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地区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杜晓翔 叶会洲 叶蕾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期382-383,共2页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温州地区各医疗卫生单位2007年通过温州ADR中心上报到国家ADR中心的ADR报告2553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温州地区各医疗卫生单位2007年通过温州ADR中心上报到国家ADR中心的ADR报告2553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553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20~39岁的年轻人较多,占41.75%;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类药物为主,占47.9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占47.65%。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损害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其他系统损害;死亡2例,后遗症8例,其余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开展临床ADR监测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点,医务人员需充分重视,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南生 张秀华 李文峰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7期687-689,共3页
综述人参皂苷R3对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肝癌等肿瘤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为肿瘤的辅助性治疗,并对防止术后癌症复发和转移提供参考。同时阐述人参皂苷Rg3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作用及抗病毒作用。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参一胶囊 抗肿瘤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泵控释胶囊的制备与释药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万常伟 傅红兴 +3 位作者 徐艳艳 赵应征 杨栋 曹高忠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渗透泵控释胶囊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影响其药物释放的因素,为该渗透泵控释胶囊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型药物,乙酸纤维素为囊膜材料,采用蘸胶工艺结合机械钻孔技术制备渗透泵胶囊壳。通过选择不同的增塑剂、... 目的探讨渗透泵控释胶囊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影响其药物释放的因素,为该渗透泵控释胶囊剂型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型药物,乙酸纤维素为囊膜材料,采用蘸胶工艺结合机械钻孔技术制备渗透泵胶囊壳。通过选择不同的增塑剂、致孔剂、渗透促进剂等研究其释药行为的规律,并进行线性方程拟合;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药物释放前后囊壳表面的结构。结果以乙酸纤维素量10%的聚乙二醇(PEG)-400作为增塑剂、30%PEG-2000为致孔剂制备的渗透泵胶囊和以药物:聚维酮-K30(PVP-K30)=1:1.3,药物:PVP-K30:氯化钠=2:1:2作为内容物填充时制备的渗透泵胶囊,药物24h平均释放>90%,释放曲线符合零级释药规律。结论渗透泵控释胶囊剂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控释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泵胶囊 制备 控制释放 对乙酰氨基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胶囊预防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蓓蕾 潘东坡 张春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029-1030,共2页
目的对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胶囊(尼康普达)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氟桂利嗪组(30例):给予氟桂利嗪5mg,睡前服用;尼康普达组(30例):给予尼康普达30mg,3次/d,两组均连续服药12... 目的对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胶囊(尼康普达)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氟桂利嗪组(30例):给予氟桂利嗪5mg,睡前服用;尼康普达组(30例):给予尼康普达30mg,3次/d,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评价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头痛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次数、头痛指数及大脑中动脉最大血流速度(MCAVs)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氟桂利嗪组和尼康普达组组内治疗前后头痛次数、头痛指数及MCAVs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与尼康普达均可预防偏头痛发作,氟桂利嗪能有效改善血管痉挛程度,预防偏头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氟桂利嗪 尼康普达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8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章瑜 俞康 朱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血液病合并IFI的患者,分析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时伴随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住我院血液科诊断为血液病合并IFI的患者,分析患者在发生真菌感染时伴随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菌分布,并对经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为52.77%。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P<0.05)和患者基础病稳定(P<0.001)能显著提高疗效。伏立康唑主要不良事件有胆红素升高、低钾、转氨酶升高和视觉障碍。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IFI上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血液病 伏立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明华 施可庆 +3 位作者 张春红 林贤丰 刘文悦 陈永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93-3995,共3页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28d的...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28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系统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出血情况。结果:同组治疗前后PT、APTT和FIB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差值分别为(1.3±0.4)s,(4.1±0.6)s,(-0.1±0.1)g/L,而治疗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差值分别为(3.4±0.7)s,(7.3±1.0)s,(-0.4±0.1)g/L,两组差值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期 参麦注射液 微循环 凝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1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晓洁 张春红 石大伟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5期448-448,共1页
目的考察维生素K1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K1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与维生素B6、氯化钾、维生素C和雷尼替丁分别配伍后6h内溶液中维生素K1的含量和溶液外观... 目的考察维生素K1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K1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与维生素B6、氯化钾、维生素C和雷尼替丁分别配伍后6h内溶液中维生素K1的含量和溶液外观、颜色和pH值的变化。固定相:WatersODSC18不锈钢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无水乙醇乙醚(95∶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维生素K1与维生素B6、氯化钾、维生素C和雷尼替丁分别配伍后,溶液的pH值和维生素K1含量均发生变化,即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较差。结论维生素K1不宜配伍给药,建议临床单独使用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配伍稳定性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浸泡方法对番泻叶中番泻苷A浸出率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观样 潘晓军 蔡进章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8期816-817,共2页
