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纯电动汽车的系统构型与关键参数设计 被引量:23
1
作者 谷靖 欧阳明高 +1 位作者 卢兰光 李建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2,共6页
本文中为微型纯电动汽车选定了轮毂电机驱动方式,并研究其构型和参数设计。首先构建了由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及能量回馈制动与液压制动协调配合的并联复合制动系统。然后进行关键部件的参数设计... 本文中为微型纯电动汽车选定了轮毂电机驱动方式,并研究其构型和参数设计。首先构建了由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及能量回馈制动与液压制动协调配合的并联复合制动系统。然后进行关键部件的参数设计,先确定整车目标性能参数,再根据车辆动力学计算与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确定轮毂电机和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并进行选型。最后通过仿真与整车试验验证整车性能满足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电动汽车 轮毂电机 系统构型 分布式控制系统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混合驱动与混合制动系统——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俊智 吕辰 李禹橦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09-223,共15页
各种电动汽车(EV)的混合驱动与混合制动的性能严重地影响着车辆的节能及安全。本文从参数匹配优化、耦合能量管理、动态协调控制等方面,综述了混合驱制动系统全球最新研发进展,提炼了本质科学问题与共性技术体系。为了提升电动汽车性能... 各种电动汽车(EV)的混合驱动与混合制动的性能严重地影响着车辆的节能及安全。本文从参数匹配优化、耦合能量管理、动态协调控制等方面,综述了混合驱制动系统全球最新研发进展,提炼了本质科学问题与共性技术体系。为了提升电动汽车性能,在混合驱制动系统研发方面需进一步解决的是:优化面向整车动力学过程中的系统参数匹配;构建电动汽车运行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后者可提供多源双向驱制动能量在线优化的管理平台;探索极端工况下系统的动态特性、耦合机理和面向动态过程的协调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EV) 混合驱动 混合制动 匹配优化 能量管理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驱动桥系统模态综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驰 丁炜琦 +1 位作者 桂良进 范子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2,27,共7页
提出一种汽车驱动桥系统的模态综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采用非线性轴承单元实现传动系模型与桥壳模型的耦合建模,采用模态综合法对驱动桥各部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缩维变换,能够在准确模拟驱动桥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同时大大缩减系统模型规... 提出一种汽车驱动桥系统的模态综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采用非线性轴承单元实现传动系模型与桥壳模型的耦合建模,采用模态综合法对驱动桥各部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缩维变换,能够在准确模拟驱动桥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同时大大缩减系统模型规模,从而快速准确地实现驱动桥系统的静力学非线性求解和动力学分析。以准双曲面齿轮有限元接触分析求得的动态啮合力作为系统激励,计算驱动桥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并进行试验验证,数值计算结果能够准确体现准双曲面齿轮动态啮合力激励下的驱动桥系统动力学特性,有效指导驱动桥的减振降噪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桥 模态综合法 准双曲面齿轮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汽车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99
4
作者 李建秋 方川 徐梁飞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7-29,共13页
车用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技术。本文综述了中国、北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该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比较分析,其中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各项技术指标、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寿命、环境适应性、储氢系统、... 车用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技术。本文综述了中国、北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该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比较分析,其中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各项技术指标、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寿命、环境适应性、储氢系统、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燃料电池辅助系统、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等。结果表明:在国外,整车企业已经进入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的准备,预计燃料电池汽车将在2015年进入量产阶段;而在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还处于性能改进和小规模示范阶段;下一代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重点是:延长电池寿命、降低系统成本、建设加氢基础设施和推广商业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电池寿命 系统成本 加氢基础设施 示范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隔振悬置布置的设计思想论析 被引量:50
5
作者 吕振华 范让林 冯振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43,共7页
