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电机组数字孪生系统构想及应用展望
1
作者 王渝红 曹添 +4 位作者 高仕林 陈颖 郑宗生 陈文晟 周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526-4542,I0034,共18页
随着中国水电快速发展,大规模水电机组在建模-运维-控制等方面面临的新问题逐步凸显。数字孪生可赋能水电机组多领域应用,有望解决水电机组的数字化建模与智能调控等多方面问题。为此,该文首先阐述数字孪生应用于水电机组的必要性。基... 随着中国水电快速发展,大规模水电机组在建模-运维-控制等方面面临的新问题逐步凸显。数字孪生可赋能水电机组多领域应用,有望解决水电机组的数字化建模与智能调控等多方面问题。为此,该文首先阐述数字孪生应用于水电机组的必要性。基于必要性分析,构建水电机组数字孪生系统框架并分析其实施路径;其次,介绍面向水电机组数字孪生系统的关键技术;最后,结合水电机组实际需求,探讨数字孪生在水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管理、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水电源网协调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构想,以期为水电机组的多领域应用提供基于数字孪生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数字孪生 应用框架 状态评估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固定式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政策演进及技术应用综述
2
作者 郑培钧 谢小荣 +1 位作者 张春朋 穆青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88-3301,I0078,共15页
该文旨在对日本固定式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有效应用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关注并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应用。首先,介绍日本氢能的政策演进及固定式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路线;其次,概述日本固定式... 该文旨在对日本固定式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有效应用进行全面梳理,重点关注并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应用。首先,介绍日本氢能的政策演进及固定式氢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路线;其次,概述日本固定式氢燃料电池在家用和商用/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技术特点;然后,分析推动日本固定式氢燃料电池发展的驱动因素;接着,探讨日本在构建氢能社会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最后,结合我国氢能发展现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和意义。通过全面梳理日本在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及市场扩展等方面的演进,为我国固定式氢燃料电池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式氢燃料电池 并网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日本氢能政策 技术创新 市场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调度元宇宙架构及关键基础技术验证研究(下):应用场景规划、原型系统设计与验证
3
作者 郭凌旭 齐晓琳 +4 位作者 刘金波 张风彬 孙宏斌 高圣源 王海龙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6-1326,共11页
电力调度元宇宙是一个应用多种技术构建的集体虚拟共享空间,可对电力系统进行超低成本的试错验证,并可超时空协助人员、组织进行沉浸式沟通,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道路中的“试验站”。该文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理念,设计电力调度元宇... 电力调度元宇宙是一个应用多种技术构建的集体虚拟共享空间,可对电力系统进行超低成本的试错验证,并可超时空协助人员、组织进行沉浸式沟通,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道路中的“试验站”。该文基于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理念,设计电力调度元宇宙的前期、中期及后期应用场景,选取电力调度元宇宙调度培训仿真作为初期验证场景,设计研发包含电力调度专用轻型三维引擎、虚拟调度大厅、数字分身及虚拟电网的电力调度元宇宙原型系统,并在省级电网进行试点应用,实现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控制技术提升,为后续电力调度元宇宙在其余场景中的应用推广提供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数字孪生 调度培训仿真 数字分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空间信息感知技术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致远 杨翾 李凌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80,共8页
【目的】针对传统负荷预测方法信息利用效率低、误差较大及难以适应电力负荷变化的多样性和随机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地空间信息感知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旨在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 【目的】针对传统负荷预测方法信息利用效率低、误差较大及难以适应电力负荷变化的多样性和随机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地空间信息感知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旨在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方法】算法结合城市用地空间信息和电网负荷数据,采用分区分类处理策略:对已开发区,利用历史负荷数据进行曲线拟合预测;对新开发区,以已开发区的同类用地性质负荷平均密度值进行等效处理,形成基础预测信息后,再开展负荷预测。对历史负荷数据和等效负荷数据进行精细化和颗粒化处理,整合指数模型、生长曲线模型和弹性系数模型,通过动态权重组合形成最优拟合方案,构建基于用地空间信息感知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技术。以2014—2020年历史数据为基准进行参数拟合,统计工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商业用电、公共设施用电和其他用电类型的负荷数据,并以2021年负荷情况为目标进行预测。实验对比分析了指数模型、生长曲线模型和弹性系数模型在总量预测与分区分类预测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分区分类预测准确度较总量预测提高约33%。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基于动态权重和均值权值的最优拟合效果,计算结果显示基于动态权重的最优拟合预测误差为1.12%,较均值权重误差值降低约12%,显著提升了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结果】研究表明,采用分区分类方法将空间信息按用地性质和负荷类型进行归类,可有效提升负荷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动态调整参数权重,整合单一预测模型,算法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性,能够实现最优拟合结果,得到更高的预测精度。【结论】本文创新点为:一是采用分区分类数据处理方式,提升城市电网空间信息和负荷信息的利用率;二是引入动态权值整合传统负荷预测模型,克服单一模型的局限性。通过这两种创新手段,显著提高了城市电网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 负荷预测 分类处理 指数模型 生长曲线 弹性系数 分区分类 最优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飞轮储能技术研究概况 被引量:35
