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梁晓萍 梁琼麟 +2 位作者 胡坪 罗国安 王义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5-1268,共4页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性因素近年来尤其得到广泛的关注。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主要遗传性因素包括嘌呤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缺乏、遗传性肾脏功能障碍和其他遗传代谢病。该文主要从以上3方面...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性因素近年来尤其得到广泛的关注。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主要遗传性因素包括嘌呤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缺乏、遗传性肾脏功能障碍和其他遗传代谢病。该文主要从以上3方面对遗传性因素导致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疾病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嘌呤代谢紊乱 遗传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的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刚 姜民 +4 位作者 朱明丹 崔佩佩 杜武勋 范应昌 罗国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07,共3页
目的: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这两种证候之间差异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两种证候间差异的物质基础并初步阐释两者差异的信号通路。方法:采集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病人的血浆,用荧光差异蛋白电泳(2D-DIGE... 目的: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这两种证候之间差异进行研究,以期找到两种证候间差异的物质基础并初步阐释两者差异的信号通路。方法:采集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病人的血浆,用荧光差异蛋白电泳(2D-DIGE)、质谱(MALDI-TOF)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和鉴定两种证候间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蛋白组学研究发现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相比共有10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7种表达上调,3种表达下调。涉及的通路主要有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及阿尔兹海默症信号通路。结论: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及阿尔兹海默症信号通路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心肾阴虚证的中医分型有关,但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血瘀阻证 心肾阴虚证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软骨生物学标志物的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蕊 肖迪 周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477,共3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患之一,主要表现为关节缓慢发展的疼痛、僵硬、肿大,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发生残疾。OA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影响很大,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本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对其的研究...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患之一,主要表现为关节缓慢发展的疼痛、僵硬、肿大,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发生残疾。OA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影响很大,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本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对其的研究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目前,OA的早期诊断、病变监测和有效防治仍是骨科领域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是当今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将就国外近年来OA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软骨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OA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研究进展 生物学标志物 骨性关节炎 软骨 关节功能障碍 老龄化社会 关节疾患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敏 胡坪 +1 位作者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8-630,共3页
目的:建立当归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法,对当归水溶性成分进行HPLC测定,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 ID,5μm)色谱柱,以水(0.1%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洗脱流速0.5 mL/min,记... 目的:建立当归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法,对当归水溶性成分进行HPLC测定,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 ID,5μm)色谱柱,以水(0.1%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洗脱流速0.5 mL/min,记录时间65 min。结果:对指纹图谱方法学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考察中特征峰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本试验把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用于当归药材的质量评价,较好地表达了产地和用药部位信息。结论:本试验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可作为当归药材水溶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物质组学与中药方剂研究——兼析清开灵复方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65
5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3 位作者 张荣利 王义明 刘清飞 胡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1期6-15,共10页
