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疏水材料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麻健丰 金小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3-807,共5页
表面水接触角大于150°,且滚动角小于10°的一类材料称为超疏水材料,具有疏水性、自洁性和抑菌性等特性。近年来随着对超疏水材料的深入研究,仿生超疏水材料在医用材料表面的应用发展快速,为口腔医学新型材料的设计和研发提供... 表面水接触角大于150°,且滚动角小于10°的一类材料称为超疏水材料,具有疏水性、自洁性和抑菌性等特性。近年来随着对超疏水材料的深入研究,仿生超疏水材料在医用材料表面的应用发展快速,为口腔医学新型材料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超疏水材料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该领域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材料 牙菌斑 口腔医学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理念在口腔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2
作者 麻健丰 王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1-806,共6页
仿生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建筑工程、产品造型设计等多个热门行业及领域,而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刚刚兴起并处在初步探索与发展阶段。本文拟从口腔医学领域各学科研究热点出发,对利用各种自然生理现... 仿生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建筑工程、产品造型设计等多个热门行业及领域,而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刚刚兴起并处在初步探索与发展阶段。本文拟从口腔医学领域各学科研究热点出发,对利用各种自然生理现象所给予的仿生灵感和理念探索解决口腔临床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仿生 超疏水 3D打印 粘接 溃疡 骨结合 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种植体的表面修饰及其对骨整合的影响
3
作者 余杰 刘劲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95,共15页
氧化锆种植体因其颜色类似天然牙齿,美学效果优良且具有适当的机械性能以及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的炎症反应,成为替代钛种植体的可能选择。然而,与钛相比,未经处理的氧化锆表面具有生物惰性,导致其骨整合有限。由于表面... 氧化锆种植体因其颜色类似天然牙齿,美学效果优良且具有适当的机械性能以及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减少种植体周围的炎症反应,成为替代钛种植体的可能选择。然而,与钛相比,未经处理的氧化锆表面具有生物惰性,导致其骨整合有限。由于表面特性在蛋白质的吸附、黏附、增殖和成骨相关细胞的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表面修饰被用于增强氧化锆的表面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氧化锆种植体的各种表面修饰及其对骨整合的影响,并总结了几种表面改性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骨整合 氧化锆 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4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远财 程国琼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58-460,4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口腔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miRNA-14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口腔鳞癌中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例口腔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2cm癌旁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反应检测miR-149在二者间的表达水平江分析其水平与口... 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口腔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miRNA-14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口腔鳞癌中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8例口腔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2cm癌旁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反应检测miR-149在二者间的表达水平江分析其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TNM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149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发现miR-149的表达水平在有淋巴结转移的、TNM临床分期较晚以及病理分化较差的肿瘤中明显降低。结论:miR-149在口腔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结浸润、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有着重要的关系,从而miR-149可能会成为将来判断口腔鳞癌临床分期的一个重要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miRNA-1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对口腔致龋菌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涂欢芯 章可可 +3 位作者 任佩琪 胡翔宇 孙妍 潘乙怀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349-1354,共6页
抗菌肽是生物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多肽类及其衍生物。抗菌肽种类繁多,来源广泛,且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口腔常见致龋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本文就不同来源的抗菌肽对口腔致龋菌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抗菌肽是生物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多肽类及其衍生物。