作者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汽车动力总成 悬置系统的设计思想。应用刚体的撞击中心理论布置动力总成的前、后悬置,同时兼顾动力总成和车身的垂向弹性弯曲振动模态的影响以及发动机往复不平衡惯性力的作用中心,可有效提高汽车的舒适性。V型布... 作者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汽车动力总成 悬置系统的设计思想。应用刚体的撞击中心理论布置动力总成的前、后悬置,同时兼顾动力总成和车身的垂向弹性弯曲振动模态的影响以及发动机往复不平衡惯性力的作用中心,可有效提高汽车的舒适性。V型布置的悬置组能解除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横移、侧倾自由度之间的弹性耦合,既有较大的横向刚度,又有足够的侧倾柔度;既有利于获得动力总成的第一阶刚体模态为绕扭矩轴做侧倾振动的模态,也便于该系统刚体模态频率与汽车其它子系统固有频率之间的合理分配,从而获得良好的怠速隔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动力总成 悬置系统 隔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蓄电池管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孔伟伟 杨殿阁 +1 位作者 李兵 连小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581,共6页
针对汽车蓄电池的使用工况特点,基于安时积分法、开路电压法等经典蓄电池状态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电池电量计算方法,对蓄电池全工况使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汽车用电器特点,合理规划汽车用电,防止电池过度放电,实现车... 针对汽车蓄电池的使用工况特点,基于安时积分法、开路电压法等经典蓄电池状态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电池电量计算方法,对蓄电池全工况使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汽车用电器特点,合理规划汽车用电,防止电池过度放电,实现车载蓄电池的亏电保护,保证汽车常温起动能力。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蓄电池 状态监控 荷电状态 亏电保护 起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转移、路径创新与竞争优势——基于中国汽车企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显君 庞丽 徐可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15,164,共15页
主流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汽车产业"集体迷失"、"大弱小强"等特殊竞争现象。本文从价值转移和路径创新的新视角,探索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及形成机制。在对以往文献梳理基础上,建立了竞争优势理论模型、提出若干假设... 主流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汽车产业"集体迷失"、"大弱小强"等特殊竞争现象。本文从价值转移和路径创新的新视角,探索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及形成机制。在对以往文献梳理基础上,建立了竞争优势理论模型、提出若干假设;采用我国汽车企业大样本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式模型(SEM)等定量方法,检验了价值转移和路径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价值转移的搜索和预警、路径创新的组合与匹配对企业竞争优势有积极影响,并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因子;价值转移的搜索和预警对路径创新方向、方式和强度的正向作用显著;价值转移与路径创新的耦合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企业,由于资源和能力的双重约束而必须有效选择创新组合,其前提是建立产业价值转移的搜索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转移 路径创新 竞争优势 汽车企业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汽车产业区创新绩效实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显君 董本云 徐可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93-899,共7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区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基本结论是:我国汽车产业区可划分为创新低级区、创新初级区、创新中级区和创新高级区4个层次;表现出4大特征:各汽车产业区创新绩效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区域处在创新的初级阶段...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区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基本结论是:我国汽车产业区可划分为创新低级区、创新初级区、创新中级区和创新高级区4个层次;表现出4大特征:各汽车产业区创新绩效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区域处在创新的初级阶段;汽车产业区创新依托区内核心大企业,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成为创新的主导;新兴产业区系自主创新模式,创新速度较快,投入和产出较高;传统产业区系混合创新模式,创新绩效较为逊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产业区 创新绩效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分析的汽车侧面气囊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春生 张金换 +1 位作者 胡经耀 黄世霖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95-199,共5页
侧面气囊对于提高汽车侧面碰撞中的乘员保护效能有重要作用。采用PAM-CRASH软件建立了包含约束系统模型在内的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FE)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某轿车的侧面安全气囊泄气面积、气体质... 侧面气囊对于提高汽车侧面碰撞中的乘员保护效能有重要作用。采用PAM-CRASH软件建立了包含约束系统模型在内的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FE)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某轿车的侧面安全气囊泄气面积、气体质量流量、几何尺寸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该车在"中国新车评价程序"(C-NCAP)侧面碰撞中胸部得分从0分提高到1.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侧面碰撞 侧面气囊 优化设计 仿真 PAM-CRASH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燃料电池堆氢气膜增湿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劳星胜 王建伟 +2 位作者 曾宏 诸葛伟林 张扬军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8-81,共4页