本文在总结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借鉴系统生物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组学。化学物质组是指一定条件下输入生物体系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化学体系,而化学物质组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组的组成及其... 本文在总结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借鉴系统生物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方法-化学物质组学。化学物质组是指一定条件下输入生物体系的所有化学物质(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化学体系,而化学物质组学就是研究化学物质组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作为新学科萌芽的探讨,作者提出了层次化的化学物质组学的研究策略和相应的技术,应用于中药方剂的研究,并以清开灵为例从三个层次阐述了化学物质组研究方法,介绍了中药方剂化学物质组学研究的过程。作者认为:化学物质组学为复杂化学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持,是现有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和补充,为研究生物复杂系统与外部的化学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中药方剂作用于人体的过程正是最典型的两个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因此,化学物质组学的应用对于中药方剂研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质组学 化学物质组 中药方剂 系统生物学 清开灵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叶能胜 张荣利 +4 位作者 罗国安 张会亮 赵艳峰 张敏 王义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81-1886,共6页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蛋白表达情况,采用二维电泳分离蛋白,用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表达差异,并采用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得到了54个蛋白点,对蛋白的生物功能分析表明,部...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蛋白表达情况,采用二维电泳分离蛋白,用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表达差异,并采用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得到了54个蛋白点,对蛋白的生物功能分析表明,部分蛋白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参与了MSCs的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蛋白质组学 分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中药复方配伍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整体方法论 被引量:78
7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8 位作者 刘清飞 张荣利 杨辉华 李雪 王义明 贾伟 张卫东 张川 李贻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1期10-15,24,共7页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 本文以中医药学和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探讨建立一个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体系,用于研究外部干预系统(中药复方)与生物应答系统(人体复杂系统)之间“系统-系统”的相互作用。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交流融合的平台,有助于全面、系统、深刻的揭示中医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指导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 化学物质组学 中药复方 “系统-系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四环素调控系统研究CHIP对TGF-β信号通路的抑制性调节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夏莲 辛宏 +3 位作者 张新军 任芳丽 王银银 常智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7-561,共5页
为了研究伴侣分子相互作用蛋白CHIP对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利用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建立四环素调控表达CHIP的稳定细胞系(Mv1Lu-Tetoff-CHIP).利用此细胞模型,发现CHIP的过量表达可显著降低细胞内Smad2/3蛋白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分... 为了研究伴侣分子相互作用蛋白CHIP对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利用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建立四环素调控表达CHIP的稳定细胞系(Mv1Lu-Tetoff-CHIP).利用此细胞模型,发现CHIP的过量表达可显著降低细胞内Smad2/3蛋白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分析也表明开启CHIP蛋白表达可明显降低Smads介导的基因转录活性;进一步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HIP蛋白可明显下调TGF-β所诱导的下游基因JunB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CHIP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蛋白质分子抑制性调节TGF-β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调控 CHIP TGF-Β SMAD2/3 JUNB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叶能胜 罗国安 王义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整合多项技术来分析生物体的全部蛋白质成分,通过考察不同状态下细胞或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来了解细胞活动的分子机理。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其蛋白表达模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对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进... 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整合多项技术来分析生物体的全部蛋白质成分,通过考察不同状态下细胞或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来了解细胞活动的分子机理。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其蛋白表达模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对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将有利于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阐明干细胞的分化机理。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加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干细胞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窦圣姗 柳润辉 +4 位作者 姜鹏 张川 张卫东 刘磊 罗国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中药复方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其作用物质及机理研究一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地位,无法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阐述。系统生物学的提出,为中药复方的... 中药复方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其作用物质及机理研究一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地位,无法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阐述。系统生物学的提出,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成为当今中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系统生物学从整体观出发,系统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广泛的药理及其作用机理,为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医药研究的"黑匣"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对系统生物学的思路、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 中药复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自微乳释药体系的处方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丽娟 陈曦 +2 位作者 刘清飞 王义明 罗国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优选紫杉醇自微乳的处方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以性状、粒径、含量、有关物质、细菌内毒素等为测定指标,考查不同pH和不同活性炭用量对工艺的影响,筛选出优化处方,并对其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制备的紫杉醇自微乳为淡黄色澄明液... 