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携带线粒体tRNA^(Met)/tRNA^(Gln)A4401G和tRNA^(Cys)G5821A突变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许美芬 何轶群 +7 位作者 耿军伟 孟燕子 于涵 林枝 施苏雪 薛凌 卢中秋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线粒体tRNA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报道了两个具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的临床数据表明,家系中母系成员高血压发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发... 线粒体tRNA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报道了两个具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的临床数据表明,家系中母系成员高血压发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发病年龄也从36~79岁不等。对两个家系先证者使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扩增分析,结果发现这两个先证者均携带同质性的tRNAMet/tRNAGlnA4401G和tRNACysG5821A突变,多态性变异位点都属于东亚单体型C。A4401G突变可能通过影响tRNAMet和tRNAGln前体的加工引起线粒体tRNA代谢水平的改变,而tRNACysG5821A突变位于tRNACys氨基酸受体臂,该突变使tRNACys氨基酸受体臂上原有的G6-C67配对消失,可能影响tRNACys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致使线粒体功能障碍。因此,tRNAMet/tRNAGlnA4401G和tRNACysG5821A突变可能是这两个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分子致病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线粒体DNA 突变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L1基因变异的检测及其与高血压肾病的初步关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龙 岑东 +4 位作者 杨律 宋文慧 陈其军 唐莉 吕建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0-173,共4页
目的:建立载脂蛋白L1(APOL1)基因变异的检测方法,初步观察APOL1基因变异与高血压肾病(HRD)的关联性。方法:检索确认APOL1基因序列,设计第2~7外显子的7对引物。提取人外周血样本基因组DNA,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鉴定、纯化,行... 目的:建立载脂蛋白L1(APOL1)基因变异的检测方法,初步观察APOL1基因变异与高血压肾病(HRD)的关联性。方法:检索确认APOL1基因序列,设计第2~7外显子的7对引物。提取人外周血样本基因组DNA,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鉴定、纯化,行全基因测序。检测10例HRD患者APOL1基因,进行非同义突变的功能评价,分析其与HRD的关联性。结果:成功扩增了APOL1基因第2~7外显子,测序证实含目标外显子序列。10例HRD患者中发现APOL1基因变异2例,这些变异可能具有致病性。结论:成功建立了APOL1基因的全基因测序方法。HRD患者存在APOL1基因变异,需积累病例进一步证实两者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L1 基因变异 高血压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尿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倩 戴浩强 +2 位作者 陈佩佩 佘慧 武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9-936,共8页
将多功能离子液体与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测定尿液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物质代谢产物的高灵敏度新方法。对影响DLLME效率的各单因素进行了优化,包括萃取剂的种类及体积、分散剂的种类及体积、萃取温度、超声时... 将多功能离子液体与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测定尿液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物质代谢产物的高灵敏度新方法。对影响DLLME效率的各单因素进行了优化,包括萃取剂的种类及体积、分散剂的种类及体积、萃取温度、超声时间、冷却时间、离心时间和盐效应等条件,经过严格的优化,最佳的萃取条件分别为:萃取剂[C8MIM][PF6]35μL,分散剂[BSO3HMIm][OTf]30μL和[C4MIM][BF6]120μL,萃取温度为35℃,超声时间5 min,冷却时间5 min,离心时间5 min,盐析剂NH4PF60.1 g。在最佳的萃取条件下,5种PAEs代谢物在0.5~10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55,方法检出限为0.16~0.19μg/L,尿液中添加低中高水平(5、20、100μg/L)的PAEs代谢物,其回收率为92.9%~105.0%,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96%,方法学验证各指标及稳定性均符合分析要求。对所采集的10份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并对该人群PAEs代谢物的暴露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PAEs代谢物均有检出,其中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的检出率为100%。总之,该方法萃取过程中未添加有毒的有机试剂,均使用多功能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分散剂和盐析剂,萃取过程绿色环保,简单高效;方法的灵敏度较高,稳定性较好,适用于人体尿液中痕量PAEs代谢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邻苯二甲酸酯类代谢产物 尿液 多功能型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NT3通过PI3K/Akt/mTOR和RhoA/ROCK/Cofilin途径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丽 王哲近 +4 位作者 潘邦伦 刘林 王刚林 李伟 金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72,共11页
β-1,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β-1,3-galactosyl-O-glycosyl-glycoproteinβ-1,6-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GCNT3)是黏液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类N-乙酰葡萄糖转移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β-1,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β-1,3-galactosyl-O-glycosyl-glycoproteinβ-1,6-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GCNT3)是黏液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类N-乙酰葡萄糖转移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CNT3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侵袭以及病人的生存率有关,然而相关的研究仍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揭示GCNT3在调控肝细胞癌进程中的潜在机制。本研究首先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 databases,TCGA)数据库分析肝癌和正常组织中GCNT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GCNT3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01)。同时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进一步分析了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GCNT3蛋白的表达,发现有30%肝癌组织GCNT3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随后,在肝癌细胞系HCCLM3和Huh7细胞中,采用CCK-8、平板克隆、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GCNT3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敲低GCNT3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过表达GCNT3发挥相反作用。细胞周期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CNT3调控G_(0/)G_1期关键蛋白质的表达来促进肝癌细胞周期G_1/S的转换。进一步探究发现,GCNT3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以及GCNT3上调RhoA/ROCK/Cofilin通路关键蛋白质的表达来促进F-肌动蛋白(F-actin)的形成,从而参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总之,本研究通过对GCNT3在肝癌细胞中的功能分析,初步证明,GCNT3与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功能有关,证实了GCNT3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为肝癌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半乳糖-O-糖基-糖蛋白β-1 6-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CNT3) 肝癌(HCC) PI3K/AKT/MTOR RhoA/ROCK/Cofi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调控TBK1表达影响肿瘤发生发展
5
作者 朱俊畅 张雨萱 +4 位作者 葛彬洁 胡盼洁 唐嘉吕 蔡文品 季敬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7-816,共10页
TANK结合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机体先天免疫调节、细胞选择性自噬、细胞凋亡、细胞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环状RNA(circle RNA,circRNA)是新型的闭合环状非编码RNA,其生物功能... TANK结合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机体先天免疫调节、细胞选择性自噬、细胞凋亡、细胞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环状RNA(circle RNA,circRNA)是新型的闭合环状非编码RNA,其生物功能及与肿瘤的联系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BK1能与circRNA相互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这暗示了circRNA联合TBK1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TBK1与circRNA在肿瘤中的研究,分析两者相互作用的模式,以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K1 环状RNA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