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质量提升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1
作者 洪晓畅 龙歆雨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共6页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质量,是高校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具有传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历史传统、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与现代教育叙事学的理论规定、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演进的逻辑意蕴。高校...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质量,是高校加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具有传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历史传统、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与现代教育叙事学的理论规定、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演进的逻辑意蕴。高校须突破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缺乏衔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创新发展滞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介体融合运用不足的现实困境,通过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转变理念实现主体衔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与时俱进实现内容创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介体资源实现介体关联,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内在逻辑 现实困境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因子产生及其分子机制
2
作者 曹腾辉 龙兴旺 +2 位作者 刘林 王刚林 李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是指从植物中分离的含有脂质、蛋白质、RNA和各种小分子的球状脂质囊泡,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药物载体等方面功效,然而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首次从黄精中获... 植物外泌体样纳米囊泡是指从植物中分离的含有脂质、蛋白质、RNA和各种小分子的球状脂质囊泡,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药物载体等方面功效,然而黄精衍生的纳米囊泡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超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首次从黄精中获得了外泌体样纳米囊泡(rhizoma polygonati exosome-like nanovesicles,RP-EVs),并对其表征和抗炎功能进行探究。结果:RP-EVs是主要带负电荷,平均粒径为166.5±3.3 nm的球状脂质囊泡。细胞摄取实验显示,RP-EVs可以被巨噬细胞吞噬。qPCR以及ELISA研究表明,RP-EVs可以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引起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P<0.0001)的升高。不仅如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DPPH清除实验证实,RP-EVs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P<0.05)。进一步探究其机制,利用免疫荧光以及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RP-EVs是通过IκBα/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核因子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NF-κB p65)的入核转运(P<0.01)及磷酸化(P<0.001),进而调控炎症因子表达。经动物实验,将RP-EVs腹腔注射至小鼠体内48 h,主要定位于小鼠的肝和脾。最后,利用腹腔注射LPS构建小鼠急性炎症模型,通过qPCR以及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发现RP-EVs可以缓解LPS引起的小鼠血清和脾中的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总之,本论文首次分离获得了RP-EVs,并揭示了其抗炎功能和潜在的机制,将为中药来源的纳米囊泡的功能探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炎症性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外泌体样纳米囊泡 炎症因子 活性氧 细胞核因子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综合性医院血液病患者艰难梭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郑丽思 赵帆 +1 位作者 朱嘉梁 吕涛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4年期间某综合性医院血液病患者艰难梭菌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用核糖体分型技术分析艰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院内传播的风险。方法2019年7月—2023年7月,从血液病房患者腹泻粪便样本中分离出艰难梭菌;用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回顾性调查4年期间某综合性医院血液病患者艰难梭菌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用核糖体分型技术分析艰难梭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院内传播的风险。方法2019年7月—2023年7月,从血液病房患者腹泻粪便样本中分离出艰难梭菌;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毒素基因tcdA、tcdB和二元毒素基因(cdtA、cdtB);毛细管凝胶电泳核糖体分型技术对产毒菌株进行分型研究。结果共分离得到130株产毒艰难梭菌,其中毒素A和B均阳性(A+B+)菌株116株(116/130,89.2%);毒素A阴性而毒素B阳性(A-B+)菌株14株(14/130,10.8%);130株产毒菌株中二元毒素阳性菌株7株(A+B+CDT+)(7/130,5.4%)。PCR核糖体分型将130株产毒艰难梭菌分为9个克隆群,同源性分析发现产毒素艰难梭菌在不同楼层病房之间以及同一病房不同时间有一定的流行。结论针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血液恶性疾病患者,应提高临床医生对艰难梭菌感染的诊疗意识;同时可应用相应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监测聚集性病例菌株,对污染的医疗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从而减少艰难梭菌院内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感染 血液病 PCR核糖体分型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某城乡接合部地区梅毒患者情况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腾坚 陈海强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3-45,共3页
