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处理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小红 张巧琴 +2 位作者 俞继芳 陈笑新 何菁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0期47-48,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急诊昏迷患者的分诊及急救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32例急诊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分诊方法、紧急处理措施、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332例急诊昏迷患者分诊准确率为93%,急诊病死率为8%。结论急诊昏迷患者病死率高,正确迅... 目的分析总结急诊昏迷患者的分诊及急救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32例急诊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分诊方法、紧急处理措施、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332例急诊昏迷患者分诊准确率为93%,急诊病死率为8%。结论急诊昏迷患者病死率高,正确迅速的分诊及有效处理,能显著降低急诊病死率,是抢救成功的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分诊 急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市部分地区初中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潇洋 杨丽丽 +1 位作者 金嵘 康玉斌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1期9-11,共3页
目的了解目前温州市部分地区初中生意外伤害现状,以期为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选取温州市3个区6所学校1 425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自制问卷对其进行意外伤害情况调查。结果初中生意外伤害总体发... 目的了解目前温州市部分地区初中生意外伤害现状,以期为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选取温州市3个区6所学校1 425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自制问卷对其进行意外伤害情况调查。结果初中生意外伤害总体发生率为51.9%,男生、女生分别为54.2%和48.9%。意外伤害发生率按大小依次为刀或锐器伤(31.4%)、跌伤(29.4%)、烧烫伤(8.6%)、碰撞伤(7.8%)、异物卡喉(7.8%)、电击伤(3.9%)、眼外伤(3.5%)和食物中毒(2.7%)。男、女生在跌伤及眼外伤发生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初中生在碰撞伤、烧烫伤、电击伤、食物中毒等伤害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所属城区的初中生在碰撞伤、烧烫伤、电击伤、食物中毒等伤害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生在刀或锐器伤、碰撞伤、跌伤、异物卡喉、烧烫伤等伤害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州市部分地区初中生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急救知识的教育,从而达到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伤害 初中生 急救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心肺脑复苏后血细胞因子与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唯佳 李章平 +4 位作者 陈寿权 王卫 王明山 王万铁 卢中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乌司他丁组 ,每组 8只。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术 ,不夹闭气管 ,不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建立心肺脑复苏模型 ,乌司他丁组在心肺脑复苏时加用单次UTI 10 6U·Kg-1。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即刻、0 .5、2、4、6h采集血标本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即刻、复苏成功后 0 .5、2、4、6h采集血标本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 6、IL 10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 2只动物快速断头取皮层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TNF α、IL 6、IL 10基本平稳 ,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复苏组复苏后TNF α、IL 6明显上升 ,IL 10明显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乌司他丁组TNF α、IL 6、IL 10复苏后各时间点与气管切开即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NF α在复苏后0 .5、2、4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在复苏后 0 .5、6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升高 (P <0 .0 5 )。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乌司他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心肺脑复苏 肿瘤坏死因子-A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脑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何国鑫 胡慧敏 +1 位作者 罗文朝 卢中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16-19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LPS组)和内毒素联合血必净组(LPS+XBJ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给药后1、2、4、12h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静脉注射LPS(5mg/kg...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LPS组)和内毒素联合血必净组(LPS+XBJ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给药后1、2、4、12h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静脉注射LPS(5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LPS+XBJ组予静脉注射LPS后同时腹腔注射血必净(10mL/kg),LPS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mL/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肺湿干质量比(W/D)、血清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的变化。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可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升高的W/D(P<0.05)和血清肺MDA浓度(P<0.01或P<0.05),显著升高急性肺损伤大鼠降低的SOD浓度(P<0.01或P<0.05),减轻肺组织形态学损伤。