对70kW常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氢气膜增湿系统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管壳式膜增湿器应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堆氢气增湿系统具有增湿速率快、被增湿氢气润湿程度好的优点。利用液态水对氢气进气进行增湿,实验中被增湿后氢气总... 对70kW常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氢气膜增湿系统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管壳式膜增湿器应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堆氢气增湿系统具有增湿速率快、被增湿氢气润湿程度好的优点。利用液态水对氢气进气进行增湿,实验中被增湿后氢气总能够达到过饱和状态,氢气流量一定时,膜增湿器增湿水进出口温差随水流量增大而降低,氢气出口温度随着液态水流量升高而接近增湿水进口温度;增大增湿水流量能够降低增湿水通过膜增湿器前后温差。增湿水温度和流量一定时,燃料电池堆负荷增大,被增湿氢气出口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增湿器 大功率燃料电池堆 氢气增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高频交流混联谐振逆变电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宪民 陈全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高频交流混联谐振逆变电源的结构 ,描述了混联谐振网络的设计原则和分析方法 .分析和仿真的结果证明 ,这种电源的输出电压具有纹波小的特点 ,对变化的负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是电动汽车的一种新型的交流驱动... 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高频交流混联谐振逆变电源的结构 ,描述了混联谐振网络的设计原则和分析方法 .分析和仿真的结果证明 ,这种电源的输出电压具有纹波小的特点 ,对变化的负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是电动汽车的一种新型的交流驱动电源和辅助电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高频交流 谐振 逆变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自由阻尼结构系统的有限元分析和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毅宁 吕振华 +1 位作者 赵波 王超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给出了一种适用于车身等复杂附加阻尼结构系统的有限元建模和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包括附加自由阻尼薄壁结构和附加阻尼材料粘弹性特性的有限元建模方法以及附加阻尼结构动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又以强迫振动响应最小为优化... 给出了一种适用于车身等复杂附加阻尼结构系统的有限元建模和动态特性分析方法,包括附加自由阻尼薄壁结构和附加阻尼材料粘弹性特性的有限元建模方法以及附加阻尼结构动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又以强迫振动响应最小为优化设计目标,给出了一个附加阻尼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优化设计问题的列式和适用的求解算法。通过对一个简单薄壁构件和一个车身地板上的附加阻尼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验证了提出的有限元分析和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阻尼 有限元分析 拓扑优化 车身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源车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进 李建秋 +1 位作者 周明 欧阳明高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5-368,共4页
介绍了新型电源车动力系统中发动机和液压系统的控制策略。通过对整车运行状况分析,总结了发动机和液压系统控制的主要任务。以电子调速器为基础,借鉴有限状态机理论设计了发动机管理系统。采用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液压系... 介绍了新型电源车动力系统中发动机和液压系统的控制策略。通过对整车运行状况分析,总结了发动机和液压系统控制的主要任务。以电子调速器为基础,借鉴有限状态机理论设计了发动机管理系统。采用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液压系统控制器。最后通过停车发电试验对系统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电源车能够稳定的达到三级移动电站标准,同时具备行车发电潜力。新的动力系统结构很好的保证了整车机动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车 发动机管理系统 液压系统控制模块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健 康龙云 +1 位作者 曹秉刚 王昆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4-708,共5页
针对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能量控制策略。基于飞轮储能系统里矢量控制的感应电机,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在系统里,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直流总线电压的自动调整,达到稳定系统的直流总线电压的目的。实验结果证明,在风力... 针对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能量控制策略。基于飞轮储能系统里矢量控制的感应电机,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在系统里,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直流总线电压的自动调整,达到稳定系统的直流总线电压的目的。实验结果证明,在风力发电和飞轮储能联合系统的能量控制过程中使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了能量的快速存储和释放,起到了稳定系统电压的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分布式发电 模糊控制 能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三维及耦合模型的汽油机进气系统优化 被引量:17
15
作者 叶明辉 黄露 +2 位作者 帅石金 王志 王建昕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9,共6页
建立了基于一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排气系统的某4缸4行程电喷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在验证模型精度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的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通过一维CFD模型计算得到的进气系统优化结果,建立了进气歧管的三维稳态CF... 建立了基于一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排气系统的某4缸4行程电喷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在验证模型精度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的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通过一维CFD模型计算得到的进气系统优化结果,建立了进气歧管的三维稳态CFD模型,分析了歧管各支管的流动阻力和流动均匀性。最后将一维与三维进气歧管模型耦合建立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对该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进气歧管内的动态流动进行了详细解析,分析了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对流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歧管 流体动力模型 耦合 发动机循环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F变换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晓东 杜宇 朱元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0,共4页