调查温州某城乡接合部地区梅毒患者人口学特征、相关因素及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情况,分析梅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经济收入、夫妇分居和安全套使用频率是被调查者感染梅毒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工人为主要患病人群,18岁... 调查温州某城乡接合部地区梅毒患者人口学特征、相关因素及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情况,分析梅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经济收入、夫妇分居和安全套使用频率是被调查者感染梅毒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工人为主要患病人群,18岁~38岁为主要年龄段,不合理就诊模式普遍存在。梅毒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城乡接合部地区梅毒感染率高,且患者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阳性率亦高,需引起对该地区疫情的思考和重视,加强伦理决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接合部 梅毒 传染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生和双酚A对斑马鱼神经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晓雯 徐婕妤 +2 位作者 王伟伟 钱秋慧 王慧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121,共11页
本研究选择常见的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三氯生(TCS)和双酚A(BPA)为对象,以斑马鱼作为脊椎模式生物,分析比较了TCS和BPA对斑马鱼神经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CS和BPA均会诱导斑马鱼胚胎产生表观畸形,如心包水肿、卵黄囊肿、游囊关闭... 本研究选择常见的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三氯生(TCS)和双酚A(BPA)为对象,以斑马鱼作为脊椎模式生物,分析比较了TCS和BPA对斑马鱼神经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CS和BPA均会诱导斑马鱼胚胎产生表观畸形,如心包水肿、卵黄囊肿、游囊关闭等;TCS和BPA暴露会抑制幼鱼的运动活性,对运动相关神经元有损伤作用,并影响幼鱼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造成神经行为的失调.此外,TCS和BPA均会导致斑马鱼幼鱼新生神经元细胞的数量下降,幼鱼的脑部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药靶预测结合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分析比较了TCS和BPA作用的代谢通路及其致毒机制存在不同.本研究为TCS和BPA环境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双酚A 斑马鱼 神经毒性 致毒机制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湿地的鸟类多样性及区系特征研究
6
作者 罗标 赵彤 +2 位作者 李嘉莉 谢颖盈 章旭日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21,共13页
杭州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区域,境内湿地面积大而多样,为鸟类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为掌握杭州湿地的鸟类资源状况,搜集和整理了文献资料、科考报告、观鸟数据库、笔者的鸟类记录等,编制形成了《杭州湿地鸟类名录(202... 杭州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区域,境内湿地面积大而多样,为鸟类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为掌握杭州湿地的鸟类资源状况,搜集和整理了文献资料、科考报告、观鸟数据库、笔者的鸟类记录等,编制形成了《杭州湿地鸟类名录(2023版)》。截至2023年3月,记录于杭州湿地的鸟类共20目73科228属428种,其中,水鸟167种,海鸟30种。在428种鸟类中,有1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10种鸟类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收录,有40种被附录II收录。有3种鸟类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有7种鸟类为濒危物种,有18种鸟类为易危物种;有4种鸟类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有12种鸟类为濒危物种,有17种鸟类为易危物种。在杭州湿地的428种鸟类中,候鸟物种数(263种)明显高于留鸟物种数(118种);古北种鸟类比例(56.78%)明显高于东洋种鸟类比例(22.90%);繁殖鸟中的东洋种比例(50.30%)明显高于古北种比例(8.88%)。杭州湿地的鸟类物种数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调查的深入和观鸟活动的普及。加强科研监测、保护湿地环境、加大科教宣传、完善法律法规等,对湿地的鸟类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物种多样性 区系 湿地 杭州 物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致癌物诱导慢性炎症致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吕建祎 张敏 +5 位作者 金红蕾 竹俊兰 危金龙 代佳 黄海山 高基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51,共11页
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负面影响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吸烟等不良嗜好导致吸入人体肺部的致癌物急剧增加,致使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已跃居各癌症之首.研究表明,环境致癌物诱导肺部慢性炎症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环境致... 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负面影响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吸烟等不良嗜好导致吸入人体肺部的致癌物急剧增加,致使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已跃居各癌症之首.研究表明,环境致癌物诱导肺部慢性炎症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环境致癌物如砷、镍及苯并芘等暴露可激活NFAT、NF-κB、AP-1等转录因子,调控炎症因子如TNFα及COX-2等的表达,且这些炎性因子的释放又可正反馈激活转录因子,促进更多的炎性因子产生,进而形成炎性因子产生回路,维持肺部炎性微环境,从而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环境致癌物诱导肺部炎症导致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致癌物 炎症 恶性转化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抗肿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浩清 李绵洋 +5 位作者 高丽 张俊峰 王蔚 李燕 马一盖 王成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69,共6页
本研究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CCK-8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266细胞FGFR3、BCL... 本研究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CCK-8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266细胞FGFR3、BCL2、CCND1、MYC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CL2、MYC、CCND1、FGFR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冬凌草甲素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②10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U266细胞24 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③U266细胞凋亡比例随冬凌草甲素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④经冬凌草甲素处理后的U266细胞中,FGFR3、BCL2、CCND1、MYC基因表达下调,同时其相应的蛋白质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上述变化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为MM新的靶向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gG/IgM抗体对结核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霜君 张治国 +6 位作者 余琴 罗巧 王莉 李晓琴 李马超 刘海灿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3,149,共6页