目的考察不同浸泡方法对番泻叶中番泻苷A浸出率的影响。方法对影响番泻苷A浸出率的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次数等3因素进行3水平正交处理,对不同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番泻苷A含量[固定相:A lltim a-C18色谱柱(4.6 mm×250... 目的考察不同浸泡方法对番泻叶中番泻苷A浸出率的影响。方法对影响番泻苷A浸出率的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次数等3因素进行3水平正交处理,对不同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番泻苷A含量[固定相:A lltim a-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四氢呋喃∶水∶醋酸(15∶85∶1.5);流速:1.0 mL.m in-1;检测波长:365 nm;柱温:30℃],计算浸出率。结果温度对浸出液中番泻苷A含量影响较大,最佳条件为100℃水浸泡4次,每次30 m in。结论临床使用番泻叶时可用100℃水浸泡3或4次,每次30 m in,合并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泻叶 番泻苷A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多糖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 被引量:6
9
作者 曹高忠 楚生辉 刘敏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49-1550,共2页
目的通过对羊栖菜多糖提取物的小鼠灌胃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对其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通过预实验,判断半数致死量(LD50),并据此测定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结果MTD结果显示小鼠灌服羊栖菜多糖提取物最大耐受量相当于体质量60 kg人临... 目的通过对羊栖菜多糖提取物的小鼠灌胃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对其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通过预实验,判断半数致死量(LD50),并据此测定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结果MTD结果显示小鼠灌服羊栖菜多糖提取物最大耐受量相当于体质量60 kg人临床日用量的1440倍。结论羊栖菜多糖提取物急性毒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多糖提取物 毒性实验 急性 半数致死量 耐受量 最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相关性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雪融 王希佳 +2 位作者 郑荣远 金嵘 张秀华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采用队列研究调查不同种类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导致发热的发生率,探讨天保康和普润与发热的相关性,并比较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前后上市的不同葛根素注射剂致热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 目的采用队列研究调查不同种类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导致发热的发生率,探讨天保康和普润与发热的相关性,并比较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前后上市的不同葛根素注射剂致热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1年以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温岭医院符合纳入条件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为研究对象,设立暴露组(使用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非暴露组(使用其他药物),分别调查两组的发热发生率,统计分析暴露的相对危险度(RR)和归因危险度(AR);分析比较制药生产与质量改进前上市(普乐林)与后上市(天保康和普润)葛根素注射剂发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后上市的天保康(6.31%)和普润注射液(5.66%)致热发生率分别与非暴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提示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其临床使用中的发热无因果联系。而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普乐林致热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未能证明随后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天保康和普润注射液与临床上发热有相关性。不同年代上市的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的相关联系不同,提示药品质量改善可以消除某些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剂 发热 队列研究 药品质量管理 药物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油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高忠 郑仰明 +3 位作者 胡卢丰 李军伟 汤从容 叶晓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建立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的液质联用检测法,研究莪术油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XDB-C18(150mm×2.1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流速:0.4mL.min-1,柱温:30℃,以多反应监... 目的:建立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的液质联用检测法,研究莪术油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XDB-C18(150mm×2.1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流速:0.4mL.min-1,柱温:30℃,以多反应监测方式采集数据。以非那西丁为探针药物,采用体外实验,实验组给予莪术油,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评价药物代谢酶CYP1A2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非那西丁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1600ng.mL-1(r=0.9973)、3-2000ng.mL-1(r=0.9973)。实验组测得的扑热息痛/非那西丁的比值:11.30±0.71,对照组:9.60±1.04,t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法可用于检测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液中非那西丁及其代谢物浓度。莪术油对大鼠肝CYP1A2酶的活性,有体外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1A2 大鼠 莪术油 非那西丁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分析米诺环素与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蕾 胡卢丰 +1 位作者 杜晓翔 林观样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2期1651-165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米诺环素与人血清蛋白(HSA)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米诺环素对HSA的荧光猝灭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确定荧光猝灭的方式,并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果米诺环素对HSA荧...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米诺环素与人血清蛋白(HSA)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米诺环素对HSA的荧光猝灭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确定荧光猝灭的方式,并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果米诺环素对HSA荧光呈规律性猝灭,T=299 K时,Ksv为3.29×104 L.mol-1,T=310 K,时Ksv为3.53×104 L.mol-1。米诺环素使清蛋白的同步光谱中最大发射峰红移。结论米诺环素对HAS的猝灭机制属于动态猝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清蛋白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晓锋 梁晶 许颖颖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1期1224-1225,共2页