单片机系统已在工业控制和测量仪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其用于电动汽车却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电动汽车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将V/F变换用于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关键词 单片机 V/F变换 抗干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电控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季学武 刘亚辉 +1 位作者 杨恺明 何祥坤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08-216,共9页
本文介绍了乘用车电控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转向系统是汽车上驾驶者与其紧密接触的操控装置,其发展应考虑人因工程和驾驶安全两个方面。转向系统电控化是汽车技术发展对转向系统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基本途径。... 本文介绍了乘用车电控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转向系统是汽车上驾驶者与其紧密接触的操控装置,其发展应考虑人因工程和驾驶安全两个方面。转向系统电控化是汽车技术发展对转向系统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基本途径。按照电控转向系统的发展历程,本文综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前轮主动转向系统、前轮线控转向系统以及后轮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从结构简洁、布置方便、修正驾驶者过渡操作等方面来看,线控转向系统是电控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主动安全 电控转向系统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前轮主动转向系统 前轮线控转向系统 后轮线控转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功能燃料电池堆实验台的研发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川 黄海燕 +5 位作者 徐梁飞 李建秋 洪坡 江宏亮 赵兴旺 胡尊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1-365,387,共6页
针对目前商业化燃料电池堆测试平台难以满足研发测试要求的现状,如空气和氢气供应系统不能实现车用燃料电池堆供气湿度和电压主动调节等功能,基于清华团队多年燃料电池系统研究成果,研发了多功能燃料电池堆测试平台。该平台不仅能较准... 针对目前商业化燃料电池堆测试平台难以满足研发测试要求的现状,如空气和氢气供应系统不能实现车用燃料电池堆供气湿度和电压主动调节等功能,基于清华团队多年燃料电池系统研究成果,研发了多功能燃料电池堆测试平台。该平台不仅能较准确地为燃料电池堆提供接近车用实际运行工况的宽范围工作条件,且因增添了集成阳极和阴极出口背压主动调节功能和阴阳极双循环功能,实现了研究所需的燃料电池堆输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测试平台 阴阳极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机位置伺服系统驱动器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然 郝守刚 +1 位作者 周明 李建秋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5-27,共3页
直流电机位置伺服系统是天然气发动机电子调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利用Freescale公司的MC9S12型单片机,结合电机位置反馈和电枢电流检测,研制出了数字式PWM型伺服驱动器。该驱动器充分利用单片机的内嵌资源,实现了位置、速度和电... 直流电机位置伺服系统是天然气发动机电子调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利用Freescale公司的MC9S12型单片机,结合电机位置反馈和电枢电流检测,研制出了数字式PWM型伺服驱动器。该驱动器充分利用单片机的内嵌资源,实现了位置、速度和电流三闭环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动机 直流电机 位置伺服系统 三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驱动桥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驰 丁炜琦 +1 位作者 桂良进 范子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88-194,共7页
为准确分析驱动桥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指导驱动桥产品的减振降噪设计,提出一种考虑箱体影响的驱动桥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基于经典的非线性轴承理论、有限元方法和模态综合方法,建立包含主减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 为准确分析驱动桥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指导驱动桥产品的减振降噪设计,提出一种考虑箱体影响的驱动桥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法,基于经典的非线性轴承理论、有限元方法和模态综合方法,建立包含主减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轮毂总成和桥壳等部件的完整驱动桥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对系统进行振动模态分析,计算在单位谐波齿轮传动误差激励下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驱动桥箱体对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某后驱动桥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系统为例进行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箱体对驱动桥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时必须予以准确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桥 箱体 准双曲面齿轮 传动误差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