目的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gG/IgM抗体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样本共332份及其背景资料,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结核抗体IgG/IgM,与临床诊断和细菌学检测结果比... 目的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gG/IgM抗体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样本共332份及其背景资料,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结核抗体IgG/IgM,与临床诊断和细菌学检测结果比较,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核病患者中特异性结核抗体IgG/IgM的灵敏度为41.15%、特异性为91.67%,检测菌阳和菌阴结核病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51.38%和33.77%。在全部结核病患者中,特异性结核抗体IgG/IgM检测检出率(41.15%)显著高于痰涂片法(18.84%)和痰菌培养法(36.15%)(P<0.05)。结核抗体检测、痰涂片法和痰培养法三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1.54%,高于单种方法检测或其中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具有灵敏、特异、快速和简便等优点,可用于结核病的筛查,同时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不可单独用于诊断结核病,可配合痰细菌学、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等进行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抗体 结核分枝杆菌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OqxAB外排泵与生物膜形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海洋 张亚培 +3 位作者 侯渊博 孙瑶 徐春泉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8-703,共6页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s)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与OqxAB外排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2013年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3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以及美...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s)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与OqxAB外排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2013年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3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以及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筛查外排泵基因oqxA和oqxB的携带情况并分析亚抑菌浓度的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CCP存在与不存在条件下生物膜状态与浮游状态oqxB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37株肺炎克雷伯菌均对至少1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37株菌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膜形成能力(A590范围为0.044~1.113);在所有菌株中,只有7株菌存在oqxA或oqxB外排泵基因的缺失,与外排泵基因完整的试验菌株相比,这7株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低;外排泵抑制试验发现亚抑菌浓度的CCCP对实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qRT-PCR结果证明,生物膜状态下菌株的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要高于浮游状态下的表达量。结论 OqxAB外排泵过表达可能会促进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生物膜 实时荧光定量PCR Oqx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菌所致小鼠血流感染模型中MIP-1β、MIP-2和IL-12p70的表达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明 麻雅婷 +5 位作者 何赏 段欣欣 王佳楠 荆颖 张可昕 王成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3-998,共6页
目的探讨4种血流感染常见细菌致小鼠血流感染后MIP-1β、MIP-2和IL-12p70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CD-1(ICR)小鼠血流感染模型,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系统检测各实验组和PBS对照组... 目的探讨4种血流感染常见细菌致小鼠血流感染后MIP-1β、MIP-2和IL-12p70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CD-1(ICR)小鼠血流感染模型,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系统检测各实验组和PBS对照组小鼠感染后0.5、1、3、6、12、24和48 h MIP-1β、MIP-2和IL-12p70的含量。结果 MIP-1β的浓度在细菌入血后1 h时明显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组和对照组浓度分别为(134.5±18.3)、(61.5±15.4)、(3 354.0±809.0)、(6 888.4±1 100.2)和(28.9±4.6)pg/mL;IL-12p70达峰值时的浓度分别为(389.3±118.1)、(127.6±10.0)、(42.2±3.5)、(62.8±8.4)和(4.8±0.3)pg/mL。MIP-1β、MIP-2的浓度在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均P<0.01),而IL-12p70的浓度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中高于大肠埃希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和对照组(均P<0.01)。