目的优选紫杉醇自微乳的处方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以性状、粒径、含量、有关物质、细菌内毒素等为测定指标,考查不同pH和不同活性炭用量对工艺的影响,筛选出优化处方,并对其进行稳定性研究。结果制备的紫杉醇自微乳为淡黄色澄明液体,平均粒径19.6 nm,呈Gauss分布。紫杉醇自微乳释药体系(PTX-SMEDDS)经高速离心后稳定,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TX-SMEDDS对高温和光不稳定。6个月的加速实验表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确定紫杉醇自微乳应密封、低温避光保存。结论紫杉醇自微乳制备工艺简便,制剂稳定,载药量高,适宜开发为注射自微乳释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自微乳释药体系 制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一流高校BSL-2病毒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迎辉 黄开胜 +2 位作者 江轶 吴丹 艾德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相关学科的重要保障。该文对国外一流高校病毒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作了详细的阐述,内容涉及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及组织架构、生物危害物的注册及审批流程、安全设备的...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相关学科的重要保障。该文对国外一流高校病毒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作了详细的阐述,内容涉及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及组织架构、生物危害物的注册及审批流程、安全设备的管理、人员培训与操作规范、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实验事故和人身伤害的紧急处理等方面。希望以此为我国高校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设、加强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BSL-2病毒实验室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超速离心研究多聚酸性氨基酸对SnRK2.6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褚文丹 周翠燕 +2 位作者 芦亚菲 徐扬 李文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6-264,共9页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分子在离心场作用下的沉降行为,分析获得其沉降系数、扩散系数、流体力学半径、摩尔质量、结合常数等水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子溶液性质的研究中.本文利用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研...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分子在离心场作用下的沉降行为,分析获得其沉降系数、扩散系数、流体力学半径、摩尔质量、结合常数等水力学和热力学性质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子溶液性质的研究中.本文利用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研究了拟南芥SnRK2.6(sucrosenon—fermentingl一relied protein kinase2.6)末端一段多聚酸性氨基酸序列对其溶液性质的影响,并将多聚酸性氨基酸序列SnRK2.6(333-362)及人源PDI(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441-491)连接至拟南芥PYLIO(PYR likep rotein10)分子末端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分子排阻层析和静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上述蛋白质分子的分子质量和聚合状态.结果表明,多聚酸性氨基酸序列可以引起蛋白质分子轴长比增加,在溶液中运动时摩擦系数增加,水合半径明显增大,分子排阻层析洗脱体积明显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超速离心 分子排阻层析 静态光散射 蛋白质分子质量 聚合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前平颗粒干预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洪运 孙鹏 +5 位作者 罗国安 乔明琦 黄浩 魏娜 魏盛 张惠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患者尿样代谢物变化及经前平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探索与PMS肝气逆证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特征和小分子标志化合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PMS肝气逆证病例。应用UPLC-Q...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患者尿样代谢物变化及经前平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探索与PMS肝气逆证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特征和小分子标志化合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PMS肝气逆证病例。应用UPLC-Q-TOF结合PCA模式分析,对PMS肝气逆证患者不同时间点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结果:对照组、PMS肝气逆证组、PMS肝气逆证治疗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MS肝气逆证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显著偏离对照组经前、经后及PMS肝气逆证组经后尿样。PMS肝气逆证组尿样较对照组N-乙酰谷氨酸-γ-半醛显著降低;组氨酸、香草扁桃酸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PMS肝气逆与对照组及给药组的代谢模式差异,经前平颗粒可以显著修复PMS肝气逆证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从微观代谢物角度印证了PMS肝气逆证患者经前系列症状及"经前症状,经后消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S 肝气逆证 代谢组学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因P15RS表达产物在人胃癌细胞细胞周期中定位的研究
15
作者 张小勇 张伟 +3 位作者 高萍 常智杰 孙一娜 柳惠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1-776,共6页
P15RS是在p15INK4b高表达的人黑色素瘤细胞MLIK6G1期中发现和克隆的新基因.研究表明,该基因可能在G1期作为增殖负调因子起作用.为了观察P15RS基因产物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了表达P15RS-E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P15RS.用绿色荧... P15RS是在p15INK4b高表达的人黑色素瘤细胞MLIK6G1期中发现和克隆的新基因.研究表明,该基因可能在G1期作为增殖负调因子起作用.为了观察P15RS基因产物在细胞中的定位,构建了表达P15RS-E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P15RS.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以人胃癌细胞BGC-823为实验模型,将pEGFP-P15RS转染BGC-823细胞.实验表明,P15RS基因表达产物在G1期、S期和G2期均定位于细胞核内,未见在核仁中分布,M期凝缩的染色体上未见.因此,P15RS可能定位在核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RS 人胃癌细胞 GFP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研究膜蛋白TmrAB 被引量:2
16
作者 褚文丹 徐扬 +4 位作者 周翠燕 芦亚菲 于晓霞 张瑞轩 李文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7-1053,共7页
