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年至2011年台州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数据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米亚非 薛迎生 +3 位作者 江建军 许莎莎 张云燕 卢先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2001~2011年台州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特征、诊疗模式和院内结局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是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为AMI回顾性研究,台州医院为162家协作医院之一。本研究采用两阶段... 目的回顾性评价2001~2011年台州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特征、诊疗模式和院内结局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是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为AMI回顾性研究,台州医院为162家协作医院之一。本研究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数据设计。选取台州医院有效合格AMI患者197例,其中2001年25例、2006年59例、2011年113例,对3个特定年份患者临床特征、诊疗模式和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AMI患者以老年、男性(69.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9.3%)为特点。直接PCI从2001年的0上升到2011年的50.4%(P〈0.05)。入院24h内应用阿司匹林2001年96.0%,2006年96.6%,2011年97.3%,入院24h内应用氯吡格雷2001年4.0%,2006年96.6%,2011年97.3%、他汀类药物2001年60.0%,2006年96.6%,2011年97.3%(P〈0.05,P〈0.01)。2006年与201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50.8%vs31.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0.036,P〈0.05)、Killip分级(OR=2.682,P〈0.05)和院内死亡(OR=177.970,P〈0.05)是AMI患者院内心源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台州地区AMI的发展趋势为,尽管某些治疗措施在过去的10年改善明显,仍需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AMI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吸烟 冠心病 休克 心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语言特征对患者攻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思雯 何阳 +2 位作者 于富洋 董道兴 陈海啸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1,共5页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现实案例,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梳理可能导致负面沟通效果的医务人员语言表达特征,并以表格形式整理各种与医务人员的语言特征相关的患者攻击类型。随后运用人际语用学、服务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现实案例,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梳理可能导致负面沟通效果的医务人员语言表达特征,并以表格形式整理各种与医务人员的语言特征相关的患者攻击类型。随后运用人际语用学、服务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对医务人员语言特征与患者攻击性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阐明了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语言特征对患者情绪、服务体验、公平感知等因素的影响,以期为揭示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最后从改善医务人员语言表达的角度提供预防患者攻击事件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患冲突 语言特征 攻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益医疗提升医院绩效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玲凤 朱琳鸿 +2 位作者 梁军波 陈姬雅 陈海啸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8,共3页
介绍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运用卓越运营的变革模型,围绕授权-培养-共识-结果的实施框架,通过综合的绩效管理方法,整合管理系统,构建精益医疗持续改进与创新模式,从战略层面、组织层面、执行层面、能力培养层面,多管齐下,助推战略和... 介绍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运用卓越运营的变革模型,围绕授权-培养-共识-结果的实施框架,通过综合的绩效管理方法,整合管理系统,构建精益医疗持续改进与创新模式,从战略层面、组织层面、执行层面、能力培养层面,多管齐下,助推战略和战略目标实现,实现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运营 卓越绩效 精益医疗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多糖提取分离、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燕舞 余李涛 陈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79,共10页
白术作为我国一味补虚中药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含挥发油、多糖、内酯类、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其中白术多糖含量较高,具有广泛的药物开发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针对白术多糖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白术多糖提取、分离、结构... 白术作为我国一味补虚中药材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含挥发油、多糖、内酯类、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其中白术多糖含量较高,具有广泛的药物开发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针对白术多糖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白术多糖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及药理作用等。目前,白术多糖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提取多糖的方法可采用煎煮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复合酶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分离方法主要有柱色谱分离法、乙醇分步沉淀法、超滤法等。且发现其提取、分离、测定方法不同对白术多糖含量具有较大影响。此外,白术多糖结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解析了部分精制多糖结构,大部分结构尚未明确。目前发现的白术多糖的生物活性主要有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活性、神经保护作用、胃肠功能调节作用、肝脏保护作用以及生长促进等作用,这些研究只存在于简单的药效学评价,具体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的研究还未广泛地展开。研究就近10年来有关白术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化学结构研究及其主要生物活性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多糖 提取分离 多糖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在MDS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跃飞 陈葆国 +1 位作者 郑瑞 俞依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2-1159,共8页