抗菌肽种类繁多,来源广泛,且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口腔常见致龋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本文就不同来源的抗菌肽对口腔致龋菌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抗菌肽在龋病的药物防治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口腔致龋菌 变异链球菌 龋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患儿喉罩全麻下上颌多生牙拔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潘乐周 刘若海 上官王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比较阿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患儿喉罩全麻下上颌多生牙拔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上颌多生牙拔除术的患儿5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5~12岁,体重15~50 kg,ASA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30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 目的比较阿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患儿喉罩全麻下上颌多生牙拔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上颌多生牙拔除术的患儿5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5~12岁,体重15~50 kg,ASA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30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C组),每组29例。A组给予阿芬太尼10μg/kg,再给予丙泊酚3 mg/kg行麻醉诱导;C组给予芬太尼1.5μg/kg,再给予丙泊酚3 mg/kg行麻醉诱导。两组麻醉维持阶段均吸入七氟醚1.0 MAC。记录麻醉诱导前(T_(0))、喉罩置入前(T_(1))、牙龈切开时(T_(2))、手术结束时(T_(3))的HR和MAP。记录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例数、围术期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者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A组T_(3)时HR明显增快、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自主呼吸恢复率明显升高、围术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苏醒时间、术者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芬太尼比较,阿芬太尼用于喉罩全麻下上颌多生牙拔除术患儿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自主呼吸恢复率明显升高,并减少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芬太尼 多生牙拔除术 舒适化口腔治疗 喉罩 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牙科陶瓷成型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麻健丰 林婷婷 黄盛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陶瓷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美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特性而在口腔修复领域一直备受青睐。但传统的牙科陶瓷修复体制作工艺较为繁琐,难以满足目前日益发展的牙科市场需求。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材料成型工艺,可快速制备形状... 陶瓷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美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特性而在口腔修复领域一直备受青睐。但传统的牙科陶瓷修复体制作工艺较为繁琐,难以满足目前日益发展的牙科市场需求。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材料成型工艺,可快速制备形状复杂的制品,较传统加工方法和减材制作具有优势。本文通过阐述现阶段3D打印技术在牙科陶瓷成型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对其工艺原理、应用现状及优缺点作一综述;并同时展望3D打印技术在牙科陶瓷成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快速成型 增材制造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牙槽骨改建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齐鹏鹏 孟粼 +3 位作者 吴梓萁 杨涛源 于士洋 王景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1-674,共4页
牙槽骨改建是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及多种因子共同调节的过程。在众多的相关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牙槽骨改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对BMP-2的研究增多,对其作用机制的了解逐渐深入,但仍未完全清楚。本文主要针对BM... 牙槽骨改建是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及多种因子共同调节的过程。在众多的相关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牙槽骨改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对BMP-2的研究增多,对其作用机制的了解逐渐深入,但仍未完全清楚。本文主要针对BMP-2在牙槽骨改建的两个过程,即骨形成和骨吸收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改建 骨形成 骨吸收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上侧切牙单根三根管治疗和修复:1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巧珍 杜若茜 +1 位作者 诸建亮 麻健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1-292,共2页
报告1例罕见的上颌侧切牙单根三根管的临床病例。30岁女性患者因自觉左上侧切牙咬合痛6个月就诊,X线片示左上侧切牙根尖阴影明显及三根管影像。重行3根管的治疗后,全瓷冠修复以防止牙折。
关键词 上颌侧切牙 三根管 形态 全瓷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用眼科手术器械表面多酶洗涤剂残留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唐媛 秦蕾 +3 位作者 李丹 陈燕燕 陈茹 黄小琼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184-318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器械材质、洗涤时间、漂洗水量及干燥温度对眼科手术器械表面多酶洗涤剂残留量的影响,为规范眼科器械手工清洗方法、制定相关清洗标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组平行对照法,将不锈钢和钛合金两种材质的眼科手术器械经过... 目的:探讨不同器械材质、洗涤时间、漂洗水量及干燥温度对眼科手术器械表面多酶洗涤剂残留量的影响,为规范眼科器械手工清洗方法、制定相关清洗标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组平行对照法,将不锈钢和钛合金两种材质的眼科手术器械经过洗涤、漂洗、干燥后,运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检测器械表面多酶洗涤剂的残留量,并分析残留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的器械材质、洗涤时间、干燥温度,器械表面多酶洗涤剂残留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漂洗1000 mL和2000 mL组与未漂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漂洗1000 mL组与漂洗2000 m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时间、干燥温度、器械材质均不会影响器械表面多酶洗涤剂的残留量,漂洗可有效减少器械表面残留的多酶洗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器械 多酶洗涤剂 清洗 残留 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基因自杀性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丽娜 谭峰 潘长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5-888,892,共5页