去垢剂在膜蛋白的提取纯化过程中起到必要的作用,对膜蛋白的聚合状态、结晶条件以及理化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分析超速离心技术(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e,AUC)通过测定溶液中膜蛋白-去垢剂复合物在离心场中的沉降运动轨迹,可以分... 去垢剂在膜蛋白的提取纯化过程中起到必要的作用,对膜蛋白的聚合状态、结晶条件以及理化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分析超速离心技术(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e,AUC)通过测定溶液中膜蛋白-去垢剂复合物在离心场中的沉降运动轨迹,可以分析获得其沉降系数、摩尔质量、流体力学半径、结合常数等水力学和热力学性质,进而判断膜蛋白-去垢剂复合物的均一性及聚合状态.本文以嗜热菌来源的ATP结合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TmrAB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结合分子排阻层析和冷冻电镜负染技术,研究其均一性、聚合状态以及去垢剂与膜蛋白的摩尔比.结果显示,在8倍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的DDM条件下,TmrAB性质均一,并以异二聚体的单体形式存在,DDM与Tmr AB的摩尔比为116∶1.本研究表明,分析超速离心技术是一种测定膜蛋白分子质量、研究膜蛋白聚合状态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超速离心 分子排阻层析 冷冻电镜 膜蛋白 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冬冬 褚文丹 李文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6-43,共8页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AUC)是检测生物大分子溶液中生物物理性质的重要技术,利用沉降速率(sedimentation velocity,SV)和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SE)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光、干涉光以及荧光检测...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AUC)是检测生物大分子溶液中生物物理性质的重要技术,利用沉降速率(sedimentation velocity,SV)和沉降平衡(sedimentation equilibrium,SE)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光、干涉光以及荧光检测器来记录样品池中生物大分子径向浓度分布,以获得其水力学、生物物理学特性。该文介绍了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测试原理与数据分析方法,列举了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在蛋白质性质分析、蛋白质与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测定、蛋白质结构解析以及蛋白类生物类似药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并展望了其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超速离心技术 沉降速率 沉降平衡 蛋白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速率法研究蛋白质自聚集 被引量:1
18
作者 褚文丹 芦亚菲 李文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4,共6页
分析超速离心(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AUC)技术可以记录溶液中不同聚合状态的蛋白质在离心场中的沉降运动轨迹,分析获得其沉降系数分布,进而测定自聚集平衡常数。分析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AUC-SV)是分析蛋白质自聚集的经典方法... 分析超速离心(analytical ultracentrifugation,AUC)技术可以记录溶液中不同聚合状态的蛋白质在离心场中的沉降运动轨迹,分析获得其沉降系数分布,进而测定自聚集平衡常数。分析超速离心-沉降速率法(AUC-SV)是分析蛋白质自聚集的经典方法,可以测量从pmol/L到mmol/L的自聚集平衡常数。该实验室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Peter Schuck团队合作,以常见商用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B)的同源二聚作为模型,准确测定了其自聚集平衡常数Kd。文章详细介绍了蛋白质自聚集实验中沉降速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的操作步骤,建立了一套应用沉降速率法研究蛋白质自聚集的标准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脱落酸(ABA)受体蛋白PYL3,以及结合ABA的PYL3的自聚集平衡常数进行测定,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超速离心 蛋白质自聚集 沉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龙方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的蛋白表达 被引量:22
19
作者 叶能胜 赵艳峰 +3 位作者 张荣利 冯雪 王义明 罗国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双龙方(人参,丹参)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过程的蛋白表达;方法:采用双龙方含药血清对中国小型猪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过程进行人工干预。对分化前后细胞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分离,PDQuest软件分析...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双龙方(人参,丹参)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过程的蛋白表达;方法:采用双龙方含药血清对中国小型猪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过程进行人工干预。对分化前后细胞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分离,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点的表达情况;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并加以鉴定。结果:成功鉴定16个蛋白,通过对成功鉴定的蛋白功能进行数据库检索,表明这些蛋白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中药干预过程有关;结论:双龙方含药血清对MSCs体外定向分化过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表明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应用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的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千细胞 诱导分化 双龙方(人参 丹参) 含药血清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法测定板蓝根药材中三种核苷的含量 被引量:22
20
作者 肖慧 刘清飞 +2 位作者 王义明 罗国安 郑亚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测定板蓝根药材中尿苷、鸟苷、腺苷的含量。方法:采用Preva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水)-B(乙腈);梯度洗脱:0~34 min(2%B^20%B);柱温:25℃;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尿苷、鸟苷、腺苷分别... 目的:测定板蓝根药材中尿苷、鸟苷、腺苷的含量。方法:采用Preva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水)-B(乙腈);梯度洗脱:0~34 min(2%B^20%B);柱温:25℃;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尿苷、鸟苷、腺苷分别在1.92~38.4μg/mL,1.75~35μg/mL,2.12~42.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 9。药材提取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4%,98.98%,98.85%,精密度、稳定性及重现性均良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核苷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