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对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具有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血必净注射液 急性肺损伤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唯佳 陈寿权 +6 位作者 王万铁 李惠萍 程俊彦 赵初环 李章平 王明山 王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NJI)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家兔20只以“四管闭塞法”及再开放颈动脉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造模后分为生理盐水组(n=10)和醒脑静组(...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NJI)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家兔20只以“四管闭塞法”及再开放颈动脉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造模后分为生理盐水组(n=10)和醒脑静组(n=10),于缺血前和再灌注前,生理盐水组家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1),醒脑静组静脉注射醒脑静注射液1ml·kg^(-1)。观察血浆、脑组织中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含量与比值的变化,并观察脑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醒脑静组与生理盐水组同时相相比血浆和脑组织TXB_2含量、TXB_2/6-Keto-PCF_(1α)比值明显降低(P<0.05),醒脑静组脑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XNJI通过抑制TXB_2合成、促进6-Keto-PGF_(1α)生成而下调两者比值,这可能是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又一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花生四烯酸代谢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附分子CD_(54)、CD_(44)在苦瓜蛋白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熊术道 尹丽慧 +6 位作者 李景荣 韩义香 章圣辉 吴建波 杨悦 李冠武 温博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403-1407,共5页
目的观察苦瓜蛋白诱导K562细胞凋亡时细胞粘附分子(CD54、CD44)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粘附分子在苦瓜蛋白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一定浓度的苦瓜蛋白处理K562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细术(An-nexinⅤ)、... 目的观察苦瓜蛋白诱导K562细胞凋亡时细胞粘附分子(CD54、CD44)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粘附分子在苦瓜蛋白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一定浓度的苦瓜蛋白处理K562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细术(An-nexinⅤ)、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应用流式细细术检测粘附分子(CD54、CD44)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苦瓜蛋白对K5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及形态学观察(电镜)证实一定作用浓度的苦瓜蛋白可诱导K562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苦瓜蛋白处理组K562细胞中CD54、CD44表达分别为18.62%和1.32%,对照组分别为0.25%和0.17%,分别上调了18.37%、1.15%。结论苦瓜蛋白引起K562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粘附分子CD54表达上调;CD54表达上调可能是苦瓜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其机制可能涉及细胞粘附依赖性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蛋白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CD54 CD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蛋白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熊术道 尹丽慧 +5 位作者 李景荣 韩义香 章圣辉 吴建波 李冠武 温博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观察苦瓜蛋白是否具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探讨苦瓜蛋白对K562细胞Bcl-2及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一定浓度的苦瓜蛋白处理K562细胞12~72小时,CCK-8检测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 目的观察苦瓜蛋白是否具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探讨苦瓜蛋白对K562细胞Bcl-2及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一定浓度的苦瓜蛋白处理K562细胞12~72小时,CCK-8检测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细胞形态学(光镜及电镜)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及PCN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苦瓜蛋白对K5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及形态学观察(光镜及电镜)证实一定作用浓度的苦瓜蛋白可诱导K562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苦瓜蛋白处理组K562细胞中Bcl-2及PCNA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33%和98.36%,对照组分别为74.03%和97.63%。结论苦瓜蛋白对K5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诱导K562细胞产生细胞凋亡,而不是抑制细胞增殖。苦瓜蛋白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的下调对调控细胞凋亡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蛋白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运方式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何春雷 方瑶 +2 位作者 林碎钗 潘夏蓁 张文侠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转运方式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10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转送至手术室、病房或检查室的9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6年2月至2... 