目的构建表达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的自杀性DNA疫苗pDREP-SAG1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以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SAG1基因(GenBank No.HM776940.1),克隆至甲病毒复制子载体pDREP-eGFP中替换原有的eGFP基因,菌液PCR、双酶切及测... 目的构建表达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的自杀性DNA疫苗pDREP-SAG1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以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SAG1基因(GenBank No.HM776940.1),克隆至甲病毒复制子载体pDREP-eGFP中替换原有的eGFP基因,菌液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重组的自杀性DNA疫苗pDREP-SAG1经股四头肌注射并联合瞬时电穿孔免疫BALB/c小鼠,同时以原质粒pDREP-eGFP作为对照组,间隔3周后以相同条件再免疫1次,收集小鼠血清,以弓形虫裂解抗原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果从弓形虫基因组中PCR扩增得到1 011bp长度的SAG1基因,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DREP-SAG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免疫的小鼠血清能特异性地识别虫体抗原中的SAG1抗原。结论成功构建了弓形虫自杀性DNA疫苗pDREP-SAG1,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具有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AG1 自杀性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VEGF/万古霉素的多层缓释微球对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
12
作者 柳康 王敬龙 +6 位作者 杨军星 宋立杰 徐一驰 赵楚翘 王瑶 刘志辉 王博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0-254,I0003,共6页
目的:观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万古霉素的多层海藻酸盐壳聚糖缓释微球对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为其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前期基础制备缓释微球,将从人胎盘组织... 目的:观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万古霉素的多层海藻酸盐壳聚糖缓释微球对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为其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前期基础制备缓释微球,将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的一部分HPMSCs分为载药微球组(载药微球+HPMSCs)、空载微球组(空载微球+HPMSCs)和无球组(仅HPMSCs)。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HPMSCs增殖率。取另一部分HPMSCs分为载药微球诱导组(载药微球+HPMSCs+成骨诱导液)、空载微球诱导组(空载微球+HPMSCs+成骨诱导液)、无球诱导组(HPMSCs+成骨诱导液)和非诱导组(HPMSCs+PBS)。孵育21d后分别采用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HPMSCs钙盐沉积与ALP活性。结果:与无球组比较,载药微球组和空载微球组共培养后HPMSCs增殖率均无明显改变(P>0.05)。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载药微球诱导组钙盐沉积明显多于空载微球诱导组和无球诱导组;载药微球诱导组细胞内ALP活性明显高于空载微球诱导组和无球诱导组(P<0.05),空载微球诱导组细胞ALP活性高于无球诱导组(P<0.05)。结论:载VEGF/万古霉素的多层海藻酸盐壳聚糖缓释微球对HPMSCs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且能提高HP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万古霉素 微球 细胞增殖 成骨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诱导氧化锆陶瓷微结构及对其粘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逸婷 朱莉 +5 位作者 徐一迪 刘思文 林婷婷 黄盛斌 林继兴 麻健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加工对氧化钇稳定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Y-TZP)表面微结构及其与自粘型树脂水门汀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烧结氧化锆陶瓷试件随机分为6个研究组,分别对其进行如下处理。A组: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氧化铝喷砂;C~F...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加工对氧化钇稳定四方氧化锆多晶陶瓷(Y-TZP)表面微结构及其与自粘型树脂水门汀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烧结氧化锆陶瓷试件随机分为6个研究组,分别对其进行如下处理。A组:对照组,不做处理;B组:氧化铝喷砂;C~F组:表面飞秒激光线性沟槽加工,加工重复次数分别为2、4、6和10次;激光共焦显微镜(CLSM)观察3D形貌及测量沟槽深度,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表面粗糙度Ra,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表面晶相组成,扫描电镜(SEM)观察微观组织,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老化(5±1)℃和(55±1)℃的水中交替浸泡5000次,每次30 s前后氧化锆陶瓷与自粘型树脂水门汀的剪切强度,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采用SPSS 19.0对所得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检验。结果:飞秒激光在氧化锆表面扫描2、4、6和10次后,可以得到~30μm、~50μm、~60μm、~70μm深的规则V型沟槽,其表面粗糙度随激光扫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激光表面处理不会导致表面晶相转变;微观组织显示,激光处理后,氧化锆陶瓷基体无陨石坑、孔洞、嵴状突起等缺陷,但过多的扫描次数(10次)可见熔铸层堆积;陶瓷表面V型沟槽增加了表面积的同时,与树脂形成互锁结构,其剪切强度从A组(对照组)与B组(喷砂组)的3.68 Mpa和4.87 MPa,提高至17.78 MPa(C组),22.5 MPa(D组),27.4 MPa(E组)和27.54 MPa(F组),且老化后的剪切强度仍为对照组5倍以上;其断裂模式由对照组与喷砂组的完全粘结破坏转变为内聚破坏和混合破坏;激光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抗弯强度为457.73 MPa(E组),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结论:飞秒激光加工是氧化锆陶瓷表面改性的理想方法之一,合理的微结构设计可以显著提高与自粘型树脂水门汀结合强度,同时具备较好的抗老化性,可替代喷砂等传统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延长牙列缺损修复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飞秒激光 激光加工 表面纹理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成型ZTA全瓷冠的机械性能及精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欢欢 朱莉 +4 位作者 宋逸婷 蔡孟哲 徐一迪 黄盛斌 麻健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利用立体光固化成型(stereolithography,SLA)技术制作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ZTA)试件的机械性能及其全瓷冠的精度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LA技术制作的ZTA试件(SL组,stereolithography... 