结论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MIP-1β和MIP-2的浓度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IL-12p70的浓度高于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联合检测多种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在预测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菌感染方面有一定价值,且可能为感染早期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MIP MIP 2 小鼠模型 IL 12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蛋白诱导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应俊 潘若望 +5 位作者 王茂峰 陈吉顺 刘倩 张洪勤 包其郁 李佩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89-1196,共8页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对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藻蓝蛋白处理HEP-2细胞,分别以MTT、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藻蓝蛋白对HEP-2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DCFH-DA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对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藻蓝蛋白处理HEP-2细胞,分别以MTT、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藻蓝蛋白对HEP-2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DCFH-DA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8、-9的活性;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藻蓝蛋白能够抑制喉癌HEP-2的细胞活力,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倒置显微镜、电镜、流式细胞术的一系列定性化和定量化实验证实藻蓝蛋白可显著诱导HEP-2细胞的凋亡;藻蓝蛋白处理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caspase-3、-8、-9被激活;RT-PCR结果表明,藻蓝蛋白作用后Bax、Fas、P53、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显著上调(P<0.05),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和RT-PCR结果一致。结论:藻蓝蛋白能够诱导HEP-2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上调Bax、Fas和P53 mRNA,下调Bcl-2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凋亡信号的转导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喉癌 HEP-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及毒力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肖肖 马传玲 +3 位作者 刘海洋 毕文姿 卢鸿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9-873,共5页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其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临床分离的肠球菌348株,其中粪肠球菌156株,屎肠球菌192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其与毒力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临床分离的肠球菌348株,其中粪肠球菌156株,屎肠球菌192株。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PCR方法筛查4种常见的肠球菌毒力基因esp、gel E、agg和ace的存在情况,统计分析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毒力基因的关系。结果 348株肠球菌毒力基因esp、gel E、agg和ace的检出率分别为80.5%、46.0%、46.6%和44.3%,除esp基因外(P=0.078),粪肠球菌中的其他3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屎肠球菌(P<0.01);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54.6%(190/348),其中粪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75.6%(118/156),屎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阳性率为37.5%(72/192);粪肠球菌esp、gel E和agg基因的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阳性率密切相关,而屎肠球菌中,只有esp基因的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阳性率密切相关(P<0.01)。结论本院分离的肠球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基因携带率和生物膜形成能力,肠球菌毒力基因esp、gel E和agg的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毒力基因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蚶人工选育群体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野 邵艳卿 +4 位作者 肖国强 滕爽爽 柴雪良 张炯明 方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人工选育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2个标记位点中,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9个,观测杂合度平均范围0.4195-0.4725,期望杂合度平均范围为0.5700-0.6323。哈迪-温伯...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人工选育的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2个标记位点中,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9个,观测杂合度平均范围0.4195-0.4725,期望杂合度平均范围为0.5700-0.6323。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48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32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平衡。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0608-1.224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从0.0347-0.4549,平均值0.1930;基因流Nm值为0.2996-6.9617,平均值2.3367;群体近交系数Fis范围0.0052-0.7135,平均值0.2468。结果表明,连续的人工选育过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然比较高,但选育过程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微卫星 选育群体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粪肠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传玲 温鸿 +3 位作者 尉骁 李梅梅 孙瑶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对粪肠球菌ATCC29212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比较其抗菌活性及防耐药突变的能力。方法采用4种FQs(环丙沙星、左氧氟沙... 目的通过测定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FQ)对粪肠球菌ATCC29212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比较其抗菌活性及防耐药突变的能力。