目的:探讨PD-1/PD-L1在MDS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88例MDS患者和19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缺铁性贫血和健康骨髓捐献者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MDS/AML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中PD-1/P... 目的:探讨PD-1/PD-L1在MDS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88例MDS患者和19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缺铁性贫血和健康骨髓捐献者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MDS/AML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清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低危MDS组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Treg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危MDS组和AML组(均P<0.01);细胞因子以Th1/Th17类型占优势。中高危MDS组和AML组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Treg细胞中的PD-1/PD-L1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危MDS组(均P<0.01);细胞因子以Th2类型和Treg类型(IL-10、TGF-β)占优势。治疗后,MDS缓解组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Treg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MDS未缓解组原始细胞、T细胞亚群、Treg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MDS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PD-1/PD-L1在MDS患者中存在高表达,Treg(IL-10、TGF-β)和Th2相关细胞因子占优势以及效应T细胞被抑制的微环境,有利于肿瘤细胞增殖和免疫逃逸,可能促进了MDS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PD-1/PD-L1 T细胞亚群 T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理学诊断
6
作者 王秋鹏 甘梅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8-1092,共5页
近年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新的进展。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准确诊断、评估预后及风险分层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 近年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新的进展。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准确诊断、评估预后及风险分层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CBCT研究
7
作者 王盼曦 李锦沂 +3 位作者 李征阳 张舒琪 郭青玉 刘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3-707,共5页
目的:利用CBCT测量分析乳牙牙冠硬组织厚度。方法:收集6岁以下接受CBCT检查儿童的47例影像学资料,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乳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测量,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乳牙牙冠硬组织中,除上颌乳中切牙唇面及下颌第一乳磨牙... 目的:利用CBCT测量分析乳牙牙冠硬组织厚度。方法:收集6岁以下接受CBCT检查儿童的47例影像学资料,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乳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测量,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乳牙牙冠硬组织中,除上颌乳中切牙唇面及下颌第一乳磨牙远中邻面外,近中邻面的平均厚度最小(P<0.01)。对上下颌同名牙比较,乳前牙中,除了乳尖牙唇侧,上颌厚度均显著大于下颌(P<0.01)。上颌乳磨牙的远中及舌/腭侧厚度大于下颌,颊侧厚度小于下颌(P<0.01)。结论:乳牙牙冠硬组织厚度在不同牙位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CBCT 硬组织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8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rough JAK/ STAT3/EMT Pathway 被引量:1
8
作者 QU Hang-Shuai TIAN Xiong +3 位作者 PAN Yi-Xiao BAO Jia-Qian YE Lu-Xia ZHENG Jing-Mi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38-3252,共1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 8(CDK8)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and its effect on ESCC cells,and to explore its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Methods The expressio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 8(CDK8)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and its effect on ESCC cells,and to explore its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Method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K8 mRNA was analyzed using UALCAN database,and the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K8 protein in tumor tissues of ESCC patient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IHC).Esophageal cancer cell lines Kyse-30 and Kyse-150 were stably transfected with lentivirus to achieve knockdown and overexpression of CDK8.EdU proliferation assay,cell colony formation assay,cell cycle assay,cell scratch assay and invasion assay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DK8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 on the phenotype of ESCC cells.Subsequently,the effect of CDK8 on the growth of esophageal cancer xenografts in vitro was observed by subcutaneous tumor formation assay in mice.Finally,the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related proteins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 CDK8 showed high transcrip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ESCC tissues compared with normal esophageal tissues.Knockdown of CDK8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ESCC cells.In addition,inhibition of CDK8 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JAK2/STAT3 pathway and the expression of E-cadherin/N-cadherin,while overexpression of CDK8 reversed these effects.Inhibition of STAT3 pathway reversed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CDK8 overexpression on ESCC cell phenotype.Conclusion CDK8 is a cancer-promoting factor of ESCC,which mediates the phosphorylation of JAK2/STAT3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8 ESCC JAK2/STAT3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9