5
作者 戴兴建 张小章 +3 位作者 姜新建 王善铭 沈祖培 孙旭东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全面回顾了清华大学在过去17年内坚持飞轮储能技术研究开发的总体情况。介绍了6种飞轮储能试验研究系统和工程样机的技术特征,分析了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飞轮轴系稳定性、电机设计、充放电控制器调试等关键技术难题,探讨了飞轮储能技术工... 全面回顾了清华大学在过去17年内坚持飞轮储能技术研究开发的总体情况。介绍了6种飞轮储能试验研究系统和工程样机的技术特征,分析了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飞轮轴系稳定性、电机设计、充放电控制器调试等关键技术难题,探讨了飞轮储能技术工业化应用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 储能 试验研究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9
6
作者 徐政 卢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3-27,共5页
概述性地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讨国内在此领域的研发体系和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变频器企业拓展介入电力系统的新产品提供建议。
关键词 直流输电 柔性交流输电 用户电力 过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承担美国电网首个AVC系统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7
作者 郭庆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4-54,共1页
2009年10月26日上午,“清华-PJM自动电压控制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西主楼举行。美国PJM互联电网公司高级战略师Jianzhong Tong博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合作项目 电网公司 AVC系统 美国 自动电压控制 副校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关键技术”专刊特约主编寄语
8
作者 丁涛 张宁 高红均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共3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新型主体(如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可调节负荷等)加速涌现,电力系统调度面临高维异构资源协同、复杂不确定性应对等多重挑战。...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各环节的新型主体(如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可调节负荷等)加速涌现,电力系统调度面临高维异构资源协同、复杂不确定性应对等多重挑战。面对新形势,需以问题为导向,突破传统调度模式的边界。一方面,通过新型主体的精细化建模与灵活性潜力挖掘,构建“源-网-荷-储”深度互动的调控体系;另一方面,亟需创新数据智能驱动、高效求解算法等理论方法,破解规模化资源接入下的优化复杂度难题。为此,本刊发起“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关键技术”专刊(正刊),涵盖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及其与其他能源系统协调的优化调度建模与求解、电力系统新型主体参与和海量资源接入系统的优化调度建模与求解、“双碳”目标下的低碳优化调度与新能源不确定性优化调度以及相适应的智能驱动方法与高效求解技术等不同方向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高维异构资源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
9
作者 侯利民 赵世杰 +3 位作者 兰骁儒 李政龙 任一夫 张品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34-4045,I0039,共13页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信息交互,故可以将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问题转化为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通过设计一致性协议保证一致性误差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利用设计的自适应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中的未知扰动并前馈补偿到一致性协议中,从而得到期望的q轴电流。然后,基于超螺旋算法设计固定时间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与偏差耦合控制进行对比可知,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协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永磁同步电机 耦合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 一致性协议 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调度元宇宙架构及关键基础技术验证研究(上):复杂系统设计原理及架构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凌旭 刘金波 +3 位作者 段丽娟 王彬 孙宏斌 李伟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9-1120,共12页
随着我国能源系统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带来挑战。该文探讨了利用元宇宙技术构造电力调度数字化指挥空间(电力调度元宇宙)的总体框架设计及演进路径规划,旨... 随着我国能源系统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带来挑战。该文探讨了利用元宇宙技术构造电力调度数字化指挥空间(电力调度元宇宙)的总体框架设计及演进路径规划,旨在将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数字孪生、混合现实结合,应用AI来分析和预测、控制电网运行状态,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技术挑战,也是前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沉淀在电力系统中的融合应用,为新形势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新探索。该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下调度控制面临的挑战,阐述构建电力调度元宇宙的动因。在电力调度元宇宙定义及内涵基础上,提出构建电力调度元宇宙实现方法。设计电力调度元宇宙体系框架和技术架构,分析元宇宙六大支撑技术在电力调度元宇宙中的应用方向。提出电力调度元宇宙演进路径与运行生态,为实现其工程化应用提供指导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元宇宙 调度元宇宙 数字孪生 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皓靖 郭佩乾 +2 位作者 时珊珊 方陈 袁志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3,共11页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 基于电力电子设备(PED)的柔性互联装置(FID)能够整合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和故障隔离等功能,是实现多台区间潮流柔性互济、负载率均衡和新能源友好并网的有效手段。尽管FID应用潜力巨大,现阶段在其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组网特性、运行特性、需求特性、典型功能模式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总结与分析。首先,文中对国内外典型柔性互联工程的系统架构、电气参数与运行特点进行了梳理。然后,计及配电网多端柔性互联系统和含有重要交流负荷/新型直流负荷的交直流互联系统特点,归纳了相应的典型应用场景、互联网架形态、典型功能模式、组网方案和运行特性与技术需求。最后,结合中压配电网多台区柔性互联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对系统设计与应用方案、关键设备研发以及系统运行与控制保护多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台区 电力电子设备 柔性互联 新能源并网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电力电子系统电磁瞬态分析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争鸣 贺凡波 +1 位作者 袁立强 鲁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013-3019,共7页