关键词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志强 黄学荪 张秀华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8期707-709,共3页
伴随创伤修复而产生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近年来用于瘢痕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中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药、前列腺素E2、糜蛋白酶、玻璃酸、聚硅酮、细胞因子和基因... 伴随创伤修复而产生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近年来用于瘢痕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中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药、前列腺素E2、糜蛋白酶、玻璃酸、聚硅酮、细胞因子和基因疗法等。创伤的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瘢痕产生、发展的因素很多,且瘢痕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对治疗瘢痕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化和细胞水平,对分子机制和基因水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成纤维细胞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所致不良反应571例文献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辉 梁晶 +1 位作者 王陈翔 胡国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收集国内文献报道的米氮平引起的不良反应571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米氮平不良反应大多数比较轻微,偶有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损害。近年来米氮平新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临床应继续加强米氮平的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关键词 米氮平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石大伟 李铭铭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简称:芬太尼)治疗中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进行文献初检,纳入芬太尼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简称:吗啡)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由两名...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简称:芬太尼)治疗中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进行文献初检,纳入芬太尼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简称:吗啡)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由两名作者分别独立提取,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Jadad质量评分标准,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专用RevMan4.2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入选的10个研究报道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芬太尼与吗啡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OR=0.70:95%C10.47—1.04,P〉0.05);吗啡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显著有效率高于芬太尼组(OR=0.68:95%C10.52~0.90,P〈0.01);吗啡组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及呕吐发生的概率大于芬太尼组,而头晕、嗜睡及尿潴留发生的概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吗啡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有效缓解率与芬太尼差异无显著性,而显著有效缓解率优于芬太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疼痛 癌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颠茄合剂中阿托品的含量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观样 徐晓卫 潘柔和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 建立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颠茄合剂中阿托品含量的方法 方法 固定相 :Alltima C1 8色谱柱 (4 6mm× 2 5 0mm ,5 μm) ;流动相 :0 0 5mol·mL 1 庚烷磺酸钠水溶液 乙腈 (65∶3 5 ) ;检测波长 :2 10nm。结果... 目的 建立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颠茄合剂中阿托品含量的方法 方法 固定相 :Alltima C1 8色谱柱 (4 6mm× 2 5 0mm ,5 μm) ;流动相 :0 0 5mol·mL 1 庚烷磺酸钠水溶液 乙腈 (65∶3 5 ) ;检测波长 :2 10nm。结果 阿托品在 8~ 12 0 μg·mL 1 范围内 ,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A =15 3 0 8 163 9C -72 915 40 73 ,r =0 9995 ,平均回收率 99 87% ,RSD =1 75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用于测定颠茄合剂中阿托品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茄合剂 阿托品 含量测定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丁基醚-β-环糊精在巴洛沙星滴眼液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晓颖 石大伟 张春红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巴洛沙星滴眼液制备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制备处方中含或不含SBE-β-CD的巴洛沙星滴眼液;分别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眼液中的药物含量与有关物质;对比研究处方中含或不... 目的探讨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巴洛沙星滴眼液制备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制备处方中含或不含SBE-β-CD的巴洛沙星滴眼液;分别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眼液中的药物含量与有关物质;对比研究处方中含或不含SBE-β-CD的滴眼液的强光照射稳定性、高热稳定性以及对家兔眼部的刺激性。结果处方加入SBE-β-CD可显著降低药物的眼部刺激性,并显著增加巴洛沙星滴眼液在强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结论 SBE-β-CD具有增加药物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丁基醚-Β-环糊精 巴洛沙星 滴眼液 刺激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9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秀华 张春红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6期410-410,共1页
2001年1月~2003年1月,笔者发现应用中药制剂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9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47~70岁,平均56.0岁,9例均为中晚期肿瘤患者,其中肺癌5例,乳腺癌2例,颈部肿瘤及直肠癌各1例,既往体... 2001年1月~2003年1月,笔者发现应用中药制剂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9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47~70岁,平均56.0岁,9例均为中晚期肿瘤患者,其中肺癌5例,乳腺癌2例,颈部肿瘤及直肠癌各1例,既往体健,无长期用药史,否认食物、药物致变态反应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聪丽 周子晔 +1 位作者 林观样 林崇良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9期1145-1146,共2页
目的研究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1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甲壬... 目的研究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浙江产竹叶椒枝皮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1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甲壬酮(34.78%),其次为十三酮(10.94%)、乙烯基癸酸(9.43%)和α-红没药醇(7.41%)。结论浙江产竹叶椒枝皮富含甲壬酮,有一定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椒 枝皮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