方法采用4种FQs(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筛选粪肠球菌ATCC29212同源的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用加替沙星筛选第二步耐药突变体;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粪肠球菌ATCC29212及其同源耐药突变体、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MIC、暂定MPC(MPCpr)和MPC,并计算MIC90、MPCpr90、选择指数SI(MPCpr90/MIC90及MPC/MIC)。结果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粪肠球菌ATCC29212的MPC分别为1.2、1.2、5.6和6.4μg/m L,选择指数分别为3.4、6、8和8;对30株环丙沙星敏感的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MPCpr90分别为2、1、4和4μg/m L,选择指数分别为4、4、8和8;而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15株环丙沙星中介耐药株的MPCpr90分别为32和16μg/m L,选择指数均达到了32。4种FQs药物对ATCC29212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的MIC及MPC值均较其源菌株升高;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第二步耐药突变体的MPC已高达32μg/m L;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第一步耐药突变体的MSW较源菌株增宽。结论对于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ATCC29212及其同源的耐药突变体,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抗菌活性均高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且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限制粪肠球菌耐药突变体被选择出来的能力强于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结合药动学参数,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能限制下一步耐药突变株的产生,而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则很容易筛选出下一步耐药突变株。但对于第二步耐药突变株,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则很容易筛选出对这两种药物也耐药的菌株。因此,临床上为延长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使用寿命,对于环丙沙星非敏感的菌株应避免应用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氟喹诺酮类 防耐药突变浓度 耐药突变选择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的泥蚶5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雪艳 滕爽爽 +4 位作者 肖国强 邵艳卿 张炯明 方军 柴雪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125,共10页
为了研究泥蚶不同地理群体的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浙江温州(ZJ)、山东日照(SD)、韩国釜山(KR)、广西企沙(GX)、海南海口(HN)等5个泥蚶地理群体进行了17个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17... 为了研究泥蚶不同地理群体的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运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浙江温州(ZJ)、山东日照(SD)、韩国釜山(KR)、广西企沙(GX)、海南海口(HN)等5个泥蚶地理群体进行了17个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17对引物中共检测出11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2~12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92~7.849,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30~0.51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3~0.656,5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25~0.608。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51.2%的微卫星位点偏离平衡状态(P〈0.05)。5个群体间的种群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2~0.062,呈现出较低的遗传分化。UPMGA聚类分析表明,浙江群体和韩国群体首先聚在一起,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与海南群体聚合;广西群体和山东群体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支,然后与上面三个群体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地理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酸梭菌预防小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刻智 赵娜 +6 位作者 孔咪咪 章壮 曾静静 黄珏伟 王蕾蕾 徐昌隆 王方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模型,观测酪酸梭菌(C.butyricum)对GU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美拉唑预防给药组和C.butyricum预防给药组。采用小鼠胃幽门结扎的方法... 目的:建立小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模型,观测酪酸梭菌(C.butyricum)对GU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奥美拉唑预防给药组和C.butyricum预防给药组。采用小鼠胃幽门结扎的方法建立GU模型,测量各组胃游离黏液量、胃液的p H、胃蛋白酶活性,并做常规HE染色观察胃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糖原(PAS)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糖原含量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黏膜组织中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及PAS染色结果表明,C.butyricum预防能够显著减轻胃粘膜的损伤,其效果与奥美拉唑相当。与模型组相比,C.butyricum组胃液的p H显著升高(P<0.01);胃蛋白酶活性下降(P<0.05),但其效果不如奥美拉唑组(P<0.01);胃游离黏液量升高(P<0.01),糖原染色加深,与奥美拉唑组相比明显增多;Bax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但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C.butyricum对小鼠幽门结扎型GU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胃酸分泌、胃蛋白酶活化,尤其是增加胃游离黏液的产生以及诱导bcl-2、抑制bax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幽门结扎 胃溃疡模型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小肽豆粕替代鱼粉对青鱼幼鱼生长及其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沛 叶金云 +4 位作者 邵仙萍 张易祥 吴成龙 明建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72-78,共7页