目的探讨不同转运方式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10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转送至手术室、病房或检查室的9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采取传统转运方式47例,设为对照组;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取改进转运方式49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疼痛加剧、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疼痛加剧者较少,且其心率、血压改变较小,血氧饱和度<95%者较少,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进转运方式有助于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院内转运 安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后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邱俏檬 梁欢 +3 位作者 洪广亮 卢中秋 刘刚 王志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51-556,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兔血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方法,研究兔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后的毒代动力学。方法:普通级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8只,体重(2.5±0.2)kg,予草乌酒1.0 mL/kg灌胃(i.g.)染毒,染毒后0.25 h...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兔血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方法,研究兔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后的毒代动力学。方法:普通级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8只,体重(2.5±0.2)kg,予草乌酒1.0 mL/kg灌胃(i.g.)染毒,染毒后0.25 h予血液灌流2 h。分别于染毒后0.5、1、1.5、2、3、4、6、12、24 h取血浆。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血浆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浓度。应用DAS 2.0程序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后,新乌头碱毒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3.1±0.8)h、Cmax(11.5±2.1)μg/L、Ka(1.6±0.9)h、Ke(0.13±0.05)h、t1/2(5.9±1.7)h、V/F(85.4±20.9)L/kg、CL/F(10.28±1.46)L.h-1.kg-1;乌头碱毒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3.2±0.5)h、Cmax(18.7±5.5)μg/L、Ka(1.2±0.4)h、Ke(0.10±0.03)h、t1/2(7.5±2.4)h、V/F(2.7±1.0)L/kg、CL/F(0.25±0.08)L.h-1.kg-1;次乌头碱毒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3.0±0.8)h、Cmax(14.6±11.0)μg/L、Ka(1.4±1.2)h、Ke(0.09±0.03)h、t1/2(8.3±2.1)h、V/F(10.7±6.9)L/kg、CL/F(0.85±0.38)L.h-1.kg-1。结论:急性草乌中毒兔血液灌流治疗后的毒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血液灌流 HPLC-MS 毒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致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10例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于华众 李章平 +2 位作者 吴朝明 程俊彦 陈寿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1期1811-1812,共2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诱发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和第二医院近5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0例二甲双胍诱发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相关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诱发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和第二医院近5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0例二甲双胍诱发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相关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9例文盲,所有患者平时服药不规律,血糖控制不佳且很少监测血糖;10例患者发病均有明确诱因;5例患者入院后行10~18h床旁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抢救成功出院9例,死亡1例。结论对高龄、依从性差、未定期监测血糖的患者,即使无明显的二甲双胍禁忌证,也应慎用;在应用二甲双胍前一定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对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双胍类药物;CVVH治疗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疗效确切,危重患者血压虽未达正常范围但相对稳定时,也应考虑CVVH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尿病 酸中毒 乳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籽RIP的分离纯化及其对K562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熊术道 尹丽慧 +4 位作者 李景荣 韩义香 章圣辉 吴建波 温博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采用强阳离子交换层析柱(SP Sepharose H igh Perform ance)分离纯化苦瓜籽R IP,并观察苦瓜R IP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强阳离子交换层析柱(SP Sepharose H igh Perform-ance)分离纯化苦瓜籽R IP,SDS-P... 目的:采用强阳离子交换层析柱(SP Sepharose H igh Perform ance)分离纯化苦瓜籽R IP,并观察苦瓜R IP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强阳离子交换层析柱(SP Sepharose H igh Perform-ance)分离纯化苦瓜籽R IP,SDS-PAGE、IEF等实验鉴定苦瓜籽R IP的纯度;以一定浓度梯度的苦瓜籽R IP处理K562细胞72 h,CCK-8检测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细术(AnnexinⅤ)、细胞形态学(光镜及电镜)等方法检测苦瓜R IP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产生。