电磁瞬态过程是大容量电力电子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关键所在。该文从电磁能量变换、瞬态换流回路及系统可靠性的角度提出大容量电力电子变换系统电磁瞬态分析与控制技术;分析大功率器件瞬态建模与应用特性、杂散参数的提取及影响、不同时... 电磁瞬态过程是大容量电力电子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关键所在。该文从电磁能量变换、瞬态换流回路及系统可靠性的角度提出大容量电力电子变换系统电磁瞬态分析与控制技术;分析大功率器件瞬态建模与应用特性、杂散参数的提取及影响、不同时间尺度的电磁脉冲过渡过程、系统瞬态能量平衡关系等问题;分析器件与装置、集中参数与分布参数、控制与主回路之间的定量关系;阐述系统安全工作区、瞬态换流拓扑、主电路脉冲调制、能量平衡控制等分析和控制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分析与控制技术进行设计可以显著提升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的性能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 电力电子变换器 电磁瞬态 系统安全工作区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网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在电-气耦合系统动态仿真中的应用
13
作者 宋瑞凯 杜松怀 +3 位作者 夏越 陈颖 苏娟 方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0-902,I0036,I0037,共15页
随着电力和天然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有必要对电-气耦合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路类比的天然气管网动态建模方法,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中构建了天然气网络动态仿真模型。首先,利用差分近似将描述天然气管道动... 随着电力和天然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有必要对电-气耦合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路类比的天然气管网动态建模方法,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中构建了天然气网络动态仿真模型。首先,利用差分近似将描述天然气管道动态特性的偏微分方程转换为常微分方程,通过将气动量类比为电气量,建立了考虑流体阻力时变且具有恒阻抗参数的天然气管道等效电路模型。然后,依据调节阀的调压与截流特性构建了恒阻抗等效电路模型,并有效地利用该模型模拟了调节阀在管道中的调节特性。最后,以单轴燃气轮机为能量转换元件构建了电-气耦合系统,并深入分析了天然气网络与电力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等效电路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恒定阻抗参数的模型有效提升了仿真效率。天然气网络中的负荷波动或调节阀误动作会导致燃气轮机输出功率不稳定进而对电网侧产生影响,同时,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的调整也会对天然气网络中的流量和压力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耦合系统 天然气管道 调节阀 等效电路 恒定阻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的“互联网+”学术交流模式探究--以清华大学微沙龙为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小平 刘博涵 +2 位作者 吴锦鹏 赵璞 吕东青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42,共5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研究生学术交流工作中,结合社交媒体,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学术交流新模式——微沙龙,实现了对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有益补充,使随时随地开展学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深刻地改变着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研究生学术交流工作中,结合社交媒体,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学术交流新模式——微沙龙,实现了对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有益补充,使随时随地开展学术交流成为可能。实践证明:这一模式能有效培育学生学术交流习惯,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潜力,建设更为自主、活跃的高校学术交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微沙龙 学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外送系统主动支撑技术综述
15
作者 阳岳希 贺之渊 +3 位作者 彭程 张汉斌 高冲 胡泽春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20-2733,共14页
随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饱和,远海风电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VSC-HVDC)凭借其灵活可控、可孤岛运行及适应远距离输电等优势,成为规模化远... 随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饱和,远海风电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VSC-HVDC)凭借其灵活可控、可孤岛运行及适应远距离输电等优势,成为规模化远海风电输送的首选技术。然而,大容量的海上风电柔直工程大规模接入,将给电网带来弱系统、低惯量和电压支撑不足等稳定性挑战。因此,提升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为此,首先介绍了海上风电柔直外送系统拓扑结构和传统控制策略。接着,从有功和无功支撑2个层面,讨论了跟网型控制结构下通过附加控制策略实现主动支撑的方法及其局限性。然后,探讨了对构网型主动支撑技术的需求与相关标准,并梳理分析了构网型控制结构下不同的技术路线及其特点。最后,展望了技术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及工程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柔性直流 主动支撑 跟网型控制 构网型控制 虚拟惯量 频率支撑 电压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方法框架及关键支撑技术
16