作者 邵雪华 陈姬雅 +1 位作者 周炜 陈丽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68-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输...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头皮及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留置针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平均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堵塞3例、液体外渗3例、静脉炎1例、脱管2例、折管2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4%,高于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为(5.52±1.21)d,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效果优于头皮及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腋静脉 静脉留置针 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金琴辉 项振扬 +3 位作者 李恩辉 黄勤竹 张昕 郑海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581,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的临床疗效,探讨两者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接受不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后段眼内异物71例71只眼,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20G组)及23G... 【目的】分析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的临床疗效,探讨两者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接受不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后段眼内异物71例71只眼,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20G组)及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23G组),前者37例37只眼,后者34例34只眼。对象均予创口缝合,合并外伤性白内障者联合白内障手术,行20G/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中酌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冷凝及眼内填充治疗。记录异物取出及视网膜复位情况、手术时间、术后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症状、住院时间、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两组眼内异物取出率及初期视网膜复位率均100%;除术后低眼压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炎症反应评分与眼部刺激症状以及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分布进行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各自接受的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术后视力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均安全有效,两者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相当;23G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更高,但在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症状方面较20G组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眼内异物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青 刘素芝 +5 位作者 张玲玲 洪卫军 朱敏 包祖晓 甘梅富 袁赤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2期2977-2979,I0027,I0028,共5页
目的:观察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组织S100B表达,探讨姜黄素对癫痫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癫痫组、姜黄素治疗组。癫痫模型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给药SE后予姜黄素300 mg... 目的:观察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组织S100B表达,探讨姜黄素对癫痫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癫痫组、姜黄素治疗组。癫痫模型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给药SE后予姜黄素300 mg/kg腹腔,大鼠癫痫造模后24 h和72 h取海马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S100B蛋白的表达。结果:癫痫组海马神经元脱失和损伤明显,姜黄素治疗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海马神经元S100B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海马神经元S100B阳性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姜黄素治疗可降低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S100B蛋白表达,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来减轻癫痫发作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姜黄素 S100B蛋白 大鼠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1-SERCA2a转染改善心力衰竭犬心功能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米亚非 李小鹰 +2 位作者 江建军 付治卿 鲁晓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研究重组1型腺相关病毒(rAAV1)介导的肌浆/内质网Ca2+-ATP酶2a(SERCA2a)基因转移对心力衰竭(HF)犬心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快速右心室起搏建立比格犬的HF模型,设对照组、HF组、HF+EGFP组和HF+SERCA2a组(均n=4)。后2组... 目的:研究重组1型腺相关病毒(rAAV1)介导的肌浆/内质网Ca2+-ATP酶2a(SERCA2a)基因转移对心力衰竭(HF)犬心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快速右心室起搏建立比格犬的HF模型,设对照组、HF组、HF+EGFP组和HF+SERCA2a组(均n=4)。后2组经开胸心肌内注射rAAV1-EGFP或rAAV1-SERCA2a,剂量为1×1012病毒基因组。结果:基因转移30 d后,HF+SERCA2a组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接近对照组,较HF组明显改善(P<0.05),SERCA2a mRNA较HF组显著提高(P<0.05),SERCA2a蛋白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F组(P<0.05),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较HF组显著降低(P<0.05)。HF+EGFP组各项观察指标接近HF组。但是,受磷蛋白mRNA的水平没有改变。结论:rAAV1-SERCA2a转染上调HF犬心肌组织SERCA2a的表达,能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下调MMP-9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快速右心室起搏 肌浆 内质网Ca^2+-ATP酶2a 腺相关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对急性癫痫小鼠海马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倪红 郑卜真 +5 位作者 王恩 金笑平 马传花 柯绍发 周元林 储照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研究癫痫小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变化及使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将FVB-Tg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左乙拉西坦采用灌胃给药。在造模成功后直接断... 