结果:应用强阳离子交换层析柱(SP Sepharose H igh Perform ance)来分离纯化苦瓜籽R IP,可以快速方便分离得到高纯度的苦瓜R IP,得率也较高;一定作用剂量的苦瓜R IP不仅具有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活性(9.1μg/mL)的作用,还可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结论:运用强阳离子交换层析柱(SPSepharose H igh Perform ance)分离纯化苦瓜R IP是便捷可行的;苦瓜R IP具有抗肿瘤的活性,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核糖体失活蛋白 阳离子交换层析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光举 卢中秋 姚咏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260,共9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跨膜GTP酶,在线粒体融合中的关键作用已为人所熟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Mfn2在介导线粒体融合之外的功能日渐显现,其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均具有重要调...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跨膜GTP酶,在线粒体融合中的关键作用已为人所熟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Mfn2在介导线粒体融合之外的功能日渐显现,其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均具有重要调节作用.Mfn2效应的广泛性及作用机制的复杂性预示着其在现代生物医学中可能极具应用价值.综述了Mfn2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的最新认识,并简要介绍了Mfn2功能或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融合蛋白2 信号转导 凋亡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敏晓 毛春节 +2 位作者 张巧琴 王怡红 何菁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4期42-43,共2页
目的提高对急性肺栓塞认识,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6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加强心理支持。结果43例痊愈,23例好转,3例因肺栓塞面积过大而病... 目的提高对急性肺栓塞认识,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6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加强心理支持。结果43例痊愈,23例好转,3例因肺栓塞面积过大而病情恶化。结论及时确诊急性肺栓塞,并进行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溶栓护理 抗凝治疗的护理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章杰 陈寿权 +2 位作者 李章平 程俊彦 黄唯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7期1631-1634,I0010,共5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小剂量参附组(10 mL/kg)和大剂量参附组(20 mL/kg),每组40只。建立窒息型大鼠...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小剂量参附组(10 mL/kg)和大剂量参附组(20 mL/kg),每组40只。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分别于各时间点(0.5 h、3 h、6 h、12 h和24 h)取血取样,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脑皮层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复苏组和大、小剂量参附组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在ROSC后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大、小剂量参附组与复苏组同时间比较,从ROSC后6h起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复苏组相比,小剂量参附组ROSC后6h、12h血清NSE含量显著降低(P<0.05),大剂量参附组从ROSC后6h开始,血清NSE浓度显著降低(P<0.01);在ROSC后各个时相大、小剂量参附组间相比,血清S100β蛋白、NSE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和电镜下组织病理改变均显示,大小剂量参附组大脑皮层组织结构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复苏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尤其是大剂量应用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缺血损伤具有较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S100Β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参附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巯丙磺钠对百草枯急性中毒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及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国强 邱俏檬 +4 位作者 卢中秋 贺晓燕 洪广亮 何飞 梁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二巯丙磺钠(DMPS)救治百草枯(PQ)急性中毒大鼠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PS(200mg.kg-1,ip)对照组,PQ急性中毒(20mg.kg-1,ip)1,3,7,14和28d组以及DMPS干预(先给DMPS,15min后再给PQ)1,3,7,14和28d组。... 目的探讨二巯丙磺钠(DMPS)救治百草枯(PQ)急性中毒大鼠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PS(200mg.kg-1,ip)对照组,PQ急性中毒(20mg.kg-1,ip)1,3,7,14和28d组以及DMPS干预(先给DMPS,15min后再给PQ)1,3,7,14和28d组。应用RT-PCR技术检测PQ急性中毒组大鼠及DMPS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mRNA的表达。结果PQ急性中毒组早期肺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后期出现较大范围慢性炎症病灶,纤维组织增生。与正常对照组比,MMP-9mRNA明显升高,分别为1.13±0.06,1.32±0.04和1.10±0.06,0.85±0.06和0.75±0.05,TIMP-1mRNA明显升高,分别为1.14±0.08,1.29±0.05,1.61±0.09,1.83±0.13和1.73±0.08;7,14和28d MMP-9mRNA/TIMP-1mRNA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分别为0.68±0.03,0.46±0.04和0.43±0.06;DMPS干预后,MMP-9mRNA1,3和7d和TIMP-1mRNA1,3,7,14和24d表达低于PQ中毒组,MMP-9mRNA分别为1.05±0.03,1.17±0.05和0.93±0.09;TIMP-1mRNA分别为10.0±0.07,1.15±0.09,1.09±0.06,1.16±0.08和1.23±0.09;MMP-9mRNA/TIMP-1mRNA比值略低于DMPS对照组,但高于PQ中毒组,分别为0.85±0.05,0.63±0.04和0.58±0.02(均P<0.05)。结论DMPS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肺组织MMP-9mRNA和TIMP-1mRNA表达,上调肺组织MMP-9mRNA/TIMP-1mRNA比值发挥救治PQ中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巯丙磺钠 百草枯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乳酸酸中毒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于华众 李章平 +2 位作者 吴朝明 程俊彦 陈寿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804-805,共2页