目的:研究利用立体光固化成型(stereolithography,SLA)技术制作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ZTA)试件的机械性能及其全瓷冠的精度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LA技术制作的ZTA试件(SL组,stereolithography)与数控切削的氧化锆试件(CM组,CAD/CAM milling)进行抗弯强度(ISO 6872)、硬度、断裂韧性、脆性指数比较,并制作相应全瓷冠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虽然SL组抗弯强度小于CM组(P>0.05),但已达(579.01±43.24)MPa,符合包含磨牙的三单位修复体基底陶瓷的最小挠曲强度临床标准;硬度及脆性指数大于CM组,断裂韧性小于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全瓷冠的精度在外表面与CM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内表面比CM组较差(P<0.05)。结论:利用SLA技术制作ZTA全瓷冠的机械性能及精度能初步满足临床要求,但与数控切削技术仍有一定差距,在后期临床应用推广前尚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 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全瓷冠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基和酒精-水基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比较及粘接界面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邵方洋 杨晓烨 +4 位作者 姜慧茜 樊江源 周巧玲 谷锦超 郑铁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比较丙酮基和酒精-水基两种不同溶剂类型的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择24颗正畸治疗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合面釉质层,随机分两组,每组选用一种"两步法"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以丙酮... 目的:比较丙酮基和酒精-水基两种不同溶剂类型的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择24颗正畸治疗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合面釉质层,随机分两组,每组选用一种"两步法"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以丙酮为溶剂的Prime&Bond NT(PB组)和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Single Bond 2(SB2)组,粘接后进行微拉伸力检测。以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LCSM)观察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界面。结果:粘接强度PB组(29.49±4.01)MPa,SB2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SB2组为(30.03±4.33)MPa,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均可充分渗入脱矿牙本质表层的胶原纤维网和牙本质小管内,形成混合层和树脂突,SB组混合层薄而均匀,树脂突长。结论:不同溶剂类型的两组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粘接强度无差异,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在湿粘接状态下可以对牙本质形成良好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 微拉伸粘接强度 粘接界面 扫描电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釉质表面气相SiO_(2)/PDMS超疏水涂层制备及其细胞毒性与抗菌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一豪 朱莉 +4 位作者 周鑫 骆怡璇 黄盛斌 林继兴 麻健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5-730,共6页
目的:在牙釉质表面制备气相二氧化硅(SiO_(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超疏水涂层,并评价涂层的细胞毒性与抗菌性能。方法: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亲/疏水SiO_(2)、PDMS溶于正己烷及其他相关助剂中形成悬浮溶液,喷涂于牙釉质表面形成超疏水涂... 目的:在牙釉质表面制备气相二氧化硅(SiO_(2))/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超疏水涂层,并评价涂层的细胞毒性与抗菌性能。方法:将不同质量百分比的亲/疏水SiO_(2)、PDMS溶于正己烷及其他相关助剂中形成悬浮溶液,喷涂于牙釉质表面形成超疏水涂层。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涂层的静态接触角及动态接触角;扫描电镜(SEM)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化学组成;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分析涂层内基团;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自动菌落形成实验(CFU)法验证其抗变形链球菌粘附能力。结果:亲/疏水性SiO_(2)质量比为1∶1时,涂层具有最好的疏水效果,其静态接触角(CA)为164°,动态接触角(SA)为1.4°;其超疏水效果来源于纳米SiO_(2)粒子提供的表面粗糙度和PDMS提供的低表面能;MTT结果显示该涂层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超疏水涂层抗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6 h以内抗粘附效果稳定,抗粘附效率达到87%以上。结论:成功在牙釉质表面构建了生物相容性的超疏水涂层,该涂层具有较好的抗变形链球菌粘附能力,为开发口腔防龋喷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抗菌 抗粘附 变形链球菌 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连俊 王慧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9-662,共4页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本文就穿支皮瓣的特点及种类,术前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 多普勒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人群雌激素受体α-XbaⅠ、PvuⅡ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小宇 张新丽 +3 位作者 周稚辉 周巧珍 朱祖凤 何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58-961,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汉族人群雌激素受体α(ER-α)-Xba I、PvuII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CP)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协作网图书馆、MEDLINE、EMBASE,全面收集相关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经质量评价,数据提取... 