目的:研究癫痫小鼠海马CA1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电生理变化及使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将FVB-Tg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左乙拉西坦采用灌胃给药。在造模成功后直接断头取脑,制作脑片,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后,利用膜片钳技术,进行全细胞记录。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延长(P<0.05),电位能障(Vts-Vr)值上升(P<0.05),动作电位间距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缩短(P<0.01),电位能障(Vts-Vr)值下降(P<0.01),动作电位间距缩短(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组干预后癫痫小鼠海马CA1区GABA能神经元内在特性和编码能力增强,GABA能神经元功能增加可能在癫痫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海马 GABA能神经元 癫痫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感染继发伴有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毅卿 金国飞 +1 位作者 周灵芳 刘素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263-2266,共4页
目的分析肺部感染继发伴有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MER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收治的2例肺部感染继发ME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例患... 目的分析肺部感染继发伴有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MER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收治的2例肺部感染继发ME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例患者均为年轻男性,发病前均有发热、咳嗽等肺部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均行左氧氟沙星针抗感染治疗。颅脑MRI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的T1加权像(T1WI)低信号、T2加权像(T2WI)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的病灶,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增高,实验室检查正常,予抗感染、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后好转,复查颅脑MRI胼胝体压部病变消失。结论本组2例患者发病前均有肺部感染症状,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均与既往文献的资料相符。肺部感染是继发MERS的病因之一,可能与早期使用左氧氟沙星针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炎症 胼胝体 脑炎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及其配体mRNA在哮喘大鼠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小红 应亚萍 +6 位作者 陈存国 陈玲玲 李绍波 卢洪萍 朱希聪 陈丽丽 朱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876-881,共6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及其配体(GITRL)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干预组,取外周血进行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提纯,采...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及其配体(GITRL)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干预组,取外周血进行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提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GITR/GITRL mRNA在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结果:哮喘组中性粒细胞上的GITR/GITRL mRNA的表达水平(△CT分别为3.10±0.23,13.48±2.40)显著高于对照组(△CT分别为5.16±0.70,15.79±1.27)及布地奈德干预组(△CT分别为4.83±0.93,15.63±1.73)(均P<0.05);而布地奈德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的GITR/GITRL mRNA表达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2=0.669,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GITR/GITRL信号通路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过程,布地奈德可能通过下调中性粒细胞上的GITR/GITRL的表达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配体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单能量技术优化髂静脉MSCTV血管成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华勇 潘璟琍 +4 位作者 朱卫萍 丁建荣 李杨飞 季文斌 樊树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6-889,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技术对提高间接法髂静脉MSCTV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患者行髂静脉能谱CT增强扫描,获得50 keV单能量、70 keV单能量和混合能量图像,并行髂静脉MPR、CPR和MIP重建。测量3组图像中髂静脉CT值、图像噪声及CNR,...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技术对提高间接法髂静脉MSCTV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患者行髂静脉能谱CT增强扫描,获得50 keV单能量、70 keV单能量和混合能量图像,并行髂静脉MPR、CPR和MIP重建。测量3组图像中髂静脉CT值、图像噪声及CNR,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原始数据及图像质量进行独立主观评分。3组图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50 keV单能量图像的髂静脉CT值、图像噪声、CNR及主观评分均高于70 keV单能量和混合能量图像,3组图像的髂静脉CT值分别为(220.72±27.90)HU、(112.76±13.42)HU和(115.55±12.80)HU,图像噪声分别为29.83±5.15、15.25±2.73和18.46±3.05,CNR分别为4.55±1.74、3.63±1.60和2.68±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5.404、178.996和16.356,P值均<0.01)。2名医师对3组图像的主观评价结果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63.825,P<0.001:F值=64.938,P<0.001)。2名医师对3组图像的主观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06,P<0.001)。结论:能谱CT单能量技术能显著提高间接法髂静脉MSCTV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群红 章灵芝 +1 位作者 苏慧丽 万晓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西红花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的抗氧化能力,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生素E组和西红花组;建立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模型,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 d后,维生素E组每日上午灌服Vit E;... 