目的:对12例服用二甲双胍伴发乳酸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老年、服药依从性不高、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 目的:对12例服用二甲双胍伴发乳酸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老年、服药依从性不高、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是主要的诱因,严重酸中毒可引起淀粉酶升高,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能有效纠正酸中毒。结论:对年龄大、并发症多、依从性不佳、无监测血糖的患者,虽无明显的二甲双胍禁忌证,也应慎用,并进行充分宣教;CVVH效果明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危重患者血压相对稳定但未达正常范围也应考虑CVVH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中毒 乳酸性 二甲双胍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杜林林 卢中秋 +3 位作者 李玉苹 邱俏檬 吴斌 李景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24-125,共2页
目的: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减少误诊率。方法:对5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65%、呼吸困难30%、咯血9%、胸痛12%、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P2)亢进35%、颈静脉怒张... 目的: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减少误诊率。方法:对5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65%、呼吸困难30%、咯血9%、胸痛12%、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P2)亢进35%、颈静脉怒张32%等;血D-二聚体>0.5mg/L100%,低氧血症88%,S1Q3T319%,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高压82%,初诊率37%。结论:正确认识这些临床症状、体征和结合实验室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可及早作出诊断,减少误诊率和误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国新 卢中秋 +5 位作者 王明山 陈醒言 周红宇 黄唯佳 程俊彦 林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1-703,共3页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时对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纳洛酮的影响。制作心肌缺血模型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抽取不同时间点的...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时对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纳洛酮的影响。制作心肌缺血模型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抽取不同时间点的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含量。结果 心肌缺血后ET-1水平呈上升趋势,4 h达高峰;而NO水平明显下降。缺血再灌注后0.5~1h ET-1含量高于缺血前(P<0.O5);纳洛酮保护组ET-1含量均低于缺血前(P<O.05);纳洛酮治疗组ET-1在缺血后0.5 h高于缺血前,其余各时间点与缺血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NO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均下降;保护组NO含量均高于缺血前(P<0.05);治疗组NO含量在缺血后0.5 h低于缺血前,其余各时间点与缺血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纳洛酮可有效降低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ET-1和提高NO水平;从而减轻ET-1对血管和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再灌注损伤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曲司特对致喘介质诱发的豚鼠离体气管条和肺条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惠萍 白春学 +3 位作者 吴淦桐 卢中秋 洪群英 陈寿权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0-292,302,共4页
目的 在体外研究血栓素A2 受体拮抗剂塞曲司特对组胺、乙酰胆碱、KCl诱发的豚鼠离体气管条和肺条收缩作用的抑制影响 ,并与短效 β2 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比较。方法 用定量药理分析方法测定和记录 :(1)用塞曲司特孵育前后组胺、乙酰胆... 目的 在体外研究血栓素A2 受体拮抗剂塞曲司特对组胺、乙酰胆碱、KCl诱发的豚鼠离体气管条和肺条收缩作用的抑制影响 ,并与短效 β2 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比较。方法 用定量药理分析方法测定和记录 :(1)用塞曲司特孵育前后组胺、乙酰胆碱、KCl诱发的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收缩 ;(2 )用沙丁胺醇孵育前后组胺、KCl诱发的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收缩 ;(3)塞曲司特、沙丁胺醇对组胺诱导的豚鼠肺条收缩的影响。结果  (1)组胺、乙酰胆碱在体外引起了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浓度依赖性的收缩 ,塞曲司特抑制了组胺、乙酰胆碱诱发的收缩 ;(2 )对6 0mmol/LKCl诱发的气管条收缩 ,塞曲司特、沙丁胺醇均可抑制其最大收缩反应 ;(3)对组胺诱导的肺条收缩 ,塞曲司特、沙丁胺醇均明显拮抗了其收缩。结论 塞曲司特对致喘介质诱发的豚鼠离体气管条和肺条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素A2受体拮抗剂 塞曲司特 组胺 乙酰胆碱 沙丁胺醇 治疗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急性中毒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6
20
作者 卢中秋 贺晓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878-1881,共4页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