4周后,D组及DT组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HT组和DT组用0.2 mg·kg^(-1)·d^(-1)的B06灌胃8周。微量血糖仪测定大鼠血糖浓度;ELISA法测定血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光镜和电镜观察睾丸形态;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睾酮、雌二醇水平;免疫组化检测Leydig细胞的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表达;RT-PCR检测睾丸Leydig细胞StAR、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细胞色素P450 17A1(P450c17)、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HSD)及17β-HSD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H组及D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血清睾酮水平降低,经B06治疗后好转;H组及D组睾丸曲细精管变形,生精细胞脱落,Leydig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减少且扩张,胞核皱缩,染色质稀疏,经B06治疗后病变减轻;D组的StAR蛋白表达减弱,经B06治疗后表达增强;H组及D组Leydig细胞St AR、P450scc mRNA表达降低,经B06治疗后升高,P450c17、P450arom、3β-HSD及17β-HSD mRNA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06可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睾丸病变,提高血清睾酮水平,这可能与B06改善机体代谢紊乱并上调Leydig细胞StAR及P450scc mRNA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姜黄素衍生物B06 LEYDIG细胞 睾酮 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咽部淋巴瘤:319例会诊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文文 张燕林 +1 位作者 杨开颜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咽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及类型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319例鼻腔鼻咽部淋巴瘤会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按WHO(2008)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并对统计... 目的探讨鼻腔鼻咽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及类型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319例鼻腔鼻咽部淋巴瘤会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按WHO(2008)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19例会诊病例中,3例(0.9%)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考虑肿瘤累及鼻咽,建议全身检查;316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99.1%),包含非霍奇金T和NK细胞起源淋巴瘤177例(56.0%)、B细胞起源淋巴瘤139例(44.0%)。发病率位于前两位的是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60例(50.6%)、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4例(20.3%)。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高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0岁的患者106例(33.2%)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0例(37.7%)、NK/T细胞淋巴瘤36例(34.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60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10例(66.5%),其中NK/T细胞淋巴瘤124例(59.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4例(11.4%),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316例鼻腔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以NK/T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第二位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0岁老人鼻腔鼻咽部淋巴瘤患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两者之间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咽部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巨噬细胞M2表型边缘极化效应观察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维华 赵灵灵 +3 位作者 应丽丽 马海芬 吴亮 陈国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边缘区巨噬细胞M2表型的极化效应、边缘/中心比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巨噬细胞CD163+/CD68+表型(M2表型)在49例原位肺腺癌(AIS)、11例微小浸润性腺癌(MIA)、57例浸润性腺癌(IA)边缘区及中心... 目的:探讨肺腺癌边缘区巨噬细胞M2表型的极化效应、边缘/中心比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巨噬细胞CD163+/CD68+表型(M2表型)在49例原位肺腺癌(AIS)、11例微小浸润性腺癌(MIA)、57例浸润性腺癌(IA)边缘区及中心区的分布规律和差异,探讨巨噬细胞边缘极化效应及边缘/中心比值在肺腺癌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采用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变量Cox生存分析探讨M2表型边缘极化状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肺腺癌边缘区M2型巨噬细胞较中心区域呈现极性聚集,具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中位数分高、低极化组,低极化组AIS中M2型巨噬细胞计数值与MIA及IA比较未见明显差别,但其在高、极化组AIS中的计数值依次低于MIA和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边缘区巨噬细胞M2表型数量及边缘/中心比值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2=44.71,P<0.01;2=21.75,P<0.01)。多变量Cox生存分析表明M2表型边缘高极化状态和边缘/中心比值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P<0.01)。结论:巨噬细胞M2表型在肺腺癌边缘区存在边缘极化效应,其边缘极化状态和边缘/中心比值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因此术前穿刺判断边缘极化状态或术后活检检测M2型巨噬细胞型边缘/中心比值可能是评估预后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巨噬细胞 极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黏液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星泸 吴秀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2,共2页
患者女性,83岁,1年前发现右侧乳腺肿块,约枣核大小,无红肿疼痛,未予诊治。1年来肿块逐渐增大至馒头大小,伴压痛,无局部皮肤破溃、流脓,门诊拟'右侧乳腺肿块'收入院。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黏液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大脑皮质活化和静息神经干细胞的初步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涂晓萌 李莲莲 +1 位作者 李雪 罗祖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96-1403,共8页
目的:从小鼠胚胎大脑皮质中分离并鉴定静息和活化的神经干细胞。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从胚胎14.5 d的小鼠大脑皮质中分选出大小不同的细胞团;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Pax6以及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变化;借助RT-qPCR分析两... 目的:从小鼠胚胎大脑皮质中分离并鉴定静息和活化的神经干细胞。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从胚胎14.5 d的小鼠大脑皮质中分选出大小不同的细胞团;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Pax6以及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变化;借助RT-qPCR分析两组细胞中干细胞标志基因Pax6、Oct4、Sox2和Nanog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T-qPCR分析两组细胞所处的周期;体外培养对大、小细胞组进行增殖能力检测。结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分离出的两类细胞均表达Pax6,且大细胞组Ki67为阳性,小细胞组为阴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小细胞组G0/G1期比例高于大细胞组,而G2/M期为0,且cyclin A和cyclin B的表达显著低于大细胞组(P<0.05)。体外培养显示,相对于大细胞,小细胞形成的微球数量少,速度慢;大、小细胞形成的微球消化后,Pax6和Ki67染色均阳性,且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小细胞团分别为活化和静息的神经干细胞。活化的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而静息干细胞自我复制与增殖能力较差。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静息的神经干细胞可以被转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静息 活化 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