目的:系统评价汉族人群雌激素受体α(ER-α)-Xba I、PvuII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CP)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协作网图书馆、MEDLINE、EMBASE,全面收集相关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经质量评价,数据提取,用Stata12.0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以合并效应量OR评价CP相关性,发表性偏倚以漏斗图显示,Egger's test检验漏斗图的不对称性。结果:5篇文献共计1170个研究对象纳入分析,ERα-Xba I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结果提示,等位基因遗传模型OR(95%CI)=1.285(1.071-1.542)P<0.05,加性遗传模型OR(95%CI)=2.508(1.530-4.111)P<0.05,显性遗传模型OR(95%CI)=0.925(0.713-1.198)以及隐性遗传模型OR(95%CI)=0.448(0.216-0.931),两者结果无统计意义;ER-αPvuII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结果提示,4个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均无统计意义。结论:汉族人群ERα-Xba I基因多态性X等位基因和XX基因型增加CP易感性,Xx基因型相对于XX更趋向于CP非易感,ER-αPvuII基因多态性与CP易感性无关,但这一结论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病例-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Α 基因多态性 慢性牙周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质表面超疏水凝胶纳米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小婷 史诗 +2 位作者 陈欢欢 薛冬 麻健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5-590,共6页
目的:牙釉质表面超疏水凝胶纳米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三甲基硅基改性的多巴胺-硅凝胶(DSTM)超疏水涂层。制备4 mm×4 mm×2 mm牛牙釉质块若干,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涂布DSTM,对照组采用去离子水处理... 目的:牙釉质表面超疏水凝胶纳米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三甲基硅基改性的多巴胺-硅凝胶(DSTM)超疏水涂层。制备4 mm×4 mm×2 mm牛牙釉质块若干,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涂布DSTM,对照组采用去离子水处理。通过测量接触角对涂层的超疏水性能进行评价。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表面微观结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釉质表面涂层的成分进行分析,CCK-8比色法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其生物安全性。为了评价该涂层在口腔环境中的疏水稳定性,将涂层处理过的釉质块分别放入37℃人工唾液中浸泡2 h、4 h、6 h、10 h、12 h,观察其表面接触角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对照组牙片表面接触角为(60.20±4.56)°,实验组表面接触角达(153.88±2.8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结果显示涂层表面由相互连接的纳米孔组成三维纳米网状结构;XPS与FT-IR结果均显示釉质表面DSTM涂层的成功制备;CCK-8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24、48和72 h的检测结果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CK-8吸光度值均与空白组相当;涂层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在人工唾液浸泡12 h后,涂层接触角为(149.40±2.43)°,仍然具备超疏水性能,同时唾液处理后的牙面SEM结果显示涂层的纳米结构等微观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本试验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疏水性、生物安全性及稳定性的DSTM凝胶涂层,为探索抑制细菌粘附的新型防龋材料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涂层 牙釉质表面 多巴胺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BTB20基因干扰腺病毒的制备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洁 袁镜皓 +2 位作者 麻献华 万晓庆 章卫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制备靶向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ZBTB20)基因的干扰腺病毒。方法根据ZBTB20基因序列设计人鼠通用的干扰序列,定向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U6-GFP的Bam 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获得重组穿梭载体pShuttle-shZBTB20。将PmeⅠ酶切... 目的制备靶向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20(ZBTB20)基因的干扰腺病毒。方法根据ZBTB20基因序列设计人鼠通用的干扰序列,定向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U6-GFP的Bam 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获得重组穿梭载体pShuttle-shZBTB20。将PmeⅠ酶切线性化的重组穿梭载体pShuttle-shZBTB20导入含有腺病毒载体pAdEasy-1的BJ5183细菌,使其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pAd-shZBTB20。用PacⅠ酶切线性化该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293A细胞包装腺病毒颗粒,用半数组织培养物感染量(TCID50)法鉴定病毒滴度,并在人肝癌Huh7细胞和小鼠肝脏组织中验证该病毒的干扰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人鼠通用的ZBTB20基因干扰腺病毒载体,获得高活性的ZBTB20干扰腺病毒Ad-shZBTB20,滴度为3.2×10^(10)IU/mL。该干扰腺病毒感染人肝癌细胞株96 h可使ZBTB20m RNA降低至对照的20%;小鼠尾静脉注射重组病毒(1×10^(10)VG/只)7 d后可下调肝脏内源性ZBTB20蛋白的表达,并使其靶基因甲胎蛋白mRNA表达水平升高约203倍。结论所制备的ZBTB20干扰腺病毒能有效抑制人和小鼠ZBTB20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BTB20 RNA干扰 重组腺病毒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