作者 程其云 李峰 +3 位作者 罗澍忻 吴伟杰 张宁 康重庆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19-2231,共13页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并网,电力系统复杂性显著增加,现有规划方法在应对系统的供需平衡、灵活调节资源配置以及实现电力转型规划方面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该文基于源、网、...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并网,电力系统复杂性显著增加,现有规划方法在应对系统的供需平衡、灵活调节资源配置以及实现电力转型规划方面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该文基于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的协同关系,结合电力市场机制的影响,构建了一套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规划方法体系。该体系涵盖碳排放预算与轨迹分析、多类型负荷预测、灵活性资源配置、网架规划、高效全景运行模拟、方案多维评估等关键环节,并分析了相应的支撑技术。同时,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中源、网、荷、储、碳多个方面的数据需求及其融合技术,并据此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未来,电力系统规划将重点解决因新能源并网而引起的电力电量平衡和安全稳定性问题,将根据负荷需求、电力市场演变及电力技术进步而滚动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源网荷储碳数 数据融合 碳预算 电力系统规划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积分代换的电力电子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联合仿真接口
17
作者 刘伟成 赵争鸣 +3 位作者 许涵 曾洋斌 牟迪 袁立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394-4404,I0023,共12页
现有电磁暂态联合仿真系统接口稳定性受限、等效参数难以获取,限制了电力电子与电力系统仿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文中将电力电子装置与电网系统之间的常见滤波电感和储能电容元件,以数值积分等效方式融入仿真接口,提出一种基于数值积分... 现有电磁暂态联合仿真系统接口稳定性受限、等效参数难以获取,限制了电力电子与电力系统仿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文中将电力电子装置与电网系统之间的常见滤波电感和储能电容元件,以数值积分等效方式融入仿真接口,提出一种基于数值积分代换的联合仿真电路接口模型;通过对系统的稳定性和误差进行分析,给出联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对比所提接口与理想变压器等接口的特点与适用性,并通过两个仿真案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暂态 联合仿真 仿真接口 数值积分代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简化模型改进与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约束解析计算
18
作者 黄怡涵 王小海 +3 位作者 张红光 陈磊 郝玲 杨志国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6-47,共12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占比的提高,频率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瓶颈之一。为了满足电网侧对大规模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解析分析的需求,首先对现有解析法所用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简化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综...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占比的提高,频率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瓶颈之一。为了满足电网侧对大规模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解析分析的需求,首先对现有解析法所用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简化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综合考虑负荷反馈控制特性、阀位限幅特性及主汽压力稳态值影响的火电机组一次调频二阶简化模型。然后,为准确反映机组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真实的调频特性,基于机组实时测量的稳态运行数据,提出了一次调频简化模型参数的在线确定方法。最后,为了实现系统频率安全约束的解析计算,对平均系统频率模型进行开环处理。将机组一次调频简化模型应用于平均系统频率开环模型中,提出了系统频率安全约束的解析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简化模型及频率安全解析分析方法能够对系统频率安全特性进行有效评估,且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频率响应 一次调频 火电机组 频率安全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发展综述 被引量:33
19
作者 赵争鸣 袁立强 +1 位作者 鲁挺 贺凡波 《电气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26-34,共9页
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使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通过信息流对能量流的精确控制,实现电能的有效变换与传输。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广泛应用在电气节能、新能源发电、电力牵引、智能电网以及军工装备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对国民经济发展、工业生产... 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使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通过信息流对能量流的精确控制,实现电能的有效变换与传输。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广泛应用在电气节能、新能源发电、电力牵引、智能电网以及军工装备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对国民经济发展、工业生产及国家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在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国内外大容量电力电子研究现状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和讨论了大容量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 电力电子 功率半导体器件 装置和系统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中压配电网的碳化硅电力电子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姬世奇 赵争鸣 王飞 《广东电力》 2020年第12期14-21,共8页
新型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相较于传统硅器件,碳化硅器件由于材料属性在电压等级、开关速度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将其应用于中压配电网中可以提升变换器效率和功率密度等性能,实现更多的并网功能... 新型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相较于传统硅器件,碳化硅器件由于材料属性在电压等级、开关速度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将其应用于中压配电网中可以提升变换器效率和功率密度等性能,实现更多的并网功能。但由于碳化硅器件开关速度更快,在使用碳化硅器件的过程中,也会带来很大的挑战。对此,介绍了碳化硅器件的发展以及现状,总结了基于碳化硅器件的中压配电网电力电子装置的潜在优势;分析了碳化硅器件应用过程中,在封装、门极驱动、电磁干扰等方面的挑战以及技术现状,最后介绍了目前碳化硅器件应用于中压配电网的实际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电力电子 中压配电网 开关速度 并网功能 门极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