目的研究西红花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的抗氧化能力,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生素E组和西红花组;建立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模型,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 d后,维生素E组每日上午灌服Vit E;西红花组每日上午灌服西红花;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从造模第1天开始,分别每日上午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各组大鼠活动时间、活跃程度、进食量、毛色、精神状态、应激反应、二便等变化;每周称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以及全脑、肝脏和肾脏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体质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以及全脑、肝、肾匀浆中SOD、GSH-Px水平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显著上升;药物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血清以及全脑、肝脏和肾脏匀浆中的SOD和GSH-Px含量,并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西红花能有效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抗氧化能力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D-半乳糖 大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偏瘫肩痛病人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明君 樊留博 +1 位作者 刘宝华 韩文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7-220,共4页
脑卒中后偏瘫侧肩痛是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病人后期康复训练、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肩痛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周至2个月内,发生率为30%~80%[1,2]。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关节周围或局部压痛,被动活动甚至静... 脑卒中后偏瘫侧肩痛是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病人后期康复训练、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肩痛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周至2个月内,发生率为30%~80%[1,2]。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关节周围或局部压痛,被动活动甚至静止时疼痛增加和运动受限,尤其是肩关节外展和外旋时疼痛加重[3,4]。有时表现为上肢的放射性痛、手腕背肿胀、指间关节挛缩畸形等,严重的可伴随有肩关节半脱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半脱位 局部压痛 肩关节外展 运动受限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被动活动 放射性痛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在慢性HBV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余真君 朱坚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70,274,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毒性感染,全球约有20亿人口有血清学证据证实现症或既往感染HBV,其中约3.5亿人口罹患慢性HBV感染[1,2];慢性HBV感染可致慢性肝病,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密切相...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毒性感染,全球约有20亿人口有血清学证据证实现症或既往感染HBV,其中约3.5亿人口罹患慢性HBV感染[1,2];慢性HBV感染可致慢性肝病,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HBV感染位居首位,在导致死亡的病因中位列第10(78.6万/年)[3],基于这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作用 TIM-3 细胞内免疫 全球疾病负担 慢性肝病 病毒性感染 既往感染 免疫功能障碍 免疫反应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6)A调节基因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癌免疫浸润 及其预后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兰 朴松哲 +4 位作者 徐然 王馨悦 王艺璇 林贞花 杨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8-452,共15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探讨20个m6A调节基因在子宫内膜癌(UCE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筛选与预后有关的核心基因,阐明核心基因与免疫浸润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符合本研究要求的547例UCEC和35例癌旁组织中...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探讨20个m6A调节基因在子宫内膜癌(UCE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筛选与预后有关的核心基因,阐明核心基因与免疫浸润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符合本研究要求的547例UCEC和35例癌旁组织中m6A调节基因的转录组数据、临床病理指标和生存期数据;利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GSE17025芯片数据,包含81例UCEC样本和12例正常子宫内膜样本。利用基因表达分析工具(GEO2R)和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的m6A调节基因,进一步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生存分析和独立预后分析,选取与UCEC患者总体生存期(OS)关联最强的DEGs作为核心基因;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R软件对DEGs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核心基因表达水平与UCSC不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联性;应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和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研究核心基因与肿瘤免疫浸润程度及免疫浸润标记物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基于免疫细胞亚组中核心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大多数m6A调节基因在UCEC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GF2BP3 mRNA在UCEC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P<0.05),IGF2BP3 mRNA高水平表达患者OS较IGF2BP3 mRNA低水平表达患者缩短(P<0.05),且单因素[风险比(HR)=1.106,95%可信区间(CI):1.019~1.202,P=0.016]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HR=1.097,95%CI:1.003~1.199,P=0.043)均显示IGF2BP3可作为评估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子;IGF2BP3 mRNA在晚期、绝经前UCEC患者肿瘤组织和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P<0.05);IGF2BP3 mRNA表达水平与UCEC中CD8+T细胞(r=0.126,P<0.05)、中性粒细胞(r=0.324,P<0.01)和树突状细胞(DC)(r=0.120,P<0.05)免疫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关系;IGF2BP3 mRNA表达水平与UCEC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巨噬细胞(M1和M2)、辅助性T细胞(Th1、Th2和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标记物呈正相关关系(0.1≤r≤1.0,P<0.05);在B细胞、CD8+T细胞、Treg细胞和Th2细胞低浸润亚组中IGF2BP3 mRNA高水平表达患者OS比IGF2BP3 mRNA低水平表达患者短(P<0.05)。结论:IGF2BP3 mRNA表达水平在UCEC组织中明显升高,IGF2BP3 mRNA高水平表达可促进UCEC组织中免疫浸润,提示UCEC患者预后不良;IGF2BP3可能成为判定UCEC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N6-甲基腺嘌呤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