以初始体重(2.00±0.08)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小肽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D1)、25%(D2)、50%(D3)、75%(D4)及100%(D5)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探讨饲料中小肽豆粕与鱼粉的不同... 以初始体重(2.00±0.08)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小肽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D1)、25%(D2)、50%(D3)、75%(D4)及100%(D5)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探讨饲料中小肽豆粕与鱼粉的不同比例对青鱼幼鱼生长及其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2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肝体比(HIS)及肥满度(CF)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D3-D5组的WGR、SGR、HIS及C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SR)、肠体指数(the intestine weight index)及肠长指数(the intestine length index)无显著变化(P>0.05)。D2组全鱼水分及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D3-D5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与饲料中小肽豆粕的替代比例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小肽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25%时,对青鱼幼鱼的生长不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鱼粉 小肽豆粕 生长性能 体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低氧对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益智仁调节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苗赏 薛思忱 +4 位作者 徐莉 任锡凯 黄楠 唐祝亲 徐漫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12-2219,共8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氧(IH)对人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中药益智仁(AOF)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人膀胱逼尿肌细胞IH模型,IH模式为5%O260 min-20%O230 min,6个循环。体外培养人膀胱逼尿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8...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氧(IH)对人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中药益智仁(AOF)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人膀胱逼尿肌细胞IH模型,IH模式为5%O260 min-20%O230 min,6个循环。体外培养人膀胱逼尿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8孔,分别为P2X3受体拮抗剂+IH组(A组)、M3受体拮抗剂+IH组(B组)、β3受体拮抗剂+IH组(C组)、AOF+IH组(D组)、生理盐水+IH对照组(NC组)和空气模拟对照(AC)组。干预结束后普通光镜下细胞板计数比较各组细胞密度,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膜片钳法测定细胞钙离子表达变化。结果:(1)与AC组细胞比较,NC组细胞密度增高、反应活跃,部分细胞出现突起、变圆,细胞边界模糊;A组和D组细胞密度较NC组有显著减低(P<0.05);(2)免疫荧光检测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与AC组比较;NC组的平均吸光度(MA)显著增高(F=3.25,P<0.05);A组、D组细胞分别与NC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显著降低(P<0.05)。(3)与AC组细胞比较,NC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减低(P<0.05);A组与D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与NC比较有显著增高(P<0.05);(4)与AC组细胞比较,NC组细胞钙离子通道表达显著减低(P<0.05);与NC组细胞比较,AOF组(100 mg/L)和AOF组(50 mg/L)钙离子通道表达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IH可通过P2X3膀胱神经受体调节逼尿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高剂量AOF可改变钙离子通道并对IH诱导的细胞损害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低氧 膀胱逼尿肌 细胞凋亡 钙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斧文蛤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国萍 程雪艳 +4 位作者 滕爽爽 柴雪良 林兴管 刘广绪 肖国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4-920,共7页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重金属解毒、维持金属元素代谢平衡以及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为了解斧文蛤金属硫蛋白(Ml-MT)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在重金属Cd^(2+)胁迫下的响应机制,本文采...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重金属解毒、维持金属元素代谢平衡以及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为了解斧文蛤金属硫蛋白(Ml-MT)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在重金属Cd^(2+)胁迫下的响应机制,本文采用RACE技术从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ii)总RNA反转录产物中获得了636 bp的Ml-MT c DNA基因序列。该序列包含65 bp的5′非编码区(UTR)和340 bp的3′非编码区(UTR)以及23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76个氨基酸;其中半胱氨酸占27%,不含芳香族氨基酸,含16个MT所特有的Cys-Xn-Cys结构,预测的分子量约为7.704 k D,理论等电点7.138。MT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斧文蛤金属硫蛋白(Ml-MT)与丽文蛤(Meretrix lusoria)的相似性高达88%,与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同源性为87%。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检测MT在斧文蛤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存在组织特异性,其中内脏团表达量最高,其次依次为鳃丝、闭壳肌、外套膜、斧足。在Cd^(2+)(0.13 mg/L)胁迫0、6h、12h、24h、48h、72h和96h下,斧文蛤内脏团MT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具体表现为"高-低-高-低"的波浪式变化,除6h以外,其他时间点均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MT基因在维护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斧文蛤抵御重金属Cd^(